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5 10:05:01 老人与海 我要投稿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要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真情的美好,让爱在学生心灵里扎根。同时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如何抒发美好情感的。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一切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因素,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拓展延伸到写的训练。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情感。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如何抒发美好情感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要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感,感受爱是世上最美的情感。

  【教具准备】

  补充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连堂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课文?会读课题吗?别以为读课题很简单,通过读课题也能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另外通过读课题,还能知道很多关于课文内容的东西。我们试一试: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这篇文章写的是谁与海鸥?这篇文章写的是老人与什么?

  非常好!通过语感的变化,信息就传出去了。记住了,哪个词能回答对方的问题,就把那个词读得重点。这就是以读代答。

  二、以读代讲,体会意境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读完后还要说一说。

  2、再读课文(多种形式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次了,应该想说点什么了吧?读了课文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或者还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

  学生交流,教师择其要点让学生自己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三、创设问题,研读课文

  师:有问题是好事啊。同学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老师还想让同学们再读!因为文章只能是自己读懂的,不可能靠老师讲解就把文章弄懂了。愿意再读吗?

  在读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因为你们给老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整篇课文,郑老师不多提,只提一个问题,你们会不会让老师问住了?

  你们猜一猜老师要问什么?现在提我提问,就这么一个问题,注意听了,我的问题是: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用《老人与海鸥》做题目好不好?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找出根据,准备发言。

  四、品读课文,体验内涵

  1、提出品读要求:第一表态;第二读文;第三讲道理。

  2、学生把自己找出来的理由有感情地练读。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大家都说得很好!题目该不该改?其实并不要紧,关键是大家思考后,有了自己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个题目最恰当这个问题,是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寻求答案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促使大家去品读课文,深入地感悟课文。

  5、解决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

  通过大家的发言,黑板上你们送给我的问题,你们现在自己能拿回去吗?(点评问题)

  五、拓展阅读,情感升华

  1、同学们,在20xx年年底时,很多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们被海鸥老人的行动所感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捐款数万元,在云南昆明的南胡公园,在老人喂海鸥的地方,为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尊像,好让他天天都能看到海鸥。下面请阅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补充材料。我相信它能让你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3、创造碑文:

  把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归并成一句话写下来。如果你能写出格言来,写出警句来,那就更棒了!

  4、欣赏学生创作:

  请学生把碑文写到黑板上,师生点评欣赏。

  5、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两节课快要结束了,郑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爱是世间最美的情感!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会知道怎么和身边的生命相处了。下课!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二、失败之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是对学情把握不足。新班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沉闷。

  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不到位。

  最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味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一、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关爱海鸥)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学生交流。

  随机交流(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

  a、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

  2、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3、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4、师: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5、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听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合作读)

  7、假如你就是这位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8、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b、唤海鸥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这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在老人心里,海鸥就是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名字。

  3、他是用怎样的语调呼唤这些孩子的?

  4、指名读这一段。

  c、老人外表描写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3、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4、投影出示,补充资料。

  “海鸥老人”名叫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合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5、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

  6、一起来将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遍。

  d、谈海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是怎样的表情?

  2、老人为什么谈起海鸥就会有这样的神情?

  e、企盼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老人在企盼什么?

  2、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读好这一自然段。齐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送别老人)

  1、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2、师:你能把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2、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3、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齐读)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白色旋涡”写出了海鸥飞得怎样?为什么会这样飞?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三、想象情景,诉说心声,随堂练笔。

  1、是呀,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

  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3、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同桌交流。

  请同学来代表海鸥,说一说心里最想说的话吧。

  4、师:老人去世后,他心中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师: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

  师解说:老人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大家知道这雕塑的寓意是什么吗?

