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材料科学配置的方法

时间:2022-02-23 14:46:38 好文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材料科学配置的方法

  篇一: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大班材料科学配置的方法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以下是一个老师的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区域活动内容:调制泡泡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动准备:

  小碗、水,汤匙、洗洁精、蜂蜜、积塑、吸管、示意图如下:

  教师提出要求:看着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会变出什么?

  实录:

  教师一介绍完新工作,四位小朋友(ABCD代替)选择了这个活动。首先一起围着看示意图,并看明白了要加水、加洗洁精,但看到第三步加蜂蜜时,对“蜂蜜”两个字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再看看旁边有一只蜜蜂,施敏捷说:好象是蜂蜜。大家一致同意了。接下来看到最后一步时,对“吹”字也不太认识,A说:好象是吃,B马上反驳说:不会吧,洗洁精又不能吃的。想了一会也没有一个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教师在旁边做了一个吹气的动作,所有的幼儿立即领悟。于是几位幼儿开始操作。A边操作边帮助每位幼儿的碗里加水,看看图,又加点洗洁精和蜂蜜,然后大家各自开始试着吹。吹不出就用积塑搅拌几下,当何世昌吹出第一个泡泡时,开心地大叫起来:“哇,太好玩了。”A和C一直吹不出,看看别人的,又看看示意图,不知怎么办?这时,教师轻轻地对施说:“为什么吹不出来呢?是

  不是什么东西放太少了?”A立即醒悟说:“一定是洗洁精放太少了。”她又再放入一些洗洁精,教师提示她搅拌之后她试着一吹,真的吹出泡泡来了,A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兴奋地告诉C说:“你要多加点洗洁精就能吹起来了。”

  分析:

  这是通过示意图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介入并通过“吹”这一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言语提醒。幼儿对于活动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但对于一些在活动中幼儿能力所没有达到的知识技能教师应课前丰富,比如:对汉字“吹”“蜂蜜”的认读。可见,材料的引导性对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在材料上或在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控制点无处不在,它蕴含在材料的每一细微之处。但是要使这种控制点有意义、有内涵、有艺术性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控制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哪些控制点能引导幼儿取得最终的结果,了解哪些联系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其次,控制点要因材料而异。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有不同的控制点设置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点在材料中最恰当的表现方法,使控制点有意义、有价值、体现教育性。第三,控制点要因“成品”而异。教师要考虑希望幼儿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成品”与交给幼儿的“半成品”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从“半成品”发展成为“成品”等问题,使控制点确实能引导幼儿把“半成品”变成“成品”。总之,要体现材料的引导性,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控制点。

  二、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应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在“科学区”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在设计大班区角活动“沉与浮”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如有易拉罐、铅笔、玩具、磁铁、小碗等,让幼儿尝试将沉的东西想办法让它们浮上来,而让浮的东西想办法沉下去,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更加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三、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

  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又如在让孩子玩“称一称”的玩具时,我投放了天平称、电子秤、秤杆,以及用于称量的物体如黄豆、玩具、珠子,刚开始让孩子一一学会使用这些称量工具,当孩子会使用称量工具以后,让他们分别用不同的称量工具称相同的物体,或者用同一个称量工具称不同的物体,并加以比较,让每一位孩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3、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将高结构的活动转化为低结构的活动,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试从一个案例说说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在设置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会亮的电珠”时,刚开始,我只是在科学区投放了电池、电珠,让幼儿想办法将电珠变亮;结合主题“钟表店”我又在科学区里投放了许多钟,这当中有机械钟,当然也有电子钟,让孩子想办法将这些不走动的秒针和分针动起来,我想孩子在进行操作时,刚开始肯定是非常盲目的将电池装进电子钟的后盖,而不知道在装电池时要分清正负两极,于是在集体活动“时钟的秘密”,当幼儿提到:有的钟不会停,一直会走;而有的钟每天都要用手拨才不会停下来,这里我除了让孩子区分机械钟和电子钟以外,又非常随机的让孩子想办法给电子钟装上电池,并教给幼儿区分正负两极的方法,同时引导还不会的小朋友可以去科学区尝试一下,这样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不仅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而且又很随机的将一个高结构的活动转化到了低结构的活动。

  四、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科学区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如在投放“蜡烛灭了”“水的三态变化”时,都要用到火,因此,在进行幼儿操作之前,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安全的教育,交代操作规则,让每一位孩子都十分明确:应该有几个人去玩,应该怎么玩,同时,老师也应该经常性的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使得活动正常的开展。

