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2 23:41:38 好文 我要投稿

【优秀】《回声》教学实录

《回声》教学实录1

  一、引入

【优秀】《回声》教学实录

  看图,仔细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想听一听这奇妙的回声吗?

  师:你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啊?

  师:是啊,在一些空旷的,四周有障碍物的地方都能听到回声。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谁来读

  二、初读课文

  师:想自己来读读吗?

  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并数数课文有几个小结。

  检查生字:

  碰返 圈 纹

  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谁会读?

  碰到 返回 一圈圈 波纹

  师:“返回”这个词有个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再来读读这个有趣的词。

  师:“一圈圈”和“波纹”碰到一块儿了,读。

  看,波纹对你们笑了。

  师:你还知道什么纹?

  检查读课文

  每人读一小节

  老师读一段

  师:听听老师把哪个字读得最轻?

  学老师读

  师:老师再请这位小朋友读,因为他听得最认真。

  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讲读课文

  师:谁听出来了,课文写了谁和谁?

  师:对了,写小青蛙和妈妈发现了回声,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来读?

  师: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呀?

  师:是呀,这桥洞和倒影连起来,就像一个大月亮。

  师:谁来读?

  师:这儿有个词“倒影”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

  看老师写

  师:这三撇怎么写才漂亮?

  三撇是光线,光线一照,就有影子了,请小朋友找到田字格里这两个字,端端正正写一写。

  评价学生作业,读生字“倒影”

  师:这图上还有什么的倒影啊?

  师:是啊,水里太美丽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接着往下读

  师引读

  师:谁能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叫一叫

  师:这时,不知哪儿也有只小青蛙,叫起来

  引读——小青蛙问,谁来问问?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吧?

  师:这会儿,我就成了看不见的小青蛙,会学你们说话呢?

  师生扮演角色读。

  师: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啊?和同桌两人一起玩一玩吧。

  师:小青蛙总发现有人跟它说的一样,小青蛙觉得怎么样?

  师:奇怪极了就是……

  师:是呀,就是很奇怪,非常奇怪的意思。

  谁来奇怪地问问妈妈。

  一起读

  师:小青蛙问妈妈的时候还在桥洞底下,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是啊,又会有同样的声音传来。

  师:指名来读小青蛙的话,读回声。

  分角色齐读

  师:你们说,桥洞里真的有一只青蛙吗?

  师:小青蛙也明白了是回声的奥秘。他又回到了桥洞里,一起读最后一段。

  师:小青蛙知道了回声的奥秘,他会说些什么呢?

  一起当他的回声。

  小青蛙找到了新伙伴,可高兴了,一起来读读吧。

  四、游戏复习

  用回声的方法读生字。

  生:回声

  生:桥洞下,山里

  指名学生读课题

  学生自己读课文

  个别读

  小老师带读

  一起读

  指名读这几个词

  皱纹花纹指纹

  生读1、2两节

  哩

  小青蛙和它妈妈

  月亮

  有桥洞有倒影

  学生看老师写

  学生提意见

  水里有树的倒影,有蓝天的倒影

  有白云的倒影。

  指名读。

  奇怪极了

  个别读小青蛙的话。

  是回声。

  跟同伴讲回声的奥秘。

  多好玩呀!

  我真开心呀!

《回声》教学实录2

  【导入阶段】

  设计巧妙,一举多得。

  师板书:回声

  师:小朋友,你在哪儿听到过声音?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我在马路上听到汽车的喇叭声。

  生:我听到马路上有嘟嘟声。

  生:我听到田野里小青蛙的呱呱声。

  生:我听到了动物园里小狗的叫声。

  生:我在家里听到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到的声音真多呀!那这样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板书:回。(构成题目)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学生齐读)回声。再读课文题目。

  生举手问:老师,回声是什么呀?

  师:嗯,你真会动脑筋!(板书)是什么?

  生:老师,回声是在哪儿的呀?

  师:噢!你也发现了问题,了不起!(板书)在哪?

  生:回声是不是很吓人的?

  师:是呀,回声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评:从写作的角度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通常是从题目开始的,然而本课将这一特点进行了创新。从声入手拉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了课文题目,通过熟悉的声音与陌生的回声比较,又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回声的质疑,再老实的鼓励下,孩子们的问题一一出现。有人说教学贵在无痕。这样的教学设计化有形为无痕,在悄无声息中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初读阶段】

  培养孩子们自主独立的学习行为。

  师:第一次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生:读课文要读好听。

  生:要读准每一个字。

  生:读课文还要把问题找出来。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平时老师教你们怎样读课文的都记住了。真像你们说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可以动动小脑筋。

  (评:初读课文前,通常是老师布置要求。第一次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给自己提要求,这是老师对主人学习权利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步培养。)

  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丰富。

  【初读课文后】

  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呀?

