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的作文

时间:2023-09-06 23:12:46 好文 我要投稿

乡味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味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味的作文

  乡味的作文 篇1

  提起我的家乡,昆山,那可是要有许许多多的特产名点要说了。但,最有名气也最美味的就莫过于阳澄湖大闸蟹了。

  一般,江、湖里面产出的蟹叫螃蟹,唯独阳澄湖内产的蟹叫闸蟹。据说是捕蟹的时候是专门设闸,故而得名;又因据《唯亭志》载:“蟹出阳澄湖者最大,壳青,脚红”,金爪蟹“重斤许,味最鲜。”最后就得名为“阳澄湖大闸蟹”。

  早在唐代,阳澄湖大闸蟹就已列为朝廷贡品。民国早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名的爱吃螃蟹者。他把各地的蟹分为六等:一等是湖蟹,阳澄湖;二等是江蟹;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天下螃蟹,以阳澄湖大闸蟹为首,最为好吃,美味。

  那一次,我终于尝到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

  那是国庆节的第一天,我们要去外婆家吃饭。那时爸爸正好收到了俩箱螃蟹,阳澄湖大闸蟹,一路拿到外婆家去。外婆马上就开始烧了。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烧好了!金灿灿的大闸蟹端到桌子上去了!妈妈帮我拿了只雌的,我迫不及待地把壳扒开:金光灿灿的壳下是金光闪闪的蟹黄!妈妈又帮我把八角肉内脏之类的东西搞掉。我开始吃了;恩~味道居然这么好,名不虚传!香喷喷的`蟹黄甜美地融化在我的舌头上,那一刻真是无比享受!!吃完了螃蟹,我再来吃蟹腿。肥嘟嘟黄橙的蟹腿,里软外硬,咸淡结合,真是妙啊!太美妙了!!后来,外婆又做了面拖蟹,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特产。如果你想尝到令人醉生梦死的阳澄湖大闸蟹的话,那就赶快来我美丽的家乡——昆山吧!

  老师点评:昆山的阳澄湖大闸蟹天下闻名,你在习作中引用了不少资料来证明这一点。再辅以自己品尝的感受,使人信服。

  乡味的作文 篇2

  再过不久便要离开家乡了,在此之前,怎能不品尝一下家乡的特色小吃!

  在贵阳,出名的小吃并不多,“豆腐果”就是其中之一,好吃的东西并不一定在大饭店内,传统工艺才是最深得人心的。而街边的小吃摊正是传统的体现,往摊上的小凳子一坐,喊一声:“三个豆腐果”。摊主婆婆便会端上一盘盛着三个外表金黄、滋滋冒油的“黄金果”。这仅仅是炸豆腐吗?自然不是,奇妙的往往藏在最深处,咬开外脆内软的豆腐,里面流出了辣椒酱与折耳根。再咬一口,外表的香脆,豆腐的柔嫩,辣椒的香辣,折耳根的新鲜全部在口中融于一体,让我的每个味蕾都在跳动,令人留连忘返。

  第二号就要数“丝娃娃”了,见到菜名,一般人会联想到荤菜的一种,更有甚者会想到是娃娃鱼做法的一种,其实不然。桌上放有大小不一的碗,碗内装着各式各样的配菜,面前的小碟中则是装着薄薄的面皮。吃“丝娃娃”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亲手搭配。夹起两三样喜爱的配菜放于面皮上,再把面皮卷成像包裹的娃娃一样,用勺子把佐料舀进“丝娃娃”里,你会问这与春卷有什么不同?其不同在于所搭配的`种类。丝娃娃有几十种搭配,每一种都别具风味,酸甜的泡萝卜丝与清爽的海蜇皮乃是一味;清甜的黄瓜丝与香脆的花生米又是一味……真是奇味无穷,变化无穷。

  第三号乃是大众食品——砂锅饭。每当夜幕降临,一些老食客便会在刚摆出桌椅的大排当里坐下,不点别的,就点一碗砂锅饭。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的水蒸汽迷糊了双眼。待蒸汽散去,一张覆盖一切的炒鸡蛋呈现在眼前;揭开鸡蛋,见得庐山真面目——几块腊肉有规则地排列在饭上,绿豆芽在其下作为衬托;很适合配饭的香菜与咸菜撒在饭四周。更妙的是饭靠近砂锅的地方全部变成了锅巴,金灿灿的很能勾起人的食欲。几样味道一齐入口,让人唇留齿香,绝不会拒绝第二口。

