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作文

时间:2023-09-27 11:06:5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月几时有作文(锦集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月几时有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月几时有作文(锦集8篇)

明月几时有作文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明月几时有作文2

  雨,淋透了我的心。

  在怡雅的最后一个中秋夜,我终是没能望到那轮陪伴了我三年的明月

  我的三年青春,在怡雅,没有骄阳般的热情放纵,亦没有群星般的璀璨夺目,只是像月华一般淳朴,默默地成长着,感恩着。

  有没有信心拿一次年级第一?初二的一次集团联考,我考了年级第四,班主任刘老师颇为高兴,拉我到走廊上问我,我含蓄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没几分把握。我清楚地记得那晚的月,无比的明亮,无比的叫人愉悦。虽然之后的日子里,我并未实现我的诺言,甚至有几次还退到了年级50名之后,但刘老师从未放弃过我,或是鼓励或是开导,一直引导我坚持做好自己。

  临近中考前,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情绪也不稳定,常常因为学习上的一些阻力而懊恼。记得一天晚自习刘老师又拉着我到走廊上,面对面的`说:你从初中入学以来一直都这么努力认真的对待学习,老师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中考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相信自己!温暖的话语回荡在耳边,我一扫几天的阴霾,嘴角露出微笑,抬头看看天空,月儿也是弯弯的,笑着看着我。

  三年来,当我失意时,当我任性时,当我骄躁时,刘老师总似一弯温和的月光向我走来,来到我身边,丝丝话语抚平我所有的不快,让我快速调整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我铺下前行的道路,同时浸润我的内心。

  从初一开始我就当选班长,自然地成了同学们眼中的铁面无私,又加上不太愿意表达,面瘫似乎成为了同学们眼中我的代名词。

  铁面之人终有柔情之处,我也总会有伤心难过之时,每每心情不畅,我便会一个人倚在栏杆上,望着远处的天空发呆。此时,总会有同学跑来安慰我,那时,心中好像阴沉的夜忽地露出一轮皎月,纯净,无暇,给人以温暖与力量!

  怡雅,就是那广袤的星空。夜夜斗转星移,精彩无穷。在这片星空中,我看到了一颗颗新星的升起,亦看过了一条条彗星对自我的燃烧与升华,更见证了奋斗之后胜利的极光贯彻南北。

  怡雅,是我青春这轮明月升起的地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的那轮月定是升到了别处,我对母校怡雅和老师们的感恩却永藏心中!

明月几时有作文3

  倚在窗边,眼望向窗外,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悬挂在空中。此刻,总是静谧的,竟让人有种悲凉的感觉。

  ——题记

  从小,就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喜爱颇多,也对这神秘的月亮充满了敬畏感。记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就这皎洁的月亮充满了好感。背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诗句,我才明白,原来月亮也有几分哀伤,几分惆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人坐在草地上,遥望明月,许下美丽的誓言……。

  太阳落下,升起一轮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所见的月亮有时也是这般。一缕缕轻而薄的云,环绕着月亮周围,给人一种美感。月亮真的就像“白玉盘”一样,又大又圆。月亮散发出皎洁的月光,“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也都被笼罩在这一片月光之中了,也被笼罩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了,万籁俱寂,遥望明月,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悲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个人在离别时,流着泪,哭诉着,都不想离开彼此,都不想远隔天涯海角,然而事实总是那样残酷,不得不分离,只有在离别之时,对上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犹记得,儿时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故事是那样的凄美,最后,嫦娥升到了月亮之上,住在广寒宫中,旁边只有玉兔相伴,该是怎样的孤独与寂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时的李白,是有多么的.惆怅,抬头望明月,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有多么思念故乡,而此时只能把这些思念寄托给高高在上的明月,又是怎样的无奈呢?

  遥望明月,真的感觉到一些哀伤,一些悲凉,一些痛楚,一些寂寞。倚在窗边,双手拖住下巴,看着那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空中,朝我微笑。我猛然觉得: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多少?这样仰望明月的时光还能有多少?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只有错过了才会懂得他的珍贵。难道我们不应好好的珍惜这小扇轻摇,遥望明月的时光吗?这样安逸,这样闲适。

  我们都睡下了,而那轮明月仍然散发着他那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带给我们宁静……。

  韩怡雯

明月几时有作文4

  学习路上的坎坷,你是选择前进,还是退缩;眼前的困难和挫折,你是选择克服还是逃避?

  我,选择前进,勇往直前;克服,想尽办法!

