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

时间:2024-03-08 17:35:46 好文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方程式1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高中化学方程式

  1、氧化性:

  F2+H2===2HF(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ClF3+3H2O==3HF+HClO3)

  Cl2+H22HCl(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O2+K===KO2

  S+H2H2S2S+CCS2S+ZnZnS

  S+FeFeS(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Cu2S(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2+3H22NH3N2+3MgMg3N2N2+3CaCa3N2

  N2+3BaBa3N2N2+6Na2Na3NN2+6K2K3N

  N2+6Rb2Rb3NN2+2Al2AlN

  P4+6H24PH3P+3NaNa3P2P+3ZnZn3P2

  H2+2Li2LiH

  2、还原性

  S+O2SO2

  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6NO2↑+2H2O+

  3S+4HNO3(稀)3SO2+4NO↑+2H2O

  3S+4H++4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Si+2OH+H2O=+2H2↑)

  3、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l2+2OH–=Cl–+ClO–+H2O)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3Cl2+6OH–5Cl–+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4P+3OH–+3H2O==PH3↑+3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Cu)的还原性

  2Na+H22NaH4Na+O2==2Na2O2Na2O+O22Na2O2

  2Na+O2Na2O2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

  2Na+2NH3==2NaNH2+H2↑2Na+2NH3=2Na++2NH2―+H2↑

  4Na+TiCl44NaCl+TiMg+Cl2MgCl2Mg+Br2MgBr2

  2Mg+O22MgOMg+SMgS

  2Cu+SCu2S(Cu2S只能由单质制备)

  Mg+2H2OMg(OH)2+H2↑

  2Mg+TiCl4Ti+2MgCl2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Mg+2H+=Mg2++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铝汞齐)

  4Al+3MnO22Al2O3+3Mn2Al+Cr2O3Al2O3+2Cr(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Al+4H++NO3–=Al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

  2Fe+3Br2===2FeBr33Fe+2O2Fe3O42Fe+O22FeO(炼钢过程)

  Fe+I2FeI2

  Fe+SFeS(FeS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Fe+2H+=Fe2++H2↑

  Fe+CuCl2===FeCl2+CuFe+Cu2+=Fe2++Cu↓

  Fe+SnCl4===FeCl2+SnCl2(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2==FeCl2+Sn↓Fe+Sn2+=Fe2++Sn↓

  三.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金属氢化物(NaH)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2Cl–+MnO2Mn2++Cl2↑+2H2O

  4HCl(浓)+PbO2PbCl2+Cl2↑+2H2O

  4H++2Cl–+PbO2Pb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6H++10Cl-+2MnO4–=2Mn2++5Cl2↑+8H2O

  6HCl+KClO3==KCl+3Cl2↑+3H2O

  6H++5Cl–+ClO3–=3Cl2↑+3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14H++6Cl–+Cr2O72–=2Cr3++5Cl2↑+7H2O

  2H2O+2F2===4HF+O2

  2HCl+F2=2HF+Cl2(F2气与HCl、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Br+Cl2=2HCl+Br2(Cl2气与HBr、HI、H2S、NH3气体不能共存)

  2H2S+3O2(足量)2SO2+2H2O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3(稀)===3S↓+2NO↑+4H2O

  3H2S+2H++2NO3–=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5H2S+2MnO4–+6H+=2Mn2++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3H2S+Cr2O72–+8H+===2Cr3++3S↓+7H2O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H2S+4Na2O2+2H2O=8Na+++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8NH3+3Cl2===N2+6NH4Cl

  NH3+NaNO2+HCl==NaCl+N2↑+2H2O

  NH3+NO2–+H+=N2↑+2H2O

  4NH3+3O2(纯氧)2N2+6H2O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2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生氢剂)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可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玻璃雕刻)

  4HF+Si===SiF4+2H2↑

  2HF+CaCl2===CaF2+2HCl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弱酸制强酸的典型反应)

  H2S+Cu2+=CuS↓+2H+

  H2S+2AgNO3===Ag2S↓+2HNO3

  H2S+2Ag+=Ag2S↓+2H+

  H2S+HgCl2===HgS↓+2HCl

  H2S+Hg2+=HgS↓+2H+

  H2S+Pb(NO3)2===PbS↓+2HNO3(铅试纸检验空气中H2S)

  H2S+Pb2+=PbS↓+2H+

  H2S+2Ag===Ag2S+H2↑(银器在空气中变黑的原因)

  2NH3(液)+2Na==2NaNH2+H2↑(NaNH2+H2O===NaOH+NH3↑)

  3、NH3的碱性:

  NH3+HX===NH4X(X:F、Cl、Br、I、S)

  NH3+HNO3===NH4NO3NH3+H+=NH4+

  2NH3+H2SO4===(NH4)2SO4NH3+H+=NH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侯德榜制碱: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NH3+H2S==NH4HSNH3+H2S=NH4++HS-

  4、不稳定性:

  2HFH2+F22HClH2+Cl22H2O2H2+O2

  2H2O2===2H2O+O2H2SH2+S2NH3N2+3H2

  2HIH2+I2

  四.非金属氧化物(SO3、SO2、N2O、NO、N2O3、NO2、N2O4、N2O5、CO、CO2、SiO2、P2O3、P2O5、Cl2O、Cl2O3、Cl2O5、Cl2O7、ClO2)

  1、低价态的还原性:(SO2、CO、NO)

  2SO2+O2+2H2O===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2SO2+O22SO3SO2+NO2===SO3+NO

  SO2+Cl2+2H2O===H2SO4+2HClCl2+SO2+2H2O=4H++SO42–+2Cl–

  SO2+Br2+2H2O===H2SO4+2HBrBr2+SO2+2H2O=4H++SO42–+2Br–

  SO2+I2+2H2O===H2SO4+2HII2+SO2+2H2O=4H++SO42–+2I–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NO+NO2+2OH–=2NO2–

  2CO+O22CO2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CO+H2O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N2O+ZnZnO+N2

  CO2+2Mg2MgO+C(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SO3+H2O=2H++SO42–

  3NO2+H2O===2HNO3+NO(NO2不是硝酸的酸酐)

  N2O5+H2O===2HNO3N2O5+H2O=2H++2NO3–

  P2O5+H2O(冷水)===2HPO3

  P2O5+3H2O(热水)===2H3PO4(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Cl2O+H2O==2HClO

  Cl2O7+H2O==2HClO4Cl2O7+H2O=2H++2ClO4–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硫酸工业尾气处理)

  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

  SO3+Ca(OH)2===CaSO4↓+H2O

  CO2+NH3+H2O===NH4HCO3

  CO2+2NH3(过量)+H2O===(NH4)2CO3(NH4)2CO3(NH2)2CO+2H2O

  CO2+2NH3(NH2)2CO+H2O(工业制取尿素)

  CO2+2NaOH(过量)==Na2CO3+H2O2OH-+CO2=CO32–+H2O

  CO2(过量)+NaOH==NaHCO3OH-+CO2=HCO3–

  CO2+Ca(OH)2(过量)==CaCO3+H2OCa2++2+CO2=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OH―+CO2=HCO3–

  CO2+CaCO3+H2O==Ca(HCO3)2CO2+CaCO3+H2O=Ca2++2HCO3–

  CO2(不足)+2NaAlO2+3H2O===2Al(OH)3↓+Na2CO3

  CO2+3H2O+AlO2–=Al(OH)3↓+CO32–

  CO2(足)+NaAlO2+2H2O===Al(OH)3↓+NaHCO3

  CO2+2H2O+AlO2–=Al(OH)3↓+HCO3–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CO2+C6H5O―+H2O=C6H5OH↓+HCO3–

  SiO2+CaOCaSiO3(炼钢造渣)

  SiO2+2NaOH===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Na2CO3Na2SiO3+CO2(制取玻璃)

  SiO2+CaCO3CaSiO3+CO2(制取玻璃)

  2NO2+2NaOH==NaNO2+NaNO3+H2O

  2NO2+2OH―=NO3–+NO2―+H2O

  NO+NO2+2NaOH==2NaNO2+H2O(制取硝酸工业尾气吸收)

