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时间:2023-03-09 12:39:26 城晴 易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篇1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

  《周易》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取法是八卦创设、《周易》成书的基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天道运行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继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

  《周易》强调,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人道”应符合“天道”。由此生发出一句千古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周易》所倡导的人生之道,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刚健”。“刚健”即刚强、雄健,它为《周易》所推重,频繁地出现在书中各处,如“刚健而文明”“刚健而不陷”“动而健,刚中而应”“健而巽,刚中而志行”“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等等。必须指出的是,《周易》所提倡的“刚健”,并不是指那种没有限度的刚强。根据其“极则反”的思想,刚强过头就容易折断,因而“刚健”应是适度的、恰到好处的,亦即它所强调的“刚中”“刚健中正”。

  第二层意思是奋斗不已。《周易》认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甚至枯杨都可以“生梯”“生华”(《易·大过》)。《周易》以64卦象征万事万物,而64卦的排列顺序却有些令人费解:“既济”排在第63位,而“未济”则列在第64位,亦即最后一个卦位。其奥妙与深意乃在于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自然与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境的开放系统,因此人也需要不断进取。《周易》还认为,即便身处困境,人们仍须不懈努力。《困》卦卦象是上“兑”下“坎”,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即意味着泽中无水,因而泽中生物处于困险之境,故名该卦曰:“困”。《易·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便是要求人们在困境中不能丧失信心,而应奋斗不息,甚至舍弃生命以求实现理想。这种“自强不息”的追求,不仅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明时”“变通”的处事法则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颇为不易,故而《周易》在处事方面提出了“明时”与“变通”这两条重要法则。“时”在《周易》中屡被叙及,例如,《乾·九三》曰:“与时偕行”,《乾·上九》曰:“与时偕极”,《丰·彖》曰:“与时消息”,其他还有“时发”“时变”“随时”“对时”“时义”“时用”等等。《周易》认为,处事要“明时”,务必考虑到“时”的因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明时”观念给我们以多重启迪,其一,做事要合时宜。要认清时势,识时而行,顺时而为,做无愧于时代之事。其二,做事要讲时效。要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做有益且有效之事。其三,做事要重时机。时机,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了时机就增加了胜算、靠近了成功。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才能成功。

  “变通”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也是它强调的一种处事方法。这种变通思想基于其变化观。《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变化思想的书。首先,从书名来看,“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孔颖达《周易正义》)程颐说:“《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周易程氏传》)朱熹的解释更加明了:“《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其次,从《周易》的爻、卦及其组合来看,爻和卦是《周易》的主要元素,爻分阴、阳两种,分别以符号“- -”“—”来表示,以三根爻上下排列组合,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事物。将八经卦中的相同或不同的两卦任意上下排列,共可得64别卦,这64别卦分别代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爻者,言乎变者也”,而卦既是爻组合变化的结果,也演绎着变化之意,其中,“变卦”是《周易》预测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明了卦的变化属性。

  《周易》的变通思想建立于其变化观的基础上,又蕴含着新的内容。何谓“变通”?《易·系辞》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又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因此,变通即通过变化以达到通畅之意。“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不仅重视变通的功用,而且强调合乎时宜的变通:“变通者,趋时者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易·系辞》)出于这一思想,《周易》对著名的“汤武革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彖》)在人生旅途中,当我们在事业、工作、生活上遇到原有方式经事实证明行不通时,就应该“毋必、毋固”(《论语·子罕》),适时地进行总结和变通,这是《周易》给予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寓意隽永的“警世通言”

  《周易》于人生既有正面的激励之语,也有睿智的警世之言,兹举数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卦中,以龙来比喻君子,从初爻到上爻,描述了“龙”从潜伏到现于田、跃于渊、飞于天以至到“亢”的极高的过程,以此来比喻人的事业由小到大,地位从低到高的境况。值得注意的是,“龙”从潜伏到飞于天,其爻辞或为“无咎”,或为“利”等,而到了“上九”的位置时,却出现了“上九,亢龙有悔”的推断。悔即有过失、不幸的意思。为什么“亢龙有悔”?《易·乾·文言》解释说:“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因此“亢龙有悔”带给我们的训诫是:第一,人居高位时,易脱离群众,出现“高而无民”的情况,宜戒之;第二,高位,既是权力集中的中心,也常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往往会“高处不胜寒”,宜慎之;第三,高位往往与成功、名气、鲜花相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成为“有悔”者,宜警之。

