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时间:2024-03-27 15:33:29 好文 我要投稿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优选】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1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优选】

  他出生在一个史学世家,其父班彪、其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

  受家人影响,班超也从小很用功,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

  公元65年,由于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征召入洛阳做校书官,班超和母亲也随之来到了洛阳。

  由于家境贫寒,为解决生计,班超便靠替官府抄写文稿维持生活。

  但是,班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时间久了,他再也不想做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了。

  一天,班超在抄着文稿,突然丢下笔愤然而起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中浪费生命!”

  周围人听到后无不笑话他这种想法,班超便回应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仁人志士的胸襟呢?”

  后来,班超真的扔下了笔,从了军。

  公元73年,时任大军统帅的窦固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

  很快,班超就在军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

  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等人到达鄯善(吐鲁番)后,凭借卓越的智慧夜袭匈奴大营,粉碎了匈奴人的阴谋,使得鄯善摆脱了匈奴人的危险控制,维护了西域的和平。

  班超历经31年,先后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

  他的努力让之前被破坏的由张骞、傅介子等人所打通的丝绸之路重新获得了畅通,为后来的西域回归和民族融合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2

  东汉初年,有一位为团结西域各国、发展兄弟民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不朽贡献的英雄,名叫班超。

  班超小时候,因为家庭生活贫困,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青年时代,他常常帮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用所得的报酬来补贴家用。

  有一次,班超正在抄写文件时,听说北方的`匈奴又来侵犯汉朝的边境,感到非常愤慨,又想到汉朝与西域各国早已断绝交往,关系日趋紧张,便忍不住站起身来,猛地将笔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当象傅介子、张骞那祥,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呢?”

  原来,汉武帝时,有个月氏(rou-zhi)国,原在甘肃、青海一带,后来西迁并扩大至印度恒河流域、阿富汗和葱岭一带。张赛出使月氏,经过匈奴被留了10多年才逃回来,后来又出使乌孙(在今新班境内),并遣副使通大宛、康居(一部分在今新粗境内,一部分在苏联境内)、大夏(在今阿富汗瑰内),一时西域各国都同汉朝建立丁友好关系,尊汉朝为上国。傅介子是汉昭帝时的名臣,也曾出使西域,到过大宛、楼兰(在今新祖境内)等国。

  为发展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谊作出了贡献。但到班超那个时候,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已经断绝了50多年,在这种情况下,班超决心向张赛、傅介子学习,使汉朝与西域各国能够继续友好往来,以保卫祖国的边疆。

  班超扔下笔后,决定先去从军,这就叫“投笔从戎”。他从军之后,当了一名军官,接着就建议通西域。汉明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并委任他为使巨,出使西域。

  班超在接受这一使命时,正好四十岁。他在西域艰苦工作了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这对保卫汉朝的边境,开展汉朝和西城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直到七十一岁时才回到洛阳。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3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音shàn)。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挺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得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给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

  “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要是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死活全凭你啦!”

  班超说:“大丈夫不进老虎洞,怎能掏得到小老虎(文言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

  大家说:“好,就这样拼一拼吧!”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着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赶着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二十个壮士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跟其余六个人顺风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二十个人大喊大叫地杀进帐篷。

  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打头冲进帐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杀了匈奴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所有帐篷都烧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里,天刚发白。班超请鄯善王过来。鄯善王一看到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就对班超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班超回到汉朝,汉明帝提拔班超做军司马,又派他到于阗去。明帝叫他多带点人马,班超说:“于阗国家大,路程又远,就是多带几百人去,也不顶事。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人多反而添麻烦。”

  结果,班超还是带了原来的三十六个人到于阗去。

  于阗王见班超带的人少,接见的时候,并不怎么热情。班超劝他脱离匈奴,跟汉朝交好。他决定不下,找巫师向神请示。

  那个巫师本来反对于阗王跟汉朝友好,他装神弄鬼,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结交汉朝?汉朝使者那匹浅黑色的马还不错,可以拿来给我。”

  于阗王派国相向班超去讨马。班超说:“可以,叫巫师自己来拿吧。”

  那巫师得意洋洋地到班超那儿取马。班超也不跟他多说,立刻拔出刀把他斩了。接着,他提了巫师的头去见于阗王,责备说:“你要是再勾结匈奴,这巫师就是你的榜样。”