  NO+NO2+2OH―=2NO3–+H2O

  五.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FeO+4H++NO3―=Fe3++NO2↑+2H2O

  2、氧化性:

  Na2O2+2Na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CuO+H2Cu+H2O

  2Fe3O4+16HI==6FeI2+8H2O+2I2

  2Fe3O4+16H++4I―=6Fe2++8H2O+2I2

  Fe2O3+Fe3FeO(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

  FeO+CFe+CO(高温炼钢调节C含量)

  2FeO+Si2Fe+SiO2(高温炼钢调节Si含量)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4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H2SO4(稀)===BaSO4+H2O2)

  MgO+H2O===Mg(OH)2(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Na2O+CO2==Na2CO3MgO+SO3===MgSO4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MgO+H2SO4===MgSO4+H2O

  MgO+2H+=Mg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两性氧化物)

  Al2O3+2OH―=2AlO2―+H2O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2Fe3++Fe2++4H2O

  六.含氧酸

  1、氧化性:

  4HClO3+3H2S===3H2SO4+4HCl

  ClO3–+3H2S=6H++SO42–+Cl–

  HClO3+HI===HIO3+HCl

  ClO3–+I–=IO3–+Cl–

  3HClO+HI===HIO3+3HCl

  3HClO+I-=IO3–+3H++Cl–

  HClO+H2SO3===H2SO4+HCl

  HClO+H2SO3=3H++SO42–+Cl–

  HClO+H2O2===HCl+H2O+O2↑

  HClO+H2O2=H++Cl–+H2O+O2↑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

  2H2SO4(浓)+C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H2SO4+Fe(Al)室温下钝化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不能用浓硫酸与NaBr制取HBr)

  H2SO4(浓)+2HI===SO2↑+I2+2H2O(不能用浓硫酸与NaI制取HI)

  H2SO4(稀)+Fe===FeSO4+H2↑

  2H++Fe=Fe2++H2↑

  H2SO3+2H2S===3S↓+3H2O

  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5HNO3(稀)+3P+2H2O3H3PO4+5NO↑

  5H++5NO3-+3P+2H2O3H3PO4+5NO↑

  6HNO3(浓足)+Fe===Fe(NO3)3+3NO2↑+3H2O

  4HNO3(浓)+Fe(足)===Fe(NO3)2+NO2↑+2H2O(先得Fe3+,在Fe过量时再生成Fe2+的盐)

  4HNO3(稀足)+Fe===Fe(NO3)3+NO↑+2H2O

  4H++NO3-+Fe=Fe3++NO↑+2H2O

  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0H++6NO3–+8Fe=8Fe3++3N2O↑+15H2O

  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

  36H++6NO3–+10Fe=8Fe3++3N2↑+18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30H++3NO3–+8Fe=8Fe3++3NH4++9H2O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Zn+10H++2NO3–=4Zn2++N2O↑+5H2O

  4Zn+10HNO3(稀)==4Zn(NO3)2+NH4NO3+3H2O

  4Zn+10H++NO3–=4Zn2++NH4++5H2O

  2、还原性:

  H2SO3+X2+H2O===H2SO4+2HX(X表示Cl2,Br2,I2)

  H2SO3+X2+H2O=4H++SO42-+X–

  2H2SO3+O2==2H2SO4

  2H2SO3+O2=4H++SO42-

  H2SO3+H2O2===H2SO4+H2O

  H2SO3+H2O2=2H++SO42–+H2O

  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5H2SO3+2MnO4–=2Mn2++4H++3SO42–+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H2SO3+2Fe3++H2O=4H++2Fe2++SO42–

  3、酸性:

  H2SO4(浓)+CaF2CaSO4+2HF↑(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NaClNaHSO4+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2NaClNa2SO4+2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NaNO3NaHSO4+HNO3↑(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强酸制弱酸酸)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工业制磷肥)

  3HNO3+Ag3PO4==H3PO4+3AgNO3

  3H++Ag3PO4=H3PO4+3Ag+

  2HNO3+CaCO3==Ca(NO3)2+H2O+CO2↑

  2H++CaCO3=Ca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磷酸是非氧化性酸)

  H3PO4(浓)+NaINaH2PO4+HI↑

  4、不稳定性:

  2HClO2HCl+O2↑(保存在棕色瓶中)

  4HNO34NO2↑+O2↑+2H2O(保存在棕色瓶中)

  H2SO3H2O+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H2CO3H2O+C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H4SiO4H2SiO3+H2OH2SiO3SiO2↓+H2O

  H2S2O3H2O+S↓+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七.碱

  1、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OH–+SO2=SO32–+H2O

  NaOH+SO2(足)==NaHSO3

  OH-+SO2(足)=HSO3–

  2NaOH+SiO2==Na2SiO3+H2O

  OH-+SiO2=SiO32–+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OH-+Al2O3=2AlO2–+H2O

  2KOH+Cl2==KCl+KClO+H2O

  Cl2+2OH–=Cl–+ClO–+H2O

  NaOH+HCl==NaCl+H2O

  H++OH=H2O

  NaOH+H2S(足)==NaHS+H2O

  OH–+H2S=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2OH–+H2S=S2–+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3OH–+Al3+=Al(OH)3↓

  NaOH+Al(OH)3==NaAlO2+2H2O(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OH–+Al(OH)3=AlO2–+2H2O

  Ca(OH)2+2NH4Cl2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NH3)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Al(OH)3+NH4Cl不溶解)

  Ba(OH)2+H2SO4==BaSO4↓+2H2O

  2H++2OH–+Ba2++SO42–=BaSO4↓2H2O

  3、不稳定性:

  Mg(OH)2MgO+H2O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Cu(OH)2CuO+H2O2AgOH==Ag2O+H2O

  八.盐

  1、氧化性:(在水溶液中)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

  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Fe3++Cu=2Fe2++Cu2+

  2FeCl3+Zn(少量)===2FeCl2+ZnCl22Fe3++Zn=2Fe2++Zn2+

  FeCl3+Ag===FeCl2+AgCl↓2Fe3++Cl-+2Ag=2Fe2++2AgCl↓

  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Fe(NO3)3+Ag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2Fe3++H2S=2Fe2++2H++S↓

  2FeCl3+2KI===2FeCl2+2KCl+I22Fe3++2I-=2Fe2++I2

  FeCl2+Mg===Fe+MgCl2Fe2++Mg=Fe+Mg2+

  NaNO2+NH4Cl==NaCl+N2↑+2H2O(实验室制氮气)NH4++NO2-=N2↑+2H2O

  2、还原性:

  2FeCl2+3Cl2===2FeCl3(在水溶液中不需加热)

  2Fe2++3Cl2=2Fe3++6Cl-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S2-+8H++2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3SO32-+2H++2NO3-=3SO42-+2NO↑+H2O

  2Na2SO3+O2===2Na2SO4(Na2SO3在空气中易变质)

  Na2SO3+SNa2S2O3

  Na2S+Cl2==2NaCl+S↓(在水溶液中)S2-+Cl2=2Cl-+S↓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Ca(OH)2+CuSO4==Cu(OH)2↓+CaSO4↓(波尔多液)

  MgCl2+2NH3·H2O===Mg(OH)2↓+2NH4Cl

  Mg2++2NH3·H2O=Mg(OH)2↓+2NH4+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2↓+3NH4+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Fe3++3NH3·H2O=Fe(OH)3↓+3NH4+

  CuSO4+2NH3·H2O(不足)==Cu(OH)2↓+(NH4)2SO4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铜氨溶液

  CuSO4+4NH3·H2O(足)==Cu(NH3)4SO4+4H2O总方程式

  Cu2++4NH3·H2O=[Cu(NH3)4]2++4H2O铜氨溶液

  AgNO3+NH3·H2O==AgOH↓+NH4NO32AgOH=Ag2O(灰黑色)+H2O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银氨溶液