  这些让人心动不已,垂涎三尺的风味美食,正是现在的人们提炼了祖辈们的精华不断改进而成。这些包含了先人经验与现代技术的美食,见证了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它们才是家乡真正的“味道”。

  乡味的作文 篇3

  “啪啪啪”,一连串的爆竹声越来越密,越来越响!漆黑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乐的气氛。

  我们家也不例外。能干的爷爷奶奶还做起了我们衢州的特色小吃——蒸米糕。今天,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做米糕的整个过程哦!

  奶奶先把米粉、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在一个木制蒸笼里,再用勺子把米粉刮平整,我偷偷地用手指蘸了一点米粉尝了尝。哇!香甜香甜的,一下子甜到心里了。接着,奶奶盖上盖子,将米糕放到大锅里蒸,没过多久,锅里就飘出来一股股芝麻的`清香,那香味直钻我的鼻孔,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吮吸着。

  这时奶奶把蒸笼抬出来,移开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米糕倒出来。蒸好的米糕软绵绵、香喷喷、热乎乎的。咦?这米糕怎么变色了,刚才放进去的还是白花花的,怎么蒸出来变黑米糕了呢?奶奶说:“蒸好的米糕变了色,是因为夹在中间的黑芝麻显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做米糕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趣的一个过程——切糕。爷爷和奶奶手持菜刀,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米糕切成一条条,一片片。只看见菜刀闪过的光影,只听见菜刀在米糕上“笃笃笃”地跳舞。我真为爷爷奶奶们担心,生怕锋利的菜刀不小心切到他们的手。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切得这么快,不能切慢点吗?”“因为刚蒸出来的糕非常软,如果切慢了,糕就变硬了,不好切。”奶奶说道。

  不出几分钟,一锅蒸糕就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块米糕放进嘴里,刚蒸出来的米糕热乎乎的,又软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等米糕凉了,就是大家吃到的松、酥、香、脆美味的米糕了,这四味交杂在一起,就组成了一股独特的味道,这味道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就是家乡的年味。

  乡味的作文 篇4

  照我们这儿的风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鞭炮齐鸣,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和对联,街上的人络绎不绝,把对联和一些小东西都卖起了。

  到了二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人们才去买菜和鸡、鸭、鱼、肉,怕买的太早坏了。接着就到了除夕。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都贴着一张张买来的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剪纸和流露着喜庆的红对联。到了晚上,全家人欢欢喜喜的.包饺子、吃火锅、炸鲜鱼,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摆了一桌。爸爸妈妈喝酒,我和几个小弟喝饮料,那真叫大吃大喝。吃完喝完后,爷爷和爸爸大概在10点多会去打醋汤。打醋汤要用醋汤石,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石头,被燃烧后就会裂开几个口子。所谓打醋汤,就是把烧好的醋汤石放在一个干净的盆子中,然后在它的下面放一张烧纸,再用一些准备好的醋浇在醋汤石上,绕着自家房子走一圈,然后放在外面的园墙上。

  初一,家家开门时都要放鞭炮,那些小孩子早在门口排好了队,把鞭炮放完了,就如兔子般窜到了屋里向长辈们拜年,挣压岁钱。初一至初六,我和爸爸就走亲访友,妈妈留在家里招待客人。

  正月十五,元宵上市,春节到了又一个高潮 。这一天,我们都到城里去看花灯。灯会上,小孩子个个喜笑颜开,举着小灯笼,像鱼儿一样在人海中游来游去。大街上彩灯高悬、明如白昼。各大公司都要挂出一些彩灯来,主要为了招揽客户,大多数灯都是有纱布做的。但形态各异,如:两条黄色的腾龙、几只骆驼、酒厂的酒瓶灯、个别小区的模型楼……看完灯展后,人们都聚集在“电力大厦”

