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时间:2023-10-29 11:30:08 兴亮 圆明园的毁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精选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课堂实录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精选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1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

  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那我们再来一个?

  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

  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

  生:没错。

  师:为什么?

  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

  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

  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师:你看它还像什么?

  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水”十字的标志

  师:嗯,里面有个像水一样的。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

  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

  生:(小声嘀咕)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

  生;这可能是个“行”字

  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师: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

  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想猜吗?

  生:猜。

  师:想猜就要猜妥了,你可以放心,真的猜吗?

  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我们学习上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心,要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好,那我们就来猜这个最难的字。请你认真看。

  生:思考。

  师:你看懂了吗?看到你们皱起了眉头,给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双面旗,底下两个表示很多人的使命。(听不清楚,可能出错)

  生1:有可能是“众”字

  师:哪个“众”。

  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

  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兵”字。

  师:一个人。这里有好多的士兵呢。

  生4:我觉得可能是“营”字。

  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把它进行变化。到底是什么字?说出来。

  生:旗。

  师: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 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

  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

  师:喜欢旅行吗?

  生:喜欢。

  师:说说你都去过哪儿?

  生1:我去过东山港。

  师:能简单分享一下吗?

  生1:那里有个海滩,上面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

  师:哎,童年的时候到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

  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有一种辽阔的意境。

  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

  师:真实的,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港。

  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我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

  师:你说的也跟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还有谁来说说。

  生5:我去过牛头山, 那里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xx写的, 那个字可漂亮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知道什么地方?

  生:敦煌莫高窟。

  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在敦煌莫高窟中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引来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将洞中的几万件珍贵文献,绢画,遗物以及其他的壁画,雕塑等等都遭受遗失,造成了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时间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我们中国人特别心痛。一件是我盟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

  生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

  师: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自己读读。

  生齐读: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

  (生每个词语读三遍,师提醒读一遍即可。)

  师:谁来读读。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就每人读一个。

  生:生个别读。

  师:读的非常正确,那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

  师:那么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

  生1: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哦,说的是毁灭。

  生1:第二段: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

  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

  生3: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

  师:好的,写到是“建筑。(师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

  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

  师:对“历史文物”(板书)。

  生:第五自然段: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

  师:圆明园的毁灭对吗?

  生:嗯。

  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

  师: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

  生:小声嘀咕。

  师:大声说出来。

  生:毁灭。

  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

  生:2、3、4是概括地讲以前的圆明园很美。

  师:是现在的圆明园?

  生:以前的圆明园。

  师:哦,以前的、(师随机板书)原来的、昔日的。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看出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

  生:生默读。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来交流交流?我们接着说。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园林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

  师:是呀,圆明园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网球场啊!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

  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

  生:规模宏大。

  师: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皇家园林。

  师:好啊,我们接着谈,从其他的四字词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

  生: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听不清楚内容)。

  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艰辛。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

  师:陶醉其中啊,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美不可言。你来说。

  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根本没有汽车。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

  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

  师:我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则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则就是数千景。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有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这个就是有所不同了,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宏伟大气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玲珑剔透……

  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

  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对比只是这儿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山乡村野。

  师:我读的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真是如此。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有表现热闹的,就有?

  生:象征宁静的。

  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2、3两句话。你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开始

  生:同桌合作学习。

  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

  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用了对比手法。白色的这些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他是现实的。

  师:真好。是仿造现实的

  生:而黄色的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

  师:接着说吧。

  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师:而且不仅有民族的,还有——

  生:西洋的。

  师:那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请你们同桌来——

  师:那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生:同桌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女生读: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师引读)在圆明园中——

  生1:(生个别读)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师引读)在圆明园中——

  生2:(生个别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师引读)在圆明园中——,一起来。

  生齐读: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漫步在圆明园中,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建筑。有大有小,你们呢?你么看到了什么?

  生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哦,你看到的是大气,小巧的。你呢?

  生: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感受到他宁静的山乡村野的感觉。

  师:对呀,不仅有宁静的。还有?

  生:热闹的。

  师:你呢?

  生:我还感受到了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那些很美的景物。

  师:还有那些现实中的?

  生:还有那些现实中的仿照安澜园建造的。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己来读读。

  生:(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想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那个女孩,请你读。

  生1:(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啊呀,真是画卷徐徐眼前开,人间天上筑起景。谢谢你。谁还想来?

