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

时间:2024-03-13 22:59: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1

  导学案曾被《中国教师报》给以关注和肯定,各种媒体和版面对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给予关注和肯定。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实施过程和想法,趁此机会予以梳理。

  我们学校曾在上学年实施过导学案。从使用导学案来,从开始时自己的不适应,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有所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反思了很多。简单总结下自己的的几点感受,为后续的学习的顺利开展铺垫道路。

  初期接触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具体实施满腹疑虑。真的不知道自己改从哪里入手,自己又不懂怎么在课堂上驾驭导学案,尤其是面对一群9岁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让他们安安静静一节课都自己思考问题再讨论交流,想想就觉得困难重重。还好在娟姐的带动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开始了初期的摸索。

  第一节课,带着疑虑开始了导学案的第一次尝试,本来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一动手却一节课怎么都完不成。接着别的老师交流使用的效果,商讨改进的内容。慢慢的一节课、一节课,学生动手多了,思考多了,才发现有了导学案自己说的少了,学生慢慢也适应了这种模式,每节课上也开始自己给自己学习进行达标检测。虽然目前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尝试总归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很多我们预想的学生自学能力其实也是我们脑海中的禁锢,放手尝试才让改革愈发焕发出新的生机。

  之前在马寨一中也听取了2位老师的导学案讲授,学生的参与率明显比“讲授式”多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也在导学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在听课后的教研中,各位老师也针对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对如何开展导学案有了清晰的认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虽然中间出现的问题重重,但尝试-反思-改进,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所以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老师们的尝试和辛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辛苦也幸福!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因此导学案的实施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了一种尝试的方式,只有重视这种方式,才能形成高效课堂。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2

  我们教师必须有一个意识:不要想学生应该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就不在课前做准备,自己即使把握不准也没什么;或者是你虽然预测到问题的存在,但借助过去的经验想以前的孩子都没犯过,那么几率也太小,就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我曾经在组里听过一个小姑娘的课,当时她犯的错误让我很是吃惊,基本的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都搞错。下来后,我问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想着他们一年级都学过了,所以课前就没有准备这个问题,也没想到自己脱口而出就出现了错误。”她建立这种理念的基础是,学生学过了。但是想过一个问题没,我们学过的东西多少都忘记了,孩子们为什么不可以?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不知道。

  现在不少学校都让老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反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事实上,能坚持下来真正写课后反思的少之又少,通常那么几行字都是为检查做准备,甚至连夜赶几个单元甚至一个学期的反思,能有什么作用可言。这种反思的表面化暂且不谈,即使部分写属于自己的课后反思大多也是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了的问题。包括一些临时听课后,你会发现一些本来不该出现的问题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于是就不停进行检讨。事实上教学反思不仅仅包括课后反思,还有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我们根据教材制订完教学方法后,肯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方法适合本班学校的需求。这就保障了方法与人不至于脱节,能够因材施教。并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看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好的建议。反思了这些,可以保证课堂有秩序进行。

  2、教学理念。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预设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及自己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唯有考虑了这些,才不至于依然新袜子套在旧鞋里,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资源。包括这节课所牵涉到的知识以及课外的资源拓展。教师当初钻研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先准确把握知识,才不会给学生传授错误的信息。其实,这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底蕴,才能把底蕴转化为技巧或者技能,才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正确的途径。

  我一向认为:你若做不到有技巧地传授,起码要做到准确地传授吧。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教无准备的课,否则还真得就误人子弟了。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3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低年级的“毫无顾忌,脱口而出”到中年级的“”斟酌再三,犹豫不决,最后发展到“雷打不动,鸦雀无声”。这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愿看到的.,因为少了学生的互动,我们的课堂将会反弹到“填鸭式”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将失去活力,孩子们由此将失去朝气,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孩子们的自信心,大胆发言的勇气,灵活的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将会受阻。为此,高年级的课堂需要我们老师要多处心积虑的为学生考虑,为我们必须改变这个死气沉沉的现状,齐心协力为让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活”起来而努力。

  本学年,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近几天,我还真是有所感觉到课堂上孩子们宁可沉默,也不愿意举手回答,积极地人数是少之又少啊!

  我不想看到的现象真的即将要呈现吗?不,我不想,我也不愿出现。我坚信今天的及时发现是一件好的事情,我定会努力通过夸奖、鼓励、探究以及合作等方式辅助他们大胆起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相关文章:

《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12-17

小数加法和减法导学案苏教版03-06

《老王》导学案03-07

枣儿导学案12-16

《秋天》导学案12-17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背影》导学案02-29

《太阳》导学案02-28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导学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