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读后感

时间:2021-06-29 15:06:22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琵琶行》读后感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读后感4篇

《琵琶行》读后感1

  读古诗文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很喜欢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这句话用在古代诗文上,就更恰当不过了。它们好象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也好象涓涓溪流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

  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诗。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更喜欢倾听李白的豪言壮志“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诗。柳永告诉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深切的怀念他那已故的妻子,留下了“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语言,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也是我的“愁”。 但是无论心情好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所以读古诗文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也喜欢李白,期待着和李白一样潇洒,这种潇洒是从容,亦是做事有自己的看法;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体会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李白的《行路难》,更会被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所折服---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

  不仅仅是古诗的抑扬顿挫,也不仅仅是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的确,我钟爱着古诗,也钟爱着《唐诗宋词选》,它们就是我生命的1/2,它们,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它们,记载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愿我在诗的海洋中“寻章摘句”。

《琵琶行》读后感2

  一千一百九十八年前,即公元(816)年,唐玄宗元和十一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一位失落的诗人,一个沦落的商妇,在浔阳江上神奇的相遇了。而正是这千年难得的相遇,才演绎出了一段动人心弦的凄美故事,一篇穿越千年的优美诗篇《琵琶行》。

  因“越职言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送客至浔阳江边时,忽从江上停泊的船里,传出了嘈嘈切切的琵琶声。那乐声悲切凄凉,牵动了诗人的情思。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听着琵琶女技艺精绝的演奏,闻着琵琶女幽怨悲切的身世诉说。诗人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深感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不禁泪湿青衫,感慨万千。炽烈的激情在诗人心中翻涌。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唱《琵琶行》诗。

  当年那个凄情的夜晚,已离我们远去。商女和诗人也早已化为尘土,化为云烟,不知飘落何方。但这一曲幽幽的琵琶声,那憾人心魄,催人泪下的琵琶诗魂,却依依不散地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是啊,那一个凄情的秋夜,永远成了人们心中依依流连的千古情结。岁月正如那浔阳江水,在匆匆地流逝着,不知多少个如此相同的秋夜过去了。也不知有多少个春秋更替了。一切的一切,早已成了过往。但人们仍在寻找,寻找一个能使自己的心灵温暖的家,寻找一个能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安慰的归宿。来浔阳江边的人走了,走了又来了,来了又走了。江边的一切终归于寂静。但那些白居易的追随着在浔阳江畔的失落与同感。却依然不断的在秋风里轻轻的呜咽。久久的不肯散去,使人听之,不禁泪洒江天啊。

  后人为纪念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奇遇和美诗《琵琶行》,在她们相遇的浔阳江头(今九江市北长江一段),修建了琵琶亭。琵琶亭,历经岁月沧桑,几经毁坏,几经修建。一千多年来,上至帝王将相,宫廷王候,才子雅士,下至贫民百姓,潦倒书生,一提到白居易,就会提到《琵琶行》;一提到《琵琶行》就会想到琵琶女。白居易和琵琶女那“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里,不知有多少人洒着同情之泪。,琵琶曲和《琵琶行》在这“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不知有多少人叹息失眠。

  琵琶女“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琵琶曲,还在琵琶亭边的浔阳江上凄清地响着,可我却要走了,因为我不愿在悲情中再过一天,不用说千年了。

《琵琶行》读后感3

  前不久读了关于唐代一位非常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琵琶行》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乐府诗,也是很多人非常喜爱的一首诗。甚至有许多人都将这首诗改成了一首歌曲。初读《琵琶行》,能够感受到虽然在被贬时期偶遇琵琶女的故事和感受。通过琵琶女的故事,让作者自己感同身受。其中琵琶女的遭遇和作者是大同小异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困难的遭遇。在刚刚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就问我们琵琶的声音该如何去描写?