  AgNO3+2NH3·H2O==Ag(NH3)2NO3+2H2O

  Ag++2NH3·H2O=[Ag(NH3)2]++2H2O总方程式

  ZnSO4+2NH3·H2O(不足)==Zn(OH)2↓+(NH4)2SO4

  Zn2++2NH3·H2O=Zn(OH)2↓+2NH4+

  Zn(OH)2+4NH3·H2O=Zn(NH3)4(OH)2+4H2O

  ZnSO4+4NH3·H2O(足)==Zn(NH3)4SO4+4H2O

  Zn2++4NH3·H2O=[Zn(NH3)4]2++4H2O总方程式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强酸制弱酸,或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Na3PO4+2HCl===Na2HPO4+2NaClPO43-+2H+=H2PO4-

  Na2HPO4+HCl===NaH2PO4+NaClHPO42-+H+=H2PO4-

  NaH2PO4+HCl===H3PO4+NaClH2PO4-+H+=H3PO4

  Na2CO3+HCl===NaHCO3+NaCl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HCO3-+H+=CO2↑+H2O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Fe3++3H2O=2Fe(OH)3↓+3CO2↑

  3NaHCO3+AlCl3===Al(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Al3+=2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Fe3+=2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S2-+2Al3++3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AlO2-+Al3++6H2O=4Al(OH)3↓

  3NaAlO2+FeCl3+6H2O==3Al(OH)3↓+Fe(OH)3↓+3NaCl

  3AlO2-+Fe3++6H2O=3Al(OH)3↓+Fe(OH)3↓

  NaAlO2+NH4Cl+2H2O==Al(OH)3↓+NH3·H2O+NaCl

  AlO2-+NH4++2H2O=Al(OH)3↓+NH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CO32-+H2O+CO2=2HCO3-

  Na2CO3+H2O+2SO2==2NaHSO3+CO2↑(1:2)

  CO32-+H2O+2SO2=2HSO3-+CO2↑

  2Na2CO3(足)+H2O+SO2==Na2SO3+2NaHCO3(CO2中的SO2不能用Na2CO3洗气)

  2CO32-+H2O+SO2=SO32-+2HCO3-(2:1)

  Na2CO3+SO2==Na2SO3+CO2(1:1)

  CO32-+SO2=SO32-+CO2

  NaHCO3+SO2===NaHSO3+CO2(CO2中的SO2可能用NaHCO3洗气)

  2HCO3-+SO2=2HSO3-+CO2

  2NaHCO3+SO2==Na2SO3+2CO2+H2O

  2HCO3-+SO2=SO32-+2CO2+H2O

  Na2SiO3+2HCl===H2SiO3↓+NaCl或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SiO32-+2H+=H2SiO3↓或SiO32-+2H++H2O=H4SiO4↓

  Na2SiO3+CO2+2H2O===H2SiO3↓+Na2CO3

  SiO32-+CO2+2H2O=H4SiO4↓+CO32-

  5、盐与盐复分解反应

  Na2SO4+BaCl2==BaSO4↓+2NaCl(沉淀不溶于盐酸、硝酸)

  SO32-+Ba2+=BaSO4↓

  Na2SO3+BaCl2==BaSO3↓+2NaCl(沉淀溶于盐酸,在硝酸中生成新的沉淀,沉淀不消失)

  SO32-+Ba2+=BaSO3↓

  Na2CO3+BaCl2==BaCO3↓+2NaCl(沉淀溶于盐酸、沉淀消失)

  CO32-+Ba2+=Ba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不反应)

  CO32-+Ca2+=CaCO3↓

  AgNO3+NaCl==AgCl↓+NaNO3Ag++Cl-=AgCl↓

  AgNO3+NaBr==AgBr↓+NaNO3Ag++Br-=AgBr↓

  AgNO3+KI==AgCl↓+KNO3Ag++I-=AgI↓

  3AgNO3+Na3PO4==Ag3PO4↓+3NaNO33Ag++PO43-=Ag3PO4↓

  CuSO4+Na2S==CuS↓+Na2SO4Cu2++S2-=CuS↓

  FeCl3+3KSCN==Fe(SCN)3+3KCl

  Fe3++3SCN-=Fe(SCN)3(血红色,用于Fe3+的特性检验)

  6、不稳定性: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S2O32-+2H+=S↓+SO2↑+H2O

  NH4ClNH3↑+HCl↑

  NH4INH3↑+HI↑2HIH2+I2

  NH4INH3↑+H2↑+I2↑

  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保存在棕色瓶中)

  5NH4NO34N2↑+2HNO3+9H2O

  10NH4NO38N2↑+4NO2↑+O2↑+20H2O↑(硝酸铵爆炸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MgCO3MgO+CO2↑

  九、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H2SO4、HNO3、HCl、HBr、HI、H3PO4、HF、H2SO3、CH3COOH、H2CO3、H2S、HNO2、C6H5OH、HCN、HClO)

  H2SO4==2H++SO42-或:H2SO4+2H2O==2H3O++SO42-

  HNO3==H++NO3-或:HNO3+H2O==H3O++NO3-(以下雷同)

  HCl==H++Cl

  HBr==H++Br

  HI==H++I

  H3PO4H++H2POH2POH++HPOHPOH++PO

  HFH++F

  H2SO3H++HSOHSOH++SO

  CH3COOHH++CH3COO

  H2CO3H++H++

  H2SH++H++

  HNO2H++NOC6H5OHH++C6H5O-(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CNH++CN

  HClOH++ClO

  H2OH++OH

  2H2OH3O++OH

  2、碱的电离(NaOH、KOH、Ba(OH)2、Mg(OH)2、Al(OH)3、NH3·H2O)

  NaOH==Na++OHKOH==K++OHBa(OH)2==Ba2++2OH

  Mg(OH)2Mg2++2OH

  Al(OH)3Al3++3OH酸式电离:Al(OH)3H+++H2O

  NH3·H2O+2OH

  Ca(OH)2==Ca2++2OH(澄清石灰水)

  Ca(OH)2Ca2++2OH(石灰悬浊液)

  3、盐的电离(NaCl、Na2SO4、NaHSO4、Na2SO3、NaHSO3、MgSO4、CaSO4、Al2(SO4)3、CuSO4、AlCl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NaHCO3、Na2S、NaHS、NaH2PO4、Na2HPO4、Na3PO4、KI、NaBr、NaClO、AgCl、CaCO3)

  NaCl==Na++Cl

  Na2SO4==2Na++

  NaHSO4==H++Na++

  Na2SO3==2Na++

  NaHSO3==Na++HSO3-(错误书写:NaHSO3==Na++H++SO42-)

  MgSO4==Mg2++

  Al2(SO4)3==2Al3++3

  CuSO4==Cu2++

  AlCl3==Al3++3Cl

  AgNO3==Ag++NO3

  CH3COONa==CH3COO+Na+

  NH4NO3==NH4++NO3-

  FeCl3==Fe3++3Cl

  Na2CO3==2Na++

  NaHCO3==Na++(错误书写:NaHCO3==Na++H++)

  Na2S==2Na++

  NaHS==Na++HS(错误书写:NaHS==Na++H+)

  NaH2PO4==Na++H2PO

  Na2HPO4==2Na++HPO(错误书写:Na2HPO4==2Na++H++PO)

  Na3PO4==3Na++PO

  KI==K++I―NaBr==Na++Br―NaClO==Na++ClO―

  AgClAg++(难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发生微弱电离)

  CaCO3Ca2++(错误书写:CaCO3==Ca2++CO)

  CaSO4Ca2++SO(错误书写:CaSO4==Ca2++SO)

  3、熔融电离

  NaClNa++MgCl2Mg2++2

  Na2O2Na++O2―Al2O32Al3++3O2―

  十、水解反应

  1、单水解---可逆水解

  NH4Cl+H2ONH3·H2O+HClNH4++H2OH++NH3·H2O

  FeCl3+3H2OFe(OH)3+3HClFe3++3H2OFe(OH)3+3H+

  AlCl3+3H2OAl(OH)3+3HClAl3++3H2OAl(OH)3+3H+

  CuSO4+2H2OCu(OH)2+H2SO4(金属活动顺序表中Mg2+以后的阳离子均水解)

