朱自清《春》的教案

时间:2023-09-01 16:36:30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春》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春》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春》的教案

  朱自清《春》的教案1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师问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问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这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通过哪个字或哪个词来体现的?

  生答2:“钻”字体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体现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对“钻”与“冒”两个字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时,对该句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分析,明确作者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放置句末,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师问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生答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教师对这一句话的朗读给予指导,请同学起来范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并进行点评。 最后,由对“春草图”的赏析,引发对如何写景的思考,注:平时多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字斟句酌;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

  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

  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⑤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解决的办法:

  ①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②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③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 ④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⑤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朱自清《春》的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一)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新、美、力”。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作者是

  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

  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二、能力目标:(一)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二)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一、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三、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一、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3)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

  【授课类型】

  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重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授课类型:讲授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或是孟浩然的《春晓》。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春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与作品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大量的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于哪年8月在北平逝世,享年50岁。

  2、作品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 àng) 应和(h)

  笼(lǒng) 着一层薄(bó) 烟 黄晕(yùn) 蓑(suō) 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三)朗读课文

  1、 师生同读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四)探究质疑:

  文章既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两句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春到来的急切愿望

  二、绘春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

  1、请大家思考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并思考:

  (1)在第二段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答: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第二段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样子。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并思考: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讲的是春草。

  (2)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答:“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3)这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中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4)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答: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有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4、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并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主要写的是春花。

  (2)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

  答:从颜色和香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

  (3)这一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5)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写的是春风。

  (2)这一段中春风有什么特点?

  答:像母亲的手,温暖,轻柔。

  请同学们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像什么?

  (发散思维,自有联想)

  (3)写春风通过那几种感官来写的?

  答: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

  (1)第六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春雨。

  (2)这里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密,细“像牛毛一层薄烟”

  (3)在这一段中,“可别恼”、“树叶儿”“小草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答: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7、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并思考:

  第七段为大家描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一幅迎春图。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是下地做农活。一片欣欣向荣。

  三、颂春

  1、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赞颂。

  (2)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六)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第一部分(1) 盼春: 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第二部分(2~7 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第三部分(8~10) 赞春:比喻→“新”、“美”、“力”

  三、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朱自清《春》的教案3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

  (1)作业 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 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朱自清《春》的教案4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调动人体各种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课时后,听取了同事的意见,综合总结了一下。

  这节课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几个突出了方面: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设计的问题符合七(5)班的学情,教师语言清晰简洁。

  2、能体现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并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3、是一节有质量的课堂,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语言和写法,同时能够流畅地背诵。这是极其难得的。

  4、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这与老师善于鼓励的课堂语言分不开,夸赞学生有理由,有明确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读部分,不但夸其读得好的地方在那里,同时又能明确而婉转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学生有了明确的改进动力和方向。

  存在的问题:

  1、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2、在品读“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

  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板书的字体不够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解决的办法:

  1、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克服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把平时写字的力度和稳定性发挥出来。

  3、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朱自清《春》的教案5

  【教材分析】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文章语言优美、简朴、意思简明、主题明朗。全文看似一目了然,却又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设计理念】

  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应巧妙地设计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品读。精讲“春草图”引领学生阅读后面几幅图,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不同形式的读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的语言及蕴涵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2.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一般的抒怀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体会文中用词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揣摩文中生动的词句。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奇妙。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及描写春天的四字词、《春天在哪里》歌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听《春天在哪里》歌曲,生跟唱。

  2.“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的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用带有“春”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说一说。

  3.教师谈话: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看看这些诗文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

  (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综俯《春游湖》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指名背诵自己积累的诗句)

  是呀!春天一直是文人们爱写的话题,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朱自清赞美春天的散文《春》,板书课题:《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简介作者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曾任中学教师,清华大学教授。他的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 、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1)遇到生字标记出来,并熟读。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做上标记,以备质疑。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初读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正音,识记。

