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故事传说

时间:2024-03-14 19:16: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1

  《赵州桥》一文对赵州桥精美的建筑工艺作了细致的描述,文中提到了建桥的石匠李春,现在对李春造桥的故事简要讲述一下。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

  在我国隋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石匠,名叫李春。他不仅有着凿石刻石的技术,而且能够设计和建造宫室、桥梁等大型建筑物。他这种超绝的本领的得来,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聪明伶俐,学习认真,善于动手动脑;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有一个技术高超的师傅。他的师傅对他非常关心,把全部技能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所以他对师傅是非常感激的。

  有一天,李春听说师傅病得很厉害,便马上去看望师傅。李春的家和师傅的住处相隔一条河,这条河就是洨河。李春来到河边,正赶上下暴雨,河里的水呼啸翻滚,猛烈上涨。李春呆呆地在雨中站着,着急地要去看师傅,却由于河水阻挡,不能过去。等到雨停水退后,李春蹚水过河赶到赵州城里,师傅已经离开了人世。李春大哭了一阵,冷静下来,抚摸着师傅留给自己的几个精致的石桥模型,立下志愿:在洨河上建一座石桥,为赵州百姓造福。

  在正式动工前,李春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进行调查研究。他长途跋涉,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找到了洨河的源头,还沿途考察了洨河的河床,这样就掌握了洨河各方面的特点。李春还访问了一些石匠,了解了他们以前造桥失败的教训。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他大胆地提出了“空撞券桥”的'设想(半圆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叫“券”,券的两肩叫“撞”)。他还设计了在券的两肩上造两个小券,这些券都制成小于半圆的弧。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洪水季节,河里水位猛涨,流量很大,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通过,减轻对桥的冲击,保证石桥的安全。如果把桥的撞砌实,水流不畅,洪水容易冲垮石桥。李春的设计完全符合科学原理,不仅可以增强桥的坚固性,而且可节省石料,减轻桥的重量;同时还可使桥型匀称、轻巧,显得格外美观。这样的设计充分表现出李春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正式动工了,李春组织了大批年轻力壮的石匠凿石,在每块拱石的两侧凿出有规则的斜纹使拱石拼砌后紧密牢固。李春还请来铁匠,锻造一些“腰铁”和“铁拉杆”,把各个券的石块连接得更加结实。

  赵州桥于公元617年竣工。李春用他的智慧和劳动在我国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赵州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世界上其他国家中最早的石拱桥是法国太克河上的赛雷桥,它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同时桥的坚固性也比赵州桥差得很远。赛雷桥早已毁坏了,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直到现在还很完好。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2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3

  赵州桥的传说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传说赵州境内的交河是西天王母娘娘为防止牛郎与织女偷偷相会用金钗所划,一夜之间突然形成,并与天上银河相连,称为通天之河。大河形成后,王母娘娘还是不放心,就派天将二十八宿潜伏交河,日夜镇守,担负监视阻止牛郎、织女相会的重任。

  二十八宿性情凶猛残暴,自从下凡以后,在交河两岸胡作非为,兴风作浪,翻渡船,吞游客,淹农田,断桥梁,弄的沿岸百姓鸡犬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能工巧匠鲁班由山西去山东路过赵州,见此惨境,心痛万分,便决定在此修桥为当地黎民百姓排忧解难。但由于二十八宿从中作怪,桥梁日修夜毁,终不得成功,鲁班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饕餮是一位天神,属龙王家族中的一员,性情刚直无私。二十八宿曾放天河之水淹死尘世百姓,被饕餮得知,下凡将水喝干,百姓方得解救,因二十八宿告发,被王母娘娘打下凡尘,贬入东海栖身。

  鲁班修桥,日修夜毁的消息被饕餮得知,他来到交河相助。遭到二十八宿的强烈反对,是大战一场,因二十八宿不是饕餮的对手,败下阵来逃回光庭,告知王母。王母一听大怒,立即派来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九幺星君和六丁六甲帮助二十八宿捉拿饕餮归案。

  二十八宿原为人间汉光武帝的开国大臣,到天宫后备受王母娘娘的庞爱,众天神无一不受他们的陷害,所以众天神对王母娘娘听信谗言、昏庸残暴的手段极为不满,对二十八宿怀恨在心。于是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众天神不但不帮助二十八宿,反而与饕餮一起参抗天庭,合伙杀死了二十八宿。为了尽快建成大桥方便百姓,饕餮大口一张,就喝干了交河之水。鲁班在众天神的帮助下,一夜之间架起了这座犹如长虹的大石桥赵州桥。众天神因违反了天条,不再回天庭,从此和饕餮一起永远驻留在大桥石礅上。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4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它的结构特点有:敞肩拱、跨度大弧形平、两端宽中间窄、纵纵向并列砌筑法。赵州桥最大的特点是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的两个拱形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不仅具有经济实用,坚固等优点,在科学技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具有宝贵的民族艺术特色。赵州桥沿袭了我国古代建筑左右均齐的对称特点给人以古相苍劲的艺术美感。从赵州桥的总体轮廓看,石桥的造型似“新月”、“玉环”、“长虹”、“苍龙”。另外,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而赵州桥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它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关于赵州桥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故事,宋代始,开始盛传桥上有“仙迹”。北宋周辉《北辕录》一书云:“元祜间赐名安济,有张果老驴迹。”杜德源诗曰:“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到元代,《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首次详细记载了世谷传说:桥为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所造,并且有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和柴王(柴荣),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而我觉得概括最为精辟简练的莫过于那首儿歌《小放牛》“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也是赵州桥流传最为广泛的传说。

  首先关于造桥人——鲁班的故事。相传,鲁班周游天下,走到赵州即现在的赵县,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很多人上争着过河进城,而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为便利百姓交通运输,决心自已动手,在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拱桥。鲁班的雄心壮志感动了“上帝”,派来了“天工”“神役”支援。在一个傍晚,有个神童从河西边赶来一群羊,到了鲁班的工地后,神童突然不见了。而那群羊则下子变成了修桥用的石料、拱圈石、桥面石、栏板石、望柱石、勾石、帽石等,样样俱全。在那些“天工”、“神役”的帮助下,鲁班用了不到一夜时间,胜利地完成了这座“制造奇特”的石拱桥。

  然后是关于“八仙”张果老和柴王爷的故事。鲁班一夜之间造桥的事迹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于是相约柴王爷一起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在桥头上,张果老问鲁班这桥能否经得起他和柴王爷过去,鲁班很不屑地说当

  然没问题,于是,张果老骑着毛驴,柴王爷推着小车过桥。谁知张果老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摇摇欲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故事中出现的“仙迹”:驴蹄印、车道沟、手掌印和张果老的斗笠印、柴王的膝盖印在赵州桥上都有显现,虽说是后人故意加上过去的,但的确有民俗文化的含义在里面。赵州桥本身属于物质民俗中的交通民俗。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而民间故事传说属于语言民俗中的民间文学方面。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两大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指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说唱等形式。在赵州桥上面寻找到了丰富的传说故事,并且有流传很广泛的儿歌小曲,这充分体现了物质民俗与语言民俗的紧密结合并且存在于某一具体民俗现象中,他们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传承下去。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相关文章: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03-11

芒种的由来和传说故事03-10

(优秀)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03-11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通用)03-11

古太极图的传说神话故事05-06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关于《赵州桥》反思03-09

木牛流马的传说05-03

《赵州桥》课堂的教学实录03-12

《赵州桥》课堂实录及分析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