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时间:2024-02-28 11:24: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1

  第一课时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

  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交流资料,切入课题

  师:课前教师布置了同学们查找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现在来交流。

  生:蝙蝠是一种动物,它白天睡觉,夜里飞行。

  生:蝙蝠长得像老鼠,它是哺乳动物。

  师:真棒,看来你们对蝙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

  生:雷达好像是跟飞机有关。具体做什么用的我就不清楚了。

  生: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是帮助飞机在夜间飞行的。

  师:大家回答的很精彩。那么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师: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师:好,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我们来看看你是否真正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展示生字词,学生拼读

  荧光屏揭开苍蝇敏锐避开

  飞蛾蚊子捕捉蝙蝠铃铛障碍物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生按照老师要求再次齐读。

  师:要掌握词语,会读好还是不够的,还要写好,这里面的生字,有哪些地方需要引起注意,相互提个醒儿。

  生:这里面有五个带有“虫”字偏旁的。

  生: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师:说得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认真抄写一遍。然后小组之内评出小小书法家。书写时要注意坐姿。注意笔画笔顺,尽力把每一个部首写清楚。

  写完之后小组交流,评选。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这些生字词在书中的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查找。

  师生交流以上词语所在位置。

  师:生字我们先看到这。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蝙蝠与雷达是什么关系?2、人们在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人们是怎样从蝙蝠和雷达身上得到启示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问题,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

  三、研读文本,探究关系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机器,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生: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师:对于这个回答大家满意吗?

  生:满意。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蝙蝠有什么本领?

  生:蝙蝠边飞边发出超声波,在夜里找到蚊子。

  师:哪一个自然段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

  生: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生:“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蝙蝠飞行很灵巧。

  师:读出来。

  生读体会。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

  生:蝙蝠的飞行本领很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极细的电线”看出来,我们人类在大白天都看不清,而蝙蝠在晚上能灵巧地避开,太了不起了!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体会。

  师:你这只蝙蝠的本领不太大,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体会。

  师:这只蝙蝠的本领不一般,谁再来读?

  生:读这句话。

  师:这真是只厉害的蝙蝠!看这段话中的些词,我读,同学们画上着重号:还能、而且、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去掉这些词再读。

  生再读句子体会。

  师:你又体会出什么?

  生:这些词语要重读。

  师:说明什么?

  生:这些词很重要。

  生:我觉得这些词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师:什么特点?

  生:准确、科学。

  师: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这些词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谁再来读一读?大家体会。

  生:再读句子,其他同学体会。

  师:你真是个朗读能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准确与科学,更让我们深深领悟了这小小蝙蝠的超凡本领。那么人们怎样在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生: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师:这是一份表格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出示小黑板)完成表格前把第四、五自然段好好读读,边读边完成。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不要把原文抄写下来。

  学生阅读段落,完成表格。

  (表中填写的'内容,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说明蝙蝠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说明蝙蝠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说明蝙蝠飞行与嘴巴有关。

  学生完成后默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文中有个词语“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

  生:横的有,竖的也有,斜的也有。

  师:对,文中形容没有规则,很乱的意思。

  师:三次实验都在这个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的房间中进行,第一次实验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学生读完成的表格,其中学生填写为捂住眼睛。

  师:可以填写为捂住眼睛吗?如何修改。

  生:蒙住眼睛,封住嘴巴。

  学生填写了多种实验结果:像没头苍蝇乱撞、铃铛直响等。

  师:这些答案都是可以的,只要扣住了文章本来的意思。再看第三次实验结果。

  师:三次实验,课文使用了“蒙、塞、封”三个不同的动词,用得很准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了要注意用词准确。

  师:分析三次实验结论:第一次实验结论是?

  生:蝙蝠不用眼睛探路。

  师:第二次实验的结论是?

  生: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耳朵。

  师:第三次实验的结论是?

  生: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嘴巴。

  师:从蝙蝠第二次、第三次的探路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蝙蝠靠嘴和耳朵探路。

  师:课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用重要的词语讲了这个关系。

  生:配合起来。

  师:可见这个词很重要,如果没有配合,说明蝙蝠探路只要嘴巴或只要耳朵,这和蝙蝠探路需要嘴巴和耳朵两种器官是不同的。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体会?

  生: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科学。

  师:有错,那么,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

  1、根据第七自然段和课文插图,画出能够说明蝙蝠是如何探路的简笔画。

  2、雷达是如何根据蝙蝠飞行的原理,安装在飞机上的。

  3、把课文读三遍,完成课后思考练习内容。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2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早上,我们预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课文为什么把它联系在一起了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课本解决问题。

  2.首先,我们课前放松一下,走进字词林。猜一猜:(幻灯片1)

  三人()三木()三口()十五天()......

  看我们今天的生字林(幻灯片2),你也能说出几个趣味题来让大家猜猜你说的是其中的哪个字吗?

  在识记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蝙蝠的蝙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荧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下面让我们走进词语林:开小火车形式领读;说一说你已经理解的生字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语认读得差不多了,那么同学们课文读通顺了吗?分小组读。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读得最认真,最整齐。并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试着分段

  2、课文读完了,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不错,希望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3、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3-7)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三、研读重点段落

  1、既然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那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拿出笔画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并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并用“即使......也......”造句

  3、针对“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一情况,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疑问。齐读,点名读,读出疑问语气。

  4、真的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吗?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合作,默读4、5、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响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象个不停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互看图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师小结: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一说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什么?(感悟“经过反复、终于)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呢?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

  3、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内容。

  4、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默读7、8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嘴巴天线

  超声波无线电波

  障碍物障碍物

  反射反射

  耳朵荧光屏

  3、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文后”资料袋“,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常用知识点12-18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知识点12-18

蝙蝠的作文08-03

南山双语学校《松鼠和松果》课堂实录05-03

蝙蝠大战作文01-10

[实用]蝙蝠的作文12-20

蝙蝠与老鼠作文11-11

蝙蝠称王作文11-04

蝙蝠的自述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