  生:回声在桥洞下面。

  师:你真会读课文,知道了回声在哪儿。

  生:是声音返回后产生了回声的。

  师:你真会研究,像个小研究家。

  生:桥洞底下好像有两只小青蛙呢。

  师:你读课文非常仔细。

  (评:每一句评价语不同,相同的是鼓励、表扬孩子们读书认真仔细,要把课文读进去,把问题读懂。盛新凤老师有句话说:你把长长的课文读薄了。以前只知道这是鼓励孩子们的语言,今天才感悟到其实读薄也就是抓出了课文内容的'主要、重点。也有人说:你把书读厚了。意思是说,读出了自己的心得、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理解、感悟将书本变得厚厚的。看来如何运用好教师的语言确实很有意思,语文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点点滴滴,日渐渗透,逐步地熏陶着学生,促进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昨天我们的英语教研员对课堂语言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说到了教师的课堂语言许多都是即时生成的,是诱发思维的,是升华主题的,教师独有的教学语言是其教学个性的反映。良好的课堂语言使教学组织得到更完善、更深化、更具逻辑思维,好像是哲学家阐述自己真理所使用的语言,从而解决教学中的主题问题。)

  师:出示插图和第一节课文,你们看到了什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能不能用朗读将你的喜欢与大家分享分享,好吗?

  生1读。

  师:听出来了吗?她有个地方读得特别好。

  生:好像一个大月亮。

  师: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2:美丽的石桥。生2读。

  师:石桥确实很美丽,所以你读得也很美。

  师:这么美的地方,难怪小青蛙高兴地叫起来。小青蛙们,来,一起叫一下。

  生齐读。

  师:可是正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赶快从第二小节中找找看。

  生1:不知道哪儿也有一只小青蛙在叫,真是奇怪。

  师:为什么小青蛙会奇怪呢?

  生1:我高兴地在叫,怎么会另一只小青蛙跟着我叫呢?

  师:其它的小青蛙会怎么想?

  生2:谁在冒名顶替我呀?(众多听课者都发出了笑声。虽然孩子使用的冒名顶替不怎么恰当,但是另一只青蛙确实有假的成分,孩子的天真、可爱显露无遗。)

  师:你感到怎样呢,小青蛙?

  生3:有点吓人,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呢?

  (评:这两个片断,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她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尽情的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她的语言既提示表达喜欢的方式,有串连了教学环节,也激发了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读。)

《回声》教学实录3

  一、教材简说

  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小时候,很喜欢钻到空房子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后就能听到回声;在享受那令人莫名而兴奋的空谷回响的同时,总有一股好奇劲儿:“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得到的回答更加令人兴奋而莫名:“你是谁—谁—谁──谁在学我说话—话—话──”

  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也一样,他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

  这篇科学童话是否也把您带回那充满童趣的孩提时代?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重温一下那美妙的旧梦吧!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少,也比较简单好认。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

  为了巩固生字的认读,可以把下面的短文印发给学生朗读。文中不仅包含了本课的'六个生字,还嵌入了几个需要写的字,有利于巩固认读。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2.写字。

  (1)观察。

  ①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②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示范指导。

  ①范写“纹、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②讲解要点:“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3)学生临写。

  ①闭目静坐五秒钟,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睁眼、正确握笔、摆好坐姿。

  ②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③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二)朗读感悟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朗读课文和词句训练上。

  板书课题后,不必向学生解释回声,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老师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要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课上,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误,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1.带着问题默读: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下面的实验可以做成课件,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口述完毕,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五段,并指导学生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捡、扔、碰)加以体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时,建议老师们注意两点。

  (1)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变化的,要读出变化的语气。如,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速度稍慢些。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调,读出惊讶的语气。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他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放慢。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三)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者空旷的房子内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第四、五段教学

  教学思路: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课件或投影)

  (1)观察水的变化。

  (2)口述水的变化。

  (3)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4)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资料袋

  1.回声

  是山谷中或者大厅内常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2.声波

  是指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声波也叫音波。“声音的波纹”是声波的浅显说法。

《回声》教学实录4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生:“声”。

  师: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生:河水流动的声音。

  生:鸟的叫声。

  生:小提琴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学的课文题目又是什么呢?(板书“回”)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想知道回声是什么。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在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二、初读感知

  (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有六个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跟着妈妈到桥洞里听到回声的事。

  师: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

  师:谁来读第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读第一段。

  生:这段告诉我们小河上有座石桥。

  师:(出示挂图)这就是书上说的那座石桥,书上还告诉我们什么了?

  生: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师:哪位同学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个大月亮?