  “履霜坚冰至”。履,践也,人在履霜之时,寒冬将临,坚冰将至。这句话表面说自然,实际论人生,寓意非常深刻,生动诠释了人事之吉凶皆由“渐”而来。对此,《易·文言·坤》予以进一步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强调“渐”和“积”这两个概念,并进而提出“知几”的观点:“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这便是警示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需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谦,亨,君子有终”。在这里,“谦”是指谦虚,“亨”是指亨通,“终”是好结果的意思。说明只要谦,就能亨通获得好的结果。《周易》分别从天道、地道、神道、人道来说明“谦”的道理:“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彖》)翻开历史长卷:商汤、周文王、唐太宗等名君谦卑谨慎、礼贤下士,或取得天下,或赢来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商纣王、隋炀帝等人因骄横专断,暴虐臣民,致使强盛的王朝毁于一旦。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因谦虚谨慎、自强不息而终成大业;又有多少人因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而断送前程。这是《周易》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篇2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为首,而乾卦全篇爻辞都在讲“龙”,以龙的生息变化寄喻人生和宇宙哲理。

  提到《周易》,人们总是把它和枯燥难懂的经文联系在一起,加上一些片面、夸张的描述,很易让人产生高深莫测、令人生畏之感,于是读易、学易成了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普通百姓只好望易兴叹、敬而远之。孰不知那些“经文”只是《周易》的躯体(形式),由特殊思维组成的思维模式才是它的灵魂、它的真正内涵,由于其躯体被多层衣服包裹(古今各种注解),常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去感知它的。就象我们会使用仪器接受到所需的声音和图象而对传载信号的电磁波却无感知一样,其实《周易》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接受频道)就时刻会得到对自己有益的新发现。

  “咸”与古人的恋爱观

  “咸”是讲少年与少女相互感应而结为夫妇的卦,也就是说是讲男女恋爱的卦,当然阐述的是一切事物的相互感应之理,因为象征与全息是《周易》的主要思维特点。不直接言“感”,而是将“心”字去掉,此乃“无心而感”,就是说:异性相吸、相互感动本是无心的,男女相亲相爱需要“一见钟情”和“心有灵犀一点通”,刻意(有心)去求是得不到真正爱情的,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咸”,女上男下,上为阳为积极主动,下为阴为消极被动。就是说,女性本属阴是消极被动的要放开一点,而男性本属阳是积极主动的要克制一些,这样感应才会继续持久。

  “咸”,若上卦不动,初爻动变为“革”;二爻再变为“夬”;三爻再变为“兑”。若下卦不动,四爻动变为“蹇”;五爻再变为“谦”;六爻再变为“艮”。就是说:少男一味积极主动,必然导致一个“被迫变革”、“武断行动”、“自己快乐”的过程;少女一味积极主动,必然导致一个“进程艰难”、“谦虚推让”、“最后终止”的结果。若初爻、四爻同动变为“既济”;二爻、五爻再同动变为“泰”;三爻、六爻再同动变为“损”。就是说:只有男女同步行动,才能“恋爱成功”、“亨通安泰”,自然最后达到“彼此有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交融状态。

  “既济”与智商、情商

  分析诸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决定一个人事业、婚姻等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不是过去人们强调的“智商”,是什么?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是“情商能力”,并将此定义为“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现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我不敢说,得出这般结论的人真正读懂了(或得益于)《周易》的“既济”之卦,但此结论却与“既济”阐述之理不谋而合。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他情商能力的高低,衡量父母或专业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成败,也取决他对情商能力重视与否。

  古人早就有“性、情”之说,“性”为本性、性命,表示人本来具有的东西,现代的“智商(主要是由人的先天性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一种智力发展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于此;“情”为感情、情绪,代表人后天产生的东西,当代提出的“情商”相当于此。按古人划分阴阳观点,性或智商为实为刚为阳,情或情商为虚为柔为阴。“既济”,上卦为坎为水为阴,下卦为火为阳,又上为阳为前为显、下为阴为后为隐,就是说:只有将象征阴的“情商”摆在(或成为)首要、显著的位置你才能取得成功。若主次颠倒,就只有失败(离火在坎水之下为“未济”)。又,上方为阳为主导、下方为阴为辅助,就是说:只有将象征阴的“情商能力的培养”,摆在主导地位,你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否则就会遭受失败。

  “蒙”与古人的教育观

  “蒙”卦主要是讲启蒙、教育的,对此诸家没有多大争议,然对卦辞的理解却各抒己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为“不是我有求于年幼无知的人,而是他有求于我。初次求教,告诉他;接连再问(同一问题),则近轻侮,恕不回答。这样有利于他今后的进步。”另一种则为“……初次占问,告之吉凶;接连占问(同一件事),则有亵渎行为,不予复告。这样有利于占卜。”而笔者认为,二者并不矛盾。求教也罢,占问也罢,对求者来说都是一个被启蒙、受教育的过程(不是要求预测师要有心理医生的水准吗?)。教育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求者的主动与被动,蒙昧者有志于被启蒙的表现,是启蒙者达到启蒙目的`的先决条件。如今,不管学生愿不愿接受,一律“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在学校存在;不管你是否有事要问,硬要“拉人算命”的情景在大街上处处可见,这不能不说今人实在并未真正理解把握古人启蒙、教育之真谛。