  生2:(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好我们接着看。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中感受圆明园中有很多的财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读给我们听听。

  生:我从“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中感受到的

  师:真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看这个“上至”、“下至”抓的多好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视频。

  师:慢慢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生:博物馆,艺术馆。

  师: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这样描述: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用几句话写在练习单上。开始。

  生:开始自由创作。

  师:(随机提醒1)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姿势,把头抬起来。哎对,头摆正,肩放平。

  师:(随机提醒2)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在注意书写美观的同时,还得注意速度。

  (用时大约4分钟)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就先写到这里。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生1:交流: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那里的奇花异草点缀着圆明园金碧辉煌、壮丽浓烈。

  师:评价:好一幅壮丽的圆明园啊,谁再来分享?

  生2:交流:圆明园不仅有人造景观,还有自然景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他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

  师:字里行间渗透着赞美之情。来,我们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同学所写。

  师:你来读。

  生:昔日的圆明园美景数不胜数。园内的小园林变化多端,各有各的特点。到处都是奇花异草,十分迷人。

  师:你们看,能够看的出来,他提取了课文的资料。而且将他们整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这些语言多么精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书写,大家看到,整齐美观。我相信能够代表我们班同学的书写水平。

  师:同学们,其实很多你们的描述中,还用到了诸如此类的词语,真的是很精彩。这规模宏伟的圆明园不但如此,而且期间还遍布植奇花异草。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

  (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好,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生: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孩子们,你们恨不得把他们打到,恨不得……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引读: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那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实在运不走的——

  生: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难怪文章作者在开篇便这样感慨到:——一起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

  师板书:不可估量。

  师:好,孩子们,学到这儿,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呀?

  生1:作者就是想给后面铺垫,说后面是怎么样辉煌的东西被毁灭的。

  师:是的,这是他的理解。

  生2: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要写出他的辉煌,然后后面要写成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3:其实呢,他是用了很鲜明的对比。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他后来被毁掉形成了对比。

  师:师总结,孩子们,你们所说,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用大量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从而更加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下节课你们的语文老师会带着大家再进一步了解圆明园文化内涵过程,会注重写作手法,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师:好,这是今天的作业,谁来读一读。

  生1:

  作业一:.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作业二:.对比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师:好的,因为刚才我们课堂上还有很多同学的写作没有来得及收尾,所以我把它补充成今天的作业。下节课,我们还可以来交流。你们看,通过一整堂课的学习,我们只是了解了圆明园的皮毛而已。我们的圆明园那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如果大家有时间去北京的话,你们亲自走进圆明园,我相信那里的每块石头,每棵树木,每一种花草会无声地告诉大家这么多……那么多……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生沉浸在课堂中。

  师再次高声说:下课,同学们。

  生:起立。

  师:谢谢我们同学,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跟台下的在座老师说再见。

  生:老师们再见。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2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前不久在西子湖畔,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次阅读观摩课。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使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前,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了恐惧。聊天过后,气氛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了一定的亲和力。

  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吗?我姓什么?

  生:您姓于。

  师:哪个“于”?请来猜猜?

  生:干部的“干”字加个钩。

  师:哦,干部鱼,当干部的姓于。(学生笑)

  师: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

  生:江苏徐州。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上课发言要注意听,会听。我教语文,教五(1)班的语文,正是教你们。好,现在上课。同学们好!

  生:(声音十分响亮)老师好!

  师:真好,真不愧是娃哈哈小学的学生!相信你们读课文一定读得好,一定读得笑哈哈!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存在距离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很认真,是一字一句用心地读。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很不平静。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可惜。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很悲哀。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沉重。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气愤。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后十分憎恨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行为。

  师:除了恨帝国主义,还恨别的吗?还恨谁?

  生:我还恨清政府,他们让帝国主义侵略者毁灭了圆明园。

  在整体感知阶段,于老师没有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样的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师:我还注意观察同学们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说明大家读这课文心情很复杂。每个同学都告诉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谁?恨英法联军,恨满清政府。那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生:我读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段,把你们的恨读出来。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我发现大家的表情饱含愤怒。谁愿意站起来把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恨读出来?

  师:让我们记住这恨,记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各人读各人的,读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读,师帮助个别学生。

  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恨?让你愤怒?让你难受?让你压抑?同学们再认真读读二、三、四自然段,默读后,用一句话来告诉我。拿出笔,一边读一边思考,静心读书,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3

  师:看这书本的两幅插图,也可以看幻灯,告诉我,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知道圆明园以前是很美的,可现在不存在了。

  师: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可惜。

  师:昔日的辉煌变成今天的损失,源于一个词……

  生:齐答,毁灭。

  师:就让我们读课文,一起走进这圆明园的毁灭

  师:自由地读课文,好好地认识这做皇家园林。

  从头到尾地读课文。

  生:读第一段。

  师:你自评一下,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

  师:我觉得你读得特别好,有一个词读得最突出—不可估量。

  板书:不可估量

  师在读的过程中关注“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的读音以及分号和顿号的停顿规律。

  师:收获不止这些,翻到词语表,读词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重点练习不会的词语。

  生:自读自写

  师:收获还有呢,整篇文章读完了你有感受吗?

