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5 01:58: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1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字。(师板书:槐)这个字你会念吗?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

  生:念huái。

  师:(高兴地)你是怎么学会的?

  生:我已经读过课文了,课文后面的生字表上念huái。

  师:老师没有教,自己先预习了,这叫自觉!学习自觉的孩子总能学得更优秀,老师喜欢你!

  师:谁能用“槐”组个词语?

  生:槐树、洋槐、槐花。

  生:槐花饭。

  生:槐乡、槐花蜜。

  师:(出示槐树图片)看,这就是洋槐树,雪白雪白的槐花。那么,什么样的地方叫“槐乡”呢?槐乡的孩子有些什么特别的生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

  生:(齐读课题:槐乡五月)

  师: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像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看一看生字表上的注音,读正确。然后联系课文的句子,划出带有这个生字的词语。

  生:(各自认真地放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词语。教师巡视,不时倾听个别学生的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专心!从小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终身受用。你从这篇课文中又学到了哪些新鲜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学到了这些词语:山山洼洼、瑞雪初降、酿出……

  师:(插话)酿出了什么?

  生:酿出了甜的蜜。

  师:那想一想,这个“酿”字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酿蜜。

  师:对啦!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语:酿蜜。

  生:我划出了这些词语:醇香、熏醉、蒜泥、陈醋、炒芝麻。

  生:我划了这些词语:衣襟、俊俏、挎走

  师:(问学生)你的衣襟在哪儿?

  生:(愕然)

  师:(指衣服的前面部分)这就是衣襟,(指其他部位)这是衣袖,这是衣领。

  师:现在请你将自己划出来的词语,加上刚才同学们划出来的词语,好好地读一读。

  生:(各自读词语)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

  生:(齐读)

  师:“傻乎乎”的意思懂吗?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位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自读)

  师:你读出来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不,他有点……

  师:你也成了傻乎乎的了。(众笑)

  生:有点可爱的傻。

  生:陶醉了,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

  生: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被香气迷住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了。这样的小朋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拉他回家吃槐花饭的。读课文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词,重叠的,想一想还是原来的意思吗?体会出其他意思了吗?读书不能读得傻乎乎的。现在读课文,发现这样的词语请你划出来。

  生:(自读整篇课文,边读边圈划。)

  师:很多同学一边读,一边将这些词语划下来了。哪位同学来读一读你发现的词语?

  生:“槐花的山山洼洼……”这里有一个“白茫茫”。

  师:一朵槐花能说是“白茫茫”的吗?

  生:好多槐花,一大片一大片的槐花。

  生:还要在远处望过去的时候,才是白茫茫的。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生活经验。体会一下“白茫茫”的一片,你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句子,果然有明显进步。)

  生:这个句子里还有“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这两个词语,说明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山洼、坡岗。

  师:重叠了,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我还有补充,“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连在一起就是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意思了。

  师:对啊,漫山遍野的都是槐树、开满了雪白的槐花,这就是槐乡啊!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漫山遍野的意思?

  生:(读得很入情)

  生:“啪啪啪……”这个句子里的“白生生”是形容槐花很白很白的样子的。

  师:这里的槐花能不能用“白茫茫”?

  生:你可以,因为白生生是说一朵一朵的槐花,不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槐花。

  生:白生生是让人感觉槐花很新鲜,刚刚采下来的。

  生:很嫩很嫩的。

  生:“白茫茫”表示很多,篮子是装不下的。

  师:“白生生、白茫茫”都是形容槐花的。那“喜盈盈”呢?

  生:是形容心情的,很高兴。

  生:心里感受到的。

  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语句。

  生:读句子:“中午,桌上……香喷喷的槐花饭……”这里的“香喷喷”是形容饭香。

  师:写香味,是闻到的。还有哪些词也是形容“香”的?

  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划下来,有什么区别?

  生:香的浓度不一样,清香是有一点香,醇香是很香,浓香最香了。

  师:花香是有浓度的,说得真好!

  生:(齐读:清香、醇香、浓香。)

  师: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生:小小子(众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这个词语不一样的,小小子是指人的。

  生:是指小伙子的.。

  师:是小伙子吗?

  生:是小男孩。

  师:“小子”与“小小子”一样吗?