  NaHCO3+H2OH2CO3+NaOH(NaHSO4不水解,NaHSO3电离大于水解)

  Na2CO3+H2ONaHCO3+NaOHCO32-+H2OHCO3-+OH–

  NaHCO3+H2OH2CO3+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

  Na2SO3+H2ONaHSO3+NaOHSO32-+H2OHSO3-+OH–

  NaHSO3+H2OH2SO3+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

  HSO3-+H2OH2SO3+OH-

  Na2S+H2ONaHS+NaOHS2-+H2OHS-+OH–

  NaHS+H2OH2S+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

  HS-+H2OH2S+OH-

  Na3PO4+H2ONa2HPO4+NaOHPO43-+H2OHPO42-+OH–

  Na2HPO4+H2ONaH2PO4+NaOHHPO42-+H2OH2PO4-+OH–

  NaH2PO4+H2OH3PO4+NaOHH2PO4-+H2OH3PO4+OH–

  CH3COONa+H2OCH3COOH+NaOHCH3COO-+H2OCH3COOH+OH–

  C6H5ONa+H2OC6H5OH+NaOHC6H5O-+H2OC6H5OH+OH–

  2、双水解

  CH3COONH4+H2OCH3COOH+NH3·H2O

  NH4F+H2OHF+NH3·H2O

  Al2S3+6H2O==Al(OH)3↓+H2S↑(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Mg3N2+6H2O==Mg(OH)2↓+NH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Na3P+3H2O==3NaOH+PH3↑(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Zn3P2+6H2O==Zn(OH)2↓+PH3↑(Zn3P2一种老鼠药,PH3剧毒神经毒剂)

  CaC2+2H2O==Ca(OH)3↓+C2H2↑(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C2H5ONa+H2O==C2H5OH+NaOH

  十一、电解及电极方程式

  1、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或阴极是较活泼金属电极,阳极是惰性电极条件下的电解

  2NaCl+2H2O2NaOH+H2↑+Cl2↑

  (-)2H2O+2e-==H2↑+2OH-或2H++2e-==H2↑

  (+)2Cl--2e-==Cl2↑

  2Cl-+2H2O2OH-+H2↑+Cl2↑

  CuCl2Cu+Cl2↑

  (-)Cu2++2e-==Cu↓

  (+)2Cl--2e-==Cl2↑

  Cu2++2Cl-Cu↓+Cl2↑

  2CuSO4+2H2O2Cu↓+O2↑+2H2SO4

  (-)2Cu2++4e-==2Cu↓

  (+)2H2O-4e-==O2↑+4H+或:4OH--4e-==O2↑+2H2O4H2O4H++4OH-

  2Cu2++2H2O2Cu↓+O2↑+4H+

  2H2O2H2↑+O2↑

  (-)4H++4e-==2H2↑

  (+)4OH--4e-==O2↑+2H2O

  中性电解4H2O4H++4OH-

  2H2OH2↑+O2↑

  酸性水解:

  (-)4H++4e-==2H2↑

  (+)2H2O-4e-==O2↑+4H+4OH--4e-==O2↑+2H2O

  2H2OH2↑+O2↑

  碱性水解:

  (-)4H2O+4e-==2H2↑+4OH-或:4H++4e-==2H2↑

  (+)4OH--4e-==O2↑+2H2O

  2H2OH2↑+O2↑

  2、电镀:镀件作阴极,被镀金属作阳极,被镀金属的含氧酸盐作电解质溶液

  镀铜:CuSO4电镀液

  镀件(-)Cu2++2e-==Cu↓

  纯铜(+)Cu–2e-==Cu2+

  镀锌:ZnSO4电镀液

  镀件(-)Zn2++2e-==Zn↓

  纯锌(+)Zn–2e-==Zn2+

  镀银:AgNO3电镀液

  镀件(-)Ag++e-==Ag↓

  纯银(+)Ag–e-==Ag+

  镀镍:NiSO4电镀液

  镀件(-)Ni2++2e-==Ni↓

  纯镍(+)Ni–2e-==Ni2+

  3、熔融状态下的电解:

  2NaCl(熔融)2Na+Cl2↑

  (-)2Na++2e-==2Na

  (+)2Cl--4e-==Cl2↑

  2Na++2Cl-(熔融)2Na+Cl2↑

  2Al2O3(熔融)4Al+2O2↑

  (-)4Al3++12e–==4Al

  (+)6O2--12e-==3O2↑

  4Al3++6O2-4Al+3O2↑

  NaHF2(熔融)H2↑+F2↑

  (-)2H++2e–==H2↑

  (+)2F--2e-==F2↑

  2HFH2↑+F2↑

高中化学方程式2

  1、碳酸氢钙溶液受热分解 Ca(HCO3)2 =CaCO3↓+CO2↑+H2o

  2、氯化镁和氨水 MgCl2 + 2NH3·H2O = Mg(OH)2+2NH4Cl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铝热反应 4Al+3MnO2=3Mn+2Al2O3(高温)

  5、氧化铝和盐酸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6、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7、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Al(OH)3=Al2O3+3H2O

  8、氢氧化铝和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9、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Al(OH)3+NaOH=NaAlO2+2H2O

  10、三氯化铝和过量氨水 AlCl3+3NH3+3H2O=Al(OH)3↓+3NH4Cl

  11、三氯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 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12、铁和水蒸气 3Fe+4H2O=Fe3O4+4H2↑

  13、铁和足量的稀盐酸 Fe + 2HCl = FeCl2 + H2↑

  14、铁和足量的'稀硝酸 Fe+4HNO3=Fe(NO3)3+NO↑+2H2o

  15、铁(完全过量)和少量的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16、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3

  1、硫和钠反应的方程式:

  2Na+S=Na2S (条件:研磨) 现象:轻微爆炸

  2、硫和铁反应的方程式: Fe+S=FeS(条件加热)

  3、硫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2H2SO4 =SO2↑ +2 H2O (条件:加热)

  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S+6NaOH=2Na2S+Na2SO3 + 3H2O(除硫的化学方法)

  5、S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SO2 + H2O =H2SO3 (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

  6、少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2NaOH=Na2SO3 + H2O

  7、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NaOH=NaHSO3

  8、少量的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Ca(OH)2= CaSO3↓ + H2O

  9、少量的SO2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2NaHCO3= Na2SO3 +2CO2 +H2O

  10、SO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Na2SO3 +H2O =2NaHSO3

  11、SO2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2H2S=3S↓+2H2O

  12、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

  2SO2 + O2=2SO3 (可逆反应、加热条件略)

  SO3 + H2O = H2SO4

  13、SO2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 溴水褪色 SO2 + Br2 + 2H2O = 2HBr +H2SO4

  14、SO2与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Cl2 + 2H2O = 2HCl +H2SO415、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5、 SO2 +2 MnO4- +2H2O =5 SO42- +2 Mn2+ + 4H+

  16、SO2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 +2Fe3+ + 2H2O = SO42- +2 Fe2+ + 4H+

  17、SO2与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 + H2O2 = H2SO4

  18、实验室制SO2的反应原理:

  Na2SO3 + H2SO4(浓) = Na2SO4 + SO2 ↑+ H2O

  19、如何检验SO2气体:氧化硫。

  20、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 2H2SO4 (浓)= Cu2SO4 + SO2 ↑ +2 H2O(加热条件自己写)

  21、碳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 2H2SO4(浓) = CO2 ↑+2 SO2 ↑ +2 H2O(加热条件自己写)

  22、浓硫酸和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浓)+H2S=S↓ +SO2 ↑+2H2O

  23、SO42-如何检验:含硫酸根离子

  24、如何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加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SO2 +2NaHCO3= Na2SO3 +2CO2 +H2O

  如何除去SO2中的SO3气体?①加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SO3+2NaHSO3=Na2SO4 +2SO2+H2O②或加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③用冰水冷却

高中化学方程式4

  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Ag++Cl-=AgCl↓2H++CO32- =CO2↑+H2O

