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

时间:2023-02-02 15:13:50 游子吟 我要投稿

游子吟古诗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子吟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子吟古诗通用15篇

游子吟古诗1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生活

  早年生活 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晚年生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 ·

  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自洛阳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游子吟古诗2

  在一个严寒冬天的夜晚,一个小茅屋里,母亲正连夜给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老母亲的脸上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水。

  儿子看见妈妈缝着密密麻麻的针脚,忍不住的问:“妈妈,为什么把针脚缝的那么密呢?”妈妈笑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那是为了让衣服耐穿一些啊!儿啊,妈妈不知道你何时才能回来,所以,应该把针脚缝得密一些啊……。

  转眼间,冬去春来。小草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悄悄地钻了出来。儿子望望刚刚出土的`小草,笑了,想到家中的老母亲。是啊,就像小草没办法回报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要怎样才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游子吟古诗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翻译:孩子明天就要远行,母亲为孩子制作新衣,母亲担心孩子受冷将衣服缝得厚厚的,并盼望孩子能平安地早些回来。

  游子吟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游子吟古诗4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爱,平凡中蕴含着伟大,质朴中蕴含着真诚,点点滴滴,长流不息。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请欣赏中一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表演《游子吟》。

游子吟古诗5

  《游子吟

  作者

  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二月、季春;晖,阳光;形收留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意

  慈爱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遥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往难得归回。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答谢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道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答谢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烈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识。

游子吟古诗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含义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7

  今天,我学习了《游子吟》这首古诗,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所感动。古诗叙述了母亲为即将出门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亲。

  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把全部都给了我,从来没考虑过自己。记得有一次,妈妈骑着电车去姥姥家,走到半路上,由于躲一辆大车,不小心摔倒在地。妈妈赶忙从地上爬起来,不顾一身的土,忙问我“摔到哪了?痛不痛?”。我说没事时,妈妈慌乱的神情才缓和下来。当妈妈推车时,我发现妈妈的腿一瘸一瘸的,我忙问妈妈,她却说没事。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有时妈妈说多了,我就觉得她太唠叨,甚至根本不理她。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妈妈对我的唠叨是出自对我的一片关爱。

  我在一天天长大,妈妈却一天天老了,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了。妈妈,如果没有您,我会像现在一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吗?

  正如诗中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啊!您的恩情我怎能报答啊!

游子吟古诗8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与节奏之美。

  3、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教育幼儿要体谅妈妈的艰辛不

  易,要学会关心妈妈,知道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仔细观察。

  1、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说说图上的

  人物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妈妈和儿子)

  2、请幼儿说一说画面意思。

  3、说一说:如果你是画中的儿子,你想怎样表达对这位妈

  妈的感激之情,你想对这位妈妈说什么话呢?

  4、师:告诉幼儿画中的儿子是唐代诗人孟郊,简单介绍诗

  人孟郊及古诗《游子吟》。

  5、谁知道这首诗呢?如果有幼儿知道,请他朗诵给大家听,

  如果没有幼儿知道,教师放慢语速,以较低沉的声音朗诵,尽可能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二、学习朗诵古诗。

  1、出示古诗挂图。

  2、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古诗,注意朗诵的语速稍微慢些,

  要表现出母亲的艰辛。

  3、幼儿个别朗诵古诗。

  4、集体朗诵。

  三、理解诗意。

  1、提问: 读了古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

  老师?(幼儿问老师回答)

  2、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古诗字、句的.含义,重点解释幼儿不

  能准确理解的诗句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幼儿理解部分由幼儿来讲。

  四、感知故事寓意。

  1、让幼儿说一说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你打算怎样

  回报妈妈呢?

  2、师: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妈妈是那样的艰辛与不易,

  她时刻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着你们,小朋友们要体谅妈妈,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知道报答妈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妈妈。

  五、结束: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诗,歌颂天下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游子吟古诗9

  “谁言寸草心,难得三春晖?”我漫不经心地哼着《游子吟》这首小曲,来到了学校。

  一上课,老师便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了解!”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好,现在就请大家完成一份亲情测试卷。把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如实填写。”老师交代了一番,便离开了教室。

  教室里仅仅安静了两秒钟,就炸开了锅。显然,大家对父母缺少了解,底气不足啊!虽然我绞尽脑汁,但也只填出了一半。我无奈地想:唉,没填完,这可怎么办?都怪我平时对他们关心太少了!

