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

阅读:3160  

          我丈夫张锲当了20来年“右派”,好不容易才盼到苦尽计来,50多岁又得了个宝贝女儿,这孩子简直就是他的命。

          女儿叫苗苗。还是在苗苗牙牙学语的时候,她就知道了一个名字——巴金。由于工作关系,张锲几乎每年都要到上海或杭州去看望巴老,当邻居们问起苗苗:“你爸爸上哪儿出差去啦?”小家伙就会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说:“上巴金了。”这天真的回答,常常引来一阵阵笑声。在她的心目中,“巴金”也许是一个美好的地名。那时候,女儿毕竟太小了,她实在还不懂得这两个字的分量。

          l990年秋天,张楔去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看望正在那里休息的巴老。临别前,他委婉地请求巴金先生给苗苗题上几句话。没想到,先生竟然非常认真地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学箴言: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写给苗苗!

          巴金1990年10月5日

          看到巴金先生写的这段话,周围的人都笑到了。有人说:“巴老,他的孩子才两岁,怎么能看得懂这些话呢?”

          巴金先生也笑了,他说:“那也好嘛,等她长大了再给她看,那时候她就能看懂了。”

          我们曾经一遍遍地把这段话念给苗苗听,她虽然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但在那幼小的心灵里,巴金爷爷却和“文学宝库”以及“纯洁”、“善良”等词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打这以后,只要爸爸去上海或杭州,苗苗总忘不了结巴金爷爷画一幅画,而巴老只要见到张锲,也总忘不了打听一下苗苗的情况。有一回,张锲和作家协会的几位同志一起到上海华东医院去看望巴老。道别后,他们几位已经走到了病房的门口,巴老又把张锲招呼了回来。大家都以为巴金先生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待,可怎么也没想到,老人竟拉着张锲的手吩咐了一句:“问苗苗好!”

          在巴金先生送给我们的一些书中,有两本是专门给苗苗的。一本是《巴金童话故事集》,一本是《巴金杂文自选集》,两本书的第一页上都留下了老人那有些颤抖的字迹:“送给苗苗。巴金。”

          苗苗还认不得多少字,我们便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从中挑选了些篇章,一边给她讲解,一边用录音机把文章录了下来。听的次数多了,小家伙居然能完整而流利地背诵出巴金先生的好几篇作品。那年“六一”,电台邀请苗苗去朗诵《愿化泥土》。开始,听孩子奶声奶气却又正经八百地朗诵文学大师的作品,编辑和录音师们都觉得挺滑稽、挺好玩,一个个捂上嘴忍不住偷偷地笑。可听了一会儿,尤其是听苗苗最后朗诵道:“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在场的大入又一个个被孩子的真情表达感动了。录音师含着眼泪将苗苗抱在怀里问:“怪事儿,你这小小的脑子怎么会理解这么深,懂得这么多呢?”苗苗也奇怪地眨巴着眼睛反问他:“巴金爷爷说的话,我怎么会不懂呢?”

          1993年,由巴金先生亲自担任会长的中华文学基金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候。作为基金会总干事的张楔,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他总是早出晚归,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一段时间,他连续开了6个晚上的会,就在第七天,我那强壮得像铁塔一般的丈夫终于累倒了,他突发心肌梗塞被送进了医院的危重病人监护室里。那阵子,我整日整夜地守护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呆呆地盯着天花板的样子,心里非常难受。我知道,中华文学基金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我更知道,我丈夫为了他心中那无比神圣的事业曾付出过多少心血,他是怎样一边没日没夜地工作一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各种委屈的。

          一天,我把苗苗带到医院,张楔一见到我们就说:“我想给巴金先生写封信,不能让老人家为我操心。”当时他还没有真正脱离危险,却故意在信中把病情缩小了。因为他身体虚弱得不能起床,这封信便由他口述由我执笔。

          他说:“巴老:二月份我生了场病,是小面积的心肌梗塞。当时病来得很急,到医院里住了50多天,现在总算初步恢复了健康。在这段时间里,徐铃受您的委托,给我的爱人和我打了四五次电话,转达了您对我的病情的殷殷关切,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和激励,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精神力量。现在,我的病初步好了,我得赶快向您报告,请您老人家放心!”

          停了停,他又说:“创业难,守业也很难,要守住这个大家业,并使之再小有发展,真的不容易啊!”这次生病,我常常悲伤地想到,我现在真的到了病不得、退不得、死不得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您老人家对我的理解、抚慰和激励,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都让我心里轻松多了!愉快多了!理解就是力量,就是一切。能够得到您老人家的理解,就是对我的最大奖赏……。”

