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时间:2022-07-25 11:45:58 诗歌 我要投稿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1

  余光中的一首“乡愁”,道尽了两岸的同胞骨肉分离,怀乡思亲和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两岸局势紧张,两岸处于隔绝状态,禁止任何的交往。许多人的怀乡思亲之情无法表达,他们便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随着这种文学现象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文学题材——乡愁文学。

  乡情,一只永远唱不完的歌;乡愁,一种无药可医的病;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它们蛊惑了无数漂泊的游子,也形成了海外中国人永远挣不脱的心结,多少年又是多少代。台湾文学中的乡愁意识,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三百多年以来,台湾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着分离与回归,在这个历史场域中发展起来的台湾文学笼罩着浓厚的乡愁意识。

  在描写乡愁的作品中,余光中一首《乡愁》把乡愁表达的淋漓尽致,不但广泛流传于海内外,还被人谱成曲传唱。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河蟹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某男某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因为每次的归去来兮,所以我们的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2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 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离死别(悲痛) 海峡——思乡念国(深沉)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3

  那条阡陌小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不知有多少的村里人带着梦中的希冀,告别亲人走出那个装满乡情记忆的小村庄。开始步旅心中梦想的征程。也就在那时一丝丝乡愁已缠绕心中,还浑然不觉。乡径两旁的责任田依然是翠绿成行,生机葱茏。路边的紫丁香依然的芬芳四溢迎接着往来的人们,而家乡的那条乡径见证着岁岁年年外出与回归的游子,风雨无阻。

  岁月更迭,几年的异乡漂泊,曾经的悔恨,曾经的希望,一次次地交替占领着飘浮异乡飘客的心,一次次地最终放下了归乡的思絮。每每心底好累的时候,那温柔的乡愁便会霎时涌起,犹如潮水冲洗着孤寂的心海,埋没烦恼,轻轻地舔着伤痕累累的心痕,抚慰疲倦的心灵。这时的乡愁彷如是避风的港湾,好是温馨。

  还记得春天里小菜园的第一茬韭菜割下来时,总是很期待妈妈烙的韭菜盒子,那是记忆中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还依晰记得放暑假时,常常相约同伴去黑龙江坝子上边小丛林里采集野果子,野葡萄、臭李子、野核桃,还有红红的酸酸丁……许许多多的美好的快乐如今只能停留在记忆的纸笺中,停留在深深的脑海里。那是乡愁呀,好似一根无形的飘带,系着带着亦苦亦甜的怀念。

  今年的雪入冬以来就下个没完,到了年关岁末还依旧就没个消停。凝望窗外扑簌簌下得雪花心情有些寂寥与无奈,在外打拼一事无成,总觉无颜回乡拜见父母,却怎抵的那份热切盼归团员的父母牵挂之情呢!雾霾与雪的加重似乎也未阻梗游子返乡的心切。思乡的人们知道,就在家乡的村口,有亲人在翘首凝望。即使一路等车转车的颠簸,也要回到阔别几载的家乡。圆一个踏实人之常情,回家和亲人一起过个年。

  如今横卧游子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昔日乡径不见踪迹。但它却深深地印在岁月的相思里。依然迎送外出和回归的游子们。年复一年又一年记载着无数感人的乡愁情韵。

  记得曾在异乡最失落时在日记里涂鸦几句:“飘落异乡心独潸然,掬起一捧。清冽村前河塘水,温润浓浓恋乡的心田。深情翘望蓝天云端,聆听娘亲长长的呼唤。倾泻那满是乡愁的记忆。触摸那厚厚的石磨盘,碾碎旅途寂寞的思念。

  乡情呦,是一首古老的歌谣,醇厚绵绵,萦绕梦牵。眷顾相随远行儿女们,传唱着四季不断的乡心歌谣。”