  2、置换反应型:Zn+2H+=Zn2++H2 ↑ Cl2+2I-=2Cl-+I2

  3、盐类水解型:NH4++H2O==NH3·H2O+H+ CH3COO-+H2O ==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MnO4-+5Fe2++8H+=5Fe3++Mn2++4H2O 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

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

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

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 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5

  1.Cu─H2SO4─Zn原电池

  正极: 2H+ + 2e- → H2↑

  负极: Zn - 2e- → Zn2+

  总反应式: Zn + 2H+ == Zn2+ + H2↑

  2.Cu─FeCl3─C原电池

  正极: 2Fe3+ + 2e- → 2Fe2+

  负极: Cu - 2e- → Cu2+

  总反应式: 2Fe3+ + Cu == 2Fe2+ + Cu2+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2Fe - 4e- → 2Fe2+

  总反应式:2Fe + O2 + 2H2O == 2Fe(OH)2

  4.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2H2 - 4e- →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5.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

  正极:O2 + 4H+ + 4e- → 2H2O

  负极:2H2 - 4e-→ 4H+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6.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2H2 - 4e- + 4OH- → 4H2O

  总反应式:2H2 + O2 == 2H2O

  7.铅蓄电池(放电)

  正极 (PbO2) :

  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

  负极 (Pb) :Pb- 2e-+ (SO4)2-→ PbSO4

  总反应式:

  Pb+PbO2+4H++ 2(SO4)2- == 2PbSO4 + 2H2O

  8.Al─NaOH─Mg原电池

  正极:6H2O + 6e- → 3H2↑ + 6OH-

  负极:2Al - 6e- + 8OH- → 2AlO2- + 4H2O

  总反应式:2Al+2OH-+2H2O==2AlO2- + 3H2↑

  9.CH4燃料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2O2 + 4H2O + 8e- → 8OH-

  负极:CH4 -8e- + 10OH- → (CO3)2- + 7H2O

  总反应式:CH4 + 2O2 + 2OH- == (CO3)2- + 3H2O

  1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Li2CO3和Na2CO3熔融盐作电解液,CO作燃料):

  正极:O2 + 2CO2 + 4e- → 2(CO3)2- (持续补充CO2气体)

  负极:2CO + 2(CO3)2- - 4e- → 4CO2

  总反应式:2CO + O2 == 2CO2

  11.银锌纽扣电池(碱性介质)

  正极 (Ag2O) :Ag2O + H2O + 2e- → 2Ag + 2OH-

  负极 (Zn) :Zn + 2OH- -2e- → ZnO + H2O

  总反应式:Zn + Ag2O == ZnO + 2Ag

高中化学方程式6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 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造。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

  写出符号表达式 例:H20=电解=H2+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 例:2H2O=电解=2H2+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例:2H2O=电解=2H2↑+O2↑

  反应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20xx-2012苏教版也用的箭头) 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2Cl=Cu+Cl2↑,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反应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1>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2>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量) = NaHCO3<3>反应物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2↑

  结构简式与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高中化学方程式7

  在离子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的相对大小有时候决定反应的实质、产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辨析这些反应,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

  一、碱与酸酐的反应

  多酸的酸酐与碱反应,酸酐少量生成正盐,酸酐过量生成酸式盐。

  1、CO2与NaO

  少量CO2:CO2+2OH-==CO32-+H2O

  过量CO2:CO2+OH-==HCO3-

  此外,当CO2通入NaAlO2、Ca(ClO)2、Na2SiO3等溶液中时,CO2少量生成碳酸盐,过量生成碳酸氢盐。不过有一个例外,当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少量还是过量,均生成碳酸氢钠,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酸性的缘故。

  类似的还有:SO2、H2S等通入到碱液中。

  二、氢氧化铝的两性

  2、AlCl3与NaOH

  少量NaOH:Al3++3OH-==Al(OH)3↓

  过量NaOH:Al3++4OH-==AlO2-+2H2O

  3、NaAlO2与HCl

  少量HCl:AlO2-+H++H2O==Al(OH)3↓

  过量HCl:AlO2-+4H+==Al3++2H2O

  所以,以NaAlO2 或AlCl3为原料制备Al(OH)3沉淀,一定控制好酸碱的用量。

  三、酸式盐与碱

  4、NaHSO4和Ba(OH)2

  溶液呈中性:2H++SO42-+Ba2++2OH-==2H2O+BaSO4↓

  SO42-沉淀完全++SO42-+Ba2++OH-==H2O+BaSO4↓

  5、NaHCO3和Ca(OH)2

  石灰水少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石灰水过量:Ca2++OH-+HCO3-==CaCO3↓+H2O

  6、Ca(HCO3)2和Ca(OH)2

  石灰水少量或过量:Ca2++OH-+HCO3-==CaCO3↓+H2O

  7、Mg(HCO3)2和NaOH

  NaOH少量:Mg2++2OH-==Mg(OH)2↓

  NaOH过量: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方法:少量物质定为1,且符合组成关系,过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

  四、复盐与碱

  8、KAl(SO4)2和Ba(OH)2

  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Al3+沉淀完全):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沉淀的质量最大(SO42-沉淀完全):

  Al3++2Ba2++2SO42-+4OH-==AlO2-+2BaSO4↓+2H2O

  KAl(SO4)2和Ba(OH)2 1:1反应

  2Al3++3Ba2++3SO42-+6OH-==2Al(OH)3↓+3BaSO4↓

  方法:先确定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离子的反应实质确定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

  五、氧化还原顺序问题

  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先和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一种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先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

  9、FeBr2溶液中通入Cl2(Fe2+比Br-还原性强)

  少量Cl2:2Fe2++Cl2==2Fe3++2Cl-

  过量Cl2:2Fe2++Br-+3Cl2==2Fe3++2Br2+6Cl-

  50%Br—被氧化:2Fe2++2Br-+2Cl2==2Fe3++Br2+4Cl-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I-比Fe2+还原性强)2I-+Cl2==I2+2Cl-

  10、FeCl3和Zn

  少量Zn:2Fe3++Zn==2Fe2++Zn2+

  过量Zn:2Fe3++3Zn==2Fe+3Zn2+

  小结:

  离子方程式中量不同而面目不同多有存在,百变不离其宗,抓住基本方法,书写就能快速准确:

  1、酸式盐与碱反应,少量物质定为1(阴阳离子参加反应,计量系数必须符合组成关系),多量物质需要多少写多少。

  2、如果有不同的要求,根据题意定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再研究离子之间的反应实质

高中化学方程式8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 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2.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

  3.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4.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高中化学方程式9

  一、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1、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例:2KClO3=2KCl + 3O2↑

  2、有离子生成的'反应可以写离子方程式

  例:2Na+2H2O=2NaOH+H2↑

  二、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拆分原则

  1、单质、氧化物一律写化学式

  例:Cu SNa2O SO2 H2O等

  2、弱碱、弱酸及其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例:HAc HF H2S HClO NH3.H2O HS- HCO3- 、HSO3- 、S2O32- 、HPO42- 、H2PO4-

  3、难溶物质(↓)、挥发性物质(↑)写化学式,生成物中有H2CO3、H2SO3一定要分开写

  三、书写方法和步骤:

  方法步骤 实例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改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写离子 Ba2++2Cl- +2Na++SO42- == BaSO4↓+ 2Na++2Cl-

  删删去无反应的离子 Ba2+ +SO42- == BaSO4↓

  查微粒个数、电荷总数前后是否相等

  四、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必须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规律

  2、质量守恒定律

  3、电荷守恒原理

  4、氧化还原反应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

  五、有关离子反应的题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离子方程式

  2.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3.有关离子共存的问题

  4.判断生成物化合价的问题

高中化学方程式10

  原电池反应 X—Y(电解质溶液) 或 X//电解质溶液//Y

  (1)不可逆电池

  苏打电池:Zn—Cu(H2SO4)

  Zn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Cu极(+) 2H++2e-==H2↑ (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Zn+2H+==H2↑+Zn2+

  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铁碳电池:Fe—C(H2CO3)