  生:我觉得圆明园曾经是那么的美,现在毁灭了太可惜了。

  师: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是表达圆明园损失的程度的。

  (引出第一自然段)

  播放课件(废墟)

  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民族自豪感以及这一瑰宝化为灰烬的痛心)

  师:你读得真好!

  师: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师:读2 3 4自然段。边聊边读,园里究竟有些什么

  生:读圆明园的面积这一段。

  课件出示:圆明园鸟瞰图 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

  师:继续聊!

  生: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各种建筑风格的图片

  重点理解殿堂和亭台楼阁。

  师: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慨……“漫步园中,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课件播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练习朗读。

  师:回过头来,你看看这些,你觉得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

  生:有建筑,有很多奇珍异宝。

  生:有的是文化。

  师:是的,圆明园里所拥有的`是文化,这文化不但是祖国的文化,它更加是世界的文化啊!

  下课!

  反思:应该来说,《圆明园的毁灭》这片文章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百年的恶梦。是一篇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讲读课文。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以及学生缺乏类似生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想象力,仅仅借助课本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这就同样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感激发。因而,要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曾有的辉煌,通过兴衰对比,使学生晓理动情,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

  第一次磨课,我认真的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录,反复咀嚼品味她的语言,不由被她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平易近人的教态折服了。那种毫不做作的激情充盈课堂,那浓浓的爱国情更不着痕迹地流淌在师生的对话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几度形成朗读高潮。

  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想就借助她的预设试教,也希望能凭借这样设问掀起同样的高潮。可一节课下来,我知道这样肤浅的借鉴是行不通的。

  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的结构不够合理,在词语教学板块耗时太多,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主线不明,文本的平移较多,深入挖掘太少。没有从文本出发,图片太多,有些限制学生的思维。

  三.双边性体现不明显,一味的教师讲读,学生被牵得太过死板,缺少独特感知文本的机会,主体性没有突显出来。

  四. 教师的碎语较多,语言不精练。

  综上所述,这确实是一堂不太成功的阅读课。没有体现学生的阅读思维是课的一大败笔。课后,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参与评课,就课的结构和语言训练点等方面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很感谢这些“有些零碎”的宝贵意见,它们都会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些意见和建议,我应该可以找到合适切入点,真正体现“不可估量”的痛心与愤恨。同时,这次尝试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也不乏有收获,从反面印证了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平等地与之情感交流,也只有平等交流后才能激活其思维,亮点就自然呈现……一切可都得是水到渠成的!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4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其实,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在140多年前,被英法联军这两国强盗毁灭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走进它。

  生齐打开书本

  师:端起书本,从头至尾地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老师从旁指导。

  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圆明园过去是很辉煌的。

  生2:我读懂了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现在只剩下废墟。

  师:昔日的辉煌变成今天的废墟,这就是——毁灭

  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读课题)

  师: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面孔,能带着你的理解把他们读好吗?

  出示词语: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课文朗读,我们除了收获词语外,你还收获了什么?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是我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课文一开始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

  生;两个

  师:当你读到这两个不可估量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伤心

  师:是啊,那就来读一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既然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想必一定有它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在刚才,我们进入到了这座万园之园,、再次默读课文2—4段,试着完成填空,

  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

  学生交流。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你们读到了什么,使你们有这样的感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生:大!

  生:里面的小园有很多,很美丽。

  出示课件:圆明园鸟瞰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的全景图,既有大圆,又有小园而且小园围绕着大圆,这样的布局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众星拱月

  师:既大又多的圆明园,该怎么读?

  生读

  师: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们说这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动情地说:“不可估量”。

  出示课文第一段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读

  师随机点评

  师:这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烧毁了一座大园啊,要知道,他们所烧毁的还是……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呢?

  生:我通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圆明园里有众多建筑。而且这些建筑风格各异。

  师:能读一读吗?

  生读这一段

  师:你刚才在读宫殿和亭台楼阁的时候有两个词语特别突出?能说说你对他们的理解吗?