  乡情是乡愁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4

  乡愁是对家乡小溪的留恋,乡愁是无数次梦回家乡那座大山,乡愁是想念儿时熟悉的伙伴,乡愁是怀念妈妈烧的饭菜的味道。

  少年不知愁滋味,儿时那么不曾留恋的时光,没想到到了而立之年再去回忆已变得那么珍贵,好多时候越是拼命回忆越是一片空白。

  还记的在村前的小学放学后和小伙伴飞奔回家的情景,还记得妈妈总是把并不丰盛的午饭准时为自己准备好。如今回到妈妈身边饭菜丰盛了,妈妈的黑发却白了。

  远离了家乡,也远离了家乡的消息。远离了父母,也远离了对父母的关怀。好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出现自己梦中,他们笑了、悲了、病了、苦了,梦醒时分自己或是幸福微笑,或是愧疚的泪水。这些就像家乡早晨升起炊烟,模糊却又清晰。这就是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乡愁。

  忙绿的工作,忙绿的生活,慢慢的淡忘了回家的渴望。可是每当回家的渴望在心中涌现,我们总还是热泪盈眶。不管生活改变了我们什么,心中的思念总是同一个地方。

  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家乡的印记,能找到的是那张半年前蓝色车票或是一年前那张在和爸妈一起拍的照片。其他的印记只有在自己的记忆里搜寻了。

  时间改变了生活,改变了容颜,改变了与家乡的距离。但永远改变不了对家乡的思念。时间在乡愁面前是永恒的,是不会在滴塔滴塔的钟声中流逝的。

  乡愁是我在电话这边,父母在电话那边。自己总是说又遇到了哪些挫折,父母总是说我 们一切都好,你放心好好工作。

  乡愁是踏上高铁的归心似箭,是离开父母时的依依不舍。

  乡愁是梦里父母病了,自己醒来后泪流满面。

  乡愁是家乡的花椒熟了,想得到却碰不到。

  乡愁是儿时的伙伴各奔东西了,在微信里、腾讯里找的到,却看不到。

  乡愁是无尽的思念、连绵的惆怅、甜甜的回忆、莫名的愧疚、回归的渴望和伤心的无奈。

  谁又知道人生的路有多么漫长,人生的下一个驿站又会走向哪里,但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人生的终点还是那个魂牵梦绕的家乡。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5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而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是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亦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自己对故乡的不舍。“一种模糊的惆怅”来体现出了作者应是较早地就离开了故乡,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乡,才会以至于作者都记不清故乡的模样了。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6

  原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

  一连串充溢着生活性的意象,一连串朴素无华的倾诉,一连串平淡中透露出深沉情感的喻体......缀成了一连串凄美绝伦的乡愁。乡愁是作者成长的足迹,是游子思乡的行吟,是一段心灵的历程,是一曲经典而质朴的古筝,是一部沉重的历史,是风雨沧桑中历史车轮碾过时留下的一声呻吟。

  乡愁在作者笔下不只是“月是故乡明”的清淡,不只是“低头思故乡”的忧郁,不只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无奈,不只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嗟伤......乡愁是一只老船,装载着传统的乡愁乡情乡思,也装载着历史的血泪,装载着望夫崖上的沉重和悲壮,也装载着海峡两岸的沧桑和风霜。从“邮票”、“船票”到“坟墓”是深沉的情感,而至“海峡”则是主题的升华!乡愁不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成了群体内心的感思;乡愁不再是纯粹的个体感叹,而成了民族之情的化身。对国家统一的热望,对民族团结的期盼,有形无形地融化在诗的字里行间,构成了民族情感积淀下来的厚重和深邃。

  于是,乡愁这个古老的话题在诗人笔下又多了一层内涵,这源于作者明睿的眼力和新颖的立意,更源于作者那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深厚的民族情。于是乡愁那平凡而又传统的顺叙表达蒙多了一层朴素的光辉,那简单的时间排列披多了一种美妙的灵光,那从“母亲”、“新娘”到“大陆”的浅浅诉说变得经典而庄严起来。

