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25 11:09:5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 认识物体)

  [说明: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 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 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 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 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 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 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 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学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说明: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活动四: 搭一搭、数一数。

  导语: 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现在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 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说明: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总结延伸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说明: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 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 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 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 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 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准备) 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 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 (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

  (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

  3090000 506700 45000000

  (2)读一读。

  3050000 76000500

  (3)写一写。

  一千零六万 五百三十万零六百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

  (1)引导学生读题。

  (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

  2.认识亿以上的数。

  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

  (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

  二亿是2个亿

  二十一亿是( )个亿

  八百一十四亿是( )个亿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

  3.整亿数的写法。

  (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

  (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

  二亿 写作:200000000

  (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

  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

  4.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出示数位顺序表)

  (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数的意义、整亿数的读法练习,先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2)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一亿、一百五十亿、十亿”各是几位数。

  (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

  3.自学“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板书: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相关文章: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5篇05-17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0篇05-1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六篇05-2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5-16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4篇05-1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04-13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05-2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05-1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05-14