  (2)理解质疑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结构。

  春天尚未到来,作者热切地盼望着什么季节到来?(盼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盼春?(1自然段)春天降临后当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色时人们最想做什么 ?(绘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绘春?(2-7自然段)春天这么美好作者发自内心地颂扬春天(颂春)哪几个自然段写颂春?(8-10自然段)

  三、练读课文,读出情感,感悟语言的精美。

  1.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 全班推选代表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3. 全班配乐朗读课文。

  课时作业

  1. 试背课文1-4自然段

  2. 摘抄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3. 写一写带有“春”字成语或四字词语,

  如:春光明媚、春色满园。

  、 、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昐春、绘春、颂春)

  二、 品读课文,探究感情

  1. 走近春天,体会“盼春”之情。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一个词表 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作者把春天比作什么?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报春的使者。“脚步进了”把春天比拟作人,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天来了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紧扣题旨,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这样的开篇值得我们学习。

  (2) 指导朗读

  应带着喜悦之情读,注意体会两个“着”两个“了”。

  2. 走进春天,体会“绘春”之美。

  (1)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这节总写什么?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

  老师重点指导“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

  ①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② “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

  ③ 春天的`山、水、太阳,课文用什么词来描写它们?

  教师归纳:用“朗润、涨、红”三个词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这三个词再精确不过了,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精确选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色。以上这几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有下面的几幅春景图。

  ④ 提问:看以下作者还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概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精读“春草图”

  ① 课件出示学法:划划─思考─朗读体味一汇报交流一训朗读。

  ② 课件出示思考:作者写小草,从哪些方面写的?你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划出来仔细地读。

  ③ 女生齐读这一段,重点指导品读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

  ④ 生自由畅谈,师引导体会:“偷偷”“钻”用“偷偷”生动写出了小草在春风的催发下,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就生长了。而用“钻”而不用“长”是因为“钻”显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草顽强破土而出的样子。

  ⑤ 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哪些动作呢?学生自己圏画表示动作的词(坐、躺、滚、踢、跑、捉)

  ⑥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⑦ 学生品味朗读。

  (3)略读“春花图”与“春风图”

  ① 小组互学“春花图”“ 春风图”这两个自然段。

  ② 提问: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了这特点?你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风是无形的,作者借助了哪些事物来表现风?

  ③ 指名学生试讲自己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其他同学自由发言补充。用自已最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独立自学“春雨图”“迎春图”

  ① 回顾前面的学法,学生自己学习。

  ② 教师朗读第6自然段,学生仔细听,并闭上眼想象雨中景象。

  ③ 男生齐读第7自然段,提问:前几幅图写景物,这幅图写什么?作者用哪些词句写出迎春的心情。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叠用描写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5) 回顾以上几幅图,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

  3. 走进春天体会“颂春”之感

  (1) 齐读8-10自然段。

  (2) 在绘春之后,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来颂春,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这三个比喻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三个比喻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把春天喻为娃娃。此句点明了春天刚降临人间,是新生之力。再喻为小姑娘,用少女之美喻春天之美,更突出了春天的美。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这喻示春天像小伙一样充满青春活力。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这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的过程,因此顺序不能改变。

  (3) 指导朗读

  应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三、 通读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前面的阅读感悟,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下面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美妙的春天吧!(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盼春 盼望着 盼望着

  总写:山、水、太阳 热爱

  草 偷、钻 春天

  春 绘春 花 树上、花间、地上

  分写 风 抚摸 热爱

  雨 细、密 大自然

  人 赶趟儿

  颂春 新、美 、力

  课时作业:

  仿写句子

  例如: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春天是 。

  春天是 。

  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读一读,学习作者表现春天的描写手法,试着写一写。

  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并画下来。

  收集关于春的诗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朱自清《春》的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3.老师总结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自学指导

  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

  要求:

  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 、文章的主旨句 、内容……)

  3.品味语言:

  (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 、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因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今天每个青年学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即兴自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的过程)