  生:(指图说)。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生: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师: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生:小青蛙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师:它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在桥洞底下发现的。

  师:(演示小青蛙和妈妈游到桥洞底下)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把话画下来。

  师: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

  师:大家想一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他说的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问的语气。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是感叹号。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

  生:第一次心里高兴,而第二次话是问号说明他心里很奇怪。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

  师: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生: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

  生: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啊?

  师:对,所以书上用了个什么词?

  生:奇怪极了。

  师:(板书“奇怪”)大家想一想:“奇怪极了”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奇怪。

  师:对,那他是怎样做的?

  生:他去问妈妈。

  师:谁读一下他问妈妈的话?

  师: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谁读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生: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捡起的捡,扔进的.扔。

  师:对,大家拿起笔,把这三个字点上小黑点。

  师: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

  生:(表演)。

  师: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师: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谁能起来说一说。

  生:有人扔进河里一颗石子,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

  师:(板画,河水激起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

  生: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师:(板画,又一圈圈荡回来)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离着河岸很远,会荡回来吗?

  生:不会。

  师:(指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水的波纹碰到河岸会荡回来。

  师:(板书,水波河岸)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读第5段。

  生:(读第5段)。

  师:谁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生:(读)。

  生: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四句话。

  师: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

  生:(读)。

  师:告诉我们什么?

  生:叫声像水的波纹。

  师:下面我们就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指图说一说。(师边指图边范读)。

  生:(指图说)。

  师: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生:(读)。

  师: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

  生:碰到一个地方都要返回来。

  生:水的波纹碰到桥洞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

  师:(板书声波石壁)同学们想一想,荡回来的“荡”是什么意思?

  生:是弯弯曲曲的。

  师:你的意思对了,但说的不准确,我们说水波是一上(一下),一起(一伏)。

  师:对,一起一伏地在动。大家再想想返回来的“返”是什么意思?

  生:比如说有个人出去有事,想起忘拿东西了,再回去就是返。

  生:“返”就是回来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加上动作说说这句话。(师示范),谁愿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

  生:(加动作读)。

  师: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生:(读)。

  师: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

  生:回声。

  师:对,我们就叫它回声。谁来把青蛙妈妈的话完整地读一下。

  生:(读话)。

  师: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指着图说一说。

  生:小青蛙在桥洞里面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

  生:……

  师: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师:大家看图,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演示),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生:它非常高兴。

  师: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读第六段)。

  生: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叫了。

  师:他又回去了,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他叫个不停,还听到一片呱呱的回声。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青蛙的回声。(放录音)你觉得小青蛙现在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生:很快乐。

  师: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

  生:欢快。

  师:“欢快”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兴奋。

  生:特别高兴。

  师:对,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生:因为他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回事。

  师: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就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回声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声音碰到非常硬的物体会返回来。

  师:好,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生:在山谷里能听到。

  生:在新家里没放东西的时候,一叫能听见回声。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自读课本的33课《山会说话吗?》。

《回声》教学实录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

  三、引导读第 l~ 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

  (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

  (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

  (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

  (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

  (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

  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

  (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

  (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

  第二课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1回声教学设计一,回声,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声》教学实录6

  教材简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本文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现象探索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问题。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呱呱……青蛙宝宝们好!我是你们的青蛙妈妈,今天妈妈就为你们带来好看的动画片,想看吗?

  生:想看。

  (师播放回声的录音)

  师:告诉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这就是回声(板书课题)

  师:宝宝们还在哪儿听到过回声呢?

  生:(各抒己见)

  师: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宝宝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宝宝们如果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怎么办?

  生:看拼音识字。

  生:问同学。

  生:┉┉

  师:宝宝们真有办法,那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呢?

  生:自己多读几遍。

  生:跟着会读的'同学读。

  生:┉┉

  师:宝宝真聪明,那大家开始吧!妈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约两遍)

  二、初读课文识字.

  师: 刚才宝宝们读课文时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

  (师出示生字卡片,先点名认,并组词,再全班齐认)

  师:天气太热啦!生字宝宝们都把帽子取掉后躲到了美丽的花骨朵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课件)

  (去掉拼音开火车识字)

  师:生字宝宝们真淘气,他们想和大家捉谜藏呢!他们又藏到了课文里,你们还认识他们吗?下面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把藏有生字宝宝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青蛙宝宝们读的真好,你能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吗?

  (同桌相互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宝宝们愿意把你们自己认为读的最棒的句子读给妈妈听吗?

  (点名读,师根据读的情况随机指导)

  师:宝宝们读的真棒,你们觉得哪些句子读不好,让妈妈帮帮你们吧!

  (点名说读不好的句子,师随机指导,有意识准备几个疑问句及长句子,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及长句子的停顿等)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宝宝们读的真流利,妈妈太高兴啦!想带你们到小河边去玩(出示课件1)瞧!小河上有座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宝宝们感觉怎样?

  生:多好看哪!