  生:金碧辉煌就是形容很华丽的样子。

  师:生活中见到过这样华丽的建筑吗?能描绘吗?

  生:就是黄色的瓦片红色的墙,颜色很光鲜醒目。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理解送到朗读里吗?

  生读这句。

  师: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交流,说理由,带着理解读课文。

  师: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园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的朗读和课文都太美了,简直让人陶醉,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是,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如今也不存在了,你想怎么读这句?

  出示课件:“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1读

  师:体会到你的心痛了。

  生2读

  师:感受到你的惋惜了。

  生3

  师:你自己告诉大家,你想表达什么心情。

  生3:很痛苦

  师:那么心爱的圆明园如今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了,怎么能不让人心痛呢?有同感的同学一起读!

  生齐读。

  师:可以接着说,被毁灭的圆明园还是什么?

  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接着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圆明园里有许多奇珍异宝。

  师:你们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非常隐秘的连接词吗?

  生:上自……下至……

  师:从先秦至清代,多少年的时间?(大约5000年)

  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经历时间之长,朝代之多,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可以怎么形容?

  生: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师:这么多的宝贝都在哪?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

  生:自豪,骄傲

  师:那就自豪地告诉天下人,圆明园中有什么?

  生:自豪地读这一段

  出示虎首图片

  师:认识它吗?这是一位记者在香港拍卖会上获得的资料,这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的牛头和猴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的高价,从拍卖会上买回了这两件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愤怒,这明明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用高加买回来,应该是洋人自己送回来,并且赔礼道歉。

  师:说得真好!你说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里话!

  生:这宝贝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他们居然从我们国家拿走……

  师:是用“拿”吗?

  生异口同声:是抢的!

  师: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中国人民会有遭受这样耻辱吗?

  课件出示:读第一段(再读)

  师:现在,这一举世闻名的园林,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瑰宝,这一精华彻底毁灭了。再请大家凝望这这段文字,告诉我,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无数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

  生:是文化。

  师:这文化可不单是我国的文化啊,它还是世界的文化啊!你说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再次朗读第一段

  师:关于圆明园,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说,就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生:简单交流

  下课

  反思:这次的教案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改动不大,就几个细节特别处理了,语言比前堂课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也比上堂课有提升。思路比以往更清晰,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词语呈现的目的性不明确,有点走过场,并且初读和精读版块的连接不够自然。

  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不够到位,句子没有重点展开理解,学生没有充分地讲。

  三、感情基调不够统一,猴首图片是不是该放进去有待商榷。

  四、主干的问题过于死板,匡死了学生的思维。

  评后,我慎重思考良久,对这篇课文又有了新的认识。看来很多问题还是“致命”的。课堂上老师过于主导,学生更多地像在被动的接受。这是我反映出的最大问题,但捆扰我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找到解决的良方,既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问什么,又不框死他们的思维,这点确实挺有难度的。我努力的目标更明朗化了,很高兴有这样磨练的机会!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5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山西实验小学赵禄上课班级:南昌铁路一小五四班

  师:孩子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在台上呆了几分钟,我一直在观察你们,同学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我看出大家都有一点紧张,是吗?

  生:是(小声)

  师:是吗?

  生:是(大声一点)

  师:现在我们来开心地笑一笑,这样我们可能要轻松一点。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南昌在这样大一个礼堂上一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声音可以大声一点,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停了你们这些话,也非常高兴。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山西省省会太原,是山西省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名字叫赵禄。说到这个禄字,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这个lu,是哪一个lu?

  生:王字旁加一个各位的各。

  师:这个字是lu吗?

  生:是。

  师:是吗?

  生:是。

  师:还要加一个?

  生:还要加一个足字旁,王字旁加一个路。

  师:为什么呢?

  生:我看到很多的家长,很多的老师都取这样一个名字。

  师:呵呵,看来,这个字是许多女孩子常用的一个字,是吗?再猜一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白鹭的鹭。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

  师:看来这个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怎么个漂亮?有没有老师漂亮呢?

  生:差不多。

  师:非常感谢,谁再来猜一猜?

  生:我猜是露水的露。因为露水表示很纯洁。大部分女孩子都喜欢纯洁的。

  师:非常好。但是呢,老师还不是这样的一个露,再猜一猜,还有哪个露?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地会表达。还有谁,继续来猜一猜?

  生:我觉得是梅花鹿的鹿。

  师:为什么呢?

  师:【出示“禄”】看看这个认识吗?什么lu?