  2、科学区材料在投放时要有相对应的记录

  活动记录表,就是记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情况表,也叫区域活动记录表。通过记录表,其一、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记录表中,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今天哪些幼儿玩了科学区?使用了哪些材料?成功了没有?哪些幼儿对科学区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样,教师在进行区域指导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有利于幼儿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可能有的孩子不能完成科学区里的活动,记录表又能很有效地提醒幼儿,

  上一次哪些我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玩,从而更好的进行游戏。最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责任心

  总之,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幼儿的内部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瑞吉欧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没有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使他们自主的创作、探索和学习。为了遵循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使幼儿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探索和学习中得以实现。

  篇二: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了游戏的主人。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创设很多区域,而大班的科学区的创设则能够让幼儿在这里愉快自由的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活动。对于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如何开展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去做好并深入学习的,只有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细心适时的观察指导才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下面就我在大班教学中对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和科学区活动的开展流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科学区材料的选择

  1.结合大班幼儿的探究需求

  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刨根问底,也愿意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享受发现的乐趣。比起小中班的孩子有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也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在遇到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幼儿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主动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并能够探索发现事物的结构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好玩的指南针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多个磁铁和指南针,小朋友们开始玩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后来有个小朋友发现磁铁对指南针的影响,根据图示介绍,他们开始了合作探究。

  2.结合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科学现象

  在孩子眼里充满了对周边世界的好奇,一只蜗牛、一块镜子、一粒发芽的种子都能让他们惊叹的合不拢嘴。经过观察和讨论,大致把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归为以下几方面:

  A 动植物

  有一段时间,一到幼儿园的种植区就有小朋友跑到菜地里找蜗牛,孩子们在地里翻翻找找,有的找到了蜗牛开心的拿给我,仿佛找到的是宝藏。第二天更是有小朋友带了七八只蜗牛拿到班里。于是便请家长给孩子们搜集关于蜗牛的习性、趣事。在那个周里我把蜗牛放在科学区里,小朋友会把蜗牛放手上体会蜗牛爬过的感觉,了解关于蜗牛粘液的作用;我们一起给蜗牛喂菜叶,听有关蜗牛牙齿的故事,当孩子们知道蜗牛是世界吉尼斯记录里牙齿数量第一,有135排牙齿,每排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的时候满脸的惊讶。

  我们还一起探索了“会喝水的植物”,小朋友带来自己会喝水的芹菜、白菜。家长们在QQ群里发孩子实验结果的视频,在区域里自己切开植物茎杆,了解植物吸水的秘密。我们还种豆子,观察豆子发芽,长高长大的过程。在对生命的观察了解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魔力。

  B自然现象或事物

  我们在中秋活动时请幼儿和家人一同赏月,有孩子发现月亮变圆了,和之前看到的不一样了。于是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跟踪记录了月相变化,同时在区域中小朋友用播放器观看月相变化视频,或摆弄月相变化的图片,或用图画方式记录看到的月亮变化。该活动因为先有了观察再操作,孩子们对月亮变化的印象比较深刻。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把幼儿园种植区支撑植物的棍子弄歪了,想把它弄好却怎么也扶不端。后来我们就在科学区投放了花盆、水、土和小棍,小朋友自己探索怎样把棍子结实的的竖在土里,了解探究了水量和土的关系。

  C 光和影

  在幼儿园公共表演区玩皮影戏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光和影子,班级区域中我们就投放了更多关于光和影的材料:手电筒、不织布剪影、镜子、三棱镜、放大镜、彩色塑料片、望远镜、万花筒、3D眼睛和3D图片,3D图片播放器、记录单等,小朋友百玩不厌。

  D电和磁

  虽然经过中班对磁铁吸引力的初步了解,孩子们对磁力仍然充满好奇,于是便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大小的长条磁铁、U型磁铁、小铁屑、指南针等,孩子们用磁铁探索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

  在电动玩具充斥的玩具世界,孩子们总会遇到自己换玩具电池的情况,有些孩子已经有经验能够自己完成。科学区里我们就投放了电线、小灯泡、电池、手电筒、碎纸片、动物皮毛、塑料尺子、小气球等材料。供幼儿探索电和静电。

  当然在我们的活动中还有更多地可以放在科学区供孩子们探索的材料:声音(各种纸盒、瓶子、玻璃杯、小石子、豆子、橡皮筋

  打击乐器、纸杯、塑料管等)运动和力()空气和风(气球、打气筒、透明塑料袋、小盆、纸扇子、纸飞机、风车等)

