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赋》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24 12:15:4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骆驼赋》阅读答案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骆驼赋》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骆驼赋》阅读答案

  骆驼赋

  三十一年前,我由北京去青海柴达木当一名石油工人时,便听说了这个故事,它足以让我终生难忘。

  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而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

  一次,一个勘探小分队在大风中迷了路,他们走了六七天,一头饥渴难忍的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

  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给它点水吧,救救它吧。”

  队长姓葛,他望望乌孜别克族向导阿吉老人,老人望望仅剩下的两桶水,坚定地摇摇头。全队人都明白了,面向骆驼脱帽肃立。

  队伍进行不足十米远时,那头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着,一步、一步向勘探队走来……

  驼工再次跪倒在地,失声大哭:“救救它吧……”

  全队的人都被那驼步声和这嘶喊声所震撼,禁不住落下热泪,谁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了。

  葛队长急了,他仰天长叹一声,甩下一串热泪,从一个保卫人员肩上取下一枝枪,冲天扫了一梭子子弹,大喊:“我的权力是战胜死亡,全队立即出发!”他的声音在戈壁滩的上空回荡。

  队伍出发了,谁也不敢回头再看一眼那头骆驼。那峰不屈的骆驼站起来又倒下,倒下又再起来……

  傍晚,队伍终于找到据点。驼工顾不上吃饭,灌了一桶水,刚要走。阿吉老人拦住他:“孩子,不能去,会迷路的。”驼工说:“不会,有月光,我顺着驼印走……”

  驼工走了,再没有回来。

  后来勘探队在一个叫“开特米里克”的地方发现了他。盐碱滩上,他仰天长卧,已成为不朽的人,上衣撕开,袒露的胸膛上遗留下无数条深深的血迹,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

  “开特米里克”蒙语为小山包。队员们在这个小山包上安葬了这位十八岁的年轻人。

  “开特米里克,”这个沙砾堆就的金灿灿的小山包,深情地包容了这位在青海油田死亡档案里记载的倒在勘探路上的第一个人。他叫范介民。

  今年秋天,我再次返回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青海柴达木。当我站在开特米里克面前时,那头骆驼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也仿佛听见范介民说:我永远和骆驼同在了。

  不远处,已建成了一个百万吨的油田了,钻塔林立,钻机轰鸣,现代化运输车队川流不息。油沙山下,正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书写着: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

  我们到纪念碑下,凝视着远方。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们走来。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在我的心灵深处。

  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蹒跚:

  仰天长卧:

  2. 文中划直线的句子,写阿吉老人“望望仅剩下的两桶水,坚定地摇摇头”,阿吉老人摇头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它表达了作者对驼工____________的情感。

  4.文中与第一自然段在结构和含义上形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

  5.本文主人公是驼工,可标题为什么起名为《骆驼赋》?

  参考答案:

  1. 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脸朝天地躺着死去。

  2.(8个人的小分队已迷路6天,)剩下的水只能用来救人。

  3 拟人 崇敬、赞美。

  4. 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在我的心灵深处。

  5. 因为驼工具有骆驼那种(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简介

  骆驼赋,著名的辞赋家天山客(王宇斌)先生的一篇辞赋作品。此篇对骆驼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描述,不但形态逼真,而且对于骆驼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从艰苦的戈壁和沙漠环境中将骆驼这种沙漠之舟凸显出来,作者笔下的骆驼不但伟岸形高,而且具有坚毅的耐力。“食粗草、缮性情、骈厚掌、薄嗜欲。为人遮风挡沙,跪而不失威仪。负重无怨无悔;品行可歌可泣。”作品不全是因为其文采高、笔力矫建,更因为揭示出了一种骆驼精神,是任重道远、任劳任愿、无怨无悔的精神,是创业者的写照。

  作品简介

  骆驼赋是一篇辞赋作品。

  骆驼赋这篇辞赋值得称道,不全是因为其文采高、笔力矫建,更因为此篇文章揭示出了一种骆驼精神,是任重道远、任劳任愿、无怨无悔的精神,是创业者的写照。在文中虽然没有从骆驼联想到人,但折射出来的骆驼精神令人为之振奋。一幅沙漠骆驼旅行图顿时呈现于眼前:“纵遇走石迷天、狂风肆虐、滴水难求、炙烤无蔽,仍执著而跋涉,不改奋进之目标;一路金铃,洒下如花之足迹。”

  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情感真挚本文的题目是“骆驼赋”,主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这个18岁的.年轻人,充满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为了抢救国家的公共财产,他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反复描绘了骆驼的倒下、站起来、再倒下的情景:“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队伍行进不足十米远时,那峰骆驼竟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这里极力描写骆驼的坚韧与顽强,其实是为后文抒发对驼工范介民及全体石油工人的赞颂之情作铺垫。作者借赞美骆驼的坚韧顽强,歌颂了驼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样勤奋工作、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正是这群普通的劳动者,为了解除国家石油危机,不畏艰辛,执著热情,用自己的双手,乃至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祖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2、细节描写,形象感人本文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而是通过感人的细节展示人物的美好心灵。当这峰骆驼“猝然倒地,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时,驼工向队长“苦苦哀求”,当骆驼“顽强地支撑起前蹄,毅然站立起来,迈着沉重的驼步,蹒跚地追赶着队伍……”时,他“跪倒在地”、“紧紧地抱着队长的双腿”“失声大哭”,从这些写实的细节中,我们充分感受到驼工那金子般的善良的心,为他对骆驼的强烈爱心而感动。最令人震撼的是第20段写驼工牺牲时的一个细节:在他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币,这钱是他第一个月留下的工资,准备寄给河北老家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通过作者的叙述,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他是河北人氏,不是知道他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更不是知道了他家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而是我们知道了,做出如此撼动人心之事的主人公,原来是一个家境贫寒、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

  3、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本文的环境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紧扣主题,烘托了人物的心灵。“1954年,当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这浩瀚的‘生命禁区’时,运载物资、陪伴他们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骆驼”,这句话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远处绵延起伏的阿尔金山”,“那被风沙撕裂的道道褶皱”,“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为队长下令舍弃骆驼的决定和范介民冒死寻找骆驼的举动作了铺垫,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表现了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

【《骆驼赋》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骆驼赋 阅读答案09-21

骆驼赋的阅读答案10-02

《骆驼赋》记叙文阅读答案11-21

《骆驼》阅读答案09-12

记叙文阅读骆驼赋题目及参考答案12-05

《绿叶赋》阅读答案11-21

《丁香赋》阅读答案11-09

《生命赋》阅读答案11-25

丁香赋的阅读答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