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

时间:2024-03-10 01:42:41 好文 我要投稿

渔夫的故事汇总(15篇)

渔夫的故事1

  读书,让我聪明,让我明白许多的事理,我爱读书。

渔夫的故事汇总(15篇)

  今天,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我又读了一篇让我感受颇深的文章,是著名的《渔夫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渔夫,他去海边捞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渔夫好奇的敲开了胆瓶。不一会儿,一团青烟从瓶子里冒出来,变成一个魔鬼,要杀渔夫,并编出来一大堆理由,好让渔夫认为自己是该死的。渔夫还试图劝魔鬼,但魔鬼始终不听劝告,渔夫冷静了下来,想了一个办法,让魔鬼重新回到了瓶子中,再将其投入大海。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渔夫是一个善良、智慧、镇定、从容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那无恶不作的魔鬼。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渔夫的胜利让我明白遇事要冷静,用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往往智慧的运用是取胜的.关键!同时,我觉得渔夫的善良不是一般的,而是超常。为什么明知绝对不可能,还要去劝告魔鬼,魔鬼要是听劝,早就不是魔了!在这里,我想对渔夫说:“对敌人过度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种仁慈会带你走向命运的终结点!”不过还好,渔夫醒悟得并不算晚,因而结果也是有惊无险。

  从文章中,我知道了魔鬼是个“欺软怕硬”的人。当他刚从瓶子里出来时,发现站在自己面前有一人,以为是可以置自己于死地的所罗门,便跪地求饶,保证不再与他作对,而当他得知所罗门以死,面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渔夫时,马上凶相毕露,恶狠狠地让渔夫自己选择怎么死。真是可恶的变色龙!这种行为真是可耻!没有一点“君子味”,却充满着“小人道”!同时,魔鬼也是愚蠢的,无论他有多么狡猾,还是斗不过聪明的渔夫,因为虚荣好表现而中了渔夫的计,被重新关进了胆瓶中。在这里,我想对魔鬼说:“作恶多端的魔鬼,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你不仅不懂报恩,相反却自以为是,‘恩将仇报’。是你自己走向这条‘不归路’的!这是你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怨不得谁!”

  这不仅仅是一篇童话故事,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生活中于我们有恩的人太多,我们无法报答,只能是更努力地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辜负亲爱的老师为我们的辛勤付出,不让家长为我们更多的操劳,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现在就用知识武装头脑,也能用我们的智慧去战胜生活中的可怕魔鬼。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让我聪明,让我快乐,我爱读书!

渔夫的故事2

  渔夫告诉了世人,可是,还有一个人不相信,他叫所玉罗,他曾经是所罗门的手下,就在海边打捞胆瓶,决定和魔鬼较量较量。

  所玉罗觉得魔鬼很厉害,但又觉得魔鬼被所罗门抓起来,才去找魔鬼。所玉罗在海边喊:“臭魔鬼!出来!”“谁呀!”魔鬼想,“还说我臭!不可饶恕!”胆瓶马上从海上露了出来。“Hello!”“啥?海露?”魔鬼问,“你是说我葱海上露出来了吧!”“不!”所玉罗说,“我要和你比赛,不可以中途杀我!我输了,你杀我,你输了,就马上钻瓶自杀!”“好!我还没输过呢!”

  “第一题,我们比赛谁先数完自己一共有几个脚趾。”“10!”“我……呃,没有脚趾,0!”“我胜!1:0。”“第二题,紫岚是什么?A,狼;B,颜色;C,死人。”“嗯……紫蓝,应该是颜色,不,自烂,死人?颜色?死人?”魔鬼说,“颜色!”“No,答案是A。”魔鬼抓耳挠腮。“第三题,鸡狗。”“简单!鸡蛋狗崽!”“错!鸡飞狗跳。3:0!”“啊!啊!”魔鬼面红耳赤。“第四题,夏洛是什么?A,鲸鱼,B,蜘蛛,C剑鱼。”“A!不可能是只猪。”“错!B。”魔鬼瞪大眼,4:0!

