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

时间:2022-10-21 11:36:34 王维 我要投稿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1

  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释

  ⑴酬:回赠。

  ⑵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

  ⑶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

  ⑷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⑸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⑹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

  ⑺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

  鉴赏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那么,王维接下来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其原因所在,联系上面的分析,读者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非常令人舒心惬意的。“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驶去了。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2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译文及注释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释

  ⑴酬:回赠。

  ⑵唯:亦写作“惟”,只。好(ha):爱好。

  ⑶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

  ⑷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⑸吹解带:吹着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⑹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

  ⑺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

  《酬张少府》鉴赏

  这是一首赠友。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那么,王维接下来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其原因所在,联系上面的分析,读者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非常令人舒心惬意的。“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驶去了。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3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辋川时所作。题目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张少府,不详何人。少府,县尉的别称。

  句解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诗人一上来就说,自己老了,只喜欢清静,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了。

  读到这儿,不由让人心生疑惑:“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的王维,壮志踌躇、誓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的王维,怀着满腔热血写过《陇西行》、《老将行》等诗篇的王维,何以会发出“万事不关心”的消极唱叹呢?由热衷进取到黯然思退,这种转变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诗人自己的回答是,他自念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只好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山林。

  事实果真如诗人所言吗?和自比“大鹏”的同时代诗人李白相比,王维要低调得多,他极少去张扬自己的政治才能。即便在写给张九龄以求汲引的诗中,也仅仅评价自己“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说自己才智并不足,却能坚守仁义之道,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谓相当谦虚中肯。尽管如此,王维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仍有着足够的自信。所谓“自顾无长策”,真实的含义在于,不是“我”没有治国安邦之策,而是“我”的“长策”不能为世所用。

  开元末年,有“贤相”之誉的张九龄被李林甫取代后,朝廷政治局面日趋黑暗。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期间,王维并未受到多少直接的排挤、迫害,官职反而还有所升迁,但他内心的矛盾却日益深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王维此前曾盛情讴歌过的那个“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时代。出路何在?诗人最终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退居山林。

  陶渊明曾有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将浑浊的官场比作尘世的大网,用旧林指代大自然,他认为只有在自然的山水田园中,才能保持心性的自由、平和。王维所要归返的“旧林”,也正是此意。然而,一个“空”字,又透露了诗人平静的外表下,隐隐作痛的心灵。一切都成空:曾经的追求梦想,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的自己,空空如也。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退居山林的诗人,过着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开衣带敞开胸怀;在山间明月的照映下,独自一人弹琴抒怀。

  此时,在诗人眼中,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的亲近可爱:松风有意,吹人解带;山月多情,照人弹琴。在大自然中,有松风、山月相伴,诗人没有丝毫的寂寞孤独,沉心于自得和闲适中。是啊,比起终日碌碌的官场生涯,这种解带自适、弹琴自娱的生活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

  松林、清风、明月、素琴,都含有高洁之意。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也许是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但不管怎样,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穷”,失意,不得志。“通”,仕途通达。

  诗人对向他讨教的张少府说: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我只有唱着渔歌乘着小舟,去向那河流深处。

  得意与失意,入世与出世,是一篇大文章,也是古代士人最为关心的命题。孔子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后代士人大多都遵循这一条路。而王维却对这一问题避而不答,只云“渔歌入浦深”。

  “渔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屈原被流放,行至江畔,有渔父对他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水清,喻世昭明;水浊,喻世昏暗。渔父所唱的,也正是孔子所言的出处行藏之道。王维借用“渔歌”的典故,似乎在说:环境通明就出来做一番事业,环境险恶就放弃名利,归隐山林,豁达者无可无不可,又何必以穷通为怀呢?但联系上文,他似乎又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像我一样归隐山林吧。

  “渔歌入浦深”,指的正是辋川那一片“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的悠闲自适的小天地。诗的结尾,淡淡勾出一幅画面,含意深婉,余味无穷。

  评解

  这首诗境界清幽,笔墨素淡,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表现了诗人晚年远离现实、恬淡好静、万事不问、随缘而安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和内心的矛盾苦闷。

  宋人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也。”且不论张戒评王维、韦庄的优劣是否准确,以“词不迫切,而味甚长”八字来评这首《酬张少府》,实在再准确不过了。

  明人李沂对这首诗评价甚高,曰“意思闲畅,笔端高妙,此是右丞第一等诗,不当于一字一句求之。”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鉴赏】相关文章:

王维《酬张少府》古诗原文及鉴赏07-14

王维《酬张少府》鉴赏09-13

王维《酬张少府》诗歌鉴赏08-23

《酬张少府》王维唐诗鉴赏09-07

王维诗词酬张少府鉴赏10-19

王维《酬张少府》原文及翻译08-23

王维《酬张少府》全诗鉴赏08-16

《酬张少府》王维09-26

酬张少府 王维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