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帝内经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时间:2022-04-13 15:00:26 内经 我要投稿

学习黄帝内经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中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学习黄帝内经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黄帝内经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北京东边是崇文门,崇文门是文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酒车,大家都喝酒,都要应酬,实际上酒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是具有生发的性质。西边是宣武门,宣武门是武官走的门,只可以走一种车,就是刑车。它守的是肃杀之气。安定门和德胜门,从风水学上来讲,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北方主收藏,收藏就要藏得住。收藏到是心爱之物,是不给别人看到的。这类似肾精,肾精藏得越足,向外散的东西就越多。安定门是出兵打仗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要打仗首先要有定力才可以。

  德胜门是回来的门,就是说万不得已要出北门的话,也要有出有进,这是北方的内涵。只有肾精足,才能有定力。泰山崩于前而不乱。能够做得到的就是婴儿,因其肾精足。习能胜恐,肾精不足容易恐惧,习惯能够战胜恐惧。人只要闻木声则惕然而惊,是胃气不足和肾精不足的象。左春,右秋,上夏,下冬,中为长夏。长夏是夏天过后有一个季节,是运化四方,把开花的过程变成结果的过程,叫中央脾土。为什么要封禅泰山,主要是由于东主生发之机。打仗开始时敲鼓,鼓声主生发,结束时鸣金收兵,西方属金要收敛。《黄帝内经》源于对自然的感悟,通篇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不是讲如何治病,主要讲如何顺其自然。人体中部在哪里?肚脐(神阙穴),只可以灸法,不可以针刺,它不是中部。人的`中部是人中。因为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任脉和督脉的连接点。任脉是人体前面的正中线,是人体大阴经,主血的。女人生育由任脉决定。督脉是人体背后的正中叫大阳经,主气,决定男人的生殖。脑髓、肾和腰脊、脊柱、脊髓。这两条经脉都是奇经。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现象,奇经八脉是人体的一种很特异的方面的一种能量,甚至可以说它是元气大储存地。它可以决定人生的许多重大事情。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交汇所。晕倒是阴阳离绝(卦象),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否卦)。刺激人中,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阳重新和合(泰卦)。人中应该深、长、宽,阴阳、气血交通能力强。人中还叫寿宫、子庭,能否长寿,是否多子多孙。人中的深浅除了先天,还和保养有关。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夏天人体阳气全浮跃在外,在体内形成一个寒湿的格局,脾胃最虚,消化能力最弱,要吃一些温热的东西。

  冬天阳气内敛,脾胃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可以滋补,也可吃萝卜顺气,使身体保持清凉和通畅。仁义礼智信,也是从身体当中来。

  仁是东方,东方主生发,就是你一点点善念。

  义是白送人的东西,主散,是南方。

  礼是西方,是约束,如何约束人性,也是人性的收敛。

  智慧是肾精的外现,肾主智(志)。

  信是中央脾土,人言为信,人说的话要像土地一样真实可靠。小孩子志向高是因为精足。《黄帝内经》到底讲什么。

  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吃好睡好,消化吸收都有了,人才能健康。万恶淫为首,性事、情绪也跟健康相关。真正的医疗保险,就是精神文明。疾病和生活密切相关,与人和人性也非常相关。调理好生活,调理好身体,才能调理好人。天人合一,自然法则在人身上都有体现,也叫做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人和自然越和谐,越至善。中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天人合一。

  拓展阅读

  医经著作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系统性的理论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十八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九卷。

  《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历代医家均将其奉圭臬。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并丰富了《内经》以的古代哲学。

  《黄帝内经》,流传甚广,传本也较多,其中以《素问》、《九卷》两传本系统最具代表性。公元六世纪,全元起对《素问》进行了全面注释。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注了八卷。

  唐宝兴元年(公元762年)启玄子王冰对《素问》重新加以编次,加上量注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

  从此《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勘注释,遂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素问》的主要版本。

  《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了《针经》、《九墟》、《九灵》和《灵枢》等多书名的传本,但后来均已失传。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崧氏将家藏《灵枢》九卷重新校订,也扩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从此《灵枢》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后尽管出现过十二卷本等各种刊本,但皆以此为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的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

  由原来的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经》一书就是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合编而成,因此也应作为《黄帝内经》的又一古传本。后世医家十分重视对《黄帝内经》的学习与研究。除上述外,还有许多注释《黄帝内经》的医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崑《素问注》,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张琦《素问释义》,周学海《内经评文》等。

  还有节要注释《内经》的,如元·滑寿《续素问钞》,黄俅《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以及唐宗海《中医汇通医经精义》等。

【学习黄帝内经对日常生活的感悟】相关文章: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10-11

对徐志摩的感悟作文11-11

《黄帝内经》中医学习心得10-21

黄帝内经的简介09-02

《黄帝内经》的传说08-27

黄帝内经的由来10-30

对《黔之驴》教学的感悟08-25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08-29

《黄帝内经》的内容概要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