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

时间:2024-03-11 10:46:40 好文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通用4篇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1

  第一课时(10-8-1)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通用4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分类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叶的颜色在秋天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课件,提问:

  (1)谁知道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2)你感到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3)出示课题:

  2、再次欣赏美丽的秋天。

  问题:

  a.秋天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

  b.你认为什么颜色可以代表秋天?

  c.谈谈你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d.讨论,交流

  3、带领学生欣赏秋天的'画。

  4、出示看看画家是怎么描绘春天的。

  说一说:

  (1)家乡哪些植物在秋天发生了哪些变化。(重点是树叶的变化)

  (2)自己家的院子和夏天比时,有何不同。

  5、儿歌:秋天到,天气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6、你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10-12-5)

  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秋天植物叶子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观察黄栌、槭、银杏等几种植物叶的形态(课件)

  (二)教师展示自己采集的叶子,让同学们认一认。

  (三)观察叶子的显著特征,并说一说是什么叶子,有何特征,互相补充。

  (四)课件:教师出示相对应的植物,学生给叶子找家。(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叶子)

  (五)学生对照观察自己叶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叶子的形态。

  (六)以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本组同学所植物的叶,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七)将本组的叶子进行分类,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尝试合作,体验成功)

  (八)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体会更多的分类方法。

  (九)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2

  【本课时数】:

  2课时

  【授课时间】:

  xx年11月 9-13日

  【设计教师】:

  温迎春

  【设计时间】:

  20xx年9月9日

  【教材分析】: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的、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还小,对秋天的特点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具体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

  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

  图片,卡片,小黑板。

  【授课时间】:

  11月 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练习用“一会儿”说话。

  【学生预习环节】: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后“讨论”。

  3.检查读文。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读汉字:天  子  上  下  来  一  大  南  飞  儿  人

  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3、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

  (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① 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

  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

  (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

  (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① 自己练习,同桌说。

  ② 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课文。

  (1) 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② 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

  b.读第2自然段。(同前)

  (2) 指名读全课。(2~3人)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课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

  (5)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

  (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

  (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熟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 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

  ⒊ 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

  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

  (4)读第2句,问: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

  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写6个生字:飞、人、气、田、丰、节,并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练习用“秋天”说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学习新字。

  1.学习写“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

  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

  (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

  书写方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

  (3)口头组词语。

  天气 气候 生气 气味 气球

  2. 识记其他五个生字的方法同“气”。

  3.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四、指导书写。

  1.气,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位置。

  教师范写。第一笔小撇写在左上格对角线上,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上间靠上。第三笔短横写在第一横和横中线中间。第四笔横折小弯钩,压横中线起笔,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顿笔写折,向左弯一点儿后,向右下格写小弯钩。

  2.指导余下的五个字的书写。

  五、指导口头造句。

  1.指导用“秋天”口头造句。

  (1)读句子:秋天到了。问:秋天怎么样了?(秋天到了)

  (2)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要想秋天怎么样了?这个“怎么样”是和秋天有关系的事。如:秋天,菊花开了。因为菊花只有秋天才开,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样”说的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做的事,就不对了。例如:秋天,我写完作业了。这个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没有关系,没有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3)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怎么样了?你想出什么与秋天有关系的事了?

  启发学生想的范围大一些,如大自然的变化,农业方面的收获等。

  (4)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尽量不要雷同)

  2.指导用“一会儿”口头造句。

  (1)读课文中原句。

  (2)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课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3)说说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

  六、练习背诵。

  1.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2.分自然段练习背诵。

  3.全课背诵。

  【板书设计】:

  3、秋天到了

  天空:蓝 高

  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 人字

  一会儿 一字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3

  《秋天到了》是教科版课标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三个自然段共5句话,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 6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

  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

  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边解读文本边站在学生的视角思索,“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接下来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动物朋友“大雁飞飞”带来的一组图片,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之时,我适时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通过秋天里事物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中,我力争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板书课题时,我请学生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并将拼音标注,使学生在书空的同时对生字“秋”、“到”有了初步的感知。阅读过程中我尝试改变从头到尾串讲的模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新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了秋天的美景,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投入的范读让学生仿佛也沉浸其中,从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想读的愿望。根据课标一年级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前,我提出以下要求: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我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完一遍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了第二遍读。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读课文,而是先出示学生的动物朋友小老虎,告诉孩子们“小老虎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但它有几个字不认识,都着急了,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愿意帮帮他吗?”这时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小老虎不认识的字,然后通过看拼音自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本节课生字的同时,又一次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够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两遍读后我设计了间休。让学生欣赏一曲秋天的儿歌,舒展一下身体。短暂的休息后,学生们又有了精神,这时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第三遍读文,要求学生要注意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请学生自己发现文中几个“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注意“一会儿”一词儿化音的读法。通过三遍读文,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学生通过学习伙伴间的练读,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这时再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然水到渠成,理解文章内容迎刃而解。指导朗读时,我在词语上下功夫,请学生将第一自然段中重读的词语用小圆点画出来;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到大雁南飞时,我通过动画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大雁的科学知识,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接着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会认的问题;因为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内涵很多,字词、朗读、阅读、感悟理解等等,想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把想讲的全都呈现出来,那样就比较蜻蜓点水或是浮光掠影了, 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飞”字,“节”字,主要从笔画上进行指导,交给学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深深地思索,我不断地阅读文本,揣摩从这5句话中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思考如何通过这5句话三个自然段,落实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我将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重新审视课标,充分的查阅资料的同时,我真的提高不少。全国小语会在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问题上提出“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凸显语文学科个性”的观点,本课的设计,我努力向此目标靠近,但我深知,我做得还很不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愿意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付出,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分类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秋天景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叶的颜色在秋天会发生变化。

  第一课时

  9月22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课件,提问:

  (1)谁知道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2)你感到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二、出示课题

  1再次欣赏美丽的秋天。

  2问题:

  (1)秋天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

  (2)你认为什么颜色可以代表秋天?

  (3)谈谈你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讨论,交流

  3带领学生欣赏秋天的画。

  出示看看画家是怎么描绘秋天的。

  说一说:

  (1)家乡哪些植物在秋天发生了哪些变化。(重点是树叶的`变化)

  (2)自己家的院子和夏天比时,有何不同。

  4儿歌:秋天到,天气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5你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说出秋天的变化。

  第二课时

  9月26日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秋天植物叶子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叶的变化

  2教师展示自己采集的叶子,让同学们认一认。(杨树叶,松树叶,银杏叶等等)

  3观察叶子的显著特征,并说一说是什么叶子,有何特征,互相补充。

  4课件:教师出示相对应的植物,学生给叶子找家。(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叶子)

  5学生对照观察自己叶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叶子的形态。

  6以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本组同学所植物的叶,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7将本组的叶子进行分类,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尝试合作,体验成功)

  8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体会更多的分类方法。

  9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秋天到了》03-10

秋天到了12-19

秋天到了作文09-01

秋天到了作文[合集]12-31

(通用)秋天到了作文01-03

秋天到了作文【精华】01-04

秋天到了(精华15篇)12-19

秋天到了[大全15篇]12-19

秋天到了作文(精选15篇)12-31

秋天到了作文经典(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