  生:俸禄的“禄”。俸禄的“禄”是什么意思啊?你猜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什么用意呢?

  生:(笑)是老师多赚钱吧?

  师:我的父母希望我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那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叫赵禄,而且还知道是哪一个lu字。你们愿不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谁第一个来?胆大一点,来。

  生:我叫黄祥瑞。

  师:看来父母希望你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孩子,真棒!来,你来!

  师:好了,刚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彼此认识了一下。下面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今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生:奥运举办成功了。

  师:对!再来说说让我们中国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生:乒乓球比赛中大多数为我们中国人夺金。

  师:再简洁一些。

  生:差不多是全部是我们中国人。

  师:差不多全部。可以怎样说?应该是?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象征、宏伟“等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感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感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全文背诵有一定难度,应分散难点,讲究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中”这句话。

  (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点:

  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

  爱。

  7、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8、交流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恨。

  9、练习感情朗读。

  10、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与巩固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总结谈话: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讨论,好吗?

  【小资料】

  圆明园遗址:

  于北京市西北郊。这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心血修建而成的,前后共修建了一百五十年,占地五千余亩,总长二十华里。园内建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一百四十余处,并挖湖造山,种植奇花异草,搜罗名贵山石,移山缩地,建成一百余景。汇集了我国南方园林的特点,集中了我国造园艺术的精华。它比现在的颐和园规模大得多,建园艺术水平更高。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在抢掠后付之一炬。

  英法联军:

  英国、法国在1856年发动第二次战争联合组织的军队。中国那时处于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之下,在战争中遭到失败。英法等列强就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7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我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教师巡视)

  (评:于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导)

  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上课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

  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无耻,他读出一个痛恨。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

  (评:时时不忘写字教学,在写字评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师: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请你读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来读)

  师:请坐。看黑板,(板书掠、搬、毁、放火)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评:课文朗读,于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如果你发现了请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教师指导)

  (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这叫会读书,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一生读2.3.4自然段。生边读师边讲解。)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生齐读)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一学生读这一节)。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评:于老师教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相机点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这个做法值得仿效。)

  师:流连其间——,读。

  (一生读,师鼓励并指导)

  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

  师:我给你拿着,读——

  师:不是很好,看来人与人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

  (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老师不断给这们学生鼓励,并暗示互助对学习的帮助。可见,于老师对课改有着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2.3段?

  (学生自由读)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3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国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

  (评:于老师巧妙地将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感情,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

  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大优点。第一,读书非常投入,越读越好,越读越懂,感情越真挚。第二优点,读书会做记号。有许多同学把第二、三、五段画了许多波浪线,而且有人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诉我。

  生:因为这一段主要讲了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生:圆明园很美丽,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师:好,这是他说的几句话。这就是会读书。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五段做了记号,因为你读了两恨,一恨,英法联军;二恨,满清政府。这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继续上课。

  师:课文2.3.4.5段都读了,唯独第一自然段没读,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纠正“估量”的“量”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师:一起把这一节读一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师巡回看)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学生自由写作,师来回指导)

  (评:《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于老师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学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于老师这种做法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

  师(边走边问):有写诗的吗,我们班有诗人吗?

  (评: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看似提问,实是引发,是对诗意的追寻。这种暗示是教学的机智。)

  师: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读出你的情。再读一遍,发现问题自己改。(请坐端正)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怕你们到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

  师: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他们再来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历史不会重演!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伤害,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

  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满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

  (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激情)

  (评:这是本课的又一高潮。学生之所以情绪高,正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先是读,后是写,现在又读,环环相扣,环环都围绕一个中心——言语训练。)

  师: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据什么,概括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

  (评:背诵切忌死记硬背。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自然成诵,这样学生会记得更长久。)

  师:请你背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生:施帅旗。

  师:率领的率?

  生:元帅的帅。

  师:什么旗?

  生:红旗的旗。

  师: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当好一面帅旗。(对旁边一学生耳语:如他背不出来提醒一下)

  (评:一种关爱在不经意间流淌。)

  师:相当了不起!(鼓掌)还有谁想背的?好,请你。

  (一女生再背,同样耳语)

  师:(掌声)时间关系不背了。

  师: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却不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

  师:今天,我又发现大家很会背书,很会写文章。下面请大家认真读、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这就是字帖。什么叫读帖,就是认真观察,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空。不出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读完了,请观察这四个字:苏、艺、奉、唐。现在推荐四个小书法家上来分别写这四个字。

  (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态度认真,近乎虔诚)

