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时间:2023-06-08 16:15:33 宗泽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考点阐述】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知识梳理】

  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方法点播】

  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理解诗词的主题。

  一般而言,诗人构建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撷取相似之“象”表意;二是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富有人格性情的意象;三是借助不变之“象”反照“意”。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一组或一两个精心选择的意象来体现。把握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作题时能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所描绘的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两首诗中的异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诗眼,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值得注意。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通过不断地体味、剖析,从而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意”

  (2)这首诗的“格”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4、(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妙。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相关文章:

  1.关于春天的诗词鉴赏

  2.关于冬至的诗词鉴赏

  3.别离的诗词及鉴赏

  4.《红楼梦》的诗词鉴赏

  5.关于元宵节的诗词鉴赏

  6.关于描写景物的诗词

  7.关于夏至诗词鉴赏

  8.关于屏的诗词大全

  9.关于凄美的诗词

  10.关于筝的诗词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诗歌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5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 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

  (1)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略加解说。(4分)

  (1)“强”有振作义。词人因心情不佳而借酒排遣。他心情之所以不佳,一是逢秋伤悲,睹物衰败而生人生苦短之叹;二是客居身份,有飘零之感;三是神州分裂,虽然江山如画,但一半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四是报国无路。

  (2)“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个“冷”字含有哪些意蕴?(3分)

  答案: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冷”既指外部深秋的温度之冷,又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厄之中而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3)“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中的“此意”指什么?这是诗人本来的愿望吗?为什么?(3分)

  (3)“此意”指归隐江湖。这并非诗人的本来愿望,只是诗人的无奈选择。因为他年岁渐老,已经看不到有被朝廷重用的希望了。

  赏析: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首《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便是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这两首词不仅情味相投而且风格也很接近,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

  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

  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的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的人更增添了无限的愁思。以上是“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这两句词的大意。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里用“强呼”二字,说明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的忧愁才呼酒登楼的。

  从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的自然美景仿佛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的图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祖国河山的诗情画意。“舒卷”二字的另一层作用,更在于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而不是只可供机案观赏的静止的画面。“应答鱼龙悲啸”,这是瞩目长江的汹涌波涛,耳闻目睹的雄伟气势。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这虽然出自虚拟,但却寓有一番寄托。古纬书《乐动声仪》中曾有“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风雨能惊动潜在水下的鱼龙,仁义能感动仁人志士为之奔走效命。)之说(《太平御览》卷八十一引),在这首词里可以把“鱼龙悲啸”引申为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使爱国之士不能自安,想振作起来做出一番事业的意思。所以接下去便说“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暗示作者有投笔从戎之志。

  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的转折。从辞面上看写的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阨之中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词转下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志士沦于下位,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词人虽然不甘心沉沦江湖去做个不关心世事的隐者,但时势所迫也只能将“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了。江上的明月与没有心机的沙鸥可以做隐者的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伴着自己了此生涯吧。

  这首词慷慨激越、愤世伤时之情溢于言表,虽不如稼轩词之博大深邃,但仍能得其神似。毛晋在跋《西樵语业》中评杨炎正词云:“不作娇艳情态”,“俊逸可喜”。可见在南宋爱国词人当中他的词是足以匹敌同时代的作者,俨然自成一家的。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宋代: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译文

  寒冷的西风裹挟着细雨呼啸而来,声音好像翻滚的波涛一样。恰好将八九月份的黄茅瘴洗尽。年龄老了,把人间的得失看得一样,无所动心,我要用拜访崇山峻岭,泛舟五湖四海来代替追求画像凌烟阁。

  我的老朋友朱景参暂时驻扎在军营中,腰间配着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我,不思功名,渔樵老去,你千万要记着你还有一个朋友,曾在北岭僧舍,蛮江边上,与你品过小槽红酒,赏过晚秋红荔。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朱景参:名孝闻,时为福州宁德县县尉。北岭:山名,在福州和宁德之间。

  声翻浪:声音像波涛翻滚一样。

  黄茅瘴:《番禺杂编》谓八、九月为黄茅瘴。

  “千岩高卧 ”三句:前两句虚写自己退隐的形象。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诏画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陆游指出自己愿意退隐,不追求画像凌烟阁。

  故人:指朱景参。平戎(róng)帐:军帐。

  白羽:箭名。唐太宗为秦王时,以大白羽射中单雄信枪刃,见《酉阳杂俎》。

  小槽(cáo):压酒的器具。李贺诗:“小槽酒滴真珠红。”

  晚香丹荔(lì):指晚红,荔枝的品种之一,熟时最迟。

  蛮江:指闽江。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创作背景

  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任宁德县(在今福建)主簿,与县尉朱景参情好甚笃。词人与朱景参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以摧枯拉朽之笔力,写出秋风秋雨终于赶走了难熬的瘴气,颇有“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味道。词人压抑郁闷的心情似乎也一扫而光,变得澄明起来。“老惯人间齐得丧”,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词人虽正当盛年却早生白发,也就有了叹老嗟悲的资格。“千岩高卧”三句,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

  下片六句,所言尽是将来的事情,是酒酣耳热时朋友问的互相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这种“苟富贵,勿相忘”式的戏谑之言,出自词人口中别具深意。观词人一生,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对此调笑之言,读者不必过于当真。虽属戏谑之言,我们却看到了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同时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该词用对比方法写出了词人和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上片主要是词人心情的流露,表明自己愿意退隐、不再追求功名,颇有萧散苍凉之感。下片主要写朱景参春风得意,与自己的归隐生活作比,字里行间又希望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暗示了词人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情。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赠刘景文》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赠刘景文》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相关文章:

诗词的鉴赏11-08

诗词鉴赏11-23

《蝉》诗词鉴赏11-23

立冬诗词鉴赏11-04

古代诗词鉴赏10-18

李世民诗词鉴赏12-05

《永遇乐》诗词鉴赏08-09

《对酒》诗词鉴赏09-27

毛泽东诗词鉴赏10-21

经典思乡诗词鉴赏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