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04-26 11:36:02 文圣 欧阳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机阱在前( )

  (4)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小题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小题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1】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2】(1)就 (2)改变,更换 (3)即使 (4)有人

  【小题3】(欧阳修)在一个废书簏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

  【小题4】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题5】因为欧阳修认为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因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此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关键字于焉等字,还要注意语序于废书簏中得唐韩愈遗稿以及省略的主语欧阳修。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的内容来谈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的原因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的能力。根据第三文段欧阳修对待政事的态度以及连接材料中众宾合欢的场景来理解欧阳修从政思想即可。

  欧阳修阅读相关扩展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赏析】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赏析】下阕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作品简析】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文言文欧阳修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老马阅读理解附答案02-24

《背影》阅读理解附答案11-18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理解附答案01-03

小桃红阅读理解附答案08-24

春暖花开阅读理解附答案09-20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0-10

《童眼看世界》阅读理解附答案06-27

《清塘荷韵》阅读理解附答案08-02

关于欧阳修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06-12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