  魔鬼无脸见人,一只手抓着胆瓶,另一只手抓地跳,“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自杀了,它变成了白沫沫。

  所玉罗哈哈大笑,走回了家。

渔夫的故事3

  《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课文语文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在学习中,学生都十分用心主动,小组汇报学习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主角朗读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语句来谈感受。个性是能抓住这两句话:(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阅读中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见解。整节课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理解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取、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问题就应从孩子当中来,由学生的需求产生问题,这样的问题指向才是学生真正愿意学,并学得有好处的资料。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的内涵。为了孩子完美的明天,让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习得知识的过程吧。

渔夫的故事4

  一、阅读教学的共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三是要正确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1、精读课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多样;(2)教学形式的丰富;(3)学生活动的充分或语文实践的多样;(4)文本解读的深入。

  2、精读课的教学

  (1)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2)根据思考·练习安排教学思路;(3)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三、课文特点:

  1、精读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借事喻理的文章,其所在课文组的重点训练是“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从种树人如何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这么浇水的道理,以及作者从中领悟到的育人道理,是文本内在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是本文学习指导的重点要求。

  四、对《桃花心木》的的教学评点如下:

  林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顺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反映了学生较高的素质;课的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较好得体现了课文类型特点,体现了林老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比较娴熟的教学艺术。

  1、林老师语文课的教学过程

  林老师的教学思路是: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写字;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感悟道理(感知事实、明白道理)——创设情景、表达阅读。

  林老师的课努力实践新课标,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非常重视读书实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又各具特点。

  2、从教学内容上看:

  林老师的课以文本意义的理解为主,和课堂上作写字的指导。林老师的课既关注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意扩展延伸,课前讲《夏令营里的较量》,课中有作适当的联系,课后作业增加了一篇阅读短文。在教学中初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体现对研读专题的着力探究。

  3、从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看:

  林老师非常明确本文借事喻理的特点,非常明确本文教学重点、难点的所在,在突破重点、难点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

  林老师采用的是:(1)循路法,即从语言文字入手,感知作者认识的变化,跟作者一起感知种树人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跟作者一起联想育人的道理,从而明白本文所要阐发的道理;(2)表达阅读法,林老师在课的结束前,创设“假如作者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什么”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阅读的感受。林老师运用常规教学法,“旧瓶装新酒”,“旧瓶”指的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沿着作者思路一步步地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意义。“新酒”即新教材、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导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与时俱进。在林老师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感情朗读充分,几次合作学习有效。教学中,林老师指导学生联

  系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语“不确定”“独立自主”的词义,效果相当好。要是“语重心长、生机勃勃、优雅”等词语能随文指

  导学生理解,词语教学会显得更加到位。力求指导学生研读,体现了老师大胆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又要不乏对新教法的探索。

  总的来说,该课教学目标设立明确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恰当,快慢节奏合适。例题选择典型,方法归纳科学。讲练安排合适,注重学法指导,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

渔夫的故事5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今天我要说的课是《渔夫的故事》,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的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的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战胜它。

  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的心理特点,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想,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本课我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的朗读民间故事。

  2. 能根据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学会用人物语言、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对民间故事的赏析能力。探究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相信人的聪明智慧,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2.分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

  同学们各抒己见,评议课本剧演得怎样?

  二、探究民间故事的特点

  1.找出魔鬼的外貌描写,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怎样理解“民间故事立足于现实而又富于幻想”这一艺术特色?

  渔夫是现实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斗争的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4.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有的因有神话幻想情节因而充满神奇色彩。

  三、问题质疑

  假如魔鬼在前三个世纪被救起,会兑现他的诺言吗?请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故事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想想渔夫会怎样将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渔夫的故事6

  自从魔鬼被投进大海后,就下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你要是以后再救我,我会二话不说的把他杀掉。”

  后来,一个渔夫又去海边撒网,第一次撒网得到三条鱼,很高兴,又撒了一次网,得到四条鱼,心想:“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再撒几次,希望能多得到几条鱼。”第三次撒网时,渔夫觉得太重,心想:“这次肯定有不少鱼上钩!”结果,捞上来一看,原来是个胆瓶,但这位渔夫好奇心非常大,不相信之前那位渔夫说的,于是,他从旁边捡了一根树棍,撬起去瓶口上的.锡封,然后摇摇瓶子,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

  过了一会儿,瓶底冒出一股青烟,慢慢的飘向空中,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伸出尖利的爪子,接着对渔夫说:“受死吧!”“我又怎么了?”渔夫说,“我把你救回来,你为什么杀我?”“别说废话!”魔鬼说,“你想怎样死?”“要不咱们两个比赛问答,只要你全答对,我自己跳海淹死,要是错一个、两个或三个,你就回胆瓶。”渔夫说。“那好吧,”魔鬼说,“开始吧!”“好,请听题:1。体内醇含达到多少?ml时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精神失控?A。10~20。B。20~30。C。30~50。D。50~100。E。100~200。”魔鬼听了,瞬间傻眼。“啊?”魔鬼说,“选C。”“错,”渔夫说,“是D。”“完了,”魔鬼说,“唉~”

  “第二题,请听题: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A。唐僧。B。如来C。菩提祖师。”魔鬼说:“我知道,这个选A。”“错,”渔夫说,“是C,第三题……”“停,我还是进胆瓶里吧!”