  回到家,我将这份卷子的另一面交给妈妈填写。只见她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串,而且一字不改。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感惭愧:“长在蜜罐里的他好像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令我感动的事。”我猛地一惊,发觉自已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而父母为我做的,则太多,太多。流汗时,父母为我铺上纱布;下雨时,父母为我撑来雨伞;生病时,父母为我倒来温水??可我却一味地享受,从不付出。想到这儿,我真是又羞愧又后悔。

  下午,老师问大家:“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片多么可贵的沉默。在这片沉默中,我读懂了大家共同的心声——羞愧与感恩。

  突然,广播中又传出了《游子吟》,听着听着,我觉得它变得更加悦耳了。是啊!“寸草心”难报“三春晖”!让我们珍惜父母之爱,报答父母之爱。

游子吟古诗10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游子吟古诗11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古诗12

  活动目标:

  1、 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

  2、 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

  3、 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初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挂图《游子吟》,录音磁带《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主题,老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然后体温这首歌唱谁最好。

  二、揭示主题《游子吟》。

  三、听故事《游子吟》。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慈爱永远铭记在心里,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四、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放两遍,幼儿边听边看图文结合幼儿用书《游子吟》。

  2、讨论:这首古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什么意思。

  五、欣赏古诗《游子吟》。

  1、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这首诗说的是儿子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的妈妈舍不得他走,生怕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够,临走前为他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希望他一路平安,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儿子很受感动,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为妈妈做些事情,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

  2、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师幼互动,让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

  4、读古诗《游子吟》。

  六、活动延伸:图文结合感受《游子吟》诗中母爱的伟大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

  古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首古诗——《游子吟》,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渗透了解古诗内容,然后设计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听、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答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学生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母亲,通过活动,我的活动目标达到,活动效果不错!

游子吟古诗13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古诗《游子吟》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歌。讲的是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教学《游子吟》这首诗时,正好小教室的颜老师亲临课堂指导。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上做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意境,体会情感。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能以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心、培育自己的?并在班上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后,播放诗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分小组互相读一读,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朗读,体会父母的爱。

  古诗的教学,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联想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四、渗透德育,报答父母。

  《游子吟》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为了让学生受到一次孝敬父母的教育。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来报答母亲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举兴趣盎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把课堂推向高潮,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这节课上得轻松、愉悦。颜老师听完课后,非常赞赏。同时也指出一些教学上的不足,我默默地记在心里。

游子吟古诗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一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块儿背上行囊到山中去走一走,我们现在就在诗人的指引下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学生断句。

  3、根据正确的断句方法,齐读。

  4、默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5、全班讨论,解决字、词义。

  6、再次齐读。

  三、分析诗意

  出示前两句诗的图文。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板书:白云生处)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登上了高山,抬头远望,山上白云飘荡的地方住着人家。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后两句诗的图文。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红于)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傍晚的枫林晚景,那霜打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四、总结提高,积累背诵

  1、齐读课文,想想全诗大意。

  2、指导学生看插图,指导学生说说大意。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4、畅谈学后所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杜牧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与二月花”的大体意思。

游子吟古诗15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 体会母爱的伟大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诗境

  导入:提问(同学们都应该出过远门吧,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离开家时妈妈为你做了什么,又对你说了什么,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先看插图,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这幅图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儿子即将远行,母亲深夜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吧自己对儿子的关爱,牵挂一针一线的缝在了儿子的衣服上,虽然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一针一线之间流露出来的母爱却足以震颤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名作《游子吟》一起来感受母爱的伟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将要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恐:担心 归:回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小草 报得:报答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附加:孟郊。字东野,唐朝著名诗人浙江德清人,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诗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刻苦攻读,可是多次考试落榜,直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这首诗就是孟郊中进士后为感谢母恩写下的`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吟:吟咏;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请同学回答)

  2.重点词语

  “意恐”“寸草心”“三春晖”

  3诗中那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4. 哪一句写出了游子的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比喻义: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

  补充: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慈母的恩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

【游子吟古诗】相关文章:

古诗《游子吟》11-11

《游子吟》 古诗08-22

游子吟古诗09-30

游子吟的古诗12-05

古诗游子吟08-23

游子吟 古诗10-28

《游子吟》古诗03-18

游子吟的古诗11-10

游子吟古诗02-02

古诗《游子吟》改写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