  是啊,人与动物之间充满了亲情、关爱,生活就会充满和谐幸福。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借助文章留白处练习补白。

  教学重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目标导学。(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情感导入,回顾内容

  孩子们,还记得五年级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课文的名字叫《珍珠鸟》,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看,孩子们!(媒体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一幅多美的图画,人与动物共同书写的历史是一段多么动人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走近另一个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简单回顾一下。(生回答,师相机媒体出示,生齐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到昆明翠湖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故事。

  2、目标导学,感悟深情。

  主要内容告诉我们,文章给我们讲了两个场景。两个场景中,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生:海鸥送别老人的场景)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在安放老人遗相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意想不到了。

  快速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想一想:

  A、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用“ ”勾画出来。

  B、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二、精读体会,感悟表达。(此环节用时20分钟)

  1、海鸥对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情

  生勾画、自读体会、交流。

  海鸥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有哪些?(一次性找完,师相机板书:飞、立、扑。媒体出示语句),海鸥的举动告诉了我们什么?(生抓具体动作说体会)

  (预设)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板书:飞)

  抓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大一样”,你体会到了海鸥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吗?(感受海鸥的急切)

  引读:是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好几天没来了,现在老人来了,怎么和往日不一样了,海鸥着急啊!所以……(生读)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板书:立)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动作让你最感动?海鸥为什么要这样做?(海鸥有着像人一样的情感,它们知道老人不会回来了,所以它们默默地“肃立”,那么安静,那么严肃,好像在为老人守灵一样。)

  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我们一起来读,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

  C、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板书:扑)

  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为什么?

  从“白色旋涡”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引读: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所以,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急了,都希望再看老人最后一眼。(生读)

  总结过渡:孩子们,海鸥们不会说话,但它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板书:动作)作者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个的细节,向我们传递出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读到这里,相信孩子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很想解开的疑问,那就是——(生质疑:为什么海鸥会有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2、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过渡: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吗?课文中有个句子直接点明了老人和海鸥的关系?(媒体出示)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亲人”,老人把海鸥当做亲人来对待,所以,我们读懂了老人,也就读懂了海鸥。

  (媒体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1-13自然段,完成以下目标:

  A、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B、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爱写出来的?

  C、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交流。

  (预设)A、老人的外貌描写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生活俭朴,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句抓住“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来体会。

  B、动作、细节描写(喂海鸥)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板书:喂)

  从老人的动作、海鸥的表现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配合的默契、和谐。)

  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整个喂食的过程显得多么和谐、默契。这仅仅是一幅喂食的画面吗?

  不,这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是一首美妙的歌。看,此时的海鸥——生读(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此刻的海鸥——生读(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指导朗读,师生配合读。感受意境,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

  C、呼唤海鸥,想象语言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板书:唤)

  老人叫海鸥时用的什么语气呢?(亲昵)感受到了什么?(老人把海鸥当亲人一样去关心。)

  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关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

  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

  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环,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

  还有一个词语也可以形容老人的呼唤,找到了吗?(抑扬顿挫)什么意思呢?(老人呼唤海鸥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停顿有转折有延长)孩子们,我们能再现老人呼唤吗?来,一起试一试。

  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

  D、谈海鸥(神态、语言描写)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板书:谈)

  (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其实,在老人的言语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媒体出示语句,生读: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了,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三、课堂练笔,升华情感。(此环节用时10分钟)

  1、过渡(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离他牵挂一生的海鸥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独角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媒体出示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生再读,升华情感!)

  2、如今,在翠湖,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 ,当你肃立在老人的铜像前时,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喂 飞

  唤 立

  谈 扑

  像亲人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

  2、能抓住描写老人言行以及海鸥行动的句子自读自悟,感受人与动物真挚的感情,明白人与动物和谐的背后是关爱。

  【教学理念】

  本文对老人言行和海鸥行动的描写十分细腻,教学时设立自学板块,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充分研读,揣摩深意,感悟人鸥深情,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多感悟少讲解,保证学生课堂上足够的自学,读书,动笔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聚焦老人遗像前的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2、老师很喜欢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读了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的画面总是在脑海闪现,挥之不去,不知你们是否也有同感?好,让我们默读课文,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请划出有关句子,然后与同桌交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交流:老人的遗像前到底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⑴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哪里让你觉得意想不到?你能读出来吗?)

  ⑵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你想说些什么?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你能读出惊异的感觉吗?)

  ⑶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像是有谁在无声地指挥,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你能读好吗?)