  生:(笑)小子是骂人的,小小子是喜欢人的。(众大笑)

  师:那你是小子还是小小子?

  生:小小子。(众大笑)

  师:称“小小子”的时候表示亲昵、喜欢,称“小子”就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了。话要说清楚、明白,对吗?

  师:课文中重叠的词特别多,你要会体会,这些词包含什么样的感情?自己读,体会一下有什么样的感情,等会选择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自读整篇课文。)

  师:读好的请举手。请同学选择一个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读得最好,就读那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段中哪个字你感觉特别新鲜?

  生:“飘”。(读句子。)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飘”字很特别?

  生:这是说香气飘,不是走路飘。(众笑)

  师:你真傻乎乎的。(众笑)小姑娘可以“飘”,你能说老头老太“飘”吗?

  生:是说小姑娘走路很快,像风一样。

  生:是说这些小姑娘身上有槐花,跑到哪儿哪儿就飘来了花香。

  师:花香随着姑娘飘!

  生:我还可以看出这些小姑娘很快乐,很高兴。

  生:下面的“塞”也可以看出孩子们很高兴的。

  师:(赞赏地)说个理由?

  生:男孩子想怎么吃,吃多少都可以,太自由了,好幸福哦!(众大笑)

  师:不用花钱买,也没有人来管,槐乡的孩子有口福,也真幸福!说得真好。那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呢?

  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字形容——

  生:乐!

  师:你真聪明!

  生:(选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请她再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们要仔细听,这几句话美在什么地方?

  生:(再读1—3句。)

  师:这几句话中,老师请你注意这三个字。(板书:似 像 如)什么似什么?

  生:槐花似瑞雪。

  师: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什么像什么?

  生: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师:什么如什么?

  生:槐花如小辫。

  师:(指学生)她们俩都有辫子。你们看,一条一条的槐花像谁的辫子?

  生:(选择辫子。)

  师:同样是槐花,为什么它可以比作不同的事物?

  生:因为槐花堆在一起的时候形状不同。

  生:姿态不同的。

  生:看的距离不一样。

  师:看的角度不一样花的模样就不一样了。“瑞雪”是怎么看的?

  生:远看。

  生:应该是远远地望过去的。

  师:“圆球”是怎么看的?

  生:近看。

  师:“小辫”是怎么看的?

  生:更近地看。

  师:请你们来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前3句。)

  师:读得不错,请你往下读。

  生:(读完第一段。)

  师:这两句话,你们自己读一读。老师这样写,像什么?

  板书:

  嗡嗡嗡……

  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

  孩子们跑来了

  篮儿垮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生:像诗。

  师:读读,还能发现什么?

  生:句子与句子是对称的。

  师:(惊喜地)对称的句子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有一种节奏感,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男女生互读)

  师:感觉到哪些句子是对称的了吗?继续往下读。

  生:(齐读读完第一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话中,有一个词很特别?

  生:“浸”。

  生:“浸”表示到处都是槐花,到处都是槐花的香味。

  生:“浸”就是淹没了,一点都不露出来,就像“浸”在水里一样。

  师:这一段写得特别美,请你们再好好地体验着读一读。

  生:(自读第一段。)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觉五月的槐乡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美!

  生:香!

  生:白!

  师:浸在香海中,身在雪海里,那真的就叫:香—雪—海!读到这里,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槐乡的景色很美,槐花很香;槐乡的孩子很快乐。

  师:课文最后写了这样两句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板书: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_______。)你能引用课文中的内容,将“槐花飘香”四个字的意思说具体吗?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时候,连风打着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槐花飘香,让孩子们深深地陶醉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中午,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小小子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小姑娘……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小蜜蜂……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的孩子在你走的时候还会送……

  师:是呀,槐花是香的,心中是喜的。五月,还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板书: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_______。)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小子呢……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朋友临走时……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姑娘……

  师:你还能从课文中发现,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吗?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时候孩子们可以一起玩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他们可以采来槐花烧槐花饭,香喷喷,味道好极了。(众笑)

  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姑娘们都用槐花把自己打扮得更俊俏了。

  生:……(略)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一句话写了这篇课文的意思。

  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这个小节和前面三个小节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一个总结句。

  师:开头的话,叫总起句;放在结尾,叫总结句。这样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板书:中心。)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如果用这两句话作为开头,你们会写一段话吗?如果换句句子,能围绕它写吗?

