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时间:2021-03-01 09:59:57 圆明园的毁灭 我要投稿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研读文本

  (一) 感知昔日圆明园(2-4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我知道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 (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 昔日的圆明园有许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中有……有……有……) (重点分析第三段)

  2、仔细阅读第三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

  “有”? (学生读课文)

  说一说圆明园中有怎样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2、圆明园中到底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有无数个。

  圆明园的美是这短短文字无法例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图片,感受一下这醉人的圆明园之美。

  (播放图片PPT)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漫游、饱览、流连忘返,这醉人的圆明园!)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 ( 珍贵文物 )

  4、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怎么被一点一点毁灭的

  呢?

  齐读第五段。

  (二) 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同学们,是什么被化为了灰烬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还有什么被化为了灰烬?

  (中国人民的最高智慧,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 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所以作者要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教师总结:

  师激情朗诵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 呜咽地讲述着—— 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 学生读: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末好》,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末并不好。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教学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点分析:

  让学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景象以及体会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惨痛。由于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这样,为学习“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难点分析:

  运用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策略分析:

  因为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其精美壮观,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教学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选取适当的课外材料为烘托,实现圆明园辉煌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再现。因此。我采用“电教辅助手段,再现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1、师:(深情地)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写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圆之园的皇家园林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矗立在杂草从中的残垣断壁了。(出示三副废墟图)

  2、师:同学们,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生: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又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体会毁灭——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1、出示课件,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实在太卑鄙、太野蛮了,课文是用那些词语来描写的呢?请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学生回答(老师用荧光笔画出相关词语),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

  (3)、老师:面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你最想说什么?(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话)

  (4)、老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化为了灰烬;建筑艺术的精华,也化为了灰烬,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统统化为了灰烬。(板书三个化为灰烬)

  2、出示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圆明园的损失有多大?(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可估量”)

  (3)老师:文中一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4)老师:看着这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悲痛)

  (5)老师:这样的伤心,这样的气愤可以估量吗?(生;不可估量)(老师再次板书不可估量)

  (6)老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在场的老师,告诉全世界的人。(学生感情朗读)

  (三)、深情追忆——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1、过渡: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请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

  (1)、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第三自然段,并用荧光笔画出“有”。

  (2)、老师:文中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一共用了几个有“有”(七个)圆明园仅仅是这七个有吗?(生:不是)那么,需要几个有呢?(生:许多个)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找到了“有”?(生;饱览……)

  (3)、圆明园有这么多景点,想看看吗?(生:想)

  (4)、出示配乐图片,让学生尽情欣赏。

  (5)、老师:美吗?(生:美)假如我们能在这美丽迷人的园林中痛快地畅游,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呀。

  (6)、老师:是啊,你说得太好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7)、出示课件,学生品读“漫步园内……”句子。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看(出示配乐图片)

  (2)老师:老师收集到的这些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的图片,只是圆明园数亿万计的文物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价值连城,更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所以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3、学习第二段

  (1)、过渡: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珍藏丰富,它的总体布局也是很独特的。请看(出示布局图)

  (2)、老师讲解,并提问学生,课文是用哪个词形容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的呢?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4、教师小结:圆明园就凭着巧妙的设计,宏伟的建筑,丰富的珍藏,成为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课文用这两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1)、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大声朗读这句话。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1、过渡: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一切早就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无情地烧毁了。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3、片终,出示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填空)

  4、老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写在你的心里。(学生动笔写)

  5、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可烧毁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的评价)

  6、教师小结:这把大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就像这首诗歌写的一样(出示课件)

  7、学生齐读诗歌

  (六)、拓展延伸——打开学生的理性思考。

  1、过渡:这个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的心理整整147年了,正是因为这把火,唤醒了千千万万浑浑恶恶的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把火,激起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有人提议,(出示课件)要重建圆明园,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不管是不是重建,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重要的是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颗真挚的爱国心啊!

  4、老师小结:同学们,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4篇】相关文章:

1.【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四篇

2.【精品】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三篇

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5篇

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八篇

5.圆明园的毁灭教案6篇

6.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五篇

7.圆明园的毁灭教案7篇

8.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六篇

9.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