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12 18:22: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1

  一、直接揭题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无边的草原,来欣赏——

  师板书(草原的早晨)生读。

  谁能读得美些?

  再指名读题。

  二、复习旧知(生字词)

  (一)课件出示一二类字词认读(其中部分不需要掌握的字注音:满、圏、飘)

  草原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新绿 圏门 牧民 跨上骏马 欢乐 远处飘动

  (个别读,开火车领读,齐读——特别关注落后学生)

  (二)选择部分词语,说说近义词和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义(如:近义词:黎明、宁静、新绿、欢乐;反义词:远处)为理解文本做准备。

  三、交流各自对草原的了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草原有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上这上面的词语介绍介绍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

  学生汇报交流。

  这是你们眼中的草原,真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请欣赏!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呀!(播放草原视频文件)

  四、引入课文

  课文就给我们描写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五、出示第一段文字。揣摩语言。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一读。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

  点击(响亮)谁的鞭声比他更响?你来试试!(请几位同学读读)相机评价,切实理解“响亮”

  这铺满新绿的草原,你们见过吗?(出示超链接:草原新绿图片)请看,这草儿刚冒出新芽!绿中还带着些黄,很有生机的!

  抠词:“铺”,你们见过妈妈“铺”过什么?工人“铺”过什么?东西铺开都特别——(平)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谁能把这份美读出来!指名读“铺满新绿的草原”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一段文字)

  师读第二句,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这里哪个词你最感兴趣?

  点击出示红字“醒”,谁醒了?(草原!)我们只听说过谁能够睡觉后醒来!(人)看,把草原都当做人来写啦!这样写多有意思呀!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样的语言。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么有趣!

  再来读读这句话?

  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六、(点击动作按钮,向后翻幻灯片)出示第二段的配套插图,说图意

  你能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吗?(生自由叙述图意,以便展开思维,不局限于文本语言)

  是呀,这幅图上画出的草原美景在这里呢!

  (点击出示第二段文字)

  学习本段语言文字(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圏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自由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一样想象一下文字中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点击课件中的重点词语:一只只、涌、蹦跳、奔、欢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引导——

  交流一:羊儿的欢乐

  生:我仿佛看见羊儿往圏门哪儿挤。

  推敲“涌”

  “涌”带有三点水旁,这字跟什么有关?是呀,这个词我们刚接触过呢!

  (领背——)“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_______”(水冒上来就是“涌”)人多的时候,就像水(冒)出来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会向教室门口涌去?(老师宣布下课后)

  评价:哦!迫不及待地想出去休息一下呀!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体会羊儿的“欢乐”

  小朋友们再想一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些可爱的羊儿,早晨,你也会往圏门那里“涌”吗?为啥?

  (生自由说,体会羊儿的欢乐)是呀!又是“涌”,又是“奔”还“蹦跳”呢!真够欢乐的!你能把羊儿的那副急样儿与和心里的欢乐读出来吗?试一试!(自由练读)

  指名读。

  交流二:草原的.大

  你还看到了什么?(草原很大)是呀,“无边”的草原!(带着你们去看看这无边的草原)

  (点击“无边”的超链接:出示无边的草原)

  看到草原的边吗?大不大?谁能读出这草原的大?

  多指名读词。

  相机评价:这草原真够大的!不过还看到点儿边!

  哇,真的看不到边啦!

  一起读读!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二段整段文字)

  谁有勇气将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读。(师见机范读,给以指导)

  课件:点击出示草原牧民的音乐!

  过渡,语言结合学生所汇报的“听到了什么?”的答案——草原上不仅有“啪啪”的鞭声,有“得得”的马蹄声,有羊儿“咩咩”的叫声。听听!草原上空还回荡着什么声音?

  播放带混响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情境中感悟“回荡”一词,以及歌词中所流露的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七、出示第三段文字:

  1、自由读,感受其中的景象。(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出示比喻句。

  生读。像这样把眼前的事物比成其它事物的句子我们也学过不少了。你们都还记得吗?(出示书中的句子,口头填空)

  请小朋友看看你身边的事物,你能把看到的事物也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吗?比如:我手中的这支铅笔像____________

  小朋友们脖子上的红领巾,像____________

  想得更远些!试着自己说说看!

  评价:老师都被小朋友的想象力吓坏了!你们可真不简单!

  这样的句子,可以把事物介绍得更形象呢!以后,不管说话还是造句,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学着用!

  (点击出示图片)再看,这“白云”!(不是白云,是羊群)

  哦!是像白云,不是真的白云。(齐读第一句)

  2、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的牧民的歌声现在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点击再现音乐,音量偏小作背景)

  牧民们怎么就那么爱唱歌呢?我可真不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学生能说出爱草原、爱牧民生活等即可)

  不简单,你们都猜到牧民心里去了!

  3、指导读

  咱就来把这远处的美景记在心里吧!谁来读!