  的楼下看烟花,此时街上的人熙熙攘攘,每放一个烟花可谓万众欢腾。这样一天最重要的还是吃元宵,回家时,人人都要买一包圆宵。人人都又各回各家了,此时的街上空无一人,彩灯在风中摇曳着,公园里的水池非常平静,水中倒影着各种各样的彩灯。

  元宵节过了,春节差不多也结束了。人们各行其事,而孩子们也要去上学了。我们这里虽是农村,但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乡味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是苏北的一个城市,这里风景优美,

  日新月异。我家乡的蟹黄汤包可有名气了,据说它是全国四大名点之一,也是我最爱的美味。 蟹黄汤包的看相好,味道好。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上面的折皱细巧匀称,好似·朵饱满圆润、含苞欲开的花儿。汤包的皮儿很薄,透过很薄的皮儿,里面馅儿也看得分明,让人很眼馋。 蟹黄汤包的制作过程可不一般哦。据说它的制作工艺竟然多达三十三道。制作汤包最关键的一步是剔蟹黄、蟹肉。剔蟹黄、蟹肉非常有讲究,有近十道丁序。然后把蟹黄、蟹肉煸炒,与肉蓉、皮冻、酱油、料酒等调拌成馅。捏包子真有意思,只见师傅将包子皮儿往左手上一摊,放在皮儿的正中,包子皮儿快速在师傅手中旋转,转眼间一只小巧玲珑的蟹黄汤包就做好了。 蒸好的汤包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享受。怎么吃?我们一起来吧。先用三个指尖抓住那汤包上面的`折皱,小心翼翼地轻轻拿起,慢慢放到盛醋的碟子里,然后低下头凑过去,在汤包的上方用齿尖细细咬破一个小孔,再从那小孔里缓缓地吸汤汁,这是因为汤包皮儿很薄,汤汁又烫,你如果不小心,汤漏皮儿破,也就不成汤包了,因为品尝汤包不仅是美食的享受,还有点比赛的味道。 记得我第一次吃汤包时?还出了洋相。我看着诱人的汤包高兴得“啊啊”直嚷。猛地咬了一口,里面的汤汁就冒了出来,汤汁又在衣襟上留下了记号,顺着我的手流了下来,第二次、第三次我渐渐掌握了方法,刚咬一口就觉得“爽”,再咬一口感到“香”,吃着吃着,就只想到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我们家乡的人们概括了吃汤包的十二字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我们很多同学都个个喜欢吃家乡的蟹黄汤包。我们还为它编了一首儿歌:“小身子大肚子,没‘心’没‘肺’没‘肠子’,只有鸡汤蟹黄子。

  乡味的作文 篇6

  还没有过年,家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前,住在乡下的二姨一家乘车来到这里,为过年做准备,我们一起去了大润发超市购物。“大润发”里比以前更加热闹了,那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来来往往,纷纷挑选过年时需要的东西。“大润发”里的装饰也不一样了,里面张灯结彩,挂着许多灯笼、中国结和各种福字。超市里面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年货大街,上面集中摆放着一些过年时热销的物品:八宝饭、保健品、糖果……烟酒区也比往常更热闹了,柜台上的服务员忙的不可开交,嘴里不停地说着:“怎么这么多人啊!好像买东西不要钱似的”。二十几个收银台全部开放,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想找一个空位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从机器里打出来的小票都是一长条一长条的。从大润发里走出来,许多人都在候车亭里面等免费班,车子刚到,大家就挤着往车上搬年货。

  要过年了,得回乡下,路上车子很少,老爸都能开到一百码。回家,姑姑在包蛋饺,我问姑姑:“为什么要包蛋饺?”姑姑告诉我,要过年了,亲戚要来做客,饭桌上少不了这个。桌上,还摆着一大盆团子,爸爸对我说:这是年团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年,还要打年糕,年糕代表年年高。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相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上,小朋友里我最大,爸爸妈妈让我敬酒,一开始我一直说“新年快乐”妈妈让我换一换,我就对爷爷奶奶说:祝你们身体健康!他们也回敬一句:祝依依学习进步!敬好酒,长辈们纷纷发了压岁钱,我收得很高兴,收好后把他们藏进了口袋。放烟花是大年三十少不了的东西,烟花的名字取得很吉利:什么鸿运当头,捷星高照、步步高升……一个个烟花飞上天,在天空中绽放着笑脸。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守岁前的必看节目。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在一片鞭炮声中我又长大了一岁。

