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

时间:2022-08-22 13:28:59 课文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

  1、第一自然段中哪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我们认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因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总想久久站在那里把草原景色看个够。为了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情,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小诗来抒发。这里作者想低声吟诵,充分表现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2、作者快到目的地时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作者除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丽外,还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同时看到了牛羊马群。再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如:“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是直线。用玻璃带来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河”后用的是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再例如:“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小丘地势比较高,疾驰马群飞快跑过来容易发现。主人们穿着民族服装,骑在疾驰的马背上,衣襟、绸带迎风飘舞,远看确实如同一条彩虹。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充分说明了主人的欢迎是多么隆重而热烈。

  4、你能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充分展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面?

  我认为下面几个场面最能展现蒙古族和汉族的深厚感情和不忍心分别的情景:第一,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隆重而热烈地欢迎远道的客人;第二,蒙古包外,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三,蒙古包内主人热情款待:倒奶茶,摆奶豆腐,端上手抓羊肉,相互敬酒;第四,主客们竞相歌舞,特别是蒙古族小伙们套马、摔跤表演,姑娘们民族舞蹈。

  5、课文哪些内容是静态描写,哪些内容是动态描写?

  课文中作者看到草原秀丽景色是静态描写,主人远道欢迎客人,蒙古包内外的热情款待是动态描写。

  《草原》课文赏析

  一、品读课文,感知美景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并画出优美的句子。(生读,画出好词佳句)

  师:再轻声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会喜欢。

  (生读品味好词佳句)

  二、观看录像片,感受情景

  (生观看录像片,触景生情)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生A:我来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生B:这句话用了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师:真的太美了!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师生齐读)

  三、启发想像,激发创新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草原的景色,再用比喻句来说说。

  生甲:草原像玛瑙,羊群像珍珠。

  生乙:玛瑙不是绿色,翡翠才是绿色。

  生丙:草原不像翡翠那样光滑。

  师:草原那么广阔,玛瑙、翡翠能和它相比吗?

  生1:草原像绿色的海洋,羊群像点点白帆。

  生2:羊群像朵朵白色的浪花。

  师:同学们想像真丰富,比喻贴切。我想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评析】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悟,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CAI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学得比喻之后,让学生通过合理想像,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并相互补充,渐趋完善。

  《草原》课文解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相关文章:

《草原》课文解析07-18

白杨课文疑点分析11-23

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10-13

《中彩那天课文》语文课文解析11-24

《尊严》语文课文解析11-24

语文课文老舍先生的《草原》10-13

语文课文《天窗》的教材解析02-22

草原课文的内容11-05

课文草原原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