  相机评价指点:如——这歌声一闪就消失了,没有“回荡”在我的耳边。老师建议你可以把后一句读得再慢点,试试看!

  诶!好多了,这歌声好像在我耳边回荡呢!

  齐读:一起来记下这美好的画面,读!(学生齐读)

  八、回归整体,畅谈感受,积累语言

  出示草原图,点击出示全文。课文从鞭声开始到歌声结束,在这有声有色的草原中,我们觉得________(学生联系全文赞美草原)

  (出示全文)自由地有感情地把课文再读一遍!努力记住它们!

  (擦除全文),出示填空式背诵!

  自主选择背诵方式:

  小朋友们,如果你能背出来,就看着老师,还有些不熟的地方就看看提示,咱们试试?

  九、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草原景色迷人,草原上的人们也非常热情,他们随时欢迎我们去做客呢!毕竟“百闻不如_____”嘛,小朋友们可不要错过任何去草原的机会哟!课后请小朋友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出示幻灯片:作业——

  1、填空。

  ( )的鞭声;()的草原;()的羊群;

  一()羊儿;一()白云

  2、画出你眼中的草原,再向家里的人介绍草原。

  3、背诵《草原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2

  【课前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那么怎样让孩子们感受“文散而意凝”是本文处理的关键,而且身处内地的孩子很少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赏读兴趣,于是播放音乐《美丽的大草原》,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而后行成互动。再通过我找一些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

  一. 歌曲导入:

  1.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美丽的大草原》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那么你们想了解,游览草原吗?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 草原上牧民都非常的好客,热烈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学生放声读课文)

  3. 把你最喜欢的段读给大家听!

  4.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带着问题学课文)好,接下来,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学习第一段:

  1. 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啪!啪!”此时音乐戛然而止

  2. 你们看,春姑娘来到了草原上,小草长出来了,草原又变绿了,而且草原上到处是绿色,这真是——铺满新绿的草原!

  3. 小草长出来了,草原上的牛啊,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鲜嫩的草了,牧民也开始忙碌起来。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远处传来了响亮的鞭声,是谁这么早抽响了鞭声?(牧民)

  4. 随着这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已不在睡梦之中,铺满新绿的草原怎样?(醒来了)

  5. 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此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2. 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自读,指名读

  3. “一只羊”和“一只只羊”有什么不同?那么,从“涌出”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羊多)

  4. 牧民们是怎样放羊的'呢?(跨上,追赶)

  5. 指导朗读第二段。(仿佛自己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

  学习第三段:

  1. 同桌互读(读好了给他在书上课题处画一个五角星,读的不正确你来当个小老师教教他)

  2. 羊儿成群地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 好客的牧羊人邀请咱们欣赏他们的歌声呢!(放音乐)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 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5.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春姑娘已经带我们游玩了美丽的大草原,此时你心里最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春姑娘就要走了,她还要走进农村,走进城市,你们准备送什么礼物给春姑娘留做纪念呢?

  3. 老师帮大家出个主意,每人画一幅画,名字就叫做“草原的早晨”!好吗?好,下课!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3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草原上的什么?

  (配上悠扬的音乐,师深情地朗读,生闭上眼睛欣赏,想像。读完——)

  生:我好像看到草原上羊儿在跑。

  生:我好像看见牧羊人在唱歌。

  (老师在旁边一边以鼓励的眼光看着学生说,一边点头微笑。学生受到鼓励就说得更有劲了。)

  生:我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大草原……

  师:小朋友的想像真丰富。那么真正的大草原是不是和我们想像的画面一样美丽呢?

  (看根据课文内容剪辑的草原风光片段。)

  画面上风景优美,牛羊成群,牧羊人歌声缭绕,学生看了纷纷惊叹不已。

  师:小朋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啊?

  (学生各抒己见。)

  生:草原真大啊!

  师:你说得真准。确实,草原很大,老师要把你这个“大”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向你学习。

  (学生深受鼓励,热情高涨,争着举手说。)

  生:我想送给草原一个字,那就是“美”!

  师:你说得真精彩,老师要用彩色粉笔把这个“美”字写出来。

  生:草原看上去非常舒服!

  师:你的词汇真丰富,老师要把“舒服”介绍给大家。

  生:草原非常的辽阔。

  师:老师很佩服你,送给了草原一个非常合适的词。我要把这个词语写在中间,让大家都能看见。

  生:草原上的牛羊真可爱!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和草原一样可爱,所以老师要把这个“可爱”写得大大的。

  (学生很开心地笑了,意犹未尽,恨不得站起来抢着说。)

  反思:

  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草原的早晨》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实录12-18

《风筝》教学实录12-07

项链教学实录12-07

《春》教学实录12-08

《春日》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背影》教学实录03-03

《检阅》教学实录03-08

《家》教学实录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