  乡味的作文 篇7

  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当年的浓郁的味儿。

  “从今天起,我国正式进入春运高峰,今年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广播里、电视上,都在传播这样的消息。年味开始酝酿起来。

  会有亲朋好友来我家拜年,热闹增添一点儿“年味”,但奇怪的是,来的人不少,送的礼不少,待的时间很短,说的话很少,好像礼到任务就完成,给人的感觉就像还个礼走个过场罢。

  我们也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好多次我们刚坐下甚至还没坐下,主人像是有很多事情要办一样的',我们茶杯还没捧上就离去。

  刘少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写过年的情景是人们从腊八开始就酝酿年味,炒瓜子磕花生串门聊天,热闹得不亦乐乎,尽管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乏。而现在,送礼几乎成串门的唯一目的。

  唯一比过去更有“年味”的就是大量购置年货。人们刷着贵宾卡、会员卡,把一推车一推车的年货搬回家。超市里的人们洋溢着物质满足后的笑容,却因失去精神的依傍而显得僵硬没有感染力。

  大年夜一直到年初五,酒店的座位早就被定完,大家去饭店吃所谓的年夜饭,看似“年味”很浓,但在情感还没来得及充分沟通就该散,各回各家,依然冷冷清清,第二天又得跑几家亲戚,送礼呢。

  “年味”发展至此基本算是到高潮,但它像一只未熟透的苹果,吃起来酸涩涩的。

  还是以前小时候的过年过瘾呢。虽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也没有饭店里的美味佳肴,但兄弟姐妹们一块儿放两元钱一包的小烟花能玩得痛痛快快,拿上个小电筒就可以去幽暗处探险,一副残缺的扑克牌可以打到凌晨,一瓶可乐就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个小红包就让我们对新的一年憧憬无限……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像有讲不完的话……那种心心相通毫无防备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才有真正的“年味”。

  现如今,很多过年时的仪式都开始简化甚至省去,贴春联、迎灶神、祭祖宗、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见,人们认为这些太形式化,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东西究竟在哪里呢?

  当外国为中国春运规模之大而感慨,连纽约帝国大厦都为中国年而亮起喜庆的红灯时,他们是否知道,中国年的“年味“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呢?

  乡味的作文 篇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扬州的月,扬州的桥,扬州的人,皆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我的家乡在扬州,然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扬州著名的美食宝应藕。

  藕,其外形没有什么可夸赞的,暗黄发黑的表皮上长着许多斑点,两端和中间还有黑长的须子。但当它的皮被剥开之后,立马就变了样,在它那丑陋的`表皮之下是白白净净的果肉,像美丽女子的肌肤,若皇宫门口的玉柱,又如名贵丝滑的绫罗。口感自然也是不用说的,清炒藕片入口,牙齿碰撞间便能感受到它的清脆,是那种果断的脆;而那糖水蒸出的莲藕,软软糯糯香香甜甜,咬下一口,藕块虽断,藕丝却千丝万缕,香甜于唇齿间流转,让人回味无穷。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乡愁,只是每次出门都闹着要吃藕。

  有一次七岁吧,在苏州外婆家呆了半个月。苏州也算是比较繁华的地方,然藕也是稀有之物。刚到外婆家,或许是因为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空荡荡的,本以为时间可以填补内心的空白。不料,时间越久,那空荡荡的感觉愈强烈。外婆一家以为我生病了,为我忙得焦头烂额。我的心中只想一件事吃藕。无奈之下,只得将我送回老家。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趴在桌前,一下子吃了两大碗的藕才罢休。

  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原来那不是生病,那时家乡的味道对我的呼唤,让我早早回家。藕是家乡的味道,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模仿不来的家乡的味道。无论远在何处,家乡的味道都是我永远的牵挂。

  再过三五年,我终会一人离乡在外闯荡,在外寻觅年少时的梦想。到那时,我已不是少年,再无法像年少时任性地想家便回。只愿在某一天深夜,在别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会有人告诉我“糖藕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早点回家”。对于我来说,藕便是家乡的味道,是我永远的牵挂。