  乡愁的意境是美的,没得忧郁而庄重,仿佛一丝苦苦的芬芳,那芬芳来自一支残荷。乡愁的构思是简约的,简约的就像断臂维纳斯身上的一段白纱。乡愁的语言是白居易的再现,反复中的平实酝酿着深深的情,回旋中的朴厚流淌着深深的愁。乡愁那没有技巧的技巧使乡情回味无穷,隽永悠长,使全诗既富有流动性,又不乏静止感。众人皆知,“看不出化过妆的化妆才是最高妙的”,而诗人的乡愁就是这样,那层次化的意境仿佛纯纯的“天然去雕饰”,那复沓中的叙述好像平平的,质朴而又真淳。

  乡愁自“小小的邮票”流出,因为那邮票载不动历史的伤痕;乡愁自“窄窄的船票”溢出,因为那船票带不完民族的悲哀;乡愁自“矮矮的坟墓”冒出,因为那是一颗种子,它在发芽、生根、成长,直到枝条连起岛陆。乡愁自浅浅的海峡涨出,因为那是一个泉,它要和源汇成大海,用浪奏鸣《黄河交响乐》,用涛荡起长江奏鸣曲。乡愁用反复手法把意象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乡愁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层层深入地展现了群体心态和民族状态。于是乡愁既是乡愁,也不再只是乡愁;乡愁成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情结,乡愁成了岛与陆沟通的纽带。

  乡愁的情调是低沉的,因为有心上秋;乡愁的节奏是舒缓的,因为有愁中愁;乡愁的传情达意是形象而动人的,因为那一唱三叹是命泉中流出的旋律、心琴上弹奏出的乐曲,有含蓄中的澄明,更有幽邃中的真实。乡愁是抑郁的,因为愁太重太浓,重得托不起,浓得化不开。但乡愁又是自然的,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诗中。

  乡愁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由诗境和神韵中流露出来,语尽而情未了,让人在故事中忘我地投入,在历史中回味,乡愁的无限韵味。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7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英文: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席慕容的优秀诗歌

  抉择

  作者: 席慕蓉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无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赏析:

  全诗中透露着作者抉择与某人或某事某物可能发生的相遇,因为可能与它相遇是现在这个结局自己是否要后悔抉择了与它相遇....就是说,假若重来一趟,“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这里表述的是作者在假设自己自己若要来这世上,只是为与某事物相遇,作者在抉择“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这里可能是如果相遇会发生的事,作者描写的优美,同样告诉读者,来这世上只是为了那一刹那的甜蜜,明显是亏的,那要不要相遇呢?作者在抉择要不要相遇呢?“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这里是作者已经做好抉择要相遇了“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作者感到仅为了与它相遇,仅为了一刹那的美丽和甜蜜,相遇也是值得的,作者已为自己的抉择感到无悔“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作者的心态是像回首往事情景的感觉,就像每个人回首过去去想假若,假若我来到这世上只为了与我爱的事物相遇,人生之所爱相遇,还要不要相遇,就是在抉择啊,可是就算我来到世上只为如此,我也不感到后悔,因为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最珍爱的事物,都有自己封在心底最甜蜜最美好的事情,为了与它们相遇,只为来到世上也绝不会后悔了。即使生命中只有那么一点萤火般的细小的美好,当它为之照亮你的心灵,也可以是星河般的美丽。我们的人生可以抉择是否与之相遇,但一定不会后悔的。

  原文为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後 再缓缓地老去 。

  错误

  作者: 席慕蓉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

  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 你我的相遇

  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

  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 有一天

  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 这不是

  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

  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

  然后将你

  将你一笔抹去

  赏析:

