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

时间:2022-09-22 14:51:55 张九龄 我要投稿

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

  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假期。

  午时间隙,桌上一本诗集,引人入胜。随手翻开书页,便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由望月怀念远方亲人的诗,一轮皎洁的明月在宽阔无比的的海上徐徐升起,只身在异乡,此时此景最容易勾起对远方亲人的念想。唯一相连的是一轮明月,将天各一方的人串在一起。

  想起远方的亲人,她在干嘛呢?生活是否安好?家务是否繁重?她是否也会想起我?诸多疑问在诗人的脑海里萌生,不像现在通讯手段那么发达,一个电话,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像现在交通那么方便,一张机票,就能抵达相聚千里的老家。

  而在古代,天各一方时,只能通过书信往来,知悉家中状况,才有诸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所以有情的人总是怨恨漫漫长夜,一整夜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灭掉烛光,透窗而入的月光充满整个屋内,走出去,欣赏那盈盈月光,来消解心中的思念,却又觉得身上的衣服单薄,露珠沾在身上,有些凉,更有些冷。

  高空皓月,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仿佛披了一层银霜,很美,想手捧月光,送给远方的`亲人,却只能是空想而已。哎,还不如回屋睡觉,因为梦里还可能有会面的时光。

  感想:意境清幽,情如月般的柔美,琴音瑟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知识扩展】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张九龄为何被贬

  张九龄当宰相的时候,尽心尽力辅佐唐玄宗,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

  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

  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臣,牛仙客出身河湟小吏,一下子提拔为朝廷要职,会影响朝廷的声誉。”玄宗又问:“只给牛仙客加个爵位可以吗?”张九龄仍然反对,说:“爵位是对立功者的鼓励,作为边将使仓库充实,器械修整,都是分内事,不算立功。如果陛下认为他工作勤劳,可以赏赐金帛,而分封土地,赐给爵位,极不合适。”玄宗心里十分不舒服。李林甫跟玄宗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个尚书称号有何不可!张九龄所说全是书生之见。”玄宗觉得李林甫说得对。

  第二天,玄宗又提起封牛仙客爵位,张九龄仍然极力反对。玄宗说:“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的门第也不高啊!”张九龄说:“我家在岭南,出身低贱。但是我出入朝廷,职掌诰命已经多年。牛仙客出身边境小吏,大字不识,如果一下子提拔为高官,众人会轻视朝廷。”李林甫又跟玄宗说:“只要有才能见识,要什么学问才华!天子用人,什么样的人不能用!”有了李林甫的赞同,玄宗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赐给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好,想举荐严挺之为宰相,曾经告诉严挺之,跟李林甫搞好关系。严挺之为人清高任性,从不到李林甫门上去。这些都使李林甫怀恨在心。

  严挺之前妻嫁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贪污罪,朝廷交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会审。严挺之看在前妻的情分上,为王元琰托人说情,希望能宽大处理。李林甫抓住了把柄,让手下的人告发此事。

  玄宗觉得既然严挺之为王元琰说情是事实,那么张九龄明显是袒护严挺之。考虑到张九龄、裴耀卿和严挺之常常互相声援,认定他们结成了朋党。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玄宗罢免了裴耀卿和张九龄的宰相职位。张九龄曾推荐周子谅任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后,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胜任宰相,但理由荒唐。玄宗亲自审问,把他流放。张九龄也因用人不当而受到牵连。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结束。

【张九龄《望月怀远》读后感】相关文章: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09-25

张九龄望月怀远09-25

张九龄:望月怀远09-25

张九龄 望月怀远09-23

张九龄《望月怀远》09-26

张九龄 《望月怀远》11-03

望月怀远(张九龄)08-22

望月怀远张九龄08-22

望月怀远张九龄赏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