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愈阅读答案

时间:2023-09-14 10:46:06 韩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韩愈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韩愈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韩愈阅读答案

读韩愈阅读答案1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题目

  1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13.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4分)

  14.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分)

  15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6分)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11、本题共3分。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2分,写出铺垫给1分)

  12、本题共3分。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2分,写出反衬给1分)

  13、本题共4个要点,每点1分。①诗文磅礴隽永。(1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1分)

  14、本题共4分。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2分)

  15、本题共6分。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2分)

读韩愈阅读答案2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小题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4分)

  小题4: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6分)

  答案:

  小题1: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2分,写出铺垫给1分)

  小题2: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2分,写出反衬给1分)

  小题3:共4个要点,每点1分。①诗文磅礴隽永。(1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1分)

  小题4: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2分)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2分)

读韩愈阅读答案3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身处逆境,韩愈见心明志,脚踏实地,尽力而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这是他大开教育之功。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选自《觅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读韩愈梁衡阅读题目

  13.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刚到潮州就发现当地情况很糟糕,弊政陋习极多,人们长年浑浑噩噩地生活,因而心境更坏。

  B.韩愈到了潮州后,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给他的侄孙,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C.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当地方小官的韩愈,虽然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脚踏实地,尽力为民办事。

  D.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因他大开教育之功,登第进士最多时达一百七十二名。

  14.下列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写得很好,读韩愈的散文比读他的诗歌更能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B.身处逆境,屈原停留在江畔沉吟,李白停留在蜀道叹难,而韩愈为民兴利,只这一点韩愈更高明。

  C.潮州的韩公祠,祠后的韩山,祠前的韩江,皆因韩愈而名,不仅是纪念他的冤屈,而且是纪念他的功绩。

  D.韩愈在潮州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希望永垂不朽,于是潮州百姓就为他刻碑勒石,建庙建祠。

  15.纵观全文,作者写了韩愈被贬前后的哪些事?请分点概括。(3分)

  1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5分)

  (1)“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中 “陈利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作者“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韩愈?请概括其性格特点。(3分)

  17.在潮州有一幅关于韩愈的对联:“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江山喜姓韩”的缘由,并简要分析。(4分)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

  13.【信息筛选】C(3分)

  14.【信息筛选】B(3分)

  15.【内容概括】(3分)

  ①韩愈上表获罪,被贬潮州(1分);②韩愈被贬至蓝关时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叔湘》(1分);③韩愈到任后为民兴四利。(或:韩愈到任后为民做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1分)

  16. (5分)

  (1)【概念理解】(2分)

  “陈利害”指宪宗佞佛,韩愈向其陈述迎佛骨活动的利害关系(1分),认为将朽骨迎到长安,一路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1分)。

  (2)【形象概括】(3分)

  韩愈的性格特点有:①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②推己及人、心系百姓;③勇敢忠诚、敢于上书直谏;④脚踏实地,尽力而为。(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满分。)

  17.【推断探究】(4分)

  指韩愈被贬后的“兴四利”改变了当地的弊政陋习,造福一方;(2分)韩愈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所以价值无穷,被社会所承认,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所以有“江山喜姓韩”之称誉。(2分)

读韩愈阅读答案4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9.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

  10.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

  11.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

  12.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13.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

  参考答案:

  9.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10.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11.①诗文磅礴隽永。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

  12.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13.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

  【解析】

  9.试题分析:此题考生要掌握文中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我们要确认指定某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然后明确该句话的作用,再去明确答题的方向,也还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某句(段)出现在文首,那它的作用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辅垫。如果某句(段)出现在文中,则它的作用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如果某句(段)出现在文末,则它的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主要突出韩愈被贬官时与众不同的突出贡献,写其他被贬官员心灰意冷,作者目的很明显,用对比的手法,反衬韩愈不看重个人荣辱得失,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读韩愈阅读答案5

  读韩愈

  梁衡

  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愤而上《谏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心境之冷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文以载道” “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欲掉了駢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只有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⑦面对人生的逆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这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疼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⑧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由潮州的山水人文都姓“韩”而设疑,引发对韩愈“霸得一方山水”的思考。

  B.“韩愈也是这样”指出韩愈既有反对革命新潮的顽固,也有对逆流邪说的坚决抨击。

  C.“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一句,回应开篇时的疑问,警示深刻。

  D.尾段借“山河易姓”点明李渊父子虽得天下,但不为百姓做实事,没有得到百姓认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以李白、柳永作比较来突出韩愈仕途所受打击之大,衬托其精神的伟大。

  B.第⑥段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连用多个假设,凸显出韩愈人品与贡献的难能可贵。

  C.第⑥段尾句通过动作和肖像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韩愈从政路上默默无闻的孤寂。

  D.第⑦段引用韩祠中的诗,意在赞美韩愈大开教育之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8.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韩愈写给侄孙的诗,请简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9.文章结尾说“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请结合全文加以理解。(6分)

  答案:

  (1)D.“但不为百姓做实事,没有得到百姓认可”错,由“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可知,尾段借“山河易姓”点明韩愈的价值被社会认可。

  (2)C.“形象地表现了韩愈从政路上默默无闻的孤寂”错,由“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可知,第⑥段尾句通过动作和肖像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韩愈从政路上的悲壮。

  (3)①突出韩愈被贬的原因和为国为民兴利除弊反被贬黜至远方、难以生还的悲愤心境;②与下文韩愈被贬官后仍心系百姓、为民造福的高尚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韩愈崇高的精神境界;③与结尾处的诗句相互照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韩愈遭遇的同情和对韩愈高尚人品的推崇。

  (4)①面对宪宗迎佛骨的闹剧、贬到潮州当地方小官、藩镇割据严重、文坛重形式求华丽,韩愈势单力薄,微不足道;②但他心系百姓,以国为任,以民为本,愤而上书直陈利害,在潮州施政八月,办了四件兴利除弊的大事,亲自平定叛乱,倡导古文运动,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③因此山河因其而易姓,成就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伟业。

  【解答】

  (3)原文第②段“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再结合诗歌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可知,内容上突出韩愈被贬潮州的原因,为国为民兴利除弊反被贬黜至偏隅、凄楚难言的悲愤心境。

  由“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可知,韩愈被贬官后仍心系百姓、为民造福,故文中引用了韩愈写给侄孙的诗与韩愈的高尚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韩愈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半部写韩愈的经历,是对文章前。部分内容的概括,而诗歌的后半部分则引出下文,韩愈被贬后的心灵历程。同时,文章的结构又提到了韩愈的诗歌“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尾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韩愈遭遇的同情和对韩愈高尚人品的推崇。

  (4)由“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欲掉了駢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可知,韩愈面对宪宗迎佛骨的闹剧、贬到潮州当地方小官、藩镇割据严重、文坛重形式求华丽,韩愈势单力薄,微不足道;由“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当其获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他又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欲掉了駢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可知,他心系百姓,以国为任,以民为本,愤而上书直陈利害,在潮州施政八月,办了四件兴利除弊的大事,亲自平定叛乱,倡导古文运动,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因此山河因其而易姓,成就了“一片江山尽姓韩”的伟业。

【读韩愈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2-09

韩愈《春雪》阅读答案及赏析08-05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9-23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阅读答案10-20

韩愈《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08-05

韩愈《春雪》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2-10

韩愈《感二鸟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7-21

韩愈《送孟东野序》阅读答案及赏析02-11

《聪明的韩愈》阅读理解09-26

《读碑》阅读答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