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手抄报一年级

时间:2022-05-25 01:46:05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禽流感的手抄报一年级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H7N9疫情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关于禽流感的手抄报一年级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禽流感分类

  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7型,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型。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1997年发现的H5N1型毒株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型。

  根据病原体分类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一、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禽流感感染途径

  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豹、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载体,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动物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

  据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届非欧亚迁徙性水鸟保护协定缔约国大会公报指出,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除了候鸟的迁徙外,还有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笼鸟运输、与这行业相关的活动、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

  禽流感症状表现

  禽类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人类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检查

  大部分人感染禽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其中,淋巴细胞水平不高甚或降低。如果血小板水平降低,需考虑有无因重症感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应结合凝血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综合鉴别。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影像学检查发现,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最为可靠的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和病毒分离。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除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之外,往往在早期即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和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后,也可合并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多次进行痰培养、呼吸道吸取物培养,检查细菌和/或真菌的类型,及其敏感或耐药类型,以便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治疗。

  禽流感高发季如何预防有良方

  2016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H7N9疫情呈现上升态势。中国疾控中心风险评估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H7N9疫情高发季节,疫情总体特点未发生改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内地H7N9疫情仍呈散发态势,不排除在南方部分地区,病例持续出现等情况。

  冬春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春节前后,人流、物流的集散,将增加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接触,须尽快洗手;应购买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如“冰鲜、冻鲜”禽肉产品等;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应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加强体育锻炼;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据悉,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H7N9疫情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

  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两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禽流感的手抄报一年级】相关文章:

预防禽流感的手抄报07-11

关于禽流感的手抄报05-25

以禽流感为主的手抄报05-25

禽流感手抄报简单05-25

预防禽流感手抄报06-30

禽流感手抄报主题06-30

禽流感手抄报字06-30

禽流感手抄报资料06-30

禽流感手抄报的内容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