  “蒙”,上艮下坎,山下甘泉,口渴的人才会品出其滋味,从中受益;若上下颠倒为“屯”、互换为“蹇”,甘泉在峡谷(震为峡谷)、高山,求之艰难也;上卦错变为“困”,下卦错变为“贲”,上下皆错变为“革”,求者一味主动就会走人困境,启者一味主动就会贪图虚名,只有双方互相配合再会使启蒙、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发展进步。

  从“未济”谈对失败的反思

  “未济”卦,离上坎下,离为火为理想为追求为感情,坎为水为困难为惰性为理智,事先不能理智地将足够的困难和危险(以及对策)考虑周到放在首位,而是凭着一时的感情冲动去好高骛远地追求理想目标,是注定要失败的。

  “未济”的综卦为“既济”,你的失败恰为他人的成功提供了成功的条件与前提,或者干脆就是敌方(竞争对手)的成功。“未济”卦的互卦、错卦都是“既济”,这一次失败包含着下一次的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最后是成功,但成功与失败之间虽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边,尤其到最后的那一步许多人放弃了,因此:失败是对失败的认可,成功是对成功的执着。

  “未济”“既济”为中女中男的组合,意味着人到中年将会在“惑”与“不惑”中将失败与成功把握。“咸”“损”意味着少女、少男在彼此损失的前提下谈情说爱,“益”“恒”则意味着长男长女在相互受益中天长地久、白头到老,“否”“泰”则意味着老男老女在“否极泰来”中求得安逸。

  “未济”为六十四卦末,表明事物变化无穷尽,一个过程终止正是另一过程的开始。成功是暂时的,在失败中摸索才是永恒的,人类就是在对成功的不断追求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世界。

  “同人”与现代交友启示录

  “同人”,乾上离下。外卦乾为天,象征刚健、周而复始,运动不止;内卦离为火,象征光明、旭日东升,万物茁壮。就是说:在同一片蓝天下,追求美好事物的共同愿望使大家聚集在一起,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拥有相同的目标或追求、不停地为之努力行动,这是交朋友的前提。“同人”,火在天空中燃烧,天空因火的燃烧获得热量而升温,天空为火的燃烧提供了空间条件。要给对方提供理想追求的土壤和空间,这是交友的基础。

  “火曰炎上”,“火”历来被喻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从“钻木取火”到太阳能被广泛应用,“火”在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人类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愈加感到互相合作与相互交流的需要。“乾”为头,“离”为电,如今利用“电脑(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同世界各地的各种人物交朋友,恰巧与“同人”卦的内涵不谋而合

  “离中虚”,说明“离”代表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追求;“坎中满”,说明“坎”代表的是一种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利益,“天火同人”的内卦离变为对卦坎后,则“同人”就变为“讼”,说明真正的朋友关系是建立在一致的精神追求基础上的,一旦转化成共同利益的占用就会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朋友关系就会变成竞争的敌我对立关系,这是交友之所忌。

  六十四卦序中,“同人”的往卦(前一卦)是“否”,来卦(后一卦)为“大有”,《序卦传》云:“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就是说,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时,最需朋友的帮助,“雪中送炭”是交友的真谛,能够与更多朋友和谐共事必然大有所获,成就一番大业。“同人”的外卦乾变为对卦坤后,“同人”就变成“明夷”,就是说:满怀着自己的理想、追求要不停地去寻找、去行动,如果只在那儿守株待兔般地空想,只会使自己高贵的内心受到伤害,自毁自灭。

  “同人”,上互乾、中互姤、下互家人,“乾行健”,说明交友双方都是在发展变化着的,要不断提醒激励自己正视这种变化,不断调整或发展自己适应对方的需要,否则就会各自结交新朋友。“家人”是“乾行健”的结果,其含意有二:一是组成一个稳定的大家庭;二是组成一个狭义的小家庭(尤其异性之间的交友)。“姤”为“邂逅”,强调的是“缘份”,交友要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同人”的对卦是“师”,二者都有集聚众人干番大业之意。所不同的是,“同人”卦中民众是主动的、领袖是被动的(五阳爻为众),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主动拥戴其中一位作为他们的领袖;“师”卦中领袖是主动的、民众是被动的(五阴爻为众),民众是被迫集聚在一起,他们要按照领袖的意图去做他们并非乐意去做的事。因此,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尽力做到“同人”,而避免“师”之效果,当然特殊情况另当别论。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内外敌人,“同志”一词的广泛应用,在当时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说它是对“同人”卦的`彻悟,一点也不过分。

