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5 18:18:3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突出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把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得到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2、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先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师交待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剪一剪、折一折,体验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之间的对应关系,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会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或动手操作等方法判断某一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设计意图:师交代学习目标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做什么,学会什么。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展开

  提出活动要求: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

  1、教师做示范并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必须沿着棱剪;第二:正方体的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

  2、学生动手剪,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并把剪得好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交流剪出的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4、全班交流: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展开图,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一个正方体,剪法不同得到的展开图也不同,共有11种不同的展开图。(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正方体展开的结果是多样的。

  活动二折叠

  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

  1、同桌各自交换展开图,动手折一折。

  2、找规律。(课件出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师:观察这11种展开图,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预设

  生1:有6种中间是4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1个正方形,形状不同。

  生2:有3种中间是3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和1个正方形。

  生3:有1种中间是2个正方形的,两侧分别有2个正方形。

  生4:有1种两行各有3个正方形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

  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重点讲解816 68 27 是怎样输入的 ?

  5、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我们来一次计算比赛如何?

  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几题可以口算的)

  师:其它同学看出来了吗? 是哪几题呢?(25 4 128 8 6180625)

  小结:是啊,能口算的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解决实际问题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课件出示: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 浪费( )千克的水。

  师:你知道一年要浪费多少水吗?(36512 =4380 千克)

  读完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小结: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 探究规律,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

  师:想不想继续接受挑战?

  问:观察式子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

  问:那么它们的积和乘数142857有什么关系呢,先计算,再交流。

  全班交流得:积都是由乘数142857里的数字组成。而且还有回文的特征。

  2、教学11111111111111=

  师: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学生计算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指出:显示器上显示了错误的标志,即使显示了一部分数字,也是不准确的。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

  交流得出:找规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1111111111111=的积怎么填了吗?

  指名说。

  师:你有没有想说的 ? (计算器也有不足的地方,人脑更胜一筹)

  3、课件出示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规律

  师:再让你用9写几个这样的等式,你会吗?

  展示两位学生的式子。

  小结:同学真棒,已经会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

  四、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同学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吗?

  课件出示图片和配音文字。

  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

  学生发言。

  五、总结全课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最想对计算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书4-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知道并会判断偶数和奇数,并逐步渗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会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

  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

  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活动二:试一试:

  1题: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

  2题: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你说我答:

  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活动三:练一练:

  1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 35 40 55 10 84 95 78 53 90

  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呢?

  填一填:2的倍数有哪些:

  5的倍数有哪些: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题:食品店云赉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不用计算吗?为什么?

  活动四:数学游戏:

  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

  (1)师说要求,生摸。

  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2) 同桌合作:

  一人说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数。

  给5的倍数做记号。

  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指名汇报。

  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独立圈一圈。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生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

  学生活动。

  2的倍数有:28 40 10 84 78 90

  5的倍数有:35 40 55 10 95 9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 90

  答:根据2和5的特征来判断,85的个位不是偶数所以不能装完,85 的个位是5,所以能装完。

  课后反思: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综合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练习画垂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相关文章: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8篇05-29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05-16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七篇05-25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05-24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六篇05-19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05-13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5-09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7篇05-07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6-03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