  说完,魔鬼“哧溜”钻进胆瓶跳进海里。

渔夫的故事7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渔夫的故事8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1《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最后他们确定,1—3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刘梓杰很积极地举起手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刘梓杰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

  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非常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就行。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不足:个别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老师要正确引导。

渔夫的故事9

  一天,一个世人捡到了那个瓶子,不听渔夫的话,就打开了那个瓶子。

  魔鬼出来了,大叫道:“我要杀了你!”“好,”世人说道“首先,你得回答我几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对,你就钻进瓶子,如果你答对了,我自己跳海自杀!”魔鬼说:“好,来吧!”世人说:“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魔鬼一听,蒙圈了,啥呀!我怎么不知道呢!魔鬼想:肯定是骗我,都是人,还分什么民族呀?魔鬼就说:“一个!”世人说:“你错啦!应该是56个民族。”

  世人又说第二个问题:“盲人能看见吗?”魔鬼想:世界上还分什么人吗?谁看不见啊?都能看见,还说盲人。魔鬼就说:“当然能啦!”世人又说:“你又错了,盲人是看不见的!”过了一会儿,魔鬼不同意,就拿起斧子来杀他,一些人来嘲笑他,他赶紧钻进了瓶子里,以后再也不敢出来了!

  从此魔鬼不出来了,是用人类的智慧打败了他。

渔夫的'故事10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

  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①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②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③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①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②读读记记:

  规矩胆瓶金币堡垒铁叉违背解救倒霉起誓简短口吻

  下流无耻笑逐颜开自言自语披头散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恩将仇报

渔夫的故事11

  故事里讲了一个渔夫有一天打前三次网一无所获,第四次的时候打上来一个黄铜瓶,打开锡封后跑出来一个魔鬼。

  可是,魔鬼不但不谢渔夫,而且还想吃提渔夫。勇敢的`渔夫不但不害怕,而且把魔鬼骗回了黄铜瓶,封上了锡印,把它封到了海里。

渔夫的故事12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谁看过?出示资料待“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二、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交流讨论

  1、交流渔夫是怎么遇见魔鬼的?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凭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3、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自己试讲,指名讲,评价是否抓住最主要的内容,讲地简洁又清楚。

  五、课本剧表演

  1、这个故事有两个人物,读一读体会这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学生讨论,

  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1)分好角色—找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分好角色,一个叙述,一个扮演魔鬼,一个扮渔夫

  (2)各自准备

  叙述者——话说渔夫第四次撒出网,打到一个瓶子,他撬去瓶口的锡封,瓶里冒出一股青烟,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

  扮演魔鬼和渔夫的同学练习他们各自说的话,注意动作、神态、说话的语气,话可以跟书里一样,也可以根据文中内容,自己创设。

  (3)合作表演——互相提意见,注意前后联系要紧密。

  (4)推荐表演

  (6)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六、这节课我们通过表演、评议、想象,认识了渔夫这一劳动人民的代表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渔夫的故事13

  自从渔夫把胆瓶扔到大海里了,并转告了世人,人们只要捞到了胆瓶就要立刻扔回大海里。

  数十几个世纪过去了,有一个小男孩钓鱼时,钓到了那个胆瓶,男孩儿不知道这里面是魔鬼,就拧开了瓶盖子。霎时,一缕青烟冒出来了,渐渐形成了一只巨大的魔鬼。你知道我是谁吗?魔鬼说:“我是魔鬼,你知道我要干什么?杀了你!”小男孩儿不慌不忙,冷静思考着。突然,一个好的办法在他脑袋里浮出来。

  “魔鬼”小男说,咱俩比试比试吧!五道题,如果你回答全对,我就让你杀掉我。好!魔鬼说。第一题小男孩说:“说一个汽车标志”这—魔鬼在海里住,知道海里面的东西,魔鬼答到:“金鱼”,“错”,男孩答道。没有这种汽车标志,第二题,小男孩儿说:“你说羊肉好吃吗?”不好吃!魔鬼回答道。现在人们最喜欢吃羊肉,2:0我又赢了!男孩儿说。

渔夫的'故事14

  我们家位于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对面。和附近的有些居民一样,我们把楼上的房间出租给医院的门诊病人,楼下的则留给自己居住。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正忙着为家人准备晚餐。突然,门铃响了起来,外面站着一个瘦小枯干而又严重驼背的老人。最为骇人的还是那张脸,因为红肿而严重不对称。然而,他的声音很是和蔼友善,“晚上好,太太。我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房间出租,我只住一个晚上。我从东海岸来此求医,回去的公交车要明早才有”。他从中午就开始找住的地方,可是没人接纳。“我猜都是因为我的脸。不过医生说,它会好起来的。”

