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柳宗元《晋问》

时间:2020-09-02 15:49:04 柳宗元 我要投稿

解析柳宗元《晋问》

  《晋问》是一篇与众不同的佳作,其不仅具备丰富而详实的内容,深刻而独到的思想内涵,更赋有灵动而新颖的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活动,被贬永州;其贬居永州的十年,也恰是其创作的高峰期。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道:“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贬居永州期间,其不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还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寄寓鲜明的政论文。《晋问》就是柳宗元写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寄托其政治理想的一篇佳作。

  一、丰腴笃实的乡土情怀

  《晋问》通篇为“吴子”与“柳子”的对话,吴子即吴武陵,唐信州人,元和二年进士,是柳宗元的好友。元和三年至元和七年(808年~812年),吴武陵因得罪权贵李吉甫,被流放永州,其与柳宗元一见如故,遂结为莫逆之交。柳宗元称赞其“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晋问》以吴武陵打听晋地的掌故为线索,用铺张的手法介绍了晋之山河、金铁、名马、北山、河鱼、盐宝、文公霸业及尧之遗风,并用汉赋这种一问一答的常见手法,详细介绍了晋地的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内涵。柳宗元祖籍山西,然其并未去过山西;据史料记载,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其生长于长安西郊,以后曾去过夏口、江西、蓝田、邰州等地。但其对家乡的山川形势、历史因革、人文掌故的全面了解,无不使人赞叹。

  《晋问》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相关的历史地理史实为依据展开铺叙。第一部分写晋之山河,表里险固;其写山高壮“腾突撑拒,聱岈郁怒”,形容晋山巍峨险峻“熊罴之咆,虎豹之嗥”。其写平原“则平盈旋缘,纡徐夷延,若飞之翔舞,洄水之容与”,舒缓宽阔之美现于目前。柳宗元笔下的黄河雄奇壮丽,蔚为大观,“其河则源昆仑,入于天渊,出乎无门,行乎无垠……”。

  第二部分写晋之冶金,兵甲刃利。这部分相对写的比较简略,分别从产地、工艺、产品等方面进行描写,“太卤之金,棠之工,火化水淬,器备以充……”。尤其在写到兵器形状时最为传神,“博者狭者,曲者直者,歧者劲者,长者短者:攒之如星,夺之如霆……”;文中连用三个博喻和四个叠词,读起来气势磅礴、雄浑有力,简直是“观者胆掉,目出寒液”。晋之名马,可佃可戎;在这部分柳宗元详细的介绍了马的产地、生长环境、动作形态等。晋马的生长环境是“土寒气劲,崖坼谷裂……”;晋马动作之优美“乍进乍止,乍伏乍起,乍奔乍踬”;晋马奔驰之快“耳摇层云,腹捎众木,寂廖远,不夕而复”。柳宗元笔下的晋马,或群居或分散,或奔驰或停滞,都洋溢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柳宗元写晋地的木材,先写其产地、产季、材质、颜色、生长环境,接下去写其遭斧斤之祸,这节写的尤为出彩,刀斧之光如“刃披虹霓”,砍伐之音“丁丁登登,破破棱棱”,回声之响“溃溃溯溯,汹汹薨薨,若骞若崩”。晋地木材从生长到由水运运走,柳宗元叙述描画的都极近生动形象,令人叹服。晋之河鱼,可为伟观,其笔下黄河鲤鱼之大、之多、之快,引来无数船只捕捞,“大罟断流,修网亘山,罩冒里腭,织纡其间”,“巨舟轩昂,仡仡迥环”,“网之大”、“船之多”可想而知。柳宗元将捕鱼的过程写的精微细致,如写收网状态“腾天弥围,掉擗拥躅,以登夫历山之垂,如川之归……”,鱼被捕的状态“顿踏而取之,莫不脱角裂翼,呀赫匍匐”。柳宗元还写到了多种烹鱼之法以及漏网之鱼的命运,其汪洋恣肆的文笔将晋地之鱼写得生气盎然,引人入胜,令人充满无限的遐想。

  在文中吴子说:“一时之观,不足以夸后世;口舌之味,不足以利百姓”,进一步引出晋之盐宝,可以利民。作者先从盐的产地开始着笔,进而写到产盐的整个过程,其细腻的文笔,睿智的感官,将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盐囊括于笔端。行文过程中,作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大量的博喻,使枯燥乏味的盐巴如同罩上五彩霞衣,顿时有了光泽,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服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如写盐结晶之快是“不爱其美,无声无形,嫖结迅诡”,写盐之白是“迥眸一瞬,积雪百里,晶晶冥幕,奋偾离析;锻圭椎璧,眩转的.际乍似陨星及地……”。显而易见,雪、圭、璧、陨星、雹等意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编织在一起的,恰恰是这些丰满可知的意象,让人感到新颖独特、贴切自然。

  柳宗元在文中介绍完晋地的地理形势、物产里俗之后,吴子反问“岂谓是耶?虽然,此可以利民矣,而未为民利也。”进而引出文章最后一部分:文公霸业,尧之遗风。吴子认为这些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而未为民利",没有达到其理想状态“安其常而得所欲,服其教而便于己,百货通行而不知所自来……所谓民利,民自利者是也。”柳宗元的政治主张没有实现,究其根源应是封建官吏给百姓带来的层层困扰。

  全文七部分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语言铿锵有力,又极具感染力,使人读后荡气回肠、启人深思。柳宗元虽然没有在家乡山西生活过,但他对故乡全面的了解,无不使人惊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其对家乡的殷殷深情,对故土的拳拳思念。

  二、寄寓鲜明的政治理想

  柳宗元在《晋问》一文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物为人用,民先君后。柳宗元通过与吴子的对话,逐步引出“民利”的观点,“安其常而得所欲,服其教而便于己,百货通行而不知所自来,老幼亲戚相保而无德之者,不苦兵刑,不疾赋力。所谓民利,民自利者是也。”“民利”的实质是“物为人用”。

  柳宗元提出“民利”的政治观点,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在其生活的封建时代,百姓饱受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柳宗元在文中极力渲染晋地之山、河、兵、马、木、鱼、盐诸种物质,想展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想通过对比与衬托的方式,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当时的统治制度。百姓面对神州大地的壮丽河山、丰富物产,却无山可游、无水可戏、无兵器自卫、无骏马可乘、无良木栖屋、无鲜鱼可享、无食盐可调;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盛景,与现实生活的残酷简直是天壤之别,不禁令人心生悲悯之情。

【解析柳宗元《晋问》】相关文章:

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11-16

柳宗元-诗解析10-16

江雪柳宗元解析10-26

关于柳宗元诗解析10-16

柳宗元被贬的原因解析11-10

江雪柳宗元情感解析10-26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阅读答案解析10-18

柳宗元名句11-12

浅谈柳宗元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