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

时间:2022-12-16 17:46:2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重难点

  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 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 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 。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

  4. 口算。

  10+7= 13-3= 8+2= 17-7= 14-3= 1+9= 15-10= 11+6= 5+4=

  13+2= 16+2= 16-3= 19-9= 7+3+5= 15-4-10= 12-2+8= 2+8-4=

  二.指导练习练习十五的第3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1. 练习十五的第4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 练习十五的第5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2

  教学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重点难点:

  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3

  设计说明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新知的铺垫,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探究,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使其在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计数器口算卡

  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2、复习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

  3、揭示课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也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富有针对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摆小棒,列算式,明算理。

  (1)学生操作:你能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吗?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板演)

  (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10+3=13 13-3=10

  3+10=13 13-10=3

  (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6)交流算法:挑一道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生1:数小棒。

  生2:数数。

  生3: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扩展:4人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道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评价。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掌握口算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打下基础。

  3、 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十加几及相应减法。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

  2、 易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 10+1 2+6 7-3 8+10 11-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教学

  1、 实物出示实物出示一捆小棒和三根小棒。

  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四个算式吗?动笔写一写。

  汇报:10+3=13 3+10=13

  13-10=3 13-3=10

  观察思考:这些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

  小结: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2、 拨数。

  学生齐声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拨几颗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课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10+5= 18-10= 6+10= 17-7= 11+3= 14-2=

  3、 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3 + 10 = 13 13 - 3 = 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算式。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

  一个加数是 ,另一个加数是 ,和是 。

  2、 在○里填>、<或=。

  10+3○12 13-10○3

  5+10○18 11+2○14

  四、 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1、师生对口令。

  2、数学游戏P90.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9+79+49+69+99+29+5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39+()=149+()=159+()=169+()=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生说。

  [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

  (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

  (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说明:本节课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专家评析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例5、例6的形式,而是依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融入例5教学中,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

  2.给小组合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

  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十分紧凑,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道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1~20各数的组成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

  学生说数的组成.

  2.看图列式:

  出示桃子图

  师:同学们对于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小猴子看了很高兴,它给我们送来了桃子,想慰劳一下大家,你们看,这就是小猴子拿来的桃子.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这两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这两个减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图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你们有信心学好它吗?

  二、指导探索:

  1.出示钟表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钟表)

  钟表是帮助人们看时间的,今天我们要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教育学生看图、数数要仔细)

  师:结合钟表图,说一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盒外有3块手表,10表示盒里有10块手表,13表示一共有13块手表.)

  问:你能说一说10加3和3加10为什么都等于13吗?

  (因为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面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了,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师:原来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算加、减的,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做两道题.

  2.出示练习图(第81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试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指名说答案.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算这样的加减法吗?

  3.出示卡片:

  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1页做一做第2题):

  10+7=□ 14-4=□

  8+10=□ 18-10=□

  4.出示例6:

  师:这两道题怎么算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想数的组成来算,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只要正确都应该给予肯定.)

  师:加、减它们都叫什么吗?

  (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5.说出例5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看谁算得对.(82页的1~3题)

  10+2= 17-7= 13+1=

  14-10= 15+10= 15-2=

  6+10= 14-3= 16-10=

  10+1= 9-8= 7+10=

  15-5= 9+1= 12-10=

  12+1= 12-1= 13+2=

  11+3= 14-2= 13-1=

  2.列式解答.

  (1)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11,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5,减数是10,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时教育学生审题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算式中各部分都叫什么名称?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相关文章:

10加几教案优秀12-16

10加几教案参考12-16

小学数学9加几教案11-28

数学:几加几等于408-03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最新12-16

数学《9加几》教案(精选25篇)06-22

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06-23

一年级数学10加几教案8篇12-16

《9加几》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