  Fe极(-) Fe–2e-==Fe2+ (氧化反应)

  C极 (+) 2H++2e-==H2↑ (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Fe+2H+==H2↑+Fe2+ (析氢腐蚀)

  铁碳电池:Fe—C(H2O、O2)

  Fe极(-) 2Fe–4e-==2Fe2+ (氧化反应)

  C极 (+) O2+2H2O+4e-==4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2Fe+O2+2H2O==2Fe(OH)2 (吸氧腐蚀)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nH2O+(3-n)H2O (铁锈的生成过程)

  铝镍电池:Al—Ni(NaCl溶液、O2)

  Al极(-) 4Al–12e-==4Al3+ (氧化反应)

  Ni极(+)3O2+6H2O+12e-==12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4Al+3O2+6H2O==4Al(OH)3 (海洋灯标电池)

  干电池:Zn—MnO2(NH4Cl糊状物) NH4Cl+H2O==NH3H2O+HCl

  Zn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Cu极(+) 2MnO2+2H++2e-==Mn2O3+H2O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Zn+2NH4Cl+2MnO2=ZnCl2+Mn2O3+2NH3↑

  (2)可逆电池

  铅蓄电池:Pb—PbO2(浓硫酸)放电

  Pb极 (-) Pb+H2SO4–2e-==PbSO4+2H+ (氧化反应)

  PbO2极 (+)PbO2+H2SO4+2H++2e-==PbSO4+2H2O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Pb+PbO2+2H2SO4==2PbSO4+2H2O

  Pb—PbO2(浓硫酸)充电

  Pb极 (-) PbSO4+2H+–2e-== Pb+H2SO4 (还原反应)

  PbO2极 (+)PbSO4+2H2O+2e-==PbO2+H2SO4+2H+ (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 2PbSO4+2H2O==Pb+PbO2+2H2SO4

  锂电池:Li—LiMnO2(固体介质)

  (-) Li–e-==Li+ (氧化反应)

  (+) MnO2+Li++e-==LiMnO2+H2O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Li+MnO2==LiMnO2

  银锌电池:Zn—Ag2O(NaOH)

  Zn极(-) Zn+2OH––2e-==ZnO+H2O (氧化反应)

  Cu极(+) Ag2O+H2O+2e-==2Ag+2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Zn+Ag2O ==ZnO+2Ag

  (3)高能燃料电池:

  H2—O2(NaOH)

  Pt极(-) 2H2+4 –4e-==4H2O (氧化反应)

  Pt极(+) O2+2H2O+4e-==4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CH4—O2(NaOH)

  Pt极(-) CH4+10 –8e-== +7H2O (氧化反应)

  Pt极(+) 2O2+4H2O+8e-==8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CH4+2O2+2NaOH==Na2CO3+3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

  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解题思路: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

  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解题格式:

  1、设未知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习题。

  巩固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解题辨析:

  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习:

  教材习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习。

  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题、解题习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步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计算题。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强化计算技能。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辨析解题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方程式12

  一、最小公倍数法

  本法也是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惯用的方法,通常用于较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或者作为配平复杂反应的辅助方主。运用此法一般可按下述步骤去进行:

  1.首先,找出反应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其次,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系数。

  3.然后,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推导并求出它化学式的系数,直至将方程式配平为止。

  4.最后,验证反应式。配平是否正确。

  [例1]试配平磁铁矿(Fe3O4)与铝粉共燃的反应方程Fe3O4十Al——Fe十Al2O3

  (1)该反应氧原子数较多且在两边只出现一次,故先求出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4×3=1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式左右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Fe3O4的系数必须为3(12/4),AI2O3的系数必须为4(12/3)即:3Fe3O4十A1——Fe十4A12O3

  (3)再配Fe和AL原子。由已配得的3Fe3O4和4Al2O3可知,Fe和Al的系数分别为9和8时,左右两边的Fe和Al的原子数才相等,故有:3Fe3O4+8Al——9Fe+4Al2O3

  (4)最后检验,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为:3Fe3O4+8A======9Fe+4Al2O3

  二、奇数配偶数法

  用奇数配偶数法去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原理是:

  ①、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之和为偶数;奇数与偶数之和则为奇数——简称加法则。奇数与偶数或两个偶数之积为偶数;两个奇数之积则仍为奇数——简称乘法则。

  ②、依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其配平方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找出化学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且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式左右两边有奇数也有偶数;

  2.选定含该元素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作为配乎起点,选配适当系数,使之偶数化;

  3.由已推得的系数,来确定其它物质的系数。

  最后,验证方程式是否正确:

  [例1]配平FeS2十O2——Fe2O3十SO2

  [分析] (1)从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元素在两边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其原子个数在两边有奇数亦有偶数。

  (2)反应式左边有O2,由“乘法则”可知,其系数无论为何,O原子总数必为偶,而由“加法则”可知,要使右边O原子总数亦为偶,就必须给右边含奇数个氧原子的Fe2O3系数选配2,使之偶数化,则:

  FeS2十O2——2 Fe2O3十SO2

  (3)由已确定的系数,推出与此有关的其它物质的系数。反应式右边有4个Fe原子,故左边FeS2的系数须配4,则: 4FeS2十O2——2 Fe2O3十SO2

  然后以左边的S原子数,推得右边应有8SO2,即: 4FeS2十O2——2 Fe2O3十8SO2

  最后配平O原子,当左边有11O2时,反应式则可配平为: 4FeS2十11O2——2 Fe2O3十8SO2

  三、代数法——待定系数法

  代数法也叫待定系数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1.设a、b、c、d等未知数,分别作为待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两端各项化学式的系数。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同的原则,列出每种元素的原子数与化学式系数

  a、b、c、d……关系的代数式,这些代数式可联立成一待定方程组:

  3.解此待定方程组、就可求得各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a=xb=yc=zd=...

  4.令某未知数为某一正整数,使其它未知数成为最小正整数,将所得的a、b、c、d等值代入原化学反应式的待定位置,配平即告完成。

  例:配平Fe2O3十CO——Fe十CO2

  分析:(1)设a、b、c、d分别为反应式中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aFe2O3十bCO——cFe十dCO2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必须

  相等,列出a、b、c、d的关系式:

  对Fe原子有:2a=c ①

  对O原子有:3a十b=2d ②

  对C原于有:b=d ③

  (3)解①一②的联立方程组,可得下列关系:a=1/3 b=1/2 c=1/3 d

  (4)为了使各个系数成为最小的正整数,而无公约数,令

  d=3,则a=1,b=3,c=2。将a、b、c、d的值代人原化学反应式的相应位置,即得配平的方程式为:

  Fe2O3十3CO====2Fe十3CO2

  (5)别忘了检验一下,方程式确已配平了;

  须注意的是,只要保证各系数为无公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令b=3或c=2,也可得到相同的配平式;,

  四、电子得失法

  电子得失法的原理是:氧化一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必须等于氧化剂获得电子的总数。根据这一规则,可以配平氧化一还原反应方程式。

  1.从反应式里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标明被氧化或还原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情况,以便确定它们的电子得失数。

  2。使得失电子数相等,由此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有关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3.由已得的系数,判定其它物质的系数,由此得配平的反应式。

  [例1]配平金属铜与浓硝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十HNO3(浓)——Cu(NO3)2十NO2↑十H2O

  [分析] (1)从反应式看,HNO3为氧化剂,Cu为还原剂。其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得失的情况为:0 +5 +2 +4

  Cu+HNO3---Cu(NO3)2+NO2+H2O

  (2)使电子得失数相等,由此确定以此有关的物质的系数:0 +5 +2 +4

  1Cu十HNO3——1Cu(NO3)2十2NO2十H2O

  (3)据此,推断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反应式右边生成物多出2个N原子,故必须在反应式左边再增加2个HNO3才可使两边的N原子平衡,此时左边共有4个HN03,为使两边的氢原子数相等,右边H2O的系数应配为2,于是得:Cu十4HNO3——Cu(NO3)2十2NO2十2H2O

