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新遗作之谜

时间:2020-09-01 09:32:58 张爱玲 我要投稿

张爱玲新遗作之谜

  导语:张爱玲的遗作《重访边城》在2008年4月号《皇冠》上登出,在文学界引发了各种质疑和反响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张爱玲新遗作之谜经典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张爱玲新遗作之谜

  新遗作面世

  宋以朗是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淇(林以亮)和邝文美的儿子。在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成为张爱玲遗产的执行人。他把《重访边城》交给了台湾的《皇冠》杂志。这篇一万五千余字的散文在今年4月号《皇冠》上登出,在文学界和“张迷”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著名的张爱玲研究学者陈子善说,看过之后,有惊喜。“没想到居然是这么长篇幅的一篇游记,很细腻,也很优美。从文法句式和风格看,都能确定是她的作品。”相比较2004年出版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的“平实,贴近自然”,陈子善认为《重访边城》则是“精雕细刻,又回归到她的早期风格。”

  “张爱玲写散文,喜欢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所以这么长的篇幅应该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描写民俗、民风都是她喜欢和擅长的部分。”游记中,张爱玲写了台北、花莲的庙宇,花莲的`歌女,香港的二房东,买金饰,还由“摆绸布摊的街”写到了花布和服饰。而写服饰的部分,陈子善尤其欣赏,“可与《更衣记》相媲美。”

  《更衣记》也是先有了英文版《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后,张爱玲再用中文重新创作的。“虽然她的英文也很好,但是用中文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认为《重访边城》大概也是如此,是对同题材的中英文不同创作。

  宋以朗发现的《重返边城》手稿,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迹已模糊难辨。为什么《重访边城》一直没有发表呢?陈子善做了自己的推测:“张爱玲因为长期在美国,对台湾的情况并不熟悉。所以她通常先把文稿交给宋淇过目,听取他的意见。也许宋淇看过后,觉得有不适合出版的地方。比如描写花莲歌女的部分。”

  张爱玲留下的资料繁杂,“很多随手记下的便条”,还没有做过很系统的整理。在陈子善看来,也许日后仍会有新的遗作出来,这对张迷们来说也是一种期盼和惊喜。

  重访边城始末

  1961年秋天,张爱玲先访台湾,再到香港。《重访边城》记叙的正是此段时间的台湾香港之行。“张爱玲前往台湾是为了采访张学良,当时她打算写张学良传记《少帅》。但是张学良拒绝了她的采访,他当时应还在软禁期间,也不可能接受她的采访。”采访不成,张爱玲在台湾呆了大概两个星期,会见了王帧和、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人。

  在《重访边城》中,张爱玲由画家席德进带着,在台北随意走街串巷,参观寺庙。“在以前的资料中,这是不为人知的。”陈子善说,席德进也从来没有披露过陪同张爱玲的这段经历。

  张爱玲在山上日式旅馆的“将军套房”里住了一夜。“床上被单没换。有大块黄白色的浆硬的水渍。”她“找了脚头一块干净土蜷缩着睡”,但觉得有臭虫。所以半夜又起来,睡在壁龛的底板上。以此看来,“虫患”已露端倪,后来在洛杉矶则是极度严重化,她不得不四处搬家躲避虱子。

  张爱玲在台湾作家王帧和的陪同下,又南下花莲。但是在《重访边城》里,陪同者却是一位青年向导。“也许是你们知道的,她反而不写了。”陈子善隐约觉得,如果不是记忆出错的话,那有可能是张爱玲故意虚构了某些部分。

  张爱玲在台湾收到丈夫赖雅中风的消息,当时他们的生活已相当拮据。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她决定到香港为电影公司写剧本。“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很辛苦,手脚都肿了”。她在香港大概呆了近半年,但是剧本《红楼梦》出来后,电影公司并不满意。张爱玲在给赖雅的信中说:“过去这五个月真是我这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段日子。”

  宋以朗依据文中的注释(“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光华杂志”字样)推断,《重访边城》应是创作于1982年以后。那距离1961、 1962年的台湾香港行,已有20年之久,那也是张爱玲人生的最后10多年。她离群索居,孤僻一人,生活不为人知。《重访边城》的问世,再次让人们揣摩起她最后的晚年生活。

【张爱玲新遗作之谜】相关文章:

再读张爱玲12-27

凝视张爱玲08-25

对话张爱玲12-21

浅谈张爱玲11-08

杨玉环死亡之谜10-29

杨贵妃下落之谜10-08

《黄帝内经》身世之谜06-12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11-02

树木长寿之谜原文欣赏12-14

杨贵妃体态丰腴之谜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