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

时间:2024-03-12 08:37: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1

  上周学习《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课的开始,我出示书上82页情境图,出示情境图后,我并没有直接出示书上例例题中的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而是让孩子们看图,看着大猴的条件,说说知道什么,能求出什么;然后再完整地看情境图,让他们又说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了。

  宇说,大猴采了多少个?

  冉说,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桐说,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小猴比大猴少采多少个?

  璐说,大猴采的`个数是小猴的多少倍?

  宇的第一个问题孩子们都能正确列式解答,第二个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多数学生说应该先求出大猴采的个数。我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大猴采多少个的?

  学生先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时候,我把他们的方法归为从问题想起,和从条件想起,并注重了表达,一节课下来,估计有小部分孩子,能清晰大胆表达;一半的孩子,有自信表达自己的思路,另一半孩子模糊的懂,但不是很会表达,需要同学帮着一起说,小部分孩子可能会做,但是思路不清晰。

  一节课下来,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我想,从问题想起还是从条件想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理解并做出来。但又想想,如果不让学生表达,到了高年级解决问题时又不能具体分析,只注重解题结果肯定不行。

  课本83页“想想做做”第2题“有4行树苗,每行14棵,已经浇了38棵,还有多少棵没有浇?”,生读完题后,我没有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交流时发现,好多学生在学完例题乘加的基础上,想都没想直接列了一道乘加算式。

  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乘加做起来比较顺手,因为乘加算式在图中能直接看到两个部份,对学生来说是真实存在。可乘减算式中减法那部份则是一种虚拟存在的,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凭空让他们列出算式容易出错,因此对有困难的学生,我教给他们:1、画。把最后一份也画的和前面的同样多。2、数。数一数现在有几个几。列乘法算式。3、划。把刚画上去的划去即减去。这样,学生对于乘减就比之前容易些了。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2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所在,抓住突破口,从而体验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着这一思想。

  一、在例题中初探,体验解题策略

  一个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大猴、小猴花果山采桃的情境,孩子们看到喜欢的情景,兴致可高啦,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此时,我适时抓住学生的的兴奋心态,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相机板书: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接着请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两只猴的采桃情况提出什么问题呢?并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板书问题。

  首先解决乘加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先问一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得知道什么?(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可是大猴采的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关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各自动手列式并计算。最后指名交流,重点说说两个算式分别算的是什么。

  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思维以方向;并且,学生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强烈,探究的热情高涨,学习兴趣也异常的浓厚,给了思维以充分的动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体验到了乘加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二、于试一试中尝试,形成解题策略

  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试一试中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还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要知道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学生自己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解题。交流时请学生重点解释每个算式在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然后通过对两道题目(乘加、乘减)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发现:不管是求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还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都要先算大猴采的个数;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加法算,求大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减法算。

  学生又经历了一次解题的体验,通过对两道题解题方法的比较,明确并形成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

  三、在想想做做时加强,巩固解题策略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此时学生思维已经有些疲倦,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练习题,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或生活场景,有公园买票、学生种树,还有兔子拔萝卜等。在完成公园买票这一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其他两题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关键是什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童话场景,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并强化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意想中时,我还不能灵活地应变,将学生的失误转化为课堂的有机资源。

  2、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可以再深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练习中的出现的错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3

  教后记学以致用,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比较奉行的真理。任何知识只要离开了现实生活,都是“纸上谈兵”。但往往在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牢牢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这节课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帮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时按顺序板书已知条件和问题,可以为下面的数量关系分析做好准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解答一步计算问题的对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再组织交流。重点交流每步求出的是什么,使学生都能了解这样解答的道理。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找到中间问题,所以接着就重点讨论是怎样想到“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在学生已有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做出必要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要着力引导学生用这两种思路去发现中间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领会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关于综合法的引导,要指出从关系密切的两个条件去想,如第二个、第三个条件,从而克服学生已有的从一、二两个条件找中间问题的思维定势,从而体会到哪两个条件关系密切,就从哪两个条件想起。考虑到学生间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又给学生留出了质疑的时间,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弄懂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生虽然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方法,但是要想让他们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这一点我也很困惑。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反思】相关文章:

最新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后思考05-04

乘地铁作文08-14

乘索道作文09-07

乘汽车作文09-06

乘地铁作文03-23

乘公交车作文07-31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09-28

乘地铁作文15篇(经典)01-01

乘地铁作文大全15篇08-31

乘地铁作文优秀【15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