  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春”,表达了对春的热爱赞美之请,与春有关的知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创作:(仅供参考)

  1.描写春天的词语。

  2.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与春有关的俗语、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较好,唱一首赞美或描写春天的歌。

  5.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张开你想像的翅膀,画出其中的一幅或几幅从画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而对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阳采用简笔勾勒,这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像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补白式描绘春山、春水、春日。(扩写)

  例如:写春水,春水永远是绿色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洗尽尘俗,真可谓是黄金有价绿无价。

  7.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春天,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读着朱自清《春》,面对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大胆说出你的体验。(谈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季节,春风拥吻着枝头的绿叶,踏着轻快的舞步,得意得飘向那广阔的原野,调皮的掠过人们那春意盎然的面孔。呵!这俏皮可爱的春风。

  8.本文的结尾写的很美,你能仿写一段或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写一个结尾吗?(仿写和改写)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语的形式连起来吗?

  10.你能自己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或者文章吗?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杨柳”其实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能找到这个故事吗?

  12.春风“轻悄悄的”本身没有什么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四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支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把这四种声音具体描绘一下。

  (五)学生进行创作

  第三步:获

  获即收获、体会(可以谈你对这节课的认识,语文学习的心得,文中的某个部分给你留下印象,从同学的发言中你得到的启示)

  写作训练:

  有个作家说:“春天来临,风和日丽,气象迷人。如果在这个季节里不出门看一看春天的丰姿,与天地同享欢乐,那简直是对春天的伤害和不敬。”在内心里,我慢慢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出游一次,你和春天有约吗?请以《我和春天有约》为题写一篇短文。400字左右。

  朱自清《春》的教案7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图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欣赏春天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了这一幅幅画面,你们能用一个字说出你们心中的感受吗?

  是的,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天这样美丽,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又有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翻,看看会有怎样的收获。

  二、诵读之美

  (一)听课文的.视频朗读,感受课文的美。

  (二)诵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语气温和语调要轻柔、缓慢

  声音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语句要清晰自然

  1、自由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诵

  (比一比哪组最能读出《春》之美)

  三、品味之美

  品读赏析

  1、品读赏析的内容:

  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或文章内容进行品味赏析。

  2、品读赏析的形式:

  答记者问(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好的字词句或内容或结构,反复揣摩,设计问题,向对方提问。比一比,看那组或哪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回答得精彩)

  问答举例

  问:很多的读者读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时总认为写得非常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1: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答2:“偷偷地”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小草在人的不知不觉中悄悄的长出来了。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答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问:“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四、情感之美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爱春:热爱自然,赞美春天

  朱自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五、感悟之美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眼睛去捕捉事物的特点,用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用笔去抒写心中的歌。

  六、创作之美

  仿照课文最后三个比喻拟人句,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你心中的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

  朱自清《春》的教案8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经验的核心。在讲授《春》一课时,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主动的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与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天。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教师多媒体展示)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⑴ 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⑵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⑶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⑷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⑸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⑴ 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⑵ 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⑷ 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反馈练习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限时作文练习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 (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新)千姿百态(美)青春活力(力)

  朱自清《春》的教案9

  教材分析:《春》是烩炙人口的颂春名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本文按作者感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盼春、绘春、迎春、赞春四个部分。课文的语言极富个性,全文几乎全是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而且还大量地运用了叠词,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轻盈、活泼,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是指导学生欣赏语言,感悟写法、感情朗读的上好之作。

  设计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对教学资源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努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欣赏。

  2、师: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花红柳绿,万象更新,春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学生自由描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写下来的。

  二、读题生疑,读文解疑。

  1、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赶兴趣的问题。如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春天的美景描绘下来的.?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

  3、按课文后提纲理清课文层次:盼春、绘春、迎春、赞春 。

  三、教师设疑,学习“盼春”。

  1、指名朗读“盼春”。

  2、教师设疑: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发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采用了重叠的句式:“盼望着,盼望着”