  “乾”与“龙的传人”

  《周易》六十四卦,以乾为首,而乾卦全篇爻辞都在讲“龙”,以龙的生息变化寄喻人生和宇宙哲理。这表明,以《周易》这个大道之源而生发开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地地道道龙的文化。

  古代的君王皇帝,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以真龙天子自居;一些胸怀大志的“君子”也常常把自己喻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卧龙”,这决非偶然。

  既然乾卦全篇都是讲龙的,那么其卦辞一定是对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元亨利贞”,孔子是这样解释的:元是众善的魁首,亨是众美的集中,利是道义的统一,贞是事业的基干。就是说,以龙自喻的“君子”应该是这四种美德的统一体。

  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民大众将一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动物,作为图腾去膜拜去敬仰,这个图腾凝聚着他们对完美的追求与渴望。因此,龙的形象是各种具体优秀形象的最佳组合:鹿之角,是雄壮美丽的象征;马之头,是疾驰不疲的象征;蛇之身,是善于变化的象征;鱼龟之鳞甲,是自我保护的象征;鹰之爪,是凶猛飞翔的象征……。他们总是把认可的事物完美化,开荒着适合“个人崇拜”生长的土壤,一代又一代过去,其土地越来越肥沃,他们的理想却越来越迷茫。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明明播种的是希望,而收获的却是一次再一次的失望。

  龙的形象因环境不同而不断变化,乾卦自初爻的“潜龙”讲起,至六爻的“亢龙”结束,充分阐述了这种变化的必要,同时也显示了这种变化是必然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昌盛、衰退、消失的必然规律,按照《周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全息观,乾卦所阐述的这种变化规律适合任何事物,作为对一种图腾的认识也不例外。因此,总会有一天,龙的形象因人而异,你想象中的龙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乾卦的“用九”,是六爻皆变显示的象征涵义,可以理解为经历了从初爻到上爻六种状态后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卦辞是这一卦的“序言”,则“用九”即是本卦的“结束语”;如果卦辞是序幕,“用九”则必然是其尾声(大结局)。因此,对其“见群龙无首,吉”的理解,甚为重要。

  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俗语流传极广,“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为什么?

  因为,龙是完美的象征,如今人民将“首领”列在完美因素的首位,谁都想成为体现完美的龙,而某一方面(领域)只能有一个被接受认可,于是就产生了斗争,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人们都不希望自己变成一条虫,就必须接受“人人都是龙”的观念,就必须相信“群龙无首”的民主状态是最佳选择。因此,笔者以为“群龙聚首,不分彼此”,才是乾卦“用九”的真正内涵。

  《周易》64卦的排列顺序,“错、综”是其主要方式之一。

  “错”,即“错卦”,又称对卦和旁通卦,指阴阳相对的卦;“综”,即“综卦”,又称反卦和覆卦,指将一卦反覆(颠倒)过来所得到的卦。

  在64卦排列中,每两卦为一组,其后卦基本都是前卦的综卦(如屯蒙、需讼、师比等),遇到其综卦与本卦一样时,即变为错卦(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

  在64卦中,互为综卦的共有28组卦象,加上其余互为错卦的8个卦象,共计36个卦象,这也许就是依照《周易》原理,编撰《三十六计》的初衷吧。

  64卦的内涵体系博大精深,这里我们暂且仅把每一卦狭义理解为,自然界的一种事物或事物的一种状态,从“错、综”概念中不难感知到,古人辩证思维的伟大。

  无独有偶,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与其对立的另一事物,只要我们从相反的角度去观察、对待,就会发现、感知到与它对立的那一面,而这恰恰就是这一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

  “损”的综卦是“益”,因此在64卦中损卦之后为益卦,“损而不已,必益”(“序卦传”),就是说损失到不能再损失的时候就会增益,这与“否极泰来”的物极必反之理相同;根据“能量守恒”规律,有人损失必然就有人获益,此处损失必然从他处获益,现在损失必然将来获益,吾辈损失必然子孙获益……。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相关文章: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11-29

周易与人生11-29

《周易》人生哲学09-13

《周易》的人生哲学04-26

周易易经与人生09-06

周易与人生智慧09-05

周易与人生境界11-29

《周易》三大人生智慧09-05

周易与人生考试答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