  3.结合大班主题教学活动

  主体性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和主题活动密切联的区域活动,除了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依存性、动态性、生成性、并存性的特点。科学区的活动应与主题教学密切联系,科学区活动可以在主题活动之前开展,为主题教学活动积累经验,也可以作为主题教学的延伸活动,使两者形成有效互动,保证科学区的活动不断有新意,趣味盎然。

  在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有趣的声音》中,幼儿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了乐音和噪音,观看了“豆宝宝跳舞”的现象。活动后便在科学区里让主题得到延伸。我们投放了各种材质的盒子、瓶子、木棍、纸杯、漏斗、塑料管、豆子、打击乐器、自制弹拨玩具等,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了解声音的传播、体会声音的震动。让主题教学在科学区得到深入,得到延续。

  而在主题活动《有趣的大自然》时,我们除了与大主题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结合主题活动展开的系列区域活动,在科学区里进行了子主题《我是小花农》、《水的秘密》、《水和土》、《会喝水的植物》等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让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个人操作、小组分工合作多种学习形式里得到更多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的机会。

  二、科学区活动的开展

  1、活动前区域规则及新材料的说明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活动也不例外,因为严谨的科学态度需要在点滴中培养。科学区的规则的制定最好是幼儿共同参与,不应该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共同的探究活动本身对幼儿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引领幼儿自主讨论区域活动规则。因为科学区的材料不像其他区材料可以随意使用,任意混搭,每一种材料都有较明确的操作要求,所以活动前幼儿应明确科学区活动的基本要求,遵守活动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安全的的进行科学游戏和科学操作。

  在讲清活动规则之后,还要向幼儿介绍新投放的材料,简单的说明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就不需要进行材料推介,但可以在活动前或活动后的交流环节组织幼儿交流新玩法。

  2.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明确活动内容

  科学区的材料一般都有较确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有些幼儿进去后很快会确定活动

  内容,有些则会犹豫不决,也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属于正常现象,尤其对于刚开放科学区的班级,老师需要耐心的观察幼儿,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和引导。

  有些幼儿可能在选择材料上没问题,但不能专注、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每种材料都浅尝辄止,对此,教师也需要耐心等待,再确定是否进行指导。因为幼儿对材料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况且幼儿彼此的个性不同、已有经验不同、认知和兴趣点也不一样,所以面对材料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

  3.活动中的观察及记录

  区域活动选择材料后边忙碌于自己的区域游戏中,教师也开始了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如果没有对幼儿活动现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一定是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幼儿的活动是动态的,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用相机拍照片,拍视频,用表格记录幼儿活动中的情况等,个人认为影像记录的方式更方便快捷,能更完整适时的记录幼儿活动过程,让幼儿共同分享环节可以情景再现。用笔记录相对来说可能会影响到老师适时的观察幼儿。

  观察中一是观察幼儿的专注力,二是观察对材料的兴趣及使用情况。如果活动中幼儿专注投入的操作材料,那么材料应该是符合幼儿兴趣的。反之,如果幼儿出现操作困难或很快正确操作完便离去,那么材料显然是不符合幼儿操作能力的。我们在下一次活动中就要适当调整材料的投放了。

  观察过程中会有指导,科学区的指导一般分为两种:隐性指导和显性指导。隐性指导指的是教师以平行参与的方式介入幼儿活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材料的改变或组合方式。而显性指导则是教师直接给与幼儿建议、要求等;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太着急提供帮助,学会等待让幼儿自己反复试误,这样才能让幼儿体会到自主成功的喜悦。

  4.活动后的分享和评价

  当科学区活动结束后,一定不要忘了分享评价,组织参与科学探索的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观看讨论活动中的照片视频梳理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丰富和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分享中提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喜欢科学区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爱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惊讶、太多的奇思妙想所以儿童是闲不住的,他们想要看、想要听、想要触摸、想要动手操作,以便弄清这个世界所有的奥妙。因此,作为老师,面对如此兴致勃勃的探索者,我们应该保护支持他们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为他们创设可以自由探索的科学区,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材料,引领幼儿把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开展起来!

【幼儿园大班材料科学配置的方法】相关文章:

孩子在幼儿园里打架的处理方法02-22

转化焦虑的方法02-22

心理减肥的方法02-22

成为优秀家长的方法02-22

艾草泡脚的方法02-22

几种有效的克服方法02-22

哄孩子睡觉的方法02-22

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02-22

跑步减脂的方法02-22

现代男性解压的方法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