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8 15:00:56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追问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与“卿言多务,孰若孤?”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作为君王,你会从中收获些什么?作为大臣,你会收获些什么?作为今天的你,会收获些什么?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1.整理《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2.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教学建议】

  1、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自读,当堂背诵全文。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4、可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建议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法:教师展示三国时期人物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图片或画像,由学生对这三个人物的讨论、认识引入课文内容。

  2、故事导入法:教师适当介绍文中三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导入课文。

  3、名言积累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记诵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入课文内容。

  4、教师诵读导入。

  二、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

  卿qīng涉shè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

  三、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

  【初】当初。 【谓……曰】对……说。 【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但】只。 【耳】语气助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 【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指多天。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订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⑵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既感到惊奇,又为吕蒙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取得了很大进步。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指责中带有自豪,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4、归纳文言字词。

  ⑴注意古代的`称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⑵注意一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谓……曰:对……说。

  ⑶注意古今异义的词语。

  但:但当涉猎(只)

  往事:见往事耳(历史)

  过:及鲁肃过寻阳(到)

  博士:治经为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⑷注意一词多义的词语。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宜(认为)

  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⑸注意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例子参见课后练习,此略。

  ⑹积累运用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穷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说: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个穷小子的小王,而今却成了大企业家,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对待。

  造句:平时不善言语、性格内向的张军,这次却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大家不得不对他刮目相待了。

  四、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怎样劝学的?

  讨论归纳: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即可以看出他善于劝学,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讨论归纳: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是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质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讨论归纳: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质疑: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讨论归纳: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识与才干。

  五、总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以对话刻画人物,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详略安排得当,同时很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

  【教学反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二、把课文分为两段,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三、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别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别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代的杨慎在其诗《临江仙》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吕蒙就是其中之一,吕蒙虽然骁勇善战,但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他的主上孙权曾屡次劝他读书。经过多次的劝说,吕蒙不再是“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待”。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19年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书名《资治通鉴》。“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听读: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注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yé,通“耶”)!

  即更(读gēng,重新的意思)刮目相待。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或语句,教师点拨。注意:古今异义词、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

  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角色扮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孙权:劝别人要讲究方法

  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

  吕蒙:学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五、总结

  从本文中,我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好读书,读好书”。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二百字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

  (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

  (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

  【二】、把握人物,深化主题

  (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

  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

  (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把握节奏,多层朗读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

  1课件显示如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2、朗读步骤: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⑶、大声朗读

  ⑷、读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诵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四】、品读文章,理解文意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⑵、质疑,共同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班解决。

  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

  (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五】、品析揣摩,感知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吕蒙就学图片三:鲁肃赞学)

  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

  2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

  (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

  5、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二: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6、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

  【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七】、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八】、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九】、总结全文(课件显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十】、能力展现:

  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词语积累:

  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

  【十一】、板书设计: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爱才

  坦诚

  爱才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好学

  有礼

  【十二】、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的第个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精神。如在角色的分配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组织演示阶段,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每组代表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对,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他的著名书籍《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仗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老师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同学们想不想向老师一样将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呀?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这遍文章的字音读准了,停顿读清了,文意读明白了,再加上反复诵读,同学们就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就让我们从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生自由读文。

  2.生试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在读音的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先自已独立思考,边读边译。后交小组讨论,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

  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

  1.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 善劝 肯学 敬才)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要真正要将古文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孙权与吕蒙对话两句话,结合标点和人物身份,讨论一下孙权的这三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既严厉又包含关怀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试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对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也揣测一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

  1.赛读,尝试背诵

  2、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的目的在于能给后人一些启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启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叫《伤仲永》,同是写学习,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议议,说说。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 以《方仲永巧遇吕子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2、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疏通文意(由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并回答)

  三、品析课文

  求学过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问: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鲁肃赞学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

  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问: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②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5、分角色朗读(小组及男女生分开等形式朗读后学生点评)

  6、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学了课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吕蒙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3、请说说有关读书的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五、作业

  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随笔。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

  2、体会人物感情,领会课文内容。

  3、懂得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相信大家读了以后一定受益匪浅。板书课题。看题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字或词?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读,学生纠正读音。

  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1、结合注释,独立完成课文的翻译,记下不能解决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情况,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作好记录,交给大家解决。

  3、提交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词句,书写在黑板上。大家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古文翻译五字法:留、补、替、调、删

  四、理解内容,读出语气。

  1、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关心肯定,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骄傲、自得)

  总结劝说方法:“首先说……,在吕蒙推辞后接着说……”这样的方式。

  2、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夸赞)

  侧面描写及作用。

  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分角色朗读。

  五、品读课文,读出深意。

  《资治通鉴》(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你从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

  孙权的角度——

  吕蒙的角度——

  鲁肃的角度——

  六、总结背诵

  1、本文有哪些人称代词:

  2、有两个成语出自本文:这两个成语现在是什么意思?

