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阅读:247  2016-12-2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

      2.学案反馈:

      (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

      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

      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意

      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多角度鉴赏词情。

      品读鉴赏本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

      温馨提示:

      1.分析题目,理解词情。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词情。

      3.从词中的景物或者典故,理解词情。

      4.知人论世,理解词情。

      5.通过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理解词情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词人往往卒章显志。

      训练案

      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 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整理、汇总本组所提问题。

      结语: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展开全文阅读      5.总结点评:

      (1)合作探究后动后,小组展示,学生点评,进行知识、方法总结.

      (2)课堂小结:小组之间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课堂优秀小结: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6.布置作业:

      1、赏析陆游《诉衷情》所蕴含的感情;

      2、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7.预习新课:

      《破阵子》

      六.教学反思: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