  当我的毛笔触碰到雪白的宣纸,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位有灵性的书法者,是一只在沼泽地里陷入泥潭的,心情绝望的小鸟。尽管我父母的字飘飘欲仙,龙飞凤舞,尽管我父亲是一位出色的书法老师……。尽管尽管,那终归是纸上谈兵,我必须面对现实……

  于是,我开始勇往直前,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我把字帖放在离我最近的位置,只为看清每个汉字。我用颤抖的手握紧毛笔,竟在笔杆上留下了湿湿的手汗。微风拂过我的.发丝,阳光给宣纸染上了一层镀金,这更使我的心情恍惚不定。横,在正中央,微微倾斜;竖,在横的最右边,短小有力……我照着字贴上的样子,一笔一画地写在宣纸上。我似乎找到了出路,日复一日地练。手的酸疼,汗的流淌,眼的胀疼,换就了一手规规正正的方块字!

  清风明月几时有!前进,努力!

  可是,每当我把练好的字骄傲地展示给同学们看时,它们换了一种嘲笑的方法,说我写得太不自然。甚至还有人嘲笑我,说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书法!心的不甘,如从百米高楼坠落,然后躺在了一片荆棘丛中,疼痛难忍。我失望,我困惑,我的书法似乎还缺少什么精华。直到我看到时父亲摇头晃脑的写字,一会儿心情激动,一会儿心情平缓。我这才知道书法的真谛。

  同学们说得没错,练字要自然,要用心去练字。

  我,再次勇往直前,再次想尽办法。我开始练字时投入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字里放入了一颗怦怦直跳的心。我的字开始变得自然起来,同学也啧啧称赞。我依然日复一日地练着,丝毫没有骄傲,因为我知道,骄傲意味着什么。

  图书馆里,我看着自己挂在墙上的作品,微微一笑……

  清风明月几时有。失去的心血,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明月几时有作文5

  我想,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掉了泪的,滴落在酒杯中的泪水与酒水交融,一饮而尽,在心中泛滥成一片苦海,古往今来,借月抒怀似乎是文人墨客最热衷的一种渲泄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在离别之时遇逢中秋之月,那更是要朗声悲抒,声泪俱下,情郁于中,怎一个愁字了得?

  但苏轼到底是苏轼。悲吟之余,他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精神——豁达。

  我毫不否认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温庭筠的“十二楼中月自明”,也不否认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李义山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这些总是少了点什么的。杜甫有他的悲苦,温庭筠有他的离愁,李白有他的乡思,义山有他的沉郁。但苏轼说:这些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又何必为了它捶胸顿足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便难全。

  他们少的,正是东坡的这番豁达。

  这首词作于宋神宋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这一年,苏轼正好是39岁。39,这个数字对苏轼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此时却还是前路迷茫,不知所往。五年游宦,仕途失意。举目无亲的词人在中秋之夜孑然一身。其间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晓。但东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官场险恶,既然宋神宗听不进我的劝谏,那就让他王安石在朝中说去吧!爱妻和孩子都不在了,这是天命,也都随他去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心中兼怀美好的向往,命运又能奈我何?

  这便是东坡的豁达。然而,要做到这样的豁达又谈何容易?

  项羽没有做到豁达,不然怎么会徘徊在江边而不愿东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项羽太重节操,大丈夫自当能屈能伸,空有傲骨却没有胸襟的人又如何能成就霸业;阮籍没有做到豁达,不然为何要驾车山林,穷途则哭;三毛没有做到豁达,失去荷西诚然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但结束生命又能怎样呢?于死者无益,于生者更是一种煎熬……

  好了,已经扯得太远,还是回到苏轼的这首词上来吧。有人说,是命途的多舛造就了苏轼和他的词章,可我要说正是苏的豁达成就了他自己。苏轼的'一生中多次被贬官,甚至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因而他的词中也不乏一些清冷悲伤的格调。但可贵的是,在这些或冷清或苍凉的词句中,总能找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而这也正是东坡的可爱之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实,东坡你何必发问于天,多此一举呢?只要怀有一片豁达的心境,人生何处不是明月的朗朗清辉?

明月几时有作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每当我吟诵起这首词时,一种不知是什么滋味的心情就会在我的全身荡漾开来,让我冥思遐想我的中秋故事。