  结束语:冰心说: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让我们与博览同行,丰富开拓视野。腹有诗书自气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河水来。祝孩子们在读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9

  文言文教学一向费时费力而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又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产生为难情绪,甚至少数学生厌学文言文。我对此也深感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深受启发,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让人过目难忘。这不正是形象大于理性的体现吗?因而我把它用于教学中,尝试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讲解融于直观的故事演绎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下面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作探讨:

  《孙权劝学》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简约,且以对话为主,简短的对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与性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一定让他们熟读成诵,再借助注释,课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强,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讲故事,再启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 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分成两大块:前期是以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点拨为主的自学活动;后期是以学生形象的表演为主兼以朗读、评议的巩固阶段。前期重在知识的输入、学习与吸收,训练其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后者重在知识的输出,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其语言表演等综合能力。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投影片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司马光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三、检查预习

  1、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历史人物。

  ⑴ 司马光,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故事:① 砸缸,表现其聪明、机智。

  ② 圆枕,表现其勤奋、惜时。

  总结:正因为有这两点,司马光才创作了《资治通鉴》这一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历史巨著。

  ⑵ 文中的历史人物:

  孙权,东吴国君,少年英主形象

  吕蒙,权之大将

  鲁肃,孙权的谋士,著名的大臣

  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活动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总结:作为一代英主,劝学于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对吕蒙的器重、期望、关心和爱护。况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诚。

  2、再找出劝的结果:

  蒙乃始就学。(吕蒙听劝求学的行动,表现他知过能改、坦诚豪爽的武将风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惊叹,表现他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的豪爽和儒雅的风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学而大有长进后的得意对答。)

  总结:吕蒙由一员不爱学习的武将到愤而求学并学得卓有成效,以致连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鲁肃都惊叹不 已,结友拜别。可见孙劝之善劝。全文围绕孙权劝学组织材料,详略得当、性格鲜明、中心突出、语言简练。写作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五、在重点学习、反复朗读上面七个句子之后,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阅读全文,贯通文意。思考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改变,按剧幕、场划分的原则可以分为几幕?怎么安排?

  第一幕 (地点)孙权的宫中 (人物)孙权与吕蒙

  第二幕 (地点)吕蒙军帐中 (人物)吕蒙与鲁肃

  把故事分作两幕,分四个小组来表演。

  1、第一轮 用现代汉语来演绎这个故事,要把对人物的理解(包括他们的表情、心理、动作)都想象出来。共表演两次。

  2、第二轮 用文言文句式来表演,注意人物的语气。共表演两次。

  在学生一轮一轮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发现他们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识的欠缺,及时补充、学习。其中结友而别时,他们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阵阵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

  六、体验反思

  笑声中课就要结束了。想一想,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

  有的同学说:读书长知识,有见识。

  有的说:读书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结:读书学习在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也是司马光记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后,齐声诵读,试背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动或者教学游戏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牢固地记住这个故事而且还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故事性较强、较形象的文言叙事短篇或许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当堂的即兴表演,对于上课思想集中、程度较好的学生能记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语自如,效果较好;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则只能记住故事的大意而对于文言句式就显得有些吃力。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这两个成语的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说到“劝学”,想必同学们一定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吧。

  教师举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黄宗羲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这么多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对读书已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教师强调: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如在眼前。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质疑、释疑

  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内设计问题,挑战另一小组,每组提问两个问题,不得重复。

  下面是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读了课文你喜欢谁?

  (3)谁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4)孙权究竟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

  (5)文中为什么要写鲁肃?

