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

时间:2020-12-08 12:15:27 诗歌 我要投稿

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单一地从诗人的主要题材、内容、主体风格等出发来品读诗人的诗作,对诗人的一些具体诗作的思想、艺术、风格等的分析,很容易一概而论,曲解诗歌,诗歌鉴赏误解示例。比如说到王维,就容易将其诗歌理解为山水田园的静谧、禅趣,比如说到苏东坡,就简单等同于豪迈奔放……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老师一般多有强调,学生也会注意,知道要结合诗歌具体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

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

  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有一种经验主义的表面化、单一化错误,很容易出现,是我们诗歌鉴赏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下面举例谈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高考辅导《诗歌鉴赏误解示例》。

  【注】这首诗歌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的心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分析。

  这是2006年2月份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开放式的诗歌鉴赏题,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诗。看似简单,学生答题时却很容易走入误区,其一,经验性表面化处理回答第一问:由“暮”时,眼前“残阳”之景,及“夜”时,“弓月”之境;结合“朝政昏暗”、“外任”、“杭州刺史”的背景;加之经验理解下《琵琶行》“沦落失意”的暗示,学生答题时,大量出现“不得志的伤感”、“失意沦落的孤苦”等错误答案,是在意料之中的。其二,简单处理回答第二问,诗中四句都写了景,于是简单回答为借景抒情,答案虽然没错,但明显不够全面。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象,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景象,“可怜”为“可爱”之意,面对“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美景,诗人不禁赞叹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因此,在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对诗歌、诗人以及背景作全面具体地理解、分析,完整、规范地答题。如此,才能做到不经验化、表面化、单一化答题,从而不失分。

【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08-18

柳宗元的诗歌鉴赏09-20

《思乡》诗歌鉴赏12-25

诗歌鉴赏 天净沙08-25

诗歌沁园春鉴赏03-03

柳宗元诗歌鉴赏02-03

徐志摩的诗歌《黄鹂》鉴赏01-09

徐志摩的诗歌鉴赏范文10-10

关于韦应物的诗歌鉴赏07-21

诗歌鉴赏课程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