  生:能!

  师:(板书:今天是个好日子 )请你围绕这个句子写一段话。

  生:(自己练笔。)

  师:听听别人怎么写的,如果他写得好的,老师表扬了,你就赶快把它写到你的本子上,要学会学习。

  生: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大早,我走进学校的大门,就有同学向我问好,我心里美滋滋的;语文课上,老师又夸我说得好,我心里更是甜丝丝的;回到家,妈妈听到我受到老师的表扬,就奖励我一元钱,我真幸福啊!

  师:今天有一元钱的奖励,真的是个好日子。(众大笑)“美滋滋、甜丝丝”这两个词用得好,好就好在今天刚学了这种形式的词语,你就会创造了!

  生: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出门,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小草绿油油的,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放风筝,看到五彩缤纷的风筝飞上了蓝天,我们的心儿也飞上了蓝天。(掌声)

  师:最后一句话,像诗一样美!

  生:(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了《槐乡五月》,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下课。

  [教学随笔]

  我认为一堂好课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衡量,一是愉悦感,学生能从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一种精神的享受,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察言观色”,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活动的方式,并通过教学评价、插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二是进步感,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中获得实实在在的长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某方面的进步。比如,在学生理解了“白茫茫”的意思之后,让他再体验着读一读,学生自然能将句子的含义表现得更鲜明些,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自己也能体会到这种朗读的进步,从而获得了一种努力之后成功感,这种进步感具有强大的内驱力,能使学生保持一种持久的积极主动状态。

  我还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有浓郁的语文韵味。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密地触摸文本,自觉地关注语言文字,产生敏锐感。比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傻乎乎”这样的叠词并不陌生,但体会不到其中的情趣与韵味。于是,我刻意地让学生对“傻乎乎”这个词语作了一番饶有兴致的品味,学生从生活、课文情境中感受到了这个词语独特的一种情感韵味。这样再读课文,就自然将目光投向了这些用得贴切、自然的词语。从学生的交流和写话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自觉地学习、积累并运用叠词了。其实,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并不需要在理解内容上多花功夫。因此,我运用课文结尾的总结句,创设一个围绕中心句说具体的练习,既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又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还让学生明了写具体的方法。这样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就实现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获得多方面的成长。好的语文课就是应该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亲近母语!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2

  师生问好上课!

  师:每个人的心灵体会都是独特的,动用你们多个器官,得到独特的心灵体验。把你们要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词,看到词语感受到什么吗?通过什么来感受的?

  生:感受到美,用什么感受的

  师:甜丝丝

  生:我是用嘴巴感受的

  师:

  生:用心感受的

  师:傻乎乎

  生:用心感受到的

  师:白花花

  生:用眼睛感受的

  师:这些都是叠词。当你们在写文章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这些词语都是你们在槐乡五月中感受的。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师书写课题,并引导学生书写。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

  师:读的再动情一点

  生:读

  师:请同学与师一起走进槐乡五月,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放音乐,师读课文。学生在哪里认真听。

  师:通过你们的眼睛,老师看到了你们心里有想法有体会,谁来说出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槐花很白,

  生:槐花很香

  生:槐乡五月给我熏醉了

  生:我没有吃,听上去肯定很好吃。

  生:我看到了屏幕上的槐花饭看到都想吃

  生:槐乡的孩子很快乐,闻到槐花,吃到槐花饭。

  师:作者一句话写出了他的感受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默读课文找出香的地方。

  生:读书并找。师说是描写槐花香的句子。

  师:画好了就用眼睛告诉我。

  师:我们在等一下。

  师:谁把画的句子读给我听听。

  生:在槐花开花的季节,傻乎乎的……

  师:你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熏醉

  师:你能把熏醉的感觉表演一下,谁为帮帮他。

  生:说

  师:你做一个动作,有点不好意思

  生:做动作

  师:你能用朗读让大家陶醉吗?