  (4)氧原子未作考虑,但所有系数均已确定了,故还得最后验证一下,若两边的氧原子平衡了,则方程式就可被确认配平。实际上上式的氧原于已平衡了,故得:Cu十4HNO3======Cu(NO3)2十2NO2↑十2H2O

  五、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

  1、FeS2+O2 —— SO2+Fe2O3 2、Mg+HNO3 —— Mg(NO3)2+NH4NO3+H2O

  3、NH4NO3 —— N2+O2+H2O 4、 FeS+KMnO4+H2SO4 —— K2SO4+MnSO4+Fe2(SO4)3+H2O+S↓

高中化学方程式13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na2o2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3.钠与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

  4.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na2co3+h2o 离子方程式:2oh-+co2=co32-+h2o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naoh+co2=nahco3离子方程式:oh-+co2=hco3-

  8.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na2co3+hcl=nahco3+nacl

  向稀盐酸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na2co3+h2o+co2=2nahco3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nahco3+ca(oh)2=caco3↓+naoh+h2o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nahco3+naoh=(△)na2co3+h2o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h2o+co2↑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na2co3+cacl2=caco3↓+2nacl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镁的`提取与应用

  1.与非金属o2、cl2、s、n2等反应

  2mg+o2=(点燃)2mgomg+cl2=(点燃)mgcl2

  mg+s=(△)mgs3mg+n2=(点燃)mg3n2

  2.与热水反应:mg+2h2o(热水)=(△)mg(oh)2+h2↑

  3.与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4.与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 离子方程式:mg+cu2+=mg2++cu

  5.与co2反应:2mg+co2=(点燃)c+2mgo

  6.向海水中加石灰乳使mg2+沉淀:mgcl2+ca(oh)2=mg(oh)2↓+cacl2

  离子方程式mg2++ca(oh)2=mg(oh)2↓+ca2+

  7.电解mgcl2:mgcl2(熔融)=(电解)mg+cl2↑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fe2o3=(高温)2fe+al2o3

  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4.铝和naoh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5.氧化铝和稀硫酸:al2o3+3h2so4=al2(so4)3+3h2o_ 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6.氧化铝和naoh溶液: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7.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al(oh)3+naoh=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_2al(oh)3=(△)al2o3+3h2o_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13.电解氧化铝:2al2o3=(电解)4al+3o2↑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3fe+2o2=(点燃)fe3o4

  铁与硫反应:fe+s=(△)fes

  2.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铁与cuso4溶液:fe+cuso4=feso4+cu 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3.铁和水蒸气:3fe+4h2o(g)=(高温)fe3o4+4h2_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2+h2o 离子方程式:feo+2h+=fe2++h2o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6.co还原氧化铁:fe2o3+3co=(高温)2fe+3co2

高中化学方程式14

(注:标有“*”为重点)

  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2、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Cu(OH)2↓+H2↑

  3、钠与稀硫酸:2Na+2H+=2Na++ H2↑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4OH–+O2↑

  碳、硅及其化合物

  *1、碳酸氢钠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2、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HCO3-+ OH–= H2O+CO32–

  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

  *5、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2=CaCO3↓+H2O

  *6、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

  7、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8、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

  *9、碳酸钠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CO32–+H+=HCO3-

  *10、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1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

  *1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2+OH–=HCO3-

  13、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

  *1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15、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16、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

  *17、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18、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

  *19、醋酸与氨水反应: 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

  *20、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SiO2 + 2OH-=SiO32- + H2O

  *21、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32- + CO2= H2SiO3↓+ CO32–

  氮及其化合物

  1、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

  2、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

  *3、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

  *4、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

  5、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

  6、用氨水吸收少量SO2:SO2+2NH3+H2O=2NH4++SO32-

  7、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 NH3+H2O=NH4++HSO3-

  *8、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

  *9、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稀溶液混合:NH4++OH- = NH3·H2O

  *10、氨水与稀盐酸:NH3·H2O+H+= NH4++ H2O

  *1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

  *12、NO2溶于水: 3NO2+H2O=2H++2NO3-+NO↑

  硫及其化合物

  *1、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

  *2、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3、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

  *4、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

  *5、硫酸铝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2SO42-+2Ba2++4OH-= 2BaSO4↓+[Al(OH)4]– *6、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

  *7、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

  *8、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

  *9、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2OH-+H2↑+Cl2↑

  *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Mn2++Cl2↑+2H2O

  *3、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4、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

  *5、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 +HCO3-

  *6、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lO-+H+= HClO

  *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2I-+Cl2=I2+2Cl-

  *8、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

  9、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10、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11、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12、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13、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

  铝及其化合物

  *1、铝和盐酸反应:2Al+6 H+=2Al3++3H2↑

  *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H)4]–+3H2↑

  *3、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3H2O=2[Al(OH)4]–

  *4、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

  *5、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H)4]–

  *6、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

  *7、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H)4]–+H+ =Al(OH)3↓+H2O

  *8、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H)4]–+4H+=Al3++4H2O

  *9、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Al3++3 OH–= Al(OH)3↓

  *1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 OH–=[Al(OH)4]–

  *11、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Al(OH)4]–+CO2= Al(OH)3↓+HCO3–

  *12、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铁及其化合物

  *1、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

  *2、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3、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

  *4、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

  *6、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

  *7、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

  *8、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9、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

  *10、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

  *1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胶体)+3H+

  1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1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

高中化学方程式15

  整理了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中学习方法,将化学方程式分类汇总,内容有: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分解反应方程式、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置换反应方程式等。

  氧化还原反应:

  1.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3.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4.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7.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3、落实课后巩固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的知识与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的训练途径,比如:、、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6.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 高中地理。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高考化学考试中解答题选择题关键词总结

  答题易错点

  以下指出历次考生常丢分的地方,希望大家时不在这些地方出差错,高标准,严要求,从平时做起,向规范要高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在阅读时作出标记。

  一、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ldquo 高中化学;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

  官能团名称等。(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

  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

  (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计算混为一谈。

  12、m A(s) + n B(g) 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

  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

  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

  O(或N)原子数。

  16、解推断题,实验题。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

  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

  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

  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20、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

  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21、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

  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

  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二、选择题中的“关键词”

  1、过量还是少量 2、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

  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 ③ 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 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

  、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 “====”还是“ ”,"△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等等。

  高考前最后几天应做的事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高考中避免类似错误。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未作重点的的部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5、休息好,调整好考试心态,要充满自信、细心审题、大胆推理、认真书写,保证该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来。

  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手把手教你学好高中化学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意之间们就能触碰到化学的神奇之处。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如铁钉生锈、煤炭燃烧、钢铁冶炼等等,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些物质变成了另一些物质的变化。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经常见到的汽车、自行车的轮胎、色彩艳丽的各种塑料、农业上用的化肥都是如何得到的呢?还有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课呢?

  一、 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

  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 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明白地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的事情吗?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 注意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课前预习

  预习是基础。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地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的内容的初步了解。有备才能无患。

  为什么课前预习呢?因为预习有几个重大作用:

  a、提高听课质量。预习可以扫清课堂知识的障碍。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一些以前学过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但是你却对这部分的内容不会了或者遗忘了,这时就意味着头脑中的知识序列出现了断裂,或者说学习阶梯中断了,其结果就是对新知识不能理解和吸收。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

  对于化学的学习,课前预习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这样做就会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课速度,超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且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超前学习时肯定会存在不少疑问,或者是对一些问题存在比较肤浅的理解,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你就可以带着疑问去听课,并比较老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与自己的理解有何不同。这样一疑一思,一对比一求证,会将知识在课堂上真正地掌握。

  b、提高听课水平。同学们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同是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内容,但是每个人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却有很大差别。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不同的同学的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课前预习而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所造成的。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里要聚精会神地听,哪里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了一点点,而如果遇到了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课前不预习,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课后要补习的内容越多,就越没有时间预习。

  c、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心中对这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就知道老师的板书哪些书上有,不需要记,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内容,书上没有,应该记笔记,就不会产生不知道该如何记笔记的情况。有的同学因为课前没有预习,上课时对老师的板书不知道哪儿应该记,哪儿不应该记,结果就不得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努力地去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就不可能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既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无用功。

