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写的诗

时间:2023-12-15 10:45:37 王维 我要投稿

王维写的诗

王维写的诗1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田园乐七首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 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尹谏议史馆山池》

  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

  春池百子外,芳树万年馀。

  洞有仙人箓,山藏太史书。

  君恩深汉帝,且莫上空虚。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

  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

  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难候门。

  渔舟胶标浦,猪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送严秀才还蜀》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写的诗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王维写的诗】相关文章:

王维写的诗09-18

王维写的诗有哪些07-28

王维的诗10-20

王维诗07-28

有关王维写的诗有哪些10-13

王维的送别诗(精选)10-04

王维诗【必备】07-20

(合集)王维诗07-25

王维的送别诗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