  师:字写得好得红圈。

  师:这个字哪里圈红的?要圈就圈这里吧。(在“艺”字的折处圈了一下)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一个苏,江苏人要把“苏”写好;艺,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奉,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请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话:“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师生交流

  师:下课,有同学有话说。

  生:我真的觉得于老师和同学很接近,这很好。

  师:我得了两个字——“很好”,谢谢施帅旗对我的评价。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

  师:握握手,老同学和小同学握握手。拍照。(古剑按动快门,众笑)

  生:你虽然是老年男性,听了你的课,觉得你是青年男性。

  师:再上两次课就成幼儿园的了。(众笑)

  生:(深情地,眼圈红润)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师:朋友,还是永远的朋友,握握手,合个影。(古剑按动快门,掌声)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教者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8

  一、“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板书“圆明园”)。(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及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圆明园是残垣断壁。

  师:(出示文字课件:走近圆明园)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及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你有哪些感受?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生: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生: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我想,如果有可能应该修复它。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

  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

  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没等该生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毁灭怎么能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应该把“毁灭”去掉,这样说:“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词语重复了,应该简洁:“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同学们表示同意,听课老师面露微笑。)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

  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生:可能800年吧。(学生又七嘴八舌猜1000年、1200年等。)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两千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两千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生: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教师趁机选择几幅名画和几件珍宝让学生目睹感受,学生流露惊奇神色。然后让学生带着感受读第四自然段。)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小园。我对海宴堂最了解。在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有12只生肖铜像……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200多亩,350公顷。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9

  师:猜猜我从哪来?

  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我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师: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师: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课堂实录(2)

  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

  生:想!

  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生:大概是两千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师: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不愧是当时世界上——

  生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真好呀!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你愿意读哪就读哪!想读吗?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把我的“哇”去掉就行!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来!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师笑着说:“哇”就不用了!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那是自己的随意!请坐!这样讲,谁再来读!

  生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你怎么这么会读呀!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别人一听,诶!诶!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会读,还有吗?再读。

  生4: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那可是不一样的哦!

  生4再读。

  师:看,多自豪呀!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

  生齐读: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诶!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我明白了。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叫“四十景”。这样。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

  生(齐说):行!

  (出示)

  师: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开始!

  生齐读。

  师: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你打算游多少天?

  生1: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

  师:不想回来了!

  生2:我打算住四个月。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

  生3: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

  全班哄堂大笑。

  师:因为什么原因呢?用一个词。

  生3:因为它太美了。

  师:哦!一个字。

  生齐说:美!

  师归纳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课堂实录(3)

  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蓬莱瑶台!

  师:第二站——(出示图片)

  生齐说:平湖秋月!

  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雷峰夕照!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2: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

  生2:美妙!

  师:可以不!

  生2:可以!

  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说个词,你就被——

  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

  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

  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

  生4接:舒服!

  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

  生1:美不胜收。

  师:可以。还想说什么。

  生2: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目不暇接。这可以再需要斟酌。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3:妙。

  师:哟!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美”、“妙”!

  生4:棒。

  师:棒!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一起说!

  生齐答:奇!

  师:哎呀呀,同学们哪!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读!(出示)

  生齐读: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精华。

  师:园林艺术的

  生接:瑰宝。

  师: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看,谁来?读哪都行!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各种奇—珍—异—宝。再来读,你读哪?

  生2:我读第2自然段。

  师:来!

  生2:读。

  师: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别人还没想呢?眼前还没有电影呢?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

  生2:再读。

  师: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

  生齐接:拱月。

  师:再听他读这块。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此外,就从这——

  生2:再读。

  师: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陶醉了。

  师:哦!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谁再领着大家走。

  生3: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

  生3接: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这块没有看够。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生3接:山乡村野。

  师: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继续!

  生4: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谁来?

  生读: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这座名园就是——

  生齐答:圆明园。

  师: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

  生齐读。

  师: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

  生齐答。

  师: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诶!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一起来读读吧!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10

  老师:同学们,准备好发吗?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您好。

  老师:同学们,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本组课文将围绕“不忘国职,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翻开书,指名读本组课文的导读,这一单元,导读里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读导读部分:“当五星红旗……”

  老师: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要求,收集的举手,说说有哪些途径?

  学生:上网、看书。

  老师:收集和整理资料是这一单元要求,老师给你们两条建议,第一,注意结合资料课文内容。第二再结合资料阐述自己的想法。

  老师:中国近代百年风云,有一个最大的恶梦,也是一个最大的屈辱,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读题。

  老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请你读。

  学生:读第一段。

  老师:大家一起读这些词。

  学生:读词:毁灭、不可估量、损失……

  老师:谁读第二段?