  (6)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2设疑抢答

  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2)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3)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4)吕蒙就学,鲁肃称赞吕蒙:

  (5)吕蒙因学而才略大有长进的句子是:

  (6)表明吕蒙自己自信心的语句是:

  五、拓展延伸

  是读书改变了吕蒙的命运,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规劝的态度决定了吕蒙的成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毛泽东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车胤囊萤读书;晋,孙康映雪读书。)

  六、总结、反思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

  七、作业设计

  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

  附: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屏幕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书翻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的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成语)也重在运用。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你收集到哪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学生的收集不多,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看。希望能对班级里那些缺乏读书意识与习惯的学生有所启示。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想面面兼顾,又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朗读可分三步:

  ①初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

  ②速读:理清故事情节。

  ③比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曰: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②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③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④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⑤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匪浅。

  ③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④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人文要求: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知识要求:理解短文内容,积累主要实词和虚词,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自制光盘(音乐、画面、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读

  同学们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片段,听着这雄浑而沉淀着历史沧桑的乐曲,看着这狼烟滚滚、旌旗猎猎的画面,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图片),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图片)的信赖,可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孙权屡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总是推三阻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用处。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孙权劝学》。

  二、第一次尝试读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文章篇幅短小,注释详尽。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结合注解,争取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2、指定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是否听清楚他们所读的字音、句读。)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第二次尝试读文:理清故事情节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可以和同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讲讲这个事故。

  1、字、词、句质疑并解答(或将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来引起重视)。

  ①以:以……为借口

  务:事物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②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课文中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质疑并解答)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B、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吗?(辞——→就)

  C、课文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议论)

  D、鲁肃与吕蒙的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3、学生齐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故事情节。

  4、小结:

  孙权这一次劝学让武将吕蒙真的开始就学,而且取得了很大进步,就连文韬武略的鲁肃都愿意和他结为好友。

  四、第三次尝试读文:揣摩人物语言

  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那么,我们接下来仔细品读品读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语言描写,我们从哪些方面揣摩语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状态③语气)

  1、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表现出对话中的'神态,看哪些小组做得最好?

  2、播放音乐,创造情境,示范朗读

  (小组比读,学生评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动画配音。(由学生选出朗读的最棒的同学组合朗读。)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领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苦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称赞)

  吕蒙: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师小结:

  东吴的君主孙权非常爱惜人才,语重心长的劝说吕蒙要涉猎群书;武将吕蒙通过学习有了进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长者鲁肃看到吕蒙进步,由衷的称赞,并大为惊讶。

  五、第四次尝试阅读:拓展语言训练

  1、自编故事一则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在座的老师们,让这些老师再讲给和大家一样的青少年朋友们,好吗?

  2、尝试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孙权劝学》一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谁能谈谈学习的收获: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谈启示。(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①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

  (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3、写作训练

  我们班上的刘明同学非常聪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网,厌倦读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老师觉得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说,你们愿意劝劝刘明同学吗?

  板书设计(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和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全班齐读。 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扮演,体验反思

  1、模仿扮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和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课后背诵全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2、掌握文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一些语句。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来疏通人物对话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先播放歌曲《历史地天空》)

  一提起三国,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他们犹如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与其中的三个人物有关,他们是孙权、吕蒙、鲁肃。话说孙权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为此很担心,有一天,孙权亲自来找吕蒙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好好读书,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发愤苦读,最终是才略大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孙权劝学。

  二.孙权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

  1.先听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2.抽学生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思考: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几组对话。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有关孙权、鲁肃的介绍,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三组人物对话。

  三.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人物对话的意思,翻译重点句子并解释重要词语。

  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心理、神态。

  文中人物形象。

  1、学生讨论完毕后,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并归纳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语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补:补充省去的成分。

  2、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口吻,心理、神态。

  3、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善于作思想工作,是一位不仅能识才,更善于培养人才的明君。

  吕蒙:性格直爽,机敏精干,有幽默感而又虎虎生风的将才。

  鲁肃: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长者。

  ④.分角色朗读课

  ⑤.简要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结友而别

  四、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

  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

  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

  五、当你的一个同学因贪玩不肯好好学习,你试着劝说他勤学,你应该怎么说?(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劝学,如果把这些劝学的理由归结起来那就是学习很重要,其实读书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还记得方仲永吗?因不学习从神通而蜕变为凡人,而吕蒙因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所以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

  六、赠言:

  1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2知识改变命运

  七、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勤学、劝学方面的故事,并在班上交流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

  1、发动学生课前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重新加工,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二、展示与交流。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三、感知与理解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配乐朗诵;学生有感情集体朗诵。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其他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竞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翻译课文。男生组和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两层,从开头到“蒙乃使就学”为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男女生代表各翻译一层,错一处扣5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女生组和男生组各读一层,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文言知识大会战。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题目见课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

  2、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辨析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指物作诗立就

  4、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6)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读课文。

  1)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与探究: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1-27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6-17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6-21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11-10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2-25

《孙权劝学》名师教学设计09-29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09-14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10-06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范例09-04

《孙权劝学》优质教学设计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