  也许是自身文化素养比较低的原因,并不知道该用如何优美的词句去形容这种声音。所以他看到《琵琶行》中关于对音乐声音的描写,感受非常深。用文字来形容音乐来形容声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很考验作者本身的功底。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词句对琵琶声音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是又能够通俗易懂,非常具有画面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开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习任务而已,但是深入了解之后,也逐渐变成了欣赏和学习。在这首诗里面能够给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侧面衬托的描写。诗人的侧面描写是贯穿全文的,而且还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去侧面描写。整首诗写完之后,给人的构思是一清二楚的。比如说在吃了开始的阶段,就先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交代完故事背景之后,虽然就开始进行记录以及抒发自己的感慨。在作者的创作之中在这首诗里面,我们仿佛看到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这两个没有丝毫关系的人,再相逢的时候,彼此遭遇又是那么的相似。一个是因为怀才不遇遭到贬,壮志没有得到抒发,另外一个是技艺高超,却没有舞台。虽然说他们之前没有相遇过,也彼此不熟悉,但是因为这种相似的境遇,竟然产生了共鸣。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音乐声音的精妙描写,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更让我们森林前进,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是里面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句能够广泛流传。想必许多身处困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虽然说我没有遭遇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我觉得这首诗里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欣赏的地方。

《琵琶行》读后感4

  其实在众多诗人之中,我并不喜乐天,无关才情,只因他薄情冷酷,不善体贴人心。将文人的架子摆了个十足,虽有鸿鹄之志,仲永之才,却终难摆脱世俗的枷锁,穷有一身酸臭的腐儒气息。全然不似易安、李白等人。其诗词名篇之间,是难得的真性情。我却独爱这首他这一首《琵琶行》,犹爱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隽永直白,点破人心。落寞洒脱之意不加渲染便透纸而出,令人心悸。

  但其实乐天一生大都富贵安乐,并无战乱流离之苦,老年更是坐享美酒佳肴,比起柳永、杜牧的半世漂泊,重光、杜甫的国仇家恨,他简直太幸运了。一生当中的苦难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严重的大抵就是那次贬官浔阳,但也正是因为这次贬官,他才写下这首《琵琶行》,让千年后的我轻吟浅诵,心中大恸。这样悲凉真切的诗句出自他之手,实在让我啼笑皆非,让人顿感意料之外。

  但静下心来,细读《琵琶行》,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茫茫月色,清清江水,悠扬飘渺的琵琶声涉水而来,宛如一名幽怨的闺阁女子凄婉一笑,动人心弦,惊动了这一江瑟瑟的荻花,乱了诗人一片漂泊的心。然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歌女身世凄凉,诗人遭遇可悲,可怜人见可怜人,惺惺相惜之感自然应运而生。低沉的弦音掩映着歌女悲伤的情思,好似在哭诉平生的不幸,敛眉低头,琴音倾斜而下,又似说尽心中无限的惆怅。区区二十八字,使我似乎又重回那个清冷的秋夜,淡淡的月光,如烟如雾,就像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丝丝缕缕,伴着琴音,扣人心弦。也就难怪诗人一个七尺男儿,也潸然泪下,泪湿青衫了。同是天涯失意之人,且让我纵笔挥洒,写下一曲《琵琶行》略表同情,也不枉这一番“良辰美景”。也算是对自己这样天涯沦落之人的一种告慰和抒发,只是不知乐天这一贬,是幸,亦或不幸?

  我无法评说,只觉得通篇诵读下来,从开始的送友离别到后来的对酒听曲,我最爱的亦还是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诗人从贬谪此地之时,一切便有了开始的理由,不必相识,更不必相知。相逢,便是缘分,相惜,便是幸运。但愿那轮江上的明月,能永照大地,照尽天下失意之人,沦落之人,让我也能有幸在某一天,某一地,相逢一位与我同样失意的天涯游子,把酒言欢,畅诉衷情,共同感受那苍凉月色之下的丝丝暖意。

【《琵琶行》读后感4篇】相关文章:

1.琵琶行读后感

2.琵琶行读后感

3.琵琶行的读后感

4.《琵琶行》的读后感

5.《琵琶行》读后感作文

6.琵琶行读后感6篇

7.《琵琶行》读后感(2篇)

8.琵琶行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