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经典散文

时间:2022-07-25 09:34:43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海关经典散文(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海关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海关经典散文(通用6篇)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1

  这边是山的尽头,这边是海的终点,山海之间是一座雄伟的关隘,这就是山海关。

  山海关的名字大气得很,所以这里能包容得下山与海,能包容得下天与地,自然能包容得下修筑长城的秦始皇和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原,那里强大的匈奴正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牧马,所以修长城和建驰道都是新兴秦帝国的国防需要,大约始皇帝也未必相信“秦亡于胡”的谶语,当长城建成,驰道通行,始皇帝便觉得后顾无忧,开始做起“千秋万代,与天无极”的春秋大梦了,于是寻仙觅药的徐福渡海而去,始皇帝也亲自遍游名山,并东观沧海,一心想着会神仙求永生。春秋时期的孟姜女与长城本无关系,只是百姓不耐徭役之苦,所以找来一个前代的异样女子,附会成一个发泄不满的故事,谁想竟空前成功,这个故事脍炙人口,老幼皆知,成了和《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不与祝英台》齐名的民间传说。在山海关,秦皇入海处竟和孟姜女庙并存,想来挺有意思。

  山海关是依托长城所建的军事防御体系,没有长城就不会有山海关,长城是山海关的灵魂。明代后期,边事不断,兵部尚书兵往往并老老实实地不呆在京师,而是住进山海关,亲临战斗第一线,这也难怪,明朝的都城就在长城边上,堂堂天子都亲自戍边,何况区区一个兵部尚书。长城蜿蜒万里,正如一条巨龙,此处长城的起点所以叫老龙头。凭高而望,海阔天空,沧海横流,长城万里,逶迤而来,恰如一条饮水沧海的巨龙,这“老龙头”三字的确拟得恰当。

  山海关在明代是九边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名字极是大气,大有舍我其谁的气势,那匾额也写得着实漂亮,称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北京居庸关的“天下第一雄关”匾额写得也很是不错,但与“天下第一关”这五个字一比,高下立判,显出了小家子气),名不见经传的萧显把这几个字写得神完气足元气淋漓,的确有天下第一的气势,难怪后人附会说这四个字是神仙所写,还有人说这几个字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站在山海关上,是看不见宁远城的,更看不见锦州、觉华岛和大凌河。要想当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独力撑住这危楼的就是袁崇焕袁大将军,他本是一介书生,但国家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单骑阅边、筑城宁远、威震宁锦、驰援京城,为了大明朝出生入死舍死忘生,最终却死在自己人手里,在通衢之上被“寸磔”而死。死状极惨,据张岱所著的《石匮书》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是天下第一等的英雄,他屈死以后,他义仆佘氏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并从此世代为袁督师守墓,据说一直守到现在。袁督师庙在现在的龙潭湖公园,有康有为题的.一副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这联实在精彩。后人不忘袁大将军,连清代的皇帝都为他平反,袁世凯当权的时候,还有个人替袁大总统作了一部家谱,力证袁项城是袁督师的后人,可惜这位老兄数学学得太差,让人看出了漏洞,成了笑柄。

  对了,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和毁誉参半的摄政王多尔衮。一个是汉民族的败类,一个是八旗的英雄;一个开门揖盗,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与外族,留下了千古骂名;一个挥师南下,统一了天下,成就了大清国二百年的基业……这两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却都未能善终。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大约只是借口,连老子都不顾的人难道会在乎一个出身秦淮河上的陈圆圆,有人说他另有复国之略,欲行曲线救国之事,似乎也不可信,单是引贼入室一事,大约就足以百口莫辩,何况还有直追到缅甸缢杀永历皇帝的事呢。抛开民族偏见,多尔衮的文治武功似乎都可圈可点,皇后下嫁之事近于烛光斧影,本不足道,他的死更多的在于不知收敛,不晓进退(类似的似乎还有鳌拜),死的多少都有点冤枉,却也半由自取。也不知当年李自成与吴三桂苦战与山海关的一片石,多尔滚带领八旗铁骑从容进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未能攻克的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和多尔管这三个那个时代最强势的男人心中想的都是些什么……

  雄关犹在,往事已矣,碧空如洗,有一片白云飘过。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2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紧扼东北、华北咽喉,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在200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山海关区举行隆重命名仪式,授予山海关区“中国长城文化之乡”和“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称号。同时,“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也在这里举行。

  据了解,此次命名的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山海关长城在万里长城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军事防御功能的'完备程度、构思之奇妙堪称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奇迹,其山、海、关、城结为一体的自身特点独一无二。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说,长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有着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内容,长城不仅有伟大的身躯,还有着伟大的精神。