  这首席慕容的《错误》每次读来都是一次悲伤的体验,纠结的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席慕容用极为柔软的笔触点画得特别清晰、特别深刻。寥寥几句,就凸显了主人公相忘不能忘、想爱不能爱的复杂心情。每读一次,心就随着欺起伏一次,痛心于主人公的纠结,纠结于主人公的痛苦,痛苦于主人公的心痛。主人公心里想着好多好多假如,假如着自己从来没有与”你“相遇过,假如自己最终把”你”给忘了,但最后他放弃了,他推翻了自己的假如,他忘不了“你”,他不能停止爱“你”,他输在了自己的心跳上。他又无能为力,只有继续痛苦地爱着你。既不能与你相守,又不能忘记你,只能在心里默念你的名字几千遍几万遍,一直寂寞地爱着你。特别是最后心酸地说:我们之间没有随便传说的故事或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那样简单,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我始终不能忘记你。多么心酸的独白,多么动人的感情,多么纠结的内心,多么无奈的话语。主人公只能痛苦着,并且把这看成是个错误,一个令他抑郁终生的错误,一个永远改正不了的错误。

  戏子

  作者: 席慕蓉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赏析:

  本诗是借用“戏子”这一职业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中,内心不愿触及却不得不触及的事物的真切表白。

  本诗的诗眼在:“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和“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表明那颗戏子的心才是我,我那涂满了油彩美丽的面容和故事里的爱情都不是真我,“我只是个戏子”,而不是这戏。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真切的表明了作为故事的扮演者“戏子”和故事里的“美丽、爱情”没有太多的关系,或许可以借着别人的悲伤默默的流几滴自己凄凉的眼泪。

  至此作者把心灵中我的坚守与生活中的无奈阖盘托出,使这首诗的神韵清晰灵动萦绕回荡余味无穷。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8

  乡愁应思念而来,在春天里宛如毫无遮拦的乡野山花,自由泼辣地盛放。

  故乡的春天,是如云的黄,泼墨的绿,晶莹的白组成的一个奇幻的世界。总觉得那样的美是故乡骨子里才有的特质。隐藏在魔幻背后的乡愁则是所有美的结晶体。

  原生态的乡愁,它是希望的孕育体,亦是一种新生的力量,神奇而生生不息的力量。

  五岁时,我生了一场让医生也摸不着头脑的病,连续一星期高烧不退,急得全家人眼泪汪汪。昏沉的我听得最清楚的便是蓓蓓家小狗的叫声。

  其实每天蓓蓓和小狗都会来看不醒人事的我。蓓蓓柔软娇嫩的樱桃小嘴欲启又合,如一双清亮无比的婴儿眼透视着发生的一切,她和小狗就那样牢牢地守护着我,不说话也不想离开。当我快要被医院下病危通知时,蓓蓓满脸积蓄的忧伤却挤出春花般的笑意说:“我给你做一种你没吃过的菜,保证你肯定会好起来,你信不信?不过你得负责吃上一些,吃了就有力气,病才会好……”在医生都不敢打包票的险境下,蓓蓓豁出命来把与生俱来的信心全部押上,保证我会好,也不怕被人腹诽,骂她完全就是个“小骗子”。那时我的精神状态似乎很识相就势好转。

  鸟儿在树上欢鸣,椿树散发出一束束薄荷味的香气,由远及近大行其道。想不到连上村后那座小山顶也怕摔下的蓓蓓居然有美猴王的潜质,高高地爬上了树。身子生龙活虎、左旋右转,云里雾里绕上跳下。小手娴熟利索地摘着新生的叶子,一把把鲜嫩肥硕的椿叶像一只只粉绿色的蝴蝶展开翅膀,纷纷落在小狗身边。小狗甩着尾巴,眼巴巴朝树上的蓓蓓汪汪直叫,不知是不是在说:“小心点,蓓蓓你可别掉下来,叶子不要乱扔嘛,别把我身上好看的毛弄乱了……”

  春天的阳光很润很暖,像绵幽金线温温柔柔地穿过树权,照在蓓蓓还有点颤颤惊惊的腿上,小小的身子蜷缩一团,几乎要被星星碎碎的春光融化似的。一片片粉嫩的叶子如碧波荡漾,满枝满杈洋溢着喷薄欲出的热情与希望。

