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让课改之舟扬帆远航

阅读:144  

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教师是用一生的心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谱写永恒的奉献之诗。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同样,教师和家长的管,是为了达到不需要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把教育的这根鞭子植根在学生自己的心中。学校教育的任务,应由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入到智力的开发和习惯的养成上来。

新课改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的课堂上呈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生命的活力。通过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平时的课改观摩研讨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创新进取教学生,点燃智慧火把

破除“成绩好、老实听话就是好孩子”的观念,要不择时机启发和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孩子在学习中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表现自己,敢于独出心裁,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努力使孩子养成想质疑、敢质疑、会质疑、乐质疑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智慧火把。一个只知记忆,不善思考,不敢质疑问难的孩子,只能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教师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做平等中的首席。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熔教书与育人于一炉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

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雪地捕鸟”。没想到学生用粉笔灰、泡沫粒、小纸片当积雪,用作业本的谷黄色封面纸制成秕谷粒,自制千纸鹤当鸟雀,塑料改正带当长绳,我惊异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激情。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教师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作文评改课,我尝试让学生互评互改,共同进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互批作文,取长补短。学生匡俊龙说:“批改同学的作文,才知道字迹潦草、不审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多糟糕。今后我要谨记老师教诲。把字写工整,审好题取好材方动笔。否则作文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学生郭海洋说:“批改同学的作文,才知道当老师有多辛苦。以前写作文时不想认真写,却埋怨老师评语写得太少。看来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携手共进。”努力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从而让学生学会沟通、互助、分享。

又如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家庭的经济环境的好坏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就算考取了大学也没法上学的事例。他的观点在班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各据一辞,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学生提议让我做公证,我就适时地给以点拨,并没直接肯定谁对谁错,只是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家境比较贫困的同学的学习状况,让他们自己去对比。最后学生通过再次的讨论明白了“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引发学生的更深入思考,自己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既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感恩中学做“真人”,培养智慧性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也就是说,好行为坚持越久好习惯越牢,坏行为用递减的方法才能见效。因此,我们将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确定为时代性、社会性和智慧性三个方面。在培养良好传统习惯的时候注重时代性,在培养良好私人性习惯的时候注重社会性,在培养良好动作性习惯的时候注重智慧性。以形成健康人格为目标来培养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前不久,我市教育局开展体验式德育和家庭教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我有幸进行了尝试,在班上开展了《悠悠寸草心,谢谢慈母情》体验式教育活动。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任何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不仅开启了师生心灵沟通之门,也拨动了学生感悟爱的心弦,奏响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旋律。

我校是从初中到高中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由于亲情的缺失,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心理健康失衡。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留守学子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时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认为自己打工就是为了孩子,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

教师要用智慧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美丽的“种子”,而不是一味“铲草”。有位哲人说:要想铲除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学生的灵魂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通过《悠悠寸草心,谢谢慈母情》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尝试,让学生真正走近妈妈、了解妈妈、关心妈妈。利用算感恩账、唱感恩歌、说感恩话、行感恩事、做感恩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留守学子的感恩意识,激发了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心。让留守学子回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为自己做过哪些事,引导学生怎样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从细微之处深深触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长辈的艰辛。引导留守学子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选择和辛苦。父母背井离乡,冒严寒酷暑、顶寒风烈日,默默无闻地为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家才知道盐米贵,出门方懂离乡愁。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挣钱,不但要养活你们,还要养活你们的爷爷奶奶与他们自己。家庭零零总总的支出需要的是他们。他们的肩膀不但要承担工作的重负,他们的内心还要倍受亲情的煎熬。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多么的无可奈何,是何等的情不得已啊!常言道:“挣钱如同针挑土,用钱犹如水冲沙”。留守学子的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他们认识到应该珍惜在校的大好时光,管理好自己的财物。合理地开支,勤俭节约,刻苦学习,为自己的父母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展开全文阅读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很好,“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懂了;我做了,我会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体验式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它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伴随他们终生。平等参与的体验式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的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在留守学子的心田播下了美丽的种子。促使他们感受父母的亲情、生活的幸福。让他们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师生之间也产生了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恩中学做真人,培养智慧性习惯。

三、加强教学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

    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团队的分工协作,团结一致非常重要。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加强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个人确实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课改前,我校教师各自为阵。各有各的想法,而又都不能信服对方。觉得自己有一套,都按着自己的那一套去教学。所以统一认识,加强集体备课就很重要。

    集体备课遵循集思广益,分工合作的原则,每周安排两次,一次安排教学进度,确定教学目标,统一习题,大家共同探讨习题中的重难点及突破的方法。另一次结合知识点及习题的讲解,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做方法的调整。

按进度布置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负责重难点的确立,知识点的梳理、学案的设计印发、练习的配置等。教案在一致中有不同,共性中有个性。专项复习中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进行分工,各自负责一个考点。这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自从实施集体备课以来,我校的教学工作如同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作为一名教师,我随新课改一同成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力争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然而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也面临如下困惑:

一、教材的编排组材上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基础知识和技能现实情况很让人失望。学生无论在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写作等方面表现都很差,觉得小学语文与初中脱节,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建议在小学教学中应强调基础拼音、写字、解词及品味词语,写作训练方面也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段间衔接。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际不相符

    教学进度难以完成。由于课堂上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学进度就被拉下来。略读课只安排一个课时,但实际上安排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就无法按书中的要求带领学生或学生自主结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语言,欣赏自然美景)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有时就会有应付的做法。

    三、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有矛盾

    单个学生的发展与面向全体难以兼顾,由于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个别学生的发展,致使个别优生的长处难以发展,个别潜能生难以赶上。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教师利用课外的时间个别辅导。

    四、合作学习太灵活,难以组织。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到,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意义。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热情地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尝试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方式。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学生没有预期的互动能力,他们习惯于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缺少新课程所需要的质疑、探究的能力。其次,设计的探究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好,老师又忙于灌输一些传统教材上较重要的知识体系,造成探究时间不够,形同虚设。第三,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容易跑题,不自觉地扩大学习的范围,导致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大,往往一节课完成不了预期的教学内容。有时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过分注重学习形式,也降低了学习效果。

现在的许多研讨课都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但也看到,由于过多过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特别是优等生独立思考时间过少,使部分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一重要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改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匡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