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朗诵

时间:2022-06-10 08:27:14 一剪梅 我要投稿

有关李清照一剪梅朗诵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李清照一剪梅朗诵

  有关李清照一剪梅朗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昼永春闲对影寒,

  月下消魂,

  灯下无眠。

  薰风细细卷珠帘,

  瘦了春红,

  瘦了容颜。

  一曲清歌冷倚栏,

  梦醉潇湘,

  梦醒楼兰。

  晓来窗外柳如烟,

  莺语呢喃。

  燕语呢喃。

  偶遇阵雨

  偶遇阵雨

  课堂听雨有感而作

  窗外濮雨洗芭蕉,

  堂前朗朗踏青花。

  忽明忽暗揉细语,

  不知何人说情话。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一剪梅朗诵】相关文章:

一剪梅李清照朗诵注音12-09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04-20

一剪梅李清照朗诵技巧10-27

一剪梅李清照08-05

一剪梅李清照08-28

一剪梅李清照主旨11-02

一剪梅李清照赏析09-20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07-19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12-09

李清照《一剪梅》英译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