  树下的小狗很乖,不等蓓蓓吩咐很识时务,把横七竖把的椿叶衔到嘴里,再一排排整齐地摆到篮子里。

  蓓蓓的奶奶说这世上椿叶炒蛋是最好吃的菜,可蓓蓓却不知用什么蛋来炒才算绝配。于是她坚持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分别用鸭蛋、鸡蛋、鹅蛋炒了三大碗朝我端来。

  柔软的小手稍使劲,搅得一团浓香就往我口里塞,跟喂猪似的没什么区别。大而好奇的眼睛神秘地问:“吃出来没有,是什么蛋炒的?”她问得如此好笑,我大声报答案:“当然是鸡蛋。”“不对,不对,你再尝一口试试。”划桨似的筷子开始向第二碗下手。虽则狼吞虎咽下口,感觉还是天眩地转,苦得要命。但不敢扫她的兴,装作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

  “来,这口肯定好吃!”半哄半骗的她,筷子上夹着无力挣扎的嫩叶,我三分同情却七分咬紧牙关,嗞嗞对抗着这比黄连还苦的“佳肴”。

  “真好吃,吃了肯定会好。”见我没反应,她笑盈盈,弯弓射大雕似的诱我拿下第三口,我不知道我为何这么容易中招。可能有苦在先,这口似乎不再那么富有威胁,老老实实咽下,嘴里真想骂她:“小作孽的,害人。”

  “好吃吧,这一次是什么蛋?”这一问还真把我问翻了,难道她用了很多不同的蛋?!我的脑袋呼呼膨胀起来,头大。明明就一种蛋,一个味,全是苦,还故意考我。

  “都一个样,难道你去掏了鸟蛋?”我还真没尝出这两口有何不同,我惊讶地发问。

  “那再来一口,你就知道了!”她的筷子开始一个碗一个碗里扑。待我的肚子如稻场收下逼来的“神菜”,我还是没尝出落下肚的究竟是什么蛋。

  “蓓蓓最聪明,还是你尝尝是些什么蛋?”我坐直了身子,从她手里夺过筷子,如法炮制回敬她。这时我发现她的手上几处红肿,还破了皮。心疼地问是不是油溅伤的。她泰然地说:“手痒,自己抓的。”“嘿嘿”极不自然朝我笑,然后以敬畏、鉴赏加从容的神态吃了一口,没想到她面相极度难看。接连又尝了另外两种,脸色突变。“怎么搞的,全是苦的啊,你也吃得下!”然后不好意思按住肚子狂笑起来。

  “吃错了,吃错了,我们吃的不是香椿,是臭椿……”笑声如镰刀猛地朝我的腹部割去。

  我的妈,我愕然。这一惊非同小可,看着她那慌乱而又顿足,喜忧参半种种出格的表情,我的精神一下振奋了。

  那天晚上,烧便莫名其妙地退去。等我的身体完全康复后,妈妈疑惑不解地问医生:“孩子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医生恍若隔世淡淡地说:“感冒……”

  小小的感冒差点让我的性命终结,三碗苦不堪言的椿菜却让我从魔鬼的口中即时逃出,对于那时的智商,我宁愿把这样的幸运归结于蓓蓓和小狗对我的关怀感动了上苍。

  时光已远,椿菜那温暖中深蕴的苦涩香气一直萦绕于心。而童年的蓓蓓与小狗却依然不曾长大,终生印在我五岁清浅的流光中,笑盈盈的,如椿树的嫩芽。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 篇9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相关文章:

余光中诗歌《乡愁》赏析10-05

余光中的乡愁诗歌赏析02-03

余光中经典诗歌《乡愁》赏析11-05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11-05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10-02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赏析12-02

余光中的诗歌《乡愁》10-29

余光中诗歌《乡愁》08-23

余光中《乡愁》诗歌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