  乡味的作文 篇9

  家乡是一壶清茶,茶香幽幽,很淡却也令人难忘。

  上海,这个满是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城市美丽多姿,却也比不上四川——我的故乡那巍巍雄山,潺潺流溪的自然风光。

  那年我在四川。四川的山上,漫漫花田,一眼望去,千红万紫,好似一幅画,而我站在画中央,双手抱着一束火红的杜鹃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我的脸通红通红。我嗅着手中的杜鹃,淡淡花香飘来,陶醉了我的心。那味道只有家乡有,那味道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属于那种只有天然环境,不染一丝纤尘,不沾一点石灰,没有高楼大厦的`地方。在上海,是没有的。

  我的家乡,有千万种味道,有花香,也有茶香。这是一个采茶的好季节,初春三月,我和外婆上山采茶。我背着小箩筐,跟在外婆后面,踏着松软的大地,哼着小曲儿,别提有多兴奋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好像一片琉璃翠玉海,又像是一壶上好的琼枝玉液洒落在这里。漫山遍野都是一股淡香。

  外婆和几位大婶一边采茶一边攀聊起来。“今年的茶真是香啊,好久没见过这么好的茶喽!”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这茶丰盈绿润,由于是早晨,茶叶上还沾着晨露,那露珠圆滑晶莹,那茶叶润泽透巧,别提多美啦。我虽背着箩筐,却什么事也不干,只有闲情雅趣去观赏这幅“茶女图”:采茶的人一般都是女性,她们头上裹着白花花的头巾,时不时弓下腰抚摸着绿润的茶叶,感觉这茶不错,便轻采下来,悠悠然地放入箩筐中,有的采茶女还闻闻茶的味道,清香入鼻,便摘下,若未成熟,就转向另一棵茶树,继续采摘。茶香幽幽,夹杂着茶女们的欢声笑语,勾勒出初春最美的景色。

  采茶结束,我和外婆要回家了,各位大婶也要走了,她们和外婆分享着那一大堆茶叶,采得少的,添点茶叶,多的,去掉点,给少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真挚的笑。是时,她们身上的香味似乎与茶香交融,使得这味道更浓,让人贪恋这味道,欲罢不能。

  上海的味道,鱼虾豚蟹,玫瑰月季,而家乡的味道,只有淡淡花味,幽幽茶香。

  乡味的作文 篇10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无际碧蓝的海,忘不了那又红又大,又脆又甜的红富士苹果,我忘不了,那是家乡的滋味。

  我忘不了,烟台的海——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想象着收获时一筐筐新鲜的海鲜。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鲜,心里既温馨又感动,(吃得多了我也不会长痘痘,哈哈)而那各种各样的美味海鲜印证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觉海里不管什么东西,经过我们的一番处理,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真可谓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

  我忘不了,烟台的水果——每到秋天的收获季节,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由于烟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各种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很留恋家乡的水果,我们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水果。虽然上海也盛产许多美味的水果,但是,这些水果却缺少了家乡的气息……

  我忘不了,烟台的小吃——烟台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烟台焖子,就是独具特色的家乡风味小吃。每次爸爸要回老家,我都会让他帮我带上几盘,拿饭盒盛着,每次爸爸一回来,我就跑出来,吸吸鼻子,说道:“嗯!家乡的味道!一点都没变!”爸爸则欣喜地看着我,看我风卷残云地将满满一盒吃完,让后抹抹嘴,再说一遍:“嗯!家乡的味道!真好吃!”

  我忘不了,烟台的一切,一辈子都忘不了。每当我,便涌起“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的思乡情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家乡的味道总萦绕在我身边,因为——那是我的家乡,烟台!

