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

时间:2024-01-13 10:48:18 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合集]《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有幸听了xx小学张老师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xx小学郭老师的《落花生》,受益匪浅。前者重视经典作品的品味,后者重视人性光辉的启迪,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体验情感,两节完全不同的语文课堂却有异曲同工的精彩。

  我侧重说一下张老师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一个“方”字将诗人心中晴日西湖恰到好处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足见诗人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之深,不禁让人联想到《登徒子好色赋》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西湖的美,在诗人心中,也许就是这种唯美的感受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取形下笔,对仗工整而又浑然天成,然后神来一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前人多把美人的眼睛比作西湖的水,苏轼以西湖喻美人,不落窠臼却又不着痕迹。本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三年级的孩子当然不能一下子领悟,所以教师适当取舍,重点品味其意境,培养其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首先,我认为张老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既有向内适度的挖掘又有向外合理的拓展,分寸把握较好。

  古诗不好教,它需要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与古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它只有四句话,仿佛谁都能上一下,其实不然,处理的不好,要么拓展不足干涩呆板,要么外延太多花里胡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经典。作品放在小学、初中、大学都可以学,每个年龄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领悟。现在是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深浅得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语文课的语文味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导入环节,“杨柳依依的…夕阳辉映的…”一听就是语文课,如教师的评价,你的朗读字正腔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

  然后,在教学方法上,紧紧抓住读,各种读,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怡情,读的层次有读正确到读出味道,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渐入佳境。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略显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的关注略显不足,耐性略显不足,有时学生的朗读或者回答,最后一个字还未发明亮,教师就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去了,这是年轻老师最容易犯的毛病。

【《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11-16

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11-03

《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11-14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音07-29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译文05-24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05-30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05-15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08-02

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解08-02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