  学生:读第二段。

  老师:读得很好,请齐读这些词(此段的词)。

  学生: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皇家园林、环绕……

  老师:第三段,这一段最长,谁来读?

  学生读。

  老师:玲珑剔透再读,别着急,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课文才读了几遍,大家就能流利地读,齐读这些词。

  学生:读第三段的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诗情画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幻想的境界。

  老师:这一段词较多,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第四自然段谁来读,他终于举手,请你读。

  学生读。

  老师:大家自己再读这一段,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

  老师:一起读这四个词:建筑雄伟、先秦时代、青铜礼器、奇珍异宝……

  师:最后一段谁勇敢地站起来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纠正字音:统统。)

  老师:听,他读课文不但能读正确,而且有感情,大家一起读。

  学生读。

  师:出示词语:统统、掠走、销毁罪证、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以前有些什么历史,英法联军怎样将圆明园毁灭?

  老师:谁还想说?

  学生:有辉煌的景象,1860年十月,英法联军……

  老师:大家的感受写在了脸上,说说你读了课文是怎样想的?

  学生:长大后要振兴中华,我觉得皇帝特别无能,不能保护自己国家的财产……

  老师:有志气的孩子。

  老师:不仅仅是英法联军,我们悔恨,我们愤恨,我们难过,因为被毁灭掉的,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园林吗?可以称作什么?默读思考。

  学生:还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从哪知道的?

  生:第四段。

  老师:请你说,它还可以称为什么?

  学生: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老师:你从哪一段知道的?

  学生:第五段。

  师:哪一段具体写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第三段。

  老师:是啊,它不仅是皇家园林,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和博物馆,你想知道它为什么会获得这些殊荣吗?读三段。注意结合资料,这段话有一句话写了圆明园给人们的具体感受。

  学生:读文。

  老师:你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三段最后一句“漫步园内,犹如……”

  老师:为什么能让我们有仿佛在天南海北的感受呢?再读三段,找出根据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请你说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我是从第二句中体会到的,“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老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这里的买卖街不是真正的买卖街,是那些宫女太监装扮成商人。

  老师:其他同学。

  学生:一定是个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

  老师:他多会学习,抓住重点词,体会。谁来读?有点味道,大家齐读。

  学生:……

  老师: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用过这个词语,提示学生是在《北京亮起来了》想象金碧辉煌使什么样子?体会。谁来读?有点味道,大家齐读。

  学生:读。

  师:什么是玲珑剔透。

  生:整个房子是用玉做的。

  学生:坐在亭子里,能够看到山水风光。

  老师:那亭子是经过人工精雕细刻,是透着光亮的,谁来读出这种美?

  学生:读书。

  老师:出示课件:这就是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美不美,读出这种美。

  学生:齐读:“圆明园中……”

  老师:既有壮观的美,也有精巧的美,把这两种不同的美读出来。

  学生:读这两句。

  老师:那买卖街呢!

  学生:我觉得就像柳巷一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

  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学生:人多,热闹的美。

  老师:生活在山野,你会感觉到采菊东篱下。

  学生:悠然见南山。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宁静的美。

  生:安静。

  老师:把这种美读出来,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学生读。

  老师:他一句话写出了不同风格的建筑,通过读罢这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师生接读。

  老师:把我们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读。

  老师: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很美,有很多建筑,太伟大了。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先来看看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交流资料。

  学生:读查找到的材料:介绍安澜园。

  老师:狮子林谁来介绍?

  学生介绍。

  老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课件,老师解说。)

  学生:继续介绍蓬莱仙岛等资料。

  老师:你很会查资料,神仙住的地方美不美?

  学生:美。

  老师:谁来介绍武陵春色?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老师:同学们想象,世外桃源,多么令人向往,美不美,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学生:读。

  老师:既有仿,又有创,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这里仅仅是这些景物吗?老师换掉一个词(把如换成有)可以吗?请你读读揣摩有什么不同?