  乡味的作文 篇11

  每到春节,火车站人山人海,火车上人拥人挤。人人的心都被“家”牵着、拽着,急迫地往家赶。对于常年奔波在外地的人来说,春节就是最幸福的节日了,因为春节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我的家乡在过春节的前几天,人们会打扫屋子、贴对联、贴窗花、贴门神。在过节期间还会举办庙会、走亲戚等。逛庙会最有意思啦,有各种节目表演,有踩高跷、跑龙船,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好吃极了。

  今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呢。年夜饭可丰富了,但是饺子却是最不可缺少的.了。妈妈做的饺子可好看了,煮熟了像个金元宝,又亮又圆。“这象征着年年有元宝,年年不缺钱”,爸爸打趣地说到。

  大年初一的早上,几乎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据大人们讲,春节燃放鞭炮是祖辈传下来的,是为了驱除一切邪气、晦气呢,这样在新的一年才能够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呵呵。我才不信这样的传说!但不管怎么说,大年初一早上燃放鞭炮这一习俗现在仍然得以流传。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潼关老家走亲戚,我和亲戚家的小伙伴们在一片空地上用树枝和棉花干架起来,然后买了一些小零食,到了晚上我们围在一起玩起了篝火晚会,有的吃东西,有的摔小甩炮。

  中国年应该是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才算完毕。最热闹也应该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了。这三天好多地方都在举办庙会,扭秧歌、唱大戏、走高跷,非常热闹,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市工人文化宫逛庙会,看热闹。晚上,我们又去了公园,公园里面也是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天鹅灯、鱼儿灯、莲花灯、花瓶灯。还有大街两边的树上和花草上也挂满了各种颜色的串灯,把整个城市“妆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十分艳丽、壮观!

  这就是我所看到感受到的中国年、家乡味。

  乡味的作文 篇12

  想起家乡,满脑子就是各色地美食。那种让人意犹未尽的味道,存在嘴里,萦绕在鼻尖,深刻地印在心里。

  晨起,总会与父母到十八拐小巷里去吃一碗馄饨,坐在木制的红漆长椅上,听着那千回百转的温州弹词,我的头却不住地向屏风后的厨房望去,翘首以盼着美味。“来嘞”,随着一声吆喝,不见馄饨影,只闻馄饨香,让人不禁胃口大增。铺在馄饨上面的是蛋花,虾皮,胡萝卜丝,榨菜丝和紫菜,这五大传统配料,色彩各异,做足色香。馄饨皮薄,褪去外皮就是劲道的瘦肉,配有虾仁,这是味香。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只觉神清气爽。一天的美好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楼下总是洋溢着锅贴的香气,坐在门口,随着晚风吹拂,点一盘锅贴,是何其享受的事啊。锅贴皮脆,咬开后是韭菜和肉的混合香味,吃上一个,可真是唇齿留香,色味俱佳。锅贴着醋,酸香脆爽,爸爸要一瓶啤酒,这是深夜之最佳拍档也!

  每逢喜事,邻里乡亲总会送来一个红袋子,那里面方方正正的定是九层糕。捻起一小点,放入嘴里,无需去嚼,糕点已在嘴里化开。留有的.是那糯米粉的清香。九层糕虽软,可其制作过程却是“粗暴”的。大手一挥,将把控好的水洒在糯米粉中,用手反复揉搓,形成一不干不散的米粉絮。将豆子放在石磨,用手推动石磨,把豆磨碎均匀。一切准备就绪,只见奶奶撒一层豆粉,放一层糯米粉,再撒豆粉……直到九层,有黄豆粉、绿豆粉、红豆粉,再加白白地糯米粉,于是色彩多样的九层糕,就基本成型,再将糕放入蒸笼中蒸熟,在那烟雾缭绕之中,九层糕已露出真身,引诱着我们这些小馋猫去品尝。这糕寓意着“年年高”“步步高升”“高中榜首”。

  不管人在哪儿,身在何处,时刻都会思念着,牵挂着家乡。然而,我的家乡却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记,唯有温州美食不可辜负!

  品其家乡味,记住乡愁。

  乡味的作文 篇13

  过年也称春节,它之所以是中国最热闹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因为过了这一天晚上十二点整就是一个新的开端了。

  “年”在古代传说中是一只其丑无比,力大无穷而且无恶不作的怪兽。它手持武器,面部凶狠,大大的鼻子喘着粗气,眉毛皱起,牙齿尖利得像一把刀刃,露出来。一幅好像要恨不得把你吃进圆鼓鼓腹中的样子。

  “年”常常欺凌老百姓,还杀害老百姓,食歂民,携老弱。真是不想让善良,诚实的老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不过再强大,再铜墙铁壁的人也会有弱点,而且“年”一般在春节出动,并且也非常怕火或其它亮的东西。