  ⑷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这太让人惊讶了!海鸥不是怕生人吗?海鸥怎么会忘记对生人的戒备像炸了营似的扑过去的?你能用朗读表现这种不顾一切吗?)

  4、小结:

  这翻飞,这盘旋,这肃立,这鸣叫,这一连串的动作的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海鸥是怎么知道老人去世的?它们又怎么会如此充满灵性人性地悼念老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二、走进老人的故事

  老人是怎样照顾海鸥的?让我们走近这位老人。

  1、默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划出老人言行的句子,用心体会,或者在边上写点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想象一下老人放饼干丁的节奏,放得快怎么读?放得慢呢?老人俨然成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还听见什么?老人对海鸥说些什么?海鸥怎么唱?这真是“有声有色的乐谱”啊!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引导:多么朴实的名字啊!透过这些名字,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也许老人不懂音律,可那声声对海鸥的呼唤分明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⑶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引导:你觉得老人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为什么得意?你能读出这份得意吗?

  ⑷ 介绍老人的身世:

  (你看到老人的得意了吗?你读出了老人的什么?感受老人对海鸥倾其所有的爱。)

  ⑸ “海鸥最重情义……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老人对海鸥的喜爱,由衷地陶醉。

  3、小结:

  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海鸥成了老人生活的全部。可是在1995年12月20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再也听不到老人亲昵地呼唤,难怪……

  三、深情写话

  1、再回到老人遗像前的画面,齐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回忆起什么?你想对老人说写什么?

  (写几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四、课堂总结

  海鸥忘不了,昆明人民忘不了。在20xx年1月18日,在红嘴鸥飞临昆明的第20个年头,也是老人去世10周年之际,昆明人民为老人塑了一尊像。你看,这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鸟食;海鸥正在他的手上,身边翩跹环绕……老人虽已故去,但他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地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2、回顾一下,课文围绕课题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二、简介老人,感受老人

  1、出示老人吴庆恒的照片。

  2、说一说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昆明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昆明市民称他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3、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吴庆恒老人,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意。

  三、学习老人生前与海鸥相伴的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1~1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作者描写老人时运用了哪些描写?边读边画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

  板书: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外貌描写──第2自然段。

  动作描写──第3自然段。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2、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和谐的快乐;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亲人般的情感。)

  3、一起齐读第13自然段。

  四、学习海鸥送别老人的部分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和谐的快乐多么美好呀!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我们再也看不到老人与海鸥在翠湖边上相依相随。老人去世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看课文 14~19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1、快速朗读,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2、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此刻海鸥的心情吗?

  (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痛。)

  3、交流:

  ⑴ 第15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他们在鸣叫什么呢?多少天没有来了,海鸥们着急呀!(指名读)。

  ⑵ 第16自然段:老人也不舍呀!他舍不得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呀!可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海鸥们用它们的举动表明着对老人的眷恋,对老人的尊敬。这场面,谁不为之动容?读第 1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⑶ 认真读17自然段,说一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么多海鸥快速扑来,多么壮观呀!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多么悲壮呀!再来读一读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朗读

  1、从今以后,每年冬天,海鸥们再也看不见老人的身影了,他们怎能不……从此以后,海鸥们再也等不到老人来喂食,听不到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看着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海鸥们……从此以后,再也感受不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一张照片,这时海鸥们……

  2、太多的感动,作者无以用文字来表达,用……单列一段,表达了未尽的语言。

  3、齐读最后一段。老人的心里装的都是海鸥,老人在想什么呢?海鸥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

  六、总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感受很多吧!试着想一想,如果海鸥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七、作业

  【教后反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无人不动容的故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是无人能替代的。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在朗读中感悟老人视海鸥如“儿女”,海鸥视老人如“亲人”这种不同寻常的亲情。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海鸥对老人要诉说的话,让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老人与海鸥之间,没有语言的沟通,但却有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时,体会感情、揣摩写法是重点。

  不足之处:

  可能我有些急于求成的做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以后会在教法上改进。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1.《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3.《背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鲁迅《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1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