  生:读;

  师:如果你读书笑一点就好了。谁再来试一下。大家可以看她表情。

  生:读。

  师:傻乎乎的,把这个词读一遍,下课多读两遍,找找这个感觉。

  师:找出更能体现香的句子。

  生:读,浸在香海中了。

  师:出示一段“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哪些词找一找,圈圈。圈好告诉我。试着把此读一读。

  生: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

  生读这些香,闻一闻是不是香味很远了。

  师:浸在香海中了,为什么槐乡这么香呢?哪一句写到槐花多?

  生:读着。一片白茫茫。

  师:更能体现槐花的香,哪个字。两句话中有一个字。看课文读。可以默读。

  师:你觉得为什么?

  生:非常香。

  师:用什么可以感受到香

  生:用心感受

  生:用鼻子闻。

  师:五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季节,

  生: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孩子只是用原文说,不是用真情说]

  师:在这样一个季节,如果你就是槐花的孩子,我来问一问,你想干什么?

  生:吃槐花饭,

  师:你知道槐花饭怎么做吗?

  [引导乱也]

  师:等待五月,一定能够吃到槐花饭。

  师:还想做什么。

  生:去砍一些槐花下来

  师:别去砍。摘一些就行了。

  生:在家里冲一杯槐花茶喝。

  师:与大家分享

  师:他们嘴巴告诉我们

  生:爽

  师:他们告诉我们

  生:乐

  师板书香与乐

  师:自己读。

  生:读。

  师:很多学生读的太投入了,老师了想读。给我鼓励。

  师读。

  生:带着槐花的香。

  生:槐乡的姑娘就像是槐花,走到哪里,香味就飘到哪里。飘的非常好。

  师:现在再来读一下,飘用得更好一点。

  生:读“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股清香。”

  师:小姑娘你先来读。

  生分角色读

  师:槐乡姑娘读的很精彩。要读通顺。

  生:齐读。

  师:小伙子该你们了。

  生:齐读

  师:香大大冽冽的。师板书,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有一位同学,用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灵体验。我感觉你们用诗来表达。发给学生一些纸。

  五月,洋槐开花了

  香味儿飘满坡坡岗岗

  ……

  生:读自己的诗。

  下课。

  在照片上写诗,办一个槐花展,抄一份给我,让我也享受享受。

  谢谢老师!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3

  师:看黄老师写字。槐,这是什么字,一起念。

  师:谁能一口气说几个带槐字的词语。

  生:我从广西来,我看到过槐花,你知道槐花吗?

  生:白色的,非常漂亮,十分香。

  生:可以拌大米。

  师;如果我想看槐花,你建议我什么时候去?

  生:五月。

  师:读题。槐花五月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生读课文)

  酿瑞雪熏醉醇香

  挎俊俏衣襟陈醋

  玉雕似的圆球风打的旋儿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

  师:注意嗓子。

  师: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指导读好长句子)

  生自由地练读。

  师:老师第二次说槐花。用上一两个词语。

  生:槐花开了,如瑞雪初降,一阵风吹来,如风打的旋儿。

  生:五月槐树开花了,如瑞雪初降。

  生:槐花开了,像俊俏的小姑娘。

  师:这就叫学语文,把刚学的词用上了。我们一段一段地学。

  师:第一自然段我读,你们听,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范读)

  生:我好像闻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师:出示句式:(什么样的)槐花槐花(怎么样)像老师那样去读课文,找到可以填进去的词句。带上笔去读。

  生:白生生的槐花。(板书:白生生)

  生:抱在一起的槐花,像——

  生:如——

  师:以读代答,也行。

  生:香气扑鼻。

  师:我还看到这个词语。(香喷喷)你们怎么对这些词语情有独衷。发现什么了吗?

  生:ABB式的词语。

  师:啊?你们也叫ABB式?我们班的孩子也叫它ABB式的词语。

  (看图片)

  师:用一个字来赞槐花。

  生:美!

  生:香!

  生:多!

  师;槐花多、美、香,这么多滋味怎么读?

  (出示:槐花的山山——一片白茫茫)

  指名读。

  师: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它很多?

  生:白茫茫。

  生:一片。

  生:山山洼洼。

  师;你好像看到什么了?

  生:漫山遍野。

  师:你要读出这种感觉。(生读)

  师范读。

  齐读。

  师: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香海中了。

  师:这三个香能不能换位置排。

  生:一个香比一个香浓。

  生读三个香。

  师:省略号都读出来了。

  生:齐读。

  师;朗读难吗?