  学生:圆明园中有很多风景名胜。

  学生:我补充,“如”举了一个例子,而“有”只是一个。

  老师:据记载圆明园有150个这样的景点,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读“漫步园内……”

  老师:园中不仅有民主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所以漫步园内有这样的感受。读。

  学生:读“漫步园内……”

  老师:在如此众多的景点中漫游,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享受,也给心灵带来震撼,再来通过读感受圆明园的美,感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你读,其他同学小声跟读。

  学生:读“圆明园中有……”

  老师:对读的同学的评价。指导背诵。

  学生:齐声背诵。

  老师总结:圆明园中不仅布局精巧,而且它的文物都是奇珍异宝,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他的瑰丽和被毁灭的悲惨。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收集和整理资料,这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其中来。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11

  一、导入

  师:(导语)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迹,那就是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的灿烂辉煌,去感受它的屈辱,血泪。

  你们想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哪些知识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XX同学,你为我们朗读第二自然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圆明园的哪些知识?

  生个别朗读。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好,着告诉我们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那举世闻名什么意思呢?

  生:全世界都知道它。

  师:好,那就是说圆明园的知名度怎样?

  生:知名度很高。

  师:此外,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

  师:这讲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仅仅包括这些吗?

  生: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众星拱月怎样理解?

  生: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形容众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师:(出示圆明园位置示意图)我这里有一幅圆明三园位置布局的示意图,谁能为大家添上众星拱月的小园,把布局图补充完整。

  你可以自己现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个别添图。

  师:从这幅图,你感受到些什么?

  生:圆明园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师:同学们好好的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规模的宏大来。

  学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建筑也非常宏伟。

  板书:

  建筑宏伟。

  出示填空题,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然后来完成填空题。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学习伙伴商量商量,也可以找你的大学习伙伴,是谁呀!

  生:书本。

  师:这可是个好伙伴,还有谁。

  生:老师。

  师:对了,我很愿意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填空题吧。

  附填空题:

  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___,小巧精致的有___;热闹繁华的有___,宁静自然的有___。

  2、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___,___,___,___。

  3、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有___,___。

  4、这里不仅有___,还有___。

  学生自学:

  师:谁愿意为大家完成第一个填空题。

  生:个别填空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小巧精致的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繁华的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宁静自然的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为什么说是象征呢?

  生: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热闹街市和田园风光,是王公贵族们仿照民间的景观建造的。

  师:风格如此迥异的建筑竟能如此融洽的融合为一体,谁能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句话,读出两种建筑风格的不同。

  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什么叫“各地名胜”?

  生:各个地方最优美的景点。

  师:文中举出来几个例子。

  生: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杭州西湖的平胡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大家想象一下,圆明园中还会有哪些名胜?

  生:黄山。

  生:九寨沟。

  师:当时九寨沟还没开发出来,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但是像九寨沟这样美的景观这里会有……

  生:华山。

  师:是呀,全国各地最美的景观全在这里,该有多美呀!谁为大家读一读2、3两句,读出圆明园的美来。

  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师:人间有的美景这里应有尽有,人间没有的美景这里也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有……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齐答: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4、5两句,读出建筑的美来。

  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师:以上这些美景都是……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齐答:民族建筑。

  师:这里还有……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齐答:西洋景观。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里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

  生:这里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这里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所以作者说……

  (引导齐读。)

  学生集体朗读最后一句。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让大家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美来……

  学生个别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过渡)这里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

  文物珍贵。

  师: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物的珍贵?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字画。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物怎样?

  生:历史悠久。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文物的珍贵?历代怎么理解?

  生:各个朝代。

  师:可见这些文物的年代非常齐全,文物还有哪些特点?

  生:文物自身价值就很高,是奇珍异宝,也就是说是罕见的珍宝。

  师: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年代齐全,又是稀少珍贵的珍宝,所以这里又是世界上最大的……

  (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生:博物馆,艺术馆。

  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集体回答)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它(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文物珍贵),所以被誉为万园之园。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可是,正是这样一座园林,却被人为地毁灭了。

  板书:

  毁灭。

  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现在的景象)所以说,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板书:

  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此刻,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生: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

  师:下面老师来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边听边考虑:毁灭圆明园的凶手是谁?他们采用了哪些强盗行径毁灭了圆明园?

  师范读。

  师:强盗是谁?

  生:英法联军。

  师:他们采用了哪些强盗行径毁灭了圆明园?

  生:先是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然后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任意毁掉。最后,还放火烧。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的话,注意加点的字,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品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生:我体会到英法联军真是强盗,统统可以看出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一点也不给我们剩下……

  生:任意就是想怎样就怎样,比自己的东西还随便,真是强盗。

  生:我很气愤,实在运不走的就是相尽了所有办法也运不走,可是这样的东西也不给我们留下……

  七、总结

  师:(出示课件)此刻,你脚下是广漠的荒原,眼前是圆明园残存的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好祖国。

  师:对,同学们,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祖国历史上屈辱的一页,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