  (2)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

  (3)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运用了丰富的词语:“欣欣然,朗润”

  (5)这样写的好处: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春天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把春天写活了。

  3、指导朗读

  四、合作学习,感悟“绘春”

  1、教师设疑:

  ①自由朗读,思考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②按学习“盼春”的方法分组学习“绘春”,体会语言描写特点

  2、讨论交流。

  春草:(1)重点指导“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是来写什么的?(写人)这一段是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人?(从侧面展示春草的生机和可爱)

  (2)用“我爱春草,因为春天的小草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3)回忆古诗中有哪一首是专门来赞美小草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花:(1)作者除了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花呢?(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感官)

  (2)指导品析:“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联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

  (3)用“我爱春花,因为春天的花儿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忆古诗中哪一首诗描写了春花。(《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1)谁能说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风是无形、无味、无色,难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3)重点指导:作者在写风时动用了哪些感官?(触觉、嗅觉、听觉)

  (4)用“我爱春风,因为春天的风___”的句式说话。

  (5)你还知道有关描写春风的诗句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雨:(1)春雨没有春花的艳丽,也没有春风的轻柔,但在作者笔下,它却别有一番迷人的风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由近及远,由个体到整体)

  (2)作者除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以外,还写出了春雨的什么?(质朴、无私)

  (3)用“我爱春雨,因为春天的雨____”的句式说话。

  (4)谁能说出一首描写春雨的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五、自主学习,感悟“迎春”

  1、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收获。

  2、教师设疑:春天到了,花、草、风、雨都有各自的季节特点,人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自由发言,如衣着、精神面貌)

  3、指导“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谁能说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计在于勤)请学生说出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音乐结尾,深化情感

  1、教师领读“赞春”。

  2、品读赏析: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是对春的特点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献给春天的一首赞歌,学生体会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处。

  3、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4、配乐全班齐读课文。

  5、播放音乐《春之声》,结束全文。

  朱自清《春》的教案10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朱自清先生的《春》课文教学教案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

  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 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 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抽查背诵。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朱自清《春》的教案20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2、精讲“春草图”,略讲“春花图”。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绝大多数同学喜欢春天,因被春天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怏然的生机所激动,谁能来描绘一下春天的景色呢?

  学生口述。以此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6月曾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临终之前嘱其家人不要购买党政府配售的美援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绿》等。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揭露旧社会的。

  听课文录音

  学生自己划生字,并注音

  润 rùn 嫩 nèn 眨 zhǎ

  黄晕 yùn 酿 niàng 巢 cháo

  脆 cuì 蓑 suō 笠 lì

  分析、讨论课文

  1、指名读《春》,读前提出思考题:

  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提示)

  2、齐读第1段课文。

  提问: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老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信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心情。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

  3、指名朗读课文第2段,提出下列问题,阅读讨论。

  提问:(1).这段写的是什么?

  追问: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2).“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3).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

  (4).“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4.提问:看看第3段到第二部分末,作者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 学生阅读,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5、齐读“春草图”。

  提问:

  (1).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

  (2).这段第1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2句写了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呢?

  (3).“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学生议论)

  (4).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有哪些动作呢?从这些动作中,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学生口头回答)

  (5).本段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 指名朗读春草图。

  6、默读课文第4段,老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片上的'问题思考,准备回答。

  问题: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写野花之多吗?

  7、指名有表情地朗读第5段,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提示:这段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时我们却能够感受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 问题:

  (1).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追问:用哪些词呢?

  老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释。

  8、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了1—5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三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春花图着力描绘春花竞放;春风图着力描绘春风的和煦与清新。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自清《春》的教案】相关文章:

朱自清《春》教案01-07

朱自清春教案12-30

朱自清的《春》教案06-15

朱自清春的讲课教案08-26

有关朱自清《春》的教案11-28

朱自清《春》教案(15篇)01-10

朱自清《春》教案(精选15篇)01-12

朱自清《春》的教案8篇03-22

朱自清《春》的教案(8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