  中秋,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景。记得我也曾有这样美好的回忆。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快到中秋节时,我们都会前往我大姑家吃饭。我,我姐姐,我的爸爸妈妈,我的两个哥哥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到我大姑家去。我们欢聚一堂,大人们谈天说地,小孩们在庭院间嬉戏玩耍,直到大人叫好几遍才到屋里去吃饭。还未等吃完饭,我们这些小孩子便迫不及待的跑出去,在一块嬉戏打闹。本来就热闹腾腾的气氛变得更旺了,是什么呢?嘿嘿,我大姑家添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孙女,我因此成了别人的姑了。于是,每年我们到我大姑家去,每个人都要抱抱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中秋的家宴因为这个小女孩的存在变得更加欢快了。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有时会和我大伯家一起回来,于是我,我姐姐和我哥哥就怎么玩也玩不够,少不了晚上的又一顿中秋宴了。终于,神圣的中秋节到来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月饼后,便大手牵小手,一起踏出门外,去赏月,一路上,总能听到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时的月亮,是橘黄色的,照在我的心上,暖烘烘的,幸福感爬遍我的全身。现在,中秋节好像变了。就说今年吧,只有我,我父母,我大娘到我姑家去,饭局上一下冷清了不少,虽说还有我的小侄女在一旁嘻嘻哈哈,但我的姐姐和哥哥都在工作,因此气氛一下不如从前了,我也欢快不起来了。

  回家后,没有了第二顿中秋宴,没有了吃月饼的习惯,没有了出去赏月的心情。爸爸和妈妈还在干活,只有我自己抱着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中央,抬头看月亮。这时的月亮,是淡黄色的`,照在我的心上,凉凉的,像冷风吹过的样子。

  中秋节,被我们渐渐淡忘了;吃月饼的习惯也因为我的过度排斥而消失了;一家人的团聚转变成了电话里的祝福与等待。试问“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作文7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真正是流传千古了,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端起酒杯遥问苍天豪迈与雅兴,便令我心驰神往。脑海中,思绪瞬间回归千百年前,依旧是这一抹月光之下,豪放的苏轼喝得酩酊大醉,端起手中的酒杯,眼神迷离,似乎思绪正遨游在千百年前,用手中的酒敬着天上的明月,那轮亘古以来就存在的明月,不由得思考起来,这轮照耀过屈原,照耀过李白,照耀过杜甫的明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月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寄托各种情感的载体,苏轼看到月,便想到了月亮之上那些传说之中的.琼楼玉宇,也不知道那美轮美奂的仙宫,是什么时间了。其实,苏轼或许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重回官场、重回世间权力巅峰的渴望吧。不然又怎么会有后面一句的“我欲乘风归去”呢?之所以是“归去”,而非“登上”、“造访”,便是因为以前便是那里的人吧。但那美玉砌成的楼宇啊,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因此才有了“高处不胜寒”的说法。苏轼已对那黑暗的朝廷失望了,才发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感叹。虽孤单萧条,但却率性诗意。这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其酷肖。

  这明亮的月,这寂静的夜,总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思考着,苏轼也不例外,他开始思考人生,一个尝尽人生百态的人,将人生描述为四个字:悲、欢、离、合。但无论是悲,是欢,是离,是合,生命健康都是最重要的,所以苏轼于全文的末尾,送上了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也就是王勃所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吧。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读出了作者的率性放达,读出了作者对人生未来的迷茫,读出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作文8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提到中秋节,大家一定会想起苏东坡写的,又被编成歌词的“明月几时有”吧!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习俗吧!

  中秋第一,“吃”——月饼。

  月饼,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吧!但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因为月饼是圆的,里面的馅也是一团团的,吃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所以中秋节才要吃月饼。在古代,团圆饼(月饼的意思)是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着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呢!

  中秋第二“吃”——螃蟹。

  别看螃蟹挺平常,吃法也是很讲究的。八月十五的螃蟹个个大,肉质鲜美。吃螃蟹,要把它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着圆桌吃。还可以加上酒蘸来吃,味道美极了。这时,光吃螃蟹没吃饱吧!在桌上摆上一盘炒藕片和一碗毛豆吧!这时的藕和毛豆最好吃了!吃完了,来点水果怎么样,吃个石榴吧!咬一口,嗯,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中秋第一"玩"——柚子灯。

  柚子灯,顾名思义,柚子灯做的`灯呗。古代祭月后,广西一带开等会,柚子灯、南瓜灯、橘子灯。柚子灯做法很简单,把柚子掏空而成。柚子灯虽然朴素,但做法简单,很受欢迎,有些小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河中作为游戏。

  中秋第二“玩”——舞火龙。

  在香港的传说中,只要在中秋佳节舞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所以,这个传说代代流传下来。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经没有旧时的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这正是: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螃蟹个大有鲜美,石榴飘香惹人爱。

  毛豆颗颗咸多汁,鲜藕肥硕心眼多。

  柚灯点燃明月夜,大家一起过中秋。

【明月几时有作文】相关文章:

明月几时有作文07-18

明月几时有作文3篇【精选】07-31

【实用】明月几时有作文3篇08-03

明月几时有作文【必备2篇】07-20

关于明月作文09-03

明月星空作文09-11

天边明月作文09-21

当年明月作文09-17

明月寄相思作文03-05

举头望明月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