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4-02-29 19:29:4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

  《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

  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

  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

  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荇(xìng)

  竹柏(bǎi)猿(yuán)

  【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6)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7)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1)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2)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

  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阅读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3、弄清问题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如何联系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初中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能在短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因为这种方式阅读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给划出来,对于存在疑问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点标记。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在答题中解决问题。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2

  诗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起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而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的时候,雪花纷纷,落在军营门口,北风撕扯着冻硬了的红旗怎么也飘不起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后,会更好地护育新花。

  三、段背记知识

  默写《饮酒》、《己亥杂诗》两首诗歌。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在,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

  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

  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

  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幽邃su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怎么做语文阅读题

  语文阅读题除了上面最核心的技巧以外,当然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做语文阅读会遇到很多题型,同学们如果能大致了解这些题型怎么答,就会在考试时更有把握,答题时也会更游刃有余。

  语文常见的题型有某句话的作用,一般考的都是开头或结尾的话,那么开头就是开门见山、点题、引领全文、做伏笔,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照应等;考查文章主题的题型就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主旨等等,也是有模板的,可以自己总结;还有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修辞都有哪些作用,这都可以事先背诵,然后考试时套用模板答题,不仅能提高答题速度,还能提高准确率。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编部版六年上册语文的知识点02-28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2-18

二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字词知识点12-18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知识点12-19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2-19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最新汇总12-2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12-19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知识点12-2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