  近几年,山海关多次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长城和孟姜女文化遗迹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在中国最早成立了长城研究会,出版发行了二十部以长城为主题的专著;举办过四届“中国山海关长城节”;投入十八亿元人民币启动实施了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对长城文化的精髓山海关古城进行保护性修复;扩建了长城博物馆。

  在此期间,山海关修建了孟姜女苑,再现了孟姜女传说的主要情节,举办过全国及地方性孟姜女文化研究会。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3

  人们都说,到了秦皇岛,如果不去山海关和老龙头,就算白去了。今年夏天,我来到秦皇岛旅游。我们到达秦皇岛的第四天,把老龙头山海关游览了一番。

  老龙头是戚继光抗倭时修建的,是长城的一部分,一直延伸到海里,这样可以防止倭寇趁落潮时从海上来袭击。据说,老龙头城墙下有十几口大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戚继光带领将士们驻扎在海边,整日思考如何在海边修筑起长城,可海边尽是沙滩,潮水日夜澎湃,筑城很难,戚继光日思夜想没有良策。忽然一个海浪打来,把一口大锅掀翻了,由于压力缘故,大锅牢牢吸在沙地上,无法翻过来。戚继光看见之后大喜,立即命人把所有的行军锅都吸在沙地上,然后在锅上筑城,就有了今天的老龙头。

  老龙头上还有一块石碑,石碑由两块石头拼接,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一勺之多”四个大字。乾隆皇帝把渤海水比作他的一勺水,足见他的胸襟和霸气。

  老龙头上的城砖几乎没有损坏,一块就有几千斤重。城砖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燕尾槽,两个燕尾槽可以合成一个银锭槽。当时,戚继光命人往这两个燕尾槽中间的洼处浇注铁水,铁水冷却凝固之后,两块近半个办公桌大的城砖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坚不可摧。城墙被海水日日夜夜拍打了几百年,却丝毫没有损坏,沙滩筑城这么一个巨大的难题,被勤劳智慧的古人给攻克了。对这个伟大的工程来说,惊涛骇浪不算什么,它还要伫立千年万年,一直见证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历史。

  在城墙上还有一门锈迹斑斑的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法国侵略者留下的。这门大炮和壁立的城墙一起,无言地述说着近代那一段屈辱的岁月。

  在戚继光的龙武营内有一口特大号的锅,这口锅一次可以做出全营1500多人的饭食。它有两人多深,半径就有一人多高。锅下的灶膛口也有一人多高,烧一顿饭要用木柴、苞米芯一仓,而这一仓就是长、宽、高都近两米,可见这口锅有多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山海关箭楼耸立在官城东门的城台之上,有箭孔68孔,正中悬挂着明朝进士肖显题写的匾额“天下第一关”。箭楼中央供奉着仿制的青龙偃月刀,重达166斤。据说谁能把它舞动起来,谁就有资格做守关将军。箭楼和南边的牧营楼、靖边楼、北边的临闾楼组成一个气势雄浑的军事关卡,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可攻可守。

  老龙头、山海关都以其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成为一方的重镇,保卫着国家,现在又以其历史传说和雄伟的建筑风格享誉世界,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4

  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区中,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建筑物,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没错,这说是闻名天下的山海关。

  矗立在高峰之上的山海关,楼高百余丈,巍巍城门挺立于城墙之下,万面军旗屹立于砖岩之上,随狂风漫卷,乘清风飘舞。

  六百年前,山海关始称山海卫,后来,在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人到山海卫建城设防,结果有一只神鸟让他们把城建在天下第一关,从此山海卫就改称为山海关了。

  山海关真是雄伟、坚固。那高高的箭楼,巍然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注目,从很远的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与那高耸的天空、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如此壮观。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那形势的险要。

  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万里长成像一条长龙,顺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由西面蜿蜒而来,向着南面伸展开去。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关扎向渤海边的老龙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历经六朝建筑,具有七城边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山海关正以它雄伟的气势和美丽的风景,每天都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朋友们。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5

  枪炮声在天地之间颤抖,划破燕山无边的寂静;刀剑声惊破神鬼的休眠,刺穿大海沉沉的睡意。山海关上那集结号,惊魂的怒吼使我的思绪回想到以前,为捍卫祖国疆土,兵乱又起。这一切早已令我企盼已久,我极想亲临山海关,看看这曾历百余役而不陷的重关要塞。

  今日,我终于至于山海关。

  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这挺拔的箭楼,高高屹立于山与海之间,巧妙地分割着山与海、天与地的距离,不愧是天下第一关,这笔直的城楼,仿佛像一把剑,直插云端;再看这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城墙,虽然经过了历史的冲刷,似乎还能像人们宣告着,当年爱国将士们与外来入侵者展开了怎样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

  在看着城楼上的巨大匾额,“天下第一关”,好一个天下第一关!此关位于锦西咽喉之地,上启辽、吉、黑三省,下乘京津之地,与守护祖国西北边疆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遥呼应。山海关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啊!这匾额上的五个大字,字字铁画银钩,白纸黑字,让我们和入侵者都毛骨悚然,这白纸仿佛是为入侵者准备的丧纸,仿佛大声向天下人宣告:“犯我者,死!”

