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

时间:2020-11-12 19:10:02 答谢中书书 我要投稿

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

  导语:《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刘禹锡娱情山水的思想,是描写祖国山川之美的经典佳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欢迎阅读!

  《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谢中书书》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注释: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答谢中书书》阅读赏析:

  这篇《山川之美》是南朝陶弘景晚年在幽栖山林时写给中书的一书短札。它以静衬动。原题的《答谢中书书》全文只有68个字,他用了简洁的语言,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摹出南方水木之华,文辞清新隽永,语言精炼生动,写景寄情,神气飞越,音调铿锵,节奏鲜明,既有诗的冥想,又有画的的色彩和音乐的节奏,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文章开始,作者用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地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的秀美图。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选择了连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晖扑救大地、淙淙的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调皮的锦鳞不时地在水底觅食、嬉戏。它们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在远远地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的人间烟火。语言鲜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磷……有比喻,有夸张、拟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反面描写,说不完的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本文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最后一句写出对作者的凄凉心而感叹。

【答谢中书书写作背景】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背景01-24

《答谢中书书》背景及鉴赏11-18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及鉴赏11-16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及文章佳句11-16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及作者评价11-16

《答谢中书书》写作技巧06-28

答谢中书书的写作特点12-05

答谢中书书的写作特色10-30

答谢中书书写作手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