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道作文

时间:2023-08-26 12:40:5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之道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之道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之道作文

孝之道作文1

  孝之道,贵于言,行不止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同样在我们家孝为先也成为了首要家风,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在我眼里,爸爸妈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无论平时工作多忙,周末都会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尤其是外婆,她是独居老人,爸爸经常说外婆独自一人很孤单,我们要多给外婆打电话,陪她说说话,多陪她出去走走。每当我对长辈子使性子的时候,爸爸就会严厉地训斥我,并用家规教育我。

  记得有一次傍晚去走路,因为我觉得很累所以不想去。一路上愁眉苦脸的我心里想也许走走,心情就会好起来,也许就不会感觉累了。但是妈妈看到我的苦瓜脸气不打一处来,她那晴转阴的脸让我的心情更加低落,把所有的不高兴满满地写在了脸上。外婆看到我不开心,不断过来安慰我,还一直给我打气鼓励我,让我坚持。可是我当时的情绪太低落了,对外婆也开始不友好,没有听外婆的话。外婆看到我噘着小嘴想回家的模样,心里很难过,就催促着妈妈早点回家。

  妈妈看到外婆难过了,便试图来说服我,尽力地讨好我,可是我仍是那么地倔强。我的这番行为彻底把妈妈给惹怒了,她动手打了我,而我一激动竟然独自一人跑掉了,为此爸爸妈妈百般焦急地在找我,妈妈都急哭了。当我回家的时候,爸爸狠狠地批评了我,并且要我写下检讨书。

  事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家中长为大,孝为先。老人一人在家是很孤单的,作为晚辈的我们应该理所当然地孝敬尊重老人。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即使自己的心情有多么地不好,有多少个不想去的理由,但对于老人,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情绪,要多为长辈想想。外婆辛苦了一辈子,为儿女着想了一辈子,现在该轮到晚辈孝敬的时候。外婆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其实就是亲人的陪伴。常回家看看,短短五个字,包涵着老人对子女的期待,对团聚的渴望,对亲情的享受。

  爸爸还告诉我,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儿女能进孝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慢慢地老去,言传身教,你是如何对长辈的,你的子女也是如此。听了爸爸的话,现在想想,我有很多做错的地方,我正在努力地改正它。

  将来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岁月如何摧人,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孝之道始终是我坚守的信念,爸爸妈妈辛苦养育我,我要努力地回报他们,不管走得多远,我都会常回家看看。

孝之道作文2

  从小,妈妈就常给我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并温柔地告诉我要向小乌鸦学习,尊敬老人,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什么叫“孝”?我似懂非懂,但总会默默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做,一杯热水、一声问候……每次看到爷爷奶奶开心的笑容,我心里总会像喝了蜜一样甜。

  又是一个悠闲的周末,晴空万里,太阳公公笑眯眯地照耀着大地,照得我的心也阳光明媚。

  “梓涵,今天妈妈带你去养老院。”“您为什么要带我去养老院呢?”我好奇问妈妈。“等到了之后你就明白了。”妈妈笑着回答我。

  “养老院里一定有很多爷爷奶奶吧?他们都在那里干什么呢?……”怀着满心的好奇和期待,我随妈妈来到了养老院。老爷爷、老奶奶们看到我们来了很高兴,热情地带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生活区、活动区……参观完后,我开心地说:“爷爷、奶奶,你们这真好玩,可以看电视、下象棋、还有好多健身器材呢!我也想天天待在这里啊!”没想到说完后,几位老奶奶微笑的脸变得忧伤起来。是我说错话触动了他们的伤心事吗?这时妈妈提议道:“梓涵,你来为爷爷奶奶们跳支舞吧。”“好呀!”我一口答应,挑最拿手的舞蹈一边唱一边快活地跳了起来。爷爷奶奶们也高兴地为我拍手打节奏,还连连夸我跳得好。看到爷爷奶奶们开心的'笑容我也激动不已,跳得更起劲了!跳完舞,妈妈陪着爷爷奶奶们聊天。我见活动区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心想:我来帮爷爷奶奶们扫地吧。于是,就拿起扫把扫了起来。爷爷奶奶们见我又跳舞、又做卫生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虽然有点累,但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好像明白了,妈妈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其实他们不需要住多大的房子,生活条件有多么好,他们老了,没有亲人在身边,对他们来说一声问候,一点关心就是最好的礼物!

  “孝之道,百行源。圣贤立,千载传。孝文化,多内涵。……家美德,孝当先。亲之恩,重如山。”我终于懂了!以后,我要比现在做得更好,要比故事中的小乌鸦做得更好,更孝敬老人,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孝之道作文】相关文章:

智慧之道作文05-09

娱乐之道作文05-04

坚强是生存之道,温柔是幸福之道02-26

自然之道02-27

孝作文03-06

相处之道作文03-07

男人的护肤之道02-18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05-02

企业的长寿之道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