  听导游讲解,日军向中国山海关发动悍然攻击,爱国英雄安德馨营长,曾违抗蒋的命令,对日寇予以回击,双方血战十二个小时,均伤亡惨重,可中国部队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战死山海关,以身殉国。抗日英雄安德馨,名留千古。我不由得,低下头叹了一口气,算是为英雄默哀吧。

  拾级而上,来到山海关上。由北而来的风,送来一丝凉意,可我还是感到心胸舒畅,仿佛我就是那统领千军万马的将领。从山海关上迎面俯视下,哇!好险要的去处!山海关旁边就是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如碧波翻腾,如华山之险,山上就是那入长龙一般的长城,这白色的城墙,给人一种散发着正义和光明的感觉,尤其是陪着这墨绿的燕山山脉,与人一种邪不压正的`情感。而另一边,是碧波万顷的渤海,真是苍茫无垠,海水澎湃汹涌,如同有条海底蛟龙在搅动海水,又如同向敌人们怒吼着。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有些发抖,也不由得赞颂的叹了一口气。

  山海关啊,你将以你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向全世界人展现我们中国人独有的英姿飒爽,独有的英雄豪情!

  山海关经典散文 篇6

  到了山海关,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吃完晚饭散了散步,就回酒店睡觉了。

  第五天,我们去了燕塞湖和老龙头。

  燕塞湖可真美丽!我们还做了缆车,缆车很快到了山顶,从山顶往下看,我差点儿晕了——这山也太高了吧!下面就像小人国一样,人比蚂蚁还小。我真担心会掉下去……不过,“呼!”“车”终于往下“开”了!快到底了,工作人员还叫我们摆个姿势拍张照片,拿到照片一看,拍得还真酷。妈妈一路走一路拍照,还说:“真美啊!”我们像蚂蚁一般“爬”进游船,爸爸对我说:“燕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七华里峡谷间,是个人工湖……”可我正在一心一意地看风景,哪儿还能听得进去呢?沿岸峭壁嶙峋,千姿百态,苍松翠柏,如翠似碧。多想让爷爷奶奶、姥姥阿公、哥哥舅舅一起看看呀!不知不觉,船靠岸了,我们又像蚂蚁一样“爬”出船来。

  下午到了老龙头,我们从山海关进,一直走到关公庙,我们参观了后花园、大本营。大本营里的武器可多了,有铁球,有狼牙棒,还有刀、枪……我正在往前走,忽然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八卦阵”,我眼睛顿时亮了,拉着爸妈就往前跑,还自言自语:“今天运气真好,都是我喜欢玩的.嘛!”

  到了八卦阵,我、妈妈、爸爸一人选了一条路,目标——将台。可只有我一个先到了将台,过一会儿,妈妈也在我的帮助下到了将台,但爸爸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迷路了,我又看不见他,只好翻墙出去了。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原路返回了。我想在爸爸面前耍耍威风,就问他:“你觉得我表现如何?是不是很好?你看我多聪明,很快就走到将台了,你好笨呀,怎么不也不向我求助啊?”爸爸狡辩道:“你们才傻呢,将台才不算什么目标呢,没走到终点就原路返回,就等于古代战争中的后撤!”我们反驳说:之前我们不是定了将台为目标吗?再说,你如果不同意也早点儿提出来呀!”爸爸脸红得像苹果皮一样,只好回一声:“你小子满适合当将军的嘛!”

  接着,我们向着老龙头“进发”,但走了半天也没走到,爸爸急了,妈妈倒显得镇静,可心里比爸爸还急,只有我不着急,而是细心地寻找路。不一会儿,我们经过城墙时,我发现了线索,拉着爸妈就往台阶上跑。到了城楼上,爸妈跟着我往老龙头走。从城上往下看,差不多我们来时参观的地方都能看得见!

  第六天,该回南京了,我万分不舍,还差点哭了。但爸妈答应我去看山海关城楼,我的心情才好多了。

  在山海关城楼上,爸爸对我说:“据说写天下第一关的那个人为了写这五个大字,练了三个月!”这句话我没听进去,但也回了声:“哦!”这时我想得是吴三桂开关迎清军等历史故事。

  该回去了,我与秦皇岛挥手告别。

【山海关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山海关课文原文07-28

山海关诗句收录04-25

秋意的散文02-14

名家散文07-21

优秀散文07-24

夕阳的散文01-12

散文的作文03-14

跋涉经典散文12-06

味道的经典散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