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219  2017-01-21

2015级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汉为人负气爱士。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

(选自《明史王汉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在明清两朝专指殿试合格的人,举人经会试合格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合格后称进士。

B.“兵部”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称,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

C.“八月朔”即八月初一日,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日称望,十六日称既望,最后一天称晦。

D.“疏”是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章,《论积贮疏》《论语疏证》都是这类文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汉作战勇敢,受到皇上的赞赏。攻打天坛山贼寇时,王汉不畏山势陡峭险峻,表现极为勇敢,皇上常常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

B.王汉在军队建设上有自己的做法。在兵部奏请增员剿贼需要十万军队时,王汉在得到皇上的允许后,通过各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在指挥作战时善于用兵。王汉巡按河南时,先设伏杀贼取胜,进入开封,又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获胜。

D.王汉为评定叛贼,有勇于献身的精神。刘超被任用为河南总兵,犯罪后据城造反,王汉要讨伐他,结果这一消息泄露,被贼寇所杀。

三、基础知识

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张教授是文化圈中有名的敢于直言者,他对各种热点问题总能见仁见智,畅抒己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8.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重奖优秀诗文的做法当然是不容置喙的,但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有无获得重奖的资格,获奖能否让大众信服,又是另外一回事。

②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③依然是北世界,依然是黑土地,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新作《群山之巅》一如既往地让人期待,人们期待那片广袤严寒的土地上再次上演精彩的故事。

④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何等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杨昌军身上。

⑤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厅去年11月专门出台《河南省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业绩信誉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用“阳光作业”遏制“暗箱操作”。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展开余下试题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10 月 24 日,随着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的筹建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B.两会代表们期盼卫生部尽快制定措施,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和降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C.卡尔扎伊拒绝在美阿安全协议上签字、释放塔利班犯人,以及说服其哥哥退选,都是为支持拉苏尔当选。

D .深圳“1220”滑坡灾害调查组认定,此次滑坡灾害的原因是由渣土堆填体滑动引起,不属于自然地质灾害,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百度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

B.这一次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社会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谁又敢保证乞讨儿童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呢?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有些橱柜商为了争一个好看的橱柜品牌名次,不惜通过“假单”来制造假象,这显然违背了销售排行榜原来的初衷。

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_____________。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A. 但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是社会情绪能力

B. 但关键是社会情绪能力决定人一生的幸福

C. 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D. 但人的一生的幸福被社会情绪能力决定着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第Ⅱ卷

四、古诗文阅读

13、翻译下列句子,共10分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分)

(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分)

1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8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 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6分)

(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5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国学守望者

定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年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寄情山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之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于己可为“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

姜亮夫在1922年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说:“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济之诸公。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

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言到:“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请人为章曰‘与屈子同年’。”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子”。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

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

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姜亮夫治学不仅勤恳严整,平日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姜亮夫说自己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节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

相关链接:

1.姜先生的说法:“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

2.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

3.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楚辞进修班”。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B.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

C.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

D.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守身如玉德之花”的表现。

E.1926年3月18日,姜亮夫曾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奋读书。

17.传记首段说“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作者自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18.文中第二段说“(姜亮夫)进可兼济一方”,他的“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19.姜亮夫一生辗转,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级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A C D B A B B B C D

1.(3分)B(原文是“《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选项变为“《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偷换概念。)

2.(3分)D(原文为“《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没有表述因果关系。)

3.(3分)A(原文为“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4.(3分)C

5.(3分)D(《论语疏证》这本书旨在疏通孔子学说的。)

6.(3分)B(“王汉在得到皇上的允许后”属于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王汉,字子房,山东掖县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授高平知县。调往河内,擒获大盗天坛山刘二。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王汉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声言“各镇的军队来增援,各有数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都乐意为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军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刀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军队十万,王汉所监督的军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散,兵部使用空名额。王汉就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亲戚故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诸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於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没有多久,刘超在永城造反。刘超,永城人,脚跛而狡猾,任贵州总兵,因获罪被罢免。上疏议论军事计策,陈新甲任用他为河南总兵。因为私仇杀死在家乡闲居的官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惧怕得罪,就占据城市造反。王汉上疏请求征讨,这话泄露出去,刘超得以作好准备。次年正月,王汉进入永城,声言招抚他们,被贼寇所杀。

7.A 8.B 9.B 10.B 11.C 12.D

13.(1)不过我想到,强秦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

(2)公子能帮助别人拜托为难的高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3)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他都谦恭有礼的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14.(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