  生:不难。

  师:有了方法,干什么都不难。读一读。

  师;我想把三种滋味都表现出来,我想整个听一遍行吗?

  生读第一句。

  师:停!孩子们,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逗都有情。

  把第一句读好。

  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方的人。

  生齐读。(播放《喜洋洋》)

  师中途打断指导。

  师;这段话要背,你行吗?背一段不行,背一句,不会背,偷偷看一眼书也行。

  师:我听大家说槐花,说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好,听大家读槐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语文课四个字,听说读(写)你能写吗?

  生:能。

  师:(出示图花)可以先看读,先想好打比方的词语。(仿佛、犹如、如同、宛如)下课后写。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4

  一、课前谈话

  师:请同学们向后看,看到这么多的老师,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你们不紧张,老师紧张呀。怎么办呢?请你们给老师出出注意吧!

  生:像平时一样;保持镇定;保持冷静。

  师:老师就用你们的金点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槐乡五月》。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槐乡。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槐乡的声音,看一看槐乡的美丽,闻一闻槐花的芳香吧。

  二、新课教学。

  第一自然段:以指导朗读为主。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香;雪白雪白的。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再读第一节,你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师:想不想看看槐乡的景象。(拨放槐花的`画面,配上音乐。)

  看到这么美的槐花,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说。

  师:能读出槐花的美吗?

  学生自由读。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1)槐乡的山山洼洼,……

  指名读,说原因;齐读。

  (2)有的……

  指名读,生:比喻很形象。

  老师出示图片,感受“小辫儿”的形象和“玉雕的圆球”。

  看完再读。

  师:一个“抱”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说完指名读。

  小结:无论远看槐花,还是近看槐花,它总是那么美。(板书:美)

  (3)齐读二、三句

  ⑷师:刚才是我们用眼睛看槐花,你还听到了什么?

  指名读“嗡嗡嗡……”“啪啪啪……”

  师:看来,孩子们也非常地……

  生:高兴、快乐……(板书:乐)

  师:这两个句子形式整齐,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分角色读(男:蜜蜂;女:孩子)

  ⑸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板书:香)

  出示句子:中午,……

  师:有那些词语写出了槐花的香?

  指名说。

  师:读一读这些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

  指名读:清香浓香醇香

  师:把这些词语的位置调换一下好不好?

  醇香浓香清香

  师: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槐花已经香得无法形容了,所以书上用了一个……[

  生:省略号。(老师点击省略号)

  师:谁来读读这些句子,让我们也来闻到香味。

  指名读。

  ⑹齐读第一节,配乐,老师引读。

  第二自然段:以小导游为主。

  2、如果你是槐乡的孩子,老师是槐乡的客人,你们准备怎么招待我呀?

  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师:谁先来招待我?

  指名读,老师扮演客人:

  (1)我什么饭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槐花饭。向我介绍一下槐花饭吧。

  (2)不喜欢吃甜的怎么办?

  (3)还打算做什么?

  生:送东西;看槐花。

  师:作者也被槐乡给迷醉了,他拿起相机,拍下了槐乡小孩们玩乐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第三小节。

  师: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意思?为什么?(同桌交流)

  指名说,生:小小子。

  有一个学生说不出来,老师点评: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个“塞”字,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出示吃槐花的画面,学生给画面配上声音。(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师:有谁觉得小姑娘有意思的?

  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如果老师在你们的衣襟上、发辫上别着槐花,感觉怎么样?(指名说)

  师:人怎么会“飘”呢?是不是写错了?

  生:因为开心,脚步轻快,所以“飘”起来了。

  师:让我们也来读一读,也来飘一飘。

  学生齐读小姑娘的句子。

  小结:槐花美了我们的眼睛,填饱了我们的肚皮……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赞叹: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3、作业:

  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槐花节”,让更多的人知道槐乡。请你们为槐乡的人们出一些“金点子”。

  指名说。

  老师建议:

  写一份邀请书;设计欢迎标语;为槐花大使设计服装。

  板书:

  槐乡五月

  美乐香

【《槐乡五月》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槐乡的作文08-14

五月槐香作文09-25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春日》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背影》教学实录03-03

《检阅》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