  说实话,看着那张可怕的脸,我也有些犹豫不决。但是老人的诚恳最终还是打动了我,“我可以在走廊的摇椅上睡一觉,明天早上就乘公交车回家”。晚饭好了,我们邀请老人一起进餐。“不了,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自己准备了食物。”老人笑着向我们摇了摇手中的棕色纸袋。

  晚饭过后,我到外面和老人聊了一会儿。我发现,在他瘦小的身躯里包含着格外宽广的胸怀。他以打鱼为生,养活着女儿、女婿以及他们的5个孩子。女婿因伤丧失了劳动能力。言谈之间,老人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他本人患了一种皮肤癌,但他为这病没有伴随疼痛感到非常欣慰。他感谢上帝给他力量,让他可以坚持下去。

  晚上,我在孩子们的房间为老人准备了一张行军床。早晨起来,我发现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已经在院子里等着我们了。还是那样,他拒绝与我们一起进餐。临别之际,老人吞吞吐吐地说:“下次我来看病,还能住你们这里吗?我不会给你们添很多麻烦的。”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你们的'孩子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里。大人们讨厌我的脸,孩子们却不那么在意。”我们欢迎他下次再来。

  第二次,老人大约在早上7点钟刚过就来到我们家。他还带来了一条大鱼和一袋牡蛎作为礼物,那是我见到的最大的牡蛎。为了保持牡蛎的新鲜,当天早上出发之前,他才把牡蛎剥壳。而他所乘的公交车在凌晨4点就出发,那他几点就起床了呢?

  以后,老人就经常来我们家过夜,每次他都会带给我们新鲜的鱼、牡蛎或者自家产的蔬菜。有时,我们还会收到他寄来的包裹,而且是限时专送。那是些盒装的鱼和牡蛎,以及新鲜的菠菜和甘蓝,蔬菜的每片叶子都经过了细致的清洗。为了邮寄,他要走上3英里长的路……

  每当我收到这样的包裹,总会想起老人第一次离开我们家,邻居露茜发出的感慨:“你怎么收留了那个长相可怕的老头?他一来我们家,我就把他打发走了!要知道,他会吓跑其他房客的。”

  是的,也许,我们会因此失去一两个房客,但我们全家都为认识他高兴。从他那里,我们学会了一种宝贵的生活态度——无论你遇到怎样的不幸,都坦然地接受!

  后来在参观一位朋友家的暖房植物时,我看到在所有花卉中最美的金菊花,竟然生长在锈迹斑斑的铁桶里。“要是我,我会把它栽在最漂亮的花盆里。”朋友解释道:“我这里花盆不够多,我知道这种花将来会非常美,但我想它不会介意在这个旧桶里生长。因为很快,我就要把它移植到外面的花园,那里空间更开阔、阳光更充足。”我不禁想到了那个老人。那是一个如此美好的灵魂,他不会介意屈居于一个瘦小的身体里!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在上帝的花园里,这个可爱的灵魂一定挺直了背,骄傲地站在那里。

渔夫的故事15

  【1】《渔夫的故事》

  这次执教的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本文是感悟描写作用的好材料。下面就教材理解、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跌宕有致,有较强的吸引力,具有民间故事的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特点。文章开头写渔夫四次撒网,前三次一无所获让读者心情随之一抑,产生疑问。第四次渔夫捞上一个铜瓶勾起读者的好奇,魔鬼的出现,要杀渔夫,渔夫据理争辩,人物之间的矛盾扣人心弦,渔夫的巧设计谋,变被动为主动,制服了魔鬼。全文情节环环相扣,能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

  二、说教法

  互动性是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力求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相互评价。为了有效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的实践:

  1、教学中,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怎样通过各种描写来显现主人公渔夫和魔鬼性格的,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反馈时充分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程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评价各小组活动的群体水平,内容有:独立思考质量、参与率、发言率、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互帮互助的程度、遵守纪律程度、活动程序的规范程度。这篇文章情节曲折,而且是通过语言来显现人物性格的,这些内容都是贯穿全文的,学习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启发 ,小组讨论给了学生准备发言的机会。?