  师:是呀!多好看哪!有一只小青蛙也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他也高兴的叫起来了,听,他在说什么呢?(出示课件2)

  生: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你还听见了什么?

  生:我还听见另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哎呀,这好象和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里的回声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只小青蛙好奇怪,宝宝们也一定很奇怪吧!下面请宝宝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按照书上说的来做个实验吧.,一定会有所发现,不过妈妈有个要求,要听组长宝宝的安排,还要认真的观察。

  (学生做实验)

  师:宝宝们请坐好,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石子扔进水里会有一圈一圈的波纹.

  生:我看见那一圈一圈的波纹碰到盆壁又回来了.

  生:......

  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来看看青蛙妈妈做的实验吧,大家可要认真看哟!(出示课件3)

  师:宝宝们看见了什么?哪个宝宝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各述己见)

  (师根据生说的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本课件)

  师:重点指导用介绍的语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刚才宝宝们自己做了实验,也看了妈妈做的实验,妈妈知道宝宝们很聪明,对回声都有所了解啦,哪个宝宝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各抒己见,并根据学生的描述再次出示课件2)

  师:这就是妈妈要给宝宝们说的。(出示的第五自然段文本课件,并范度)

  师:宝宝们,你们觉得妈妈说的好吗?

  生:好!耐心,亲切。

  师:哪个宝宝想模仿一下耐心而亲切的妈妈给其他的小宝宝讲讲。下面请宝宝们自由练习一下吧 !

《回声》教学实录7

  《回声》一文是科学童话故事,因此让学生弄懂这一科学道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现将课文4——5自然段的课堂实录展示如下:

  师: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妈妈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

  默读,思考好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生:妈妈这样做的:她把小青蛙带到岸上,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追问)小青蛙看到了什么?

  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去。

  碰

  师板书: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我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圆形大玻璃皿)“池塘”里装满了水。哪一位“小青蛙”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看,看到了什么?

  (老师把装满清水的圆形玻璃皿放到投影仪上,并请一位同学拿小石子,往水里扔,银幕上明显地出现回波现象。)

  师:现在做个练习P150.2.(1),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然后自己在书上做。(等学生做好后,指读、评点,同桌互改)

  师:刚才的练习是课文上的内容,比较容易,现在老师再出三道填空看看谁会做。

  生:(默读、指名回答)(1)水的波纹叫(水波)。

  (2)(水波)荡出去,(碰)的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水波)我们叫它(回波)。

  师:青蛙妈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呢?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找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回声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老师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师:从妈妈的话中,我们知道回声的道理和水波一样。请再来做以下填空?

  生:(答填空)(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

  (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

  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一番话,高兴得——生齐答:一蹦老高?

  (什么是老高?一蹦老高看出了什么?他为什么一蹦老高?一连三个追问,让学生知道小青蛙明白回声这一科学道理之后的兴奋的感情。)

  师:那么吗只藏在桥洞里学他说话的小青蛙到底有没有呢?

  生:根本没有,他听到是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回声。

  师:齐读4、5段

  《回声》一课教学后记

  《回声》是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回声这科学的知识。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形象生动的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明白这一科学的道理。

  一、导语生动,激发兴趣。

  二年级第四册中《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科学性很强,往往也很枯燥,我一开始打出幻灯借助书中的故事,运用生动的语言,一开始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我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联系已有知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它长成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春天真美啊!你带我出去玩玩好吗?”同时出示幻灯(书中第一幅图)问学生,他们游啊游,看到了什么?(结合学习第一小节)使学生明白,并欣赏到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一个圆圆的月亮,十分美丽。学生此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多元化手段,突破难点。

  课文《回声》的知识是文章的难点。如果是嘴去讲解,必定单调枯燥、深奥,你讲为准确,学生却不明白课文是怎么回事的。可是水的回波这一知识的理解是讲清回声的关键。只要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回声这一难理解的科学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我首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白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在黑板上列出这种回波的关系。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接着我运用幻灯做了个实验,我让全班每

  荡

  一个学生都看清楚了实验,从而轻易解决了难点。用一个玻璃器皿装了满满一缸水放到幻灯上,幻灯上映出了一个小池塘,波光粼粼,我然后用小石子投入盛满水的器皿内,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幻灯银幕上水波碰到器皿壁又返回来的现象。这一实验,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最后,我联系到回声这一现象,又从实际操作上升到文字的阐述。我出了三道填空题:(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学生对这个问题从水波入手,从幻灯实验入手,由不懂到懂,由不理解到理解,学生轻松自如。

【《回声》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回声》教学实录03-12

《春晓》教学实录03-06

前方教学实录03-07

《检阅》教学实录03-08

《家》教学实录03-08

《称赞》教学实录03-08

《北京》的教学实录03-08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荷花》教学实录03-02

《春日》教学实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