  于是古人就趁着“年”的这个弱点,在过年那天放烟花,贴对联,开灯到天亮,贴福字。就是因为这个传说,中国后人就有了这些特殊的习俗。

  今年过年,我们来到外婆家。一进门,又是那年年来外婆家熟悉的味道——梅花香。一闻到这个香味,就想起了我童年时候夏天和哥哥一起到田地里外公种的樱桃树上去摘樱桃,冬天一起去摘梅花,品味梅花那坚强不屈的品德。

  来到外婆家里面,坐下仔细倾听,就会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也让我想起了童年和哥哥去那河里捉鱼虾,那时,哥哥为了捉到一条稍大的鱼,结果跌入冰冰凉的'河水里,回去就被外公骂了一顿。

  过年那天傍晚,我和父亲一起贴对联,贴福字,父亲还告诉我,福字要倒着贴,意思是“福到”。 还 吩 咐我买了几条小金鱼,意思是”年年有余”我们中国人还真是讲究吉利。

  这时,我趁着父亲不注意,偷偷跑到大街上,一路上原本还热闹的大街空无一人,只有树叶从路的这头飘到那一头,路旁的灯上也挂着又大又红的灯笼,可是每一户人家都传来了欢声笑语的声音,好浓的年味呀!

  开吃年 夜 饭了,全家十几口人一起坐在圆桌旁,我们家的规矩就是只有长辈先动筷子。看着外公从烤鸭上撕下一块肉,我馋得直咽口水······

  那么多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到小品出现笑点,全家人张大嘴巴哄堂大笑,一到小品出现重点,大家就竖起耳朵仔细听······

  我们的心随着电视机一起倒数:“五,四,三,二,一”“过年了”我来到阳台是,无数筒烟花一起射向天空,似乎照亮了这个中国,还照亮了所有中国人坚持奋进,壮大祖国的心!

  乡味的作文 篇14

  忙活了一整天,我躺在床上,随手打开收音机,耳边传来一阵轻柔的歌声:“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这是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此刻,它又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一阵微风吹过,略带着一些寒冷,但我不怕冷,我要乘着它,飘过海,飘过江,飘到江西,飘回家乡,踏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

  家乡的明月知道我回来了,她更加卖力地散发着皎洁的光芒;家乡的风知道我回来了,她变得更温柔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绕着我欢快地旋转,仿佛在咿咿呀呀地说些什么。我侧耳倾听,哦,原来是村子里的老人略带嘶哑的祝福声,年轻人真诚的祷告声,还有儿童欢乐的嬉笑声……

  此时,家家户户门前已张灯结彩,一幅幅春联,一对对大红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望着这些,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涌了出来。

  只见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我看得更清楚了——炊烟如牛乳般,倾泻在村庄旁的那几棵杨柳上,之后,又聚集在一起。有时像一只只小猪,在柳树下安静地打盹;有时又像一只只小鸡,欢快地在村子里嬉笑打闹。我刚想靠近它,它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躲开了。此时,触景伤情,我的眼泪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团圆饭了。我知道,在今晚的菜中,有一道菜是绝对不会少的,因为我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鱼香,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辣味,那就是香辣鱼。家乡的人喜欢吃鱼,不仅是因为我们伴着盱江而生,还因为“鱼”与“余”谐音,它寄寓着家乡人的希望,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是啊,年年有余呀!看,这块土地上的变化多大呀!那一排排小楼房已替代了低矮的茅草房,那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已替代了那又窄又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不少人家的楼房下还停放着大大小小的轿车呢……

  我猛然睁开眼,发现自己仍躺在床上,但脸上却早已泪水迷蒙。泪水流进口中,竟是酸酸的、涩涩的、苦苦的。我知道,这就是我思念已久的家乡的年味。我该满足了,因为在梦里,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特殊年味。

【乡味的作文】相关文章:

乡味的作文03-06

关于乡味的作文03-30

舌尖上的乡味作文05-03

乡味不变作文08-06

乡味的作文10篇03-16

作文05-05

写信的作文03-10

大音希声作文03-10

晚霞的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