          这时,门边传来一阵抽噎的声音,原来是苗苗低着头蹲在那里,她一直默默地听着爸爸诉说的一切。我跑过去一看,滴滴答答的泪水已经将水泥地印湿了一片。

展开全文阅读

          那天晚上,苗苗一到家就吭哧吭哧地攥着笔在纸上画来画去。我没工夫注意她,直到忙完了家务,才招呼她赶紧洗洗睡觉。可催了一温又一遍,妈妈的话就像耳边风,她头也不抬地依旧“吭哧吭哧”。我急了,忍不住冲她大吼起来:“苗苗!爸爸病得这么重,妈妈又这么累,你这孩子怎么倒越来越不懂事了呢?”孩子放下笔,乖乖地把那张纸举到我面前说:“妈,这是我给巴金爷爷写的信,您帮我寄给他吧。”

          那封“信”上,密密麻麻横七竖八地写满了谁也认不得的“天书”。我当然没有按孩子的要求去办。不仅如此,这些未经“破译”的“文字”还被我随手扔掉了。几天后我从外边回来,发现苗苗正痴痴地蹲在楼下的邮筒前。我问她在干什么,她回答:“我在等巴金爷爷的信。”原来孩子以为:妈妈已经把她的倍从邮筒里寄了出去,那么她期盼的回信也会从邮筒中变出来。

          过去几年了,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后悔当时为什么那样烦躁粗暴。我这个当妈的,真该耐心地听听孩子究竟对巴金爷爷说了些什么啊!

          现在,苗苗已经上三年级了。春节前,张锲又要去看望巴老。苗苗听说后,高兴地准备了一样小礼物:她在盘子上画了一个胖娃娃,扛着一串长长的鲜花,旁边写着:“巴金爷爷,我把春天送给您!”她同时还工工整整地写了封信,倍是这样写的:    巴金爷爷:您好!您每一次让人给我带来的书,我都收到了,我真是太激动了!我虽然还看不太懂,但等认字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地把您送我的书都看完。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说更多的话,成为更好的朋友。您说对吗?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当生活委员了,负责办黑板报。听爸爸说,您年轻的时候也办过报纸,那么,我们俩就是同行了!您可得多教教我。

          我看到您最近在绿树红花中照的一张照片,我觉得您笑得很甜很甜。妈妈说:只有善良的人才会笑得这样甜。我真希望您身体健康,写出更多更多更多的好书来!

          您的朗友张苗苗1997

          这年夏天,苗苗利用暑假时间特地去杭州看望巴老,这是孩子多年的心愿。和巴金爷爷见面的前一天,苗苗兴奋得有些“失常”,她一会儿喊,一会儿跳,一会儿床上地下地翻跟头、拿大顶。看着她控制不住地胡淘气,不光我担心,连“杭州创作之家”的叔叔阿姨们也都捏了把汗,他们故意沉着脸唬她:“苗苗!明天到巴金爷爷那儿,你可不许疯闹!”苗苗调皮地说:“明天我就变成一个乖孩子啦,放心吧!

          果然,第二天一起床,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就嚷着要出去画画。我说:“外边正下着小雨,你又胡闹了吧?”她央求说:“让我去吧,我想给巴金爷爷画一个‘创作之家’。”

          为了画出刚刚翻盖好的“杭州创作之家”的全景,苗苗拉着我钻进一片齐腰高的茶树丛中,让我将她抱到一块石碑的底座上。我举着伞,先是为她遮挡着雨水,雨过天晴了,又为她遮挡着烤人的阳光。这张画,苗苗用了3个半小时才完成。

          下午4点整,苗苗来到了巴金先生的住处——汪庄。巴金爷爷坐在轮椅上拉着苗苗的手,慈样地微笑着。苗苗把她画的那张画递到巴金爷爷手上说:“爷爷,我知道您喜欢‘创作之家’,可现在天太热,您还不能亲自去看看,我就把它画了下来,您先看看我的画吧。现在的‘创作之家’可比我的画还好看哪!”

          巴老接过那张画看了又看,连连夸奖说:“苗苗画得真好,真好!”

          巴老问苗苗:“你喜欢杭州吗?”

          苗苗回答:“我喜欢杭州,也喜欢‘创作之家’。”

          巴老说:“我和你一样,也喜欢杭州,喜欢66g作之家’。”

          苗苗听了,又激动起来。她一下子扑到巴金爷爷身上,在老人家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一下。

          一位90多岁的文学大师和一个9岁的孩子,在已经有了7年的书信来往之后,终于拥抱在一起!

          几天后我们要回北京了,苗苗去向巴金爷爷道别。我们对苗苗说:“你还有什么话,就快跟爷爷说吧。”

          谁知道这孩子突然冒出了一句:“我们班有的同学说我长得丑。爷爷,您说我丑吗?”

          巴老笑了,他说:“苗苗不丑,苗苗很漂亮。”

          苗苗听了,“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给爷爷磕了个头。巴老一看连忙说:“起来,快起来J爷爷从小不喜欢给人家磕头。我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人都要强迫我给长辈磕头。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就千方百计地躲开。有一次,我拼命地往外跑,还让门槛绊了一跤,从此我就更讨厌磕头了。”

          苗苗出神地听着,好像听便了什么。

          巴金爷爷停了一会儿,又加重语气郑重地说道:“苗苗,你记住,长大了,永远也不向任何人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