  课前的预习的重要作用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下面介绍几种课前预习的方法。

  a、章略节详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的内容时,先泛泛浏览一下整个一章的大概内容。在学习到具体的一节的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预习每节的内容。笼统地掌握了一章的内容框架,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就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知识的联系。具体的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疑点、难点应该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看不明白,等等。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预习"氯气"一节时,我们已经对该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详细阅读这一节,从而确定在听这一节课时的重点、难点。

  b、前后相联法

  知识是相通的,在我们有教材中,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的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前后相联预习的好处是:一、温故而知新;二、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材读活。

  c、习题试解法

  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马上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然后对照教材进行试解,这样在试解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材。教材后的试题,实际上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试解,就能检测出预习的情况,是懂还是不懂。例如,对氧气的制法一节来说,通过对教材的试题的试解后,就能理出本节的重点内容是:①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③催化作用和催化剂的概念④分解反应概念、特点等。

  2、认真听讲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的。听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是通过听老师的讲解来获得的。因此,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学会听课。那么怎么做才能听好课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a、集中精神听讲,发挥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在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集中精神听讲的同时还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把学习比作送货进仓,认为只要自己打开了"仓门",就可以等着老师把货物送进去。这种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学习的被动的地位上,是不对的。要提高听课效率,重要的是要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提问,主动地去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

  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去积极思考,主动消化和吸收,既使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再怎么好,也是无用的。其实,课堂学习和吃饭是一样的,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要听好课,就必须积极的去参与课堂上的全部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当一个旁观者。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教师伯每一个提问,都积极去思考,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特别是对实验,更应该去认真观察和参与。

  b、紧跟老师的思路。

  不少同学上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忙着做笔记。思想不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不好的听课方法。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保持一致,听老师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听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只在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不脱离教师讲课的轨道。

  c、要以理解为主,边听边记。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听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有的学生经常是不分主次,结果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堂上是以听为主,想与记是辅。对老师的讲解要听清楚,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原则上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应该做到边听边记。

  d、不要挑剔老师。

  对老师的挑剔,不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对该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并且常常会因此而造成偏科。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剔比较多,认为老师水平不高、讲课表情不好、动作不准等等。这里需要弄清一个问题,老师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一个"辅助",是一个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的外因。老师的水平再高,也只能是"燃烧"自己,而不能照亮自己;一个老师的水平再差,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有收获。

  e、注意课堂小结。

  一节课下来,应该做一个课堂小结。想一想老师是怎么引入这堂课的,中间是怎样分析的,最后是如何归纳的,弄清来龙去脉。概括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3、做好作业。

  如果说听课这一环节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那么作业就是侧重于知识的消化与巩固。对于为什么要做作业的问题,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这种观点是没有认识到做作业的真正意义。

  a、 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是一种间接经验,比较抽象。而做作业则是一个具体和问题。它通过解决比较具体的问题,把具体的问题和课堂上所学到的抽象的知识联系起来。既把不同的具体总是归到一定的抽象的知识中,又把抽象的知识给具体化,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与此同时,由于问题得到了解决,印象深刻,也会促进记忆。可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在预习、听课、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深化的。

  b、能检查学习的效果。

  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就说明预习、听课的效果是好的,知识是真正理解了。相反,如果作业不顺利,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就说明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时就要想方法去弥补。

  c、可以促进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作业、练习、应用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应用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另外,做作业还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动脑筋,从而使我们的智力得到了发展,长此以往,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

  做作业时应该先复习,认真回想一下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最好能理出一个简要 的提纲,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开始做作业。做作业有几点要注意:

  a、 认真审题。

  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审题,如果连题目都审错了的话,那整个作业无疑都是错的。

  b、 细心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平时做题时保证书写的规范,思路正确,表达严密,准确无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考试时才能按照这个良好的习惯进行。

  c、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为了这个目的,就必须要独立做作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

  4、复习。

  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复习指把新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a、总结规律法。

  知识都是有章可循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总结,来巩固和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学会总结规律有一个过程。首先,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联系,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把各个碎片知识理成线、织成网,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拓宽思路。然后仔细听老师的复习课,把老师的复习课与自己的相比较,肯定自己正确的地方,修正自己不准确的地方。

  b、 反复阅读法。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的内容还未掌握,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应该反复阅读,直到理解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既读懂了新的内容,又联系了旧的知识,新旧结合,加强理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反复阅读并不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而是细细咀嚼、消化和吸收

  c、由厚到薄法。

  常听到有同学这样说,"越学越多,越多越乱"。产生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复习时进行综合和归纳,不善于在复习时去粗取精、提取精华。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认为读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另一个是"由厚到薄"。由薄到厚的过程是知识的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而由厚到薄是则是质的飞跃。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纲目,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不管知识有多么的多,千丝万缕,必有主线。其实每堂课后的小结,就是这样的主线。掌握要领、抓住纲目,这是由厚到薄的一把钥匙。

  在复习的过程中,只要你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把整个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做到前后相联,融会贯通。当然,总结提纲,必须是自己动手,开动脑筋,不要求助于别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够使书"由厚到薄"。

  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面这几个方面,我们一定能学好这门课。

  高中化学高考备考各轮次复习建议总结

  备考建议总结

  同学们,当你拿到这份时,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开始着手总复习了,面对即将来临的总复习,我们要对复习的艰苦性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到了高三复习,无论是化学的基本要求,还是化学总分、的总时间等,都与时有较大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识,尽快适应高三复习,防止出现几个月都适应不了高三复习的现象,到了高三,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会感到有机化学掌握不到位。很可能几次模拟考的分数会惨不忍睹,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基础,提高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性,稳定心态。切不可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基础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复习课本上的基础等。我们应时刻牢记在前期复习时夯实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既是专家们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们复习应考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认真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网络相比较,查漏补缺,及时翻读教材,找准找对知识点,构建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同时,对于知识点及其要求达到的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要逐步做到一目了然。

  那么高三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呢?总复习是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准备安排三轮复习,即把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没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有不同。第一轮复习从暑期补课到三月初(501班前期补课选修教材,502和503班提前进入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学科综合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和理综科目综合训练。

  一、第一轮复习

  要善待课本,全面阅读教材,巩固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第一轮是跟上队伍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轮就错过了整个高三复习!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基础是支撑,打不好这些基础,后面的复习将是困难重重。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和理论真正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通过单元训练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

  此轮复习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这是高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个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成败。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研读考纲、重视实验、回归课本、及时纠错、做高考题”等方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一定要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而有效的复习方法,狠下功夫抓&ldquo 高中地理;双基”,想方设法训练对知识再加工的能力,认真分析研读近年高考真题。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科特征和课程目标: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3、落实课后巩固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高三。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二.与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是化学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型,欠缺独立思考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侧重抽象,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Cl2 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高中化学口诀学习法

  有这样一种说法,是理科中的文科。意思是说,虽说属理科,可也如同文科一样,要背、要记的东西不少。不少孩子就是因常见的元素等记不住而开始厌恶学。既然如此,编些好记好背的日诀,辅助孩子,当然就大受欢迎了。

  限于篇幅,这里仅摘录几段口诀介绍如下:

  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

  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

  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硫的性质:

  黄晶脆,水两倍,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溶点一一二,沸点四四四。(密度是水的两倍)。

  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苯的化学性质:取卤硝,磺加烧。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碱水取,醇碱消 高中地理。

  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

  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

  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常用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铜、汞一、二,铁二、三,

  碳、锡、铅在二、四寻,

  硫为负二和四、六,

  负三到五氮和磷,

  卤素负一、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说明:以上八句歌谣,概述了236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包括固定价和可变价。

  盐的溶解性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看,这些口诀、歌谣,是不是能够给我们一点帮助?

【高中化学方程式】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03-08

爱的方程式作文08-23

高中化学反思03-04

高一化学方程式12-19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呢05-05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03-02

高中化学氯知识点02-28

高一化学方程式五篇集锦12-18

高中化学课代表竞选稿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