  2、小班化的教学中重要的一块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中主人公的心理随故事的曲折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基本掌握主要内容后加以整理,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反馈时可以由汇报员负责回答,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的表演,这些活动都需要双方,甚至多方的合作帮助,这样一种互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要有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也在努力通过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思考——讨论——反馈——再思考”的方式。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点 评

  本课是S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赵老师的教学着力突现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她充分利用小班化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所带来的便利条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强化有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活动,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认识运用描写手法塑造渔夫和魔鬼形象的方法。同时设置了独立思考、参与程度、互帮互助等指标评价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的质量。充分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程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励或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在独立阅读思考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理清渔夫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学生自选的口头表达、课本剧表演等丰富的汇报形式之下,积极的补充、质疑与答疑的全班交流活动之中,学生分享着思维碰撞击出的智慧火花和学习进步的快乐心情。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体会与理解,将课推向高潮。但教学同时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也存在着学生小组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过程性不够明确,教学节奏的把握欠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点评者 梁平)

  【2】渔夫的故事获奖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让学习抓住故事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尝试着简要讲述故事。三是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特点,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这篇课文在教材安排中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将充分利用课文前面提示语组织安排教学,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充分享受读故事的乐趣并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为学生以后读懂这类故事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

  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抓住外貌、语言、心理描写,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等方式,体会魔鬼的狡猾和渔夫的智慧,进而明白真正的强大靠的是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尝试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故事大王’闯关”

  出示情境题:“故事大王”第一关:读故事,请各位同学默读这个故事,读完后说一说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一件事?”

  二、走近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交流说主要内容的方法,2.重点提醒抓住人物、情节,3.把事情说简练。

  4.全体学生练说。

  5.抽生交流。

  6.根据学生交流情况,7.教师板书,8.小结方法:像这样的民间故事,9.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基本说好故事的大概内容。

  10.情境小结:祝贺全体同11.学顺利通过第一关。

  三、走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尝试复述故事

  (一)走进故事,抓住外貌、语言描写感受魔鬼形象

  出示情境题:“故事大王”第二关:品故事,“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

  学习任务分步提示:我们先去看看这个“比渔夫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快速默读故事4—15自然段,找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划,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出示第4自然段: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1)交流感受。

  (2)读出感受。

  (3)通过教师引读,感受表达方式:“堡垒、铁叉、山洞”,读着这些词,你感觉怎么样?

  (4)看图齐读,随机渗透民间故事特点:用这样的东西来比喻魔鬼,那是因为像这样的民间故事往往融入了人们丰富的夸张的想像。

  出示5-7自然段

  (1)过渡:刚才我们从魔鬼的外形感受了魔鬼的形象,我们还可以从对魔鬼的语言中来感受。

  (2)交流感受。

  (3)师生合作读出魔鬼特点。

  (4)男女生合作读。

  (二)走进故事,抓住语言描写、想像心理活动,体会渔夫智慧

  情境对话,交待任务:就在这非常的危急时刻,渔夫又是怎样做的?拿出表格,快速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摘录关键词。

  (表格内容)

  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请摘录关键词。

  渔夫 想智慧定能战胜妖气

  说决心要杀我吗

  魔鬼态度坚决

  抽生交流。随机填入。

  师生合作读出渔夫引的过程。

  同桌合作读,感受渔夫的智慧。

  师生合作读,教师故意漏下:“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既,更,怎么,绝对不能相信”。

  结合表格,想像渔夫心理,体会用词的精妙。

  抓住关键词,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方法,尝试复述故事

  交待任务,提示方法:可以借助刚才自己填的表格来说好这部分故事。

  学生练讲。

  抽生讲故事,生生互评,提炼方法:引用原话、转述内容、展开想像

  自由练讲

  小结过关,鼓励激情。

  四、升华延伸,拓展学习内容

  提炼主题

  1.我们发现今天的故事一直在魔鬼和渔夫这两个人物之间展开,而2.我们的题目怎么是“渔夫的故事”而3.不4.“渔夫和魔鬼的故事”呢?

  5.教师随机渗透故事特点:故事往往寄托了人们对智慧、善良、勇敢这些优良品质的追求,6.把握了这一特点,7.可以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读懂这类民间故事。

  情境延续,围绕课前提示语,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题第三关:请各位同学试着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温馨提示:尝试用用今天学过的方法,祝大家顺利通过最后一关。

  拓展阅读

  自然过渡:故事是个美丽的王国,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我们今天所学的《渔夫的故事》也只是故事王国里的沧海一粟。让我们走进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去感受更为浩瀚的故事世界。

  出示“资料袋”,师生合作读。渔夫的故事获奖教案设计

  教师小结:大家课外有兴趣的话可以再找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去欣赏一下这朵来自阿拉伯的民间艺术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