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9 15:39:14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1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8.“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阙简要分析。(5分)

  9.用典是古诗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阙是怎样借典抒情的。(6分)

  试题答案:

  8.①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热望。(2分) ②此句意思是,诗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弯刀。(1分)③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湖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1分)放眼山河,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斗场面让诗人情不自已。(1分)

  (思想感情2分,对“剪烛看吴钩”的理解正确1分;结合上下文其他句子理解分析2分,共5分)

  9.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2分)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忧伤。(2分)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2分)

  (共三处用典,每处2分。第一、第三处,典故和思想感情各占1分;第二处,典故承前,不作要求,两个思想要点各占1分,共6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2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②,剪烛看吴钩。剩喜③然犀处④,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⑤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 ①《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据金主(完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②风景:《世说新语》中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句。③剩喜:甚喜。④然犀处:指采石矶。⑤香囊:《晋书·谢玄传》中有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之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雪洗”二字显诗人闻胜之喜,接下来“约”“留”二字则写出作者身处后方未能参战之憾。

  B.作者胸怀豪壮,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又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表达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

  C.下“忆当年”六句,借周瑜与谢玄赞美此战指挥官,既写出其功业卓著,又写出其生活风流洒脱。

  D.下“赤壁”三句,用“落照”与“衰草”之景写愁情,作者心念北方失地,大捷虽喜却未解全忧。

  1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景结情,用声声鹧鸪鸣叫,呼唤词人勿忘南归的理想抱负。

  (2)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古人多有借“雁”传情的诗句,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 ”一句,传达音讯全无、相思无着落之意;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爱人远逝,雁过伤心之余,认出与它们“____________”,却无处传书,表达痛失爱人的感伤与悲痛。

  答案

  15.C(“又写出其生活风流洒脱”有误)

  16.(6分)

  ⑴“雪洗虏尘静”表达闻战事大捷而欣喜之情。

  ⑵“剪烛看吴钩”“忆当年”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从戎报国之情。

  ⑶借赤壁之战典故触景生悲借古讽今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每点2分,每点感情、分析各1分,意对即可)

  17.(6分)

  ⑴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⑵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⑶鸿雁长飞光不度/却是旧时相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⑦然犀处:指采石矶.

  14“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16.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4.(1分)周瑜、谢玄

  15.(3分)D(“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错)

  16.(4分)这三句借古讽今,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4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②。何人为写③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④,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⑤,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②写:通“泻”。③风约楚云留:当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亲自参战。④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此言其平生以陈登之豪气自负。⑤然犀处:指采石矶。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起首 “雪洗” 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此战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内含洗雪 “靖康耻” 之意,此战一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令诗人喜不自胜。

  B. “剪烛看吴钩” 一句描写了作者夜间燃烛抚剑,心潮难平的情景,抒发了词人目睹山河之异,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的襟怀。

  C.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两句写物换斗移,时过境迁,古战场的辉煌已成历史陈迹,抒发了作者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

  D. 此词从 “闻采石战胜” 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读后令人深受鼓舞。

  16. 词人善化用前人诗句以抒己怀,请于全词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5.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作者写“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是为了抒发“渺渺唤人愁”的感慨,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收复,抒发了词人对于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

  16. ①“剪烛看吴钩”化用了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或是杜甫诗句“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作者借助“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

  ②“小乔初嫁”化用了苏轼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以周瑜比拟、赞美采石大捷的主将虞允文,借此语赞扬虞允文深得周瑜风流儒雅之余风,故能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地建立了不朽勋业。

  ③“我欲乘风去”化用了苏轼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古代英雄宗悫曾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愿,此处作者借苏轼“乘风归去”的豪语抒发了自己欲大展雄图,从戎报国的壮志豪情。

  (任举两例,每例3分。每一例中,准确写出所化用的诗句及其作者,得1分,准确地解读出诗句含义得1分,写出诗句抒发的作者思想情感得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阅读答案-张孝祥11-08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赏析08-19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11-18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1-09

《水调歌头游览》的阅读答案04-18

辛弃疾《水调歌头》阅读答案及赏析03-29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04-27

水调歌头中秋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水调歌头追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