  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的威名,看到这个场面,也吓得软了,说:“愿意跟汉朝和好。”

  鄯善、于阗是西域的主要国家,他们结交了汉朝,别的西域国像龟兹(音Qiǖ cí,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等也都跟着跟汉朝和好了。

  西域各国从王莽执政时期起,跟汉朝不相往来已经有六十五年。到了这时候,才恢复张骞通西域时期的那个局面,双方又经常有使者和商人交往。

  过了两年,汉明帝死去,他的儿子刘炟(音dá)即位,这就是汉章帝。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4

  班超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汉明帝时,班超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他把笔杆扔了,就投军(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班超的父亲名叫班彪。当年汉光武帝知道他有学问,就请他整理历史。班超的哥哥叫班固。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编写历史。以后班超也做了兰台令史。

  公元73年,执掌兵权的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再去对付匈奴。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shàn)善。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这会儿汉朝派使者来了,他们殷勤接待。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又有65年了。班超住了几天,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他们。

  班超打听到匈奴的使者住地离这儿才三十里地,知道鄯善王又是恨他们,又是怕他们,正为难着。班超不让透露风声,就把随从他的人全召集在一块儿喝酒。

  正喝得兴高采烈时,班超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就是为国立功。没想到匈奴的使者来了。要是鄯善王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咱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

  班超又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咱们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苦胆,还能不归顺汉朝吗?”大伙全都赞成。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的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二十人埋伏在帐篷里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壮士们跟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帐篷都烧了。班超他们回到营里,正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班超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表示真心和好,就叫他儿子到洛阳去学习汉朝的文化。

  班超回到洛阳,窦固向汉明帝奏明了班超的功劳。汉明帝派班超再去结交于阗。

  班超带着原班人马到了于阗。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厉害,出来接见。可他那儿还住着个匈奴派来的军官。于阗王左右为难,回到宫里,就把巫师请来求神问吉凶。

  那个巫师向着匈奴,他装神弄鬼地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跟汉朝人来往?汉朝使者骑的那匹马,赶快拿来给我。”

  于阗王就派人去向班超要马。班超对来取马的人说:“大王要我的马敬神,我怎么能不乐意呢?可不知道要的是哪一匹,请巫师自己来挑挑吧。”

  取马的人回去一说,那个巫师真的来挑马了。班超立刻拔出宝剑把巫师杀了,然后提着巫师的'脑袋去见于阗王,对他说:“这个人头跟匈奴使者的人头一个样。你跟汉朝和好,两国都有好处;你要是勾结匈奴侵犯汉朝,看看我们的宝剑吧。”

  于阗王连连说:“愿意听汉天子的吩咐。”他派兵杀了匈奴的军官,也把儿子送到洛阳去学习。班超把带来的绸缎等送一份给于阗王和他手下的大官。这以后,西域龟兹(Qiūcí)(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等国也跟着和东汉交好了,恢复了张骞当年的局面。

  公元75年,汉明帝害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汉章帝。

  班超接到了诏书,准备动身回汉。疏勒国的一个将军流着眼泪说:“汉朝扔了咱们,咱们用什么来抵挡匈奴呢!与其那时候死,不如今儿就死了吧!”说着就自杀了。

  班超经过于阗,于阗王和大臣们抱住班超的马腿不放。班超只好上书给汉章帝:西域各国如果失去了依靠,只好去投靠匈奴,再来侵犯中原。汉章帝看了奏章,就让班超继续留在西域。汉章帝病死后,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

  后来,汉和帝派中朗将任尚为西域都护去接替班超。公元102年8月,七十一岁的班超回到洛阳,9月里病故。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5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6

  暑假里,奶奶送我一本书,书名是《美德故事》,里面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小故事,我都非常喜欢。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东汉初期,有一个叫班超的人,因为家贫靠给官府抄写文件而生活,供养老母,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入侵,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经过班超十几年的努力,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朝。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佩服班超,长大以后,我要向班超将军学习,防止外来国家入侵咱们国家,学好本事,保家卫国。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7

  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相关文章: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03-27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5-14

感恩的故事03-19

《我的故事》02-27

老树的故事02-27